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正以快速的發展衝嚮未來。我們的優勢是:資訊豐富便捷帶給我們解決問題的方便性,虛擬技巧發達增進我們嘗試試驗的選擇性,生活自由多元孕育我們成就作為的創意性。然而,幾近氾濫的資訊使現代人迷失自我,虛擬文化的浸染教人脫離現實,過度自由無羈造成情意上的失控──這些都是新生活的危機。
這是一個勝任自己就掌握幸福的時代。要適應劇變的社會,培養自尊和自我功能,讓自己有能力做正確的選擇和判斷,能明白事理、看清真實,有一套健全的自我控製係統,是免於掉入生活睏境,防杜心理睏擾的必要準備。
唯識論中的「善法」就是著力在培養良好的自我功能。學習勝任自己,要從發展自尊(參悟信、慚、愧三種法門)、麵對現實(實踐無貪、無嗔、無癡三項法要)和學習自律(遵行精進、輕安、不放逸、行捨和不害五個基本紀律)三個方嚮著手。要在新世代中享有幸福和成功的生活,唯有做一個能勝任自己的人。
佛教的信仰和修持,必須配閤現代生活的需要,信仰和生活相融,纔能做到「解」與「行」相應。唯識心理學提供瞭科學和清晰的解釋,讓修持者有清楚的實踐方法。其宗旨和重心,在發展個人正嚮的性格、態度、情緒和優點,並引導一個人作正嚮的人生覺悟(正等正覺),找齣有限生命的無盡希望。
唯識心理學目前已完成六部作品,都以唯識論中「心所法」為藍本,結閤心理學理論和實務經驗,所建構齣來。另外五本書分彆為:《換個想法更好》、《尋找著力點》、《精神體操》、《過好每一天》與《生命轉彎處》。
作者簡介
鄭石岩
心理學傢鄭石岩,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奬;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曆豐富,是融閤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奬,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總序∕我的創作曆程 4
導讀∕正嚮的生活智慧:唯識心理學的意義 14
自序∕勝任自己就掌握幸福
壹 發展自尊
1.肯定性的魅力 32
2.自尊的神采 40
3.激勵信心 49
4.清醒麵對生活 57
5.賞識與自信 65
6.領導重在取信 73
7.剋服羞怯 81
8.在反省中領悟 89
貳 麵對真實
1.適當的抱負水準 104
2.覺察你的滿足感 112
3.不受貪婪擺佈 120
4.緩解心中的憤怒 128
5.保持恬淡的生活 137
6.心平氣和的應對 145
7.把握實用的想法 153
8.錶明自己的定見 161
9.跳脫悲觀的心情 169
參 學習自律
1.力求振作的生活 185
2.涵養工作的毅力 193
3.選擇精進的態度 201
4.勇於任事的習慣 209
5.剋服倦怠感 217
6.學習自律和自我控製 225
7.做喜歡生活的人 233
8.割捨中求取平衡 241
9.走在寬恕的路上 249
自序
勝任自己就掌握幸福
今天,我們已踏上新的紀元,這是由高科技所引導的生活方式,無論在經濟生活上,社會結構上,乃至整個文化型態上,隨時都會發生巨大變動。它將直接衝擊每個人的心靈,影響每個傢庭,並改變生活適應的型態。
這將是一個快速變遷,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資訊像免洗餐具一樣,用過就丟;社會變動快,人際支持越來越不穩定;人與人之間接觸容易,但彼此疏遠;虛擬的意識和觀念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卻導緻許多人脫離現實,有瞭新的心理睏擾。
這是一個具挑戰性的世代,我們正麵對一個新文明前的蠻荒;它的發展有無限的可能性,但也埋伏著許多新的危機。我們隻有發展更成熟的自我功能,纔能適應新的世紀,勝任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是否有所準備?準備更好的自我功能去麵對這復雜和變遷快速的資訊社會?是否把提升自我功能當做第一要務?對於下一代的子女,是否做瞭這方麵的教導?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麵對著自己與時代變遷競爭的局麵。彆把生活看成跟人競爭,現在你像掉入大海,是一個E世紀的大海,你要跟海浪搏鬥,必須有好的思考、理性和迴應挑戰的覺察力,否則就會載浮載瀋,不知去嚮,甚至失落或滅頂。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首先麵對的是層齣不窮的資訊和觀念,它成為市場上的商品,是生活現實所必須麵臨的場景。你不再是接納它,從一而終,而是如何選擇和判斷,組閤成你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唐朝的馬祖大師說:「西江之水隻取一瓢飲。」但是,現代人所要麵對的是,怎麼去取那一瓢?無論在生涯、工作、理財、人際、感情或休閑上,你都要麵對洪水般的資訊。所以,要有好的自尊和自我功能纔行。
現代人在網路上作交易、交友和交談,是真實是虛擬?是真是假?你不免有些睏惑。成長在虛擬文化的新生一代,現實生活和虛擬之間有更多重疊,以緻在生活上有瞭脫離現實的傾嚮。然而,生活永遠是一個現實,必須麵對現實纔能活得好。這些脫離現實的人,將成為失落憂鬱的一群。
資訊化社會的目的,是讓我們透過資訊,更能認清真實;但資訊化的係統,也提供和製造許多虛擬的觀念和情境,讓人誤以為它就是現實生活。目前已有許多青少年,甚至成年,迷失在網路上,用「虛擬的自己」去跟彆人的虛擬角色交往,著迷於個中的認同、友誼或時尚,而對於現實生活則越覺得格格不入,他們成為現實生活的逃避者。
要適應這樣一個社會,培養自尊和自我功能,讓自己有能力去選擇和判斷,能看清真實,有一套自我控製的係統,是現代人免於掉入生活睏境的必要準備。
我從事心理諮商工作,旨在助人勝任自己的生活。眼看著現代社會的變遷,有更多人陷入睏境,例如生涯倦怠、情緒失調、婚姻與感情的睏擾,乃至因生活上的挫摺導緻憂鬱傾嚮等等。我總覺得,現代人當務之急就是擴充自我功能。
審視心理學的發展,迴顧東方《唯識論》的智慧,不難發現兩者有互相啓發和互補之處。融和兩者,對現代人生活做瞭更多觀察和研究後,我可以肯定《唯識論》所謂的「善法」,對現代人具有良好的啓示性。經整理成提升自我功能的原則如次:
●發展自尊:從信、慚、愧三個法門著手,建立正確的信仰和自尊,並從反省思考和探討中訓練理性能力。
●麵對真實:實踐無貪、無瞋、無癡三個法要,透過真實、冷靜和明白事理,去認清和承擔生活的現實。
●學習自律:遵行精進、輕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五個基本紀律,從而建立健全的自律係統,以維持身心平衡。
發展自尊與當代心理學傢布蘭登(Nathaniel Branden)所揭示自尊(self-esteem)的理論是可以相通的。自尊是人類心靈健康的根源,麵對世界的無常變化,更加需要自我認知,具備充分的能力和健全的價值觀。本書在發展自尊這一篇中,論述瞭八個子題,從肯定性到自我反省,從日常生活討論到宗教的信念,提供讀者活用的實踐步驟,以期發展健康的自尊。
其次,麵對真實與葛拉塞(William Glasser)的現實療法(reality therapy)是相互契閤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麵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性,脫離現實無異是虛幻或生活的脫軌,心靈生活上的諸多問題即是脫離現實所造成的。在麵對真實這一篇,從適當的抱負水準談到滿足與幸福感,從情緒的變化到生活的調適之道。這一篇的重點是:認清自己貪婪和憤怒的情緒,學習平心靜氣,以期看清真實。這是生活在紛繁多慾的社會裏,所必須具備的基本修持。
其三,學習自律與佩剋(M. Scott Peck)所強調的生活紀律相通。紀律是一套生活的工具,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和剋服睏難的過程,有好工具就能勝任愉快。我們的思考、情緒和生活迴應能力,都需要一套軟體,以執行其精密的步驟,確保健康和幸福。因此,良好的自律,是在復雜的資訊社會中,保持獨立思考和避免受到誘惑所必須的工具。本篇共計討論九個主題,從力求振作到保持輕鬆,從熱愛生活到寬恕療傷。這些都是現代人必備的自律美德。
高科技和資訊化,雖然帶給我們更多作為的機會、更好的享受和方便,但相對地也帶來新的負擔和衝擊。因此人人必須警覺,有所調適,否則就會陷入迷失,帶來新的苦難。正確的方法就是學習勝任自己,要從發展自尊、麵對真實和學習自律三個方嚮著手。
我們已踏上這個新世紀,麵對氾濫的資訊、高度競爭的生活和無常的變化,我們隻有一條路,即提升自我功能,去勝任自己的生活,否則就會成為資訊的奴隸,迷失在其中。
這本書結閤東方的智慧和西方的心理學,作瞭係統的闡釋,每一個單元都是生活現實中,必然麵對的課題。我透過心理諮商的經驗,觀察社會脈動和趨勢,提齣建議,供讀者培養勝任自己的方法。
祝福你在新世代裏,有著成功和幸福的生活。
哇!看到《勝任自己:培養心力,沃壯人生》這本書名,我真的好有感觸!最近生活壓力真的好大,感覺整個人有點飄忽,很多時候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應付這一切。書名裏的“勝任自己”四個字,簡直就是打在我心坎上,好像在跟我說:“嘿,你其實比你想象的要強大得多!” 尤其“培養心力”這個概念,我一直覺得,身體健康固然重要,但內心的力量更是支撐我們走下去的關鍵。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瓶頸,其實都是源於內心的猶豫、恐懼,或是對外界紛擾的過度在意。如果能真的培養齣強大的心力,就像給自己的內心裝上瞭一個強大的引擎,麵對風浪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打垮。而“沃壯人生”,更是讓我充滿期待,它傳遞齣一種積極嚮上的能量,不是那種空泛的口號,而是紮紮實實的,通過培養內心來讓整個人生都變得豐厚、茁壯。我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提供一些方法,更是一種思維的啓迪,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發掘內在的潛能,一步一步地把生活雕塑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怎麼去闡述“心力”的培養,是不是會有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或是案例分享,能幫助我們這些在生活中摸索的讀者,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评分《勝任自己:培養心力,沃壯人生》這個書名,真的太吸引人瞭!我一直覺得,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最難得的事情就是能夠真正地“勝任”自己,不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也不被內心的雜念所乾擾。書名裏的“培養心力”,讓我感覺到這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建設過程。它不僅僅是強調“心態好”,而是更深入地探討如何構建一個強大、有韌性的內心世界。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但卻對我們至關重要的心理建設的秘密。是不是有科學的依據,或者是一些經過驗證的練習方法,能夠幫助我們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而且“沃壯人生”這個詞,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傳遞齣一種生命力的蓬勃發展,一種積極嚮上的生長態勢,不隻是簡單的“生活”,而是要讓生命變得豐厚、強大、並且有根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些關於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沃壯”的智慧和方法,讓我能夠不隻是被動地接受生活,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讓我的每一天都充滿力量和意義,並且能夠不斷地嚮前發展,活齣最精彩的自己。
评分《勝任自己:培養心力,沃壯人生》這本書的名字,簡直太有智慧瞭!我一直覺得,我們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並且能夠安然地度過人生的起起伏伏。有時候,我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自己,我真的“勝任”我的人生嗎?我能夠真正掌控自己的情緒,不被外界的紛擾所左右嗎?“培養心力”這個詞,讓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種人生指引。它暗示著,強大的內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我們去主動學習、去刻意練習的。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從哪個角度切入“心力”的培養?是側重於情緒管理,還是認知重塑,亦或是更深層次的自我覺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心力”修煉之道。而“沃壯人生”,更是點齣瞭人生的最終目標——不是簡單的生存,而是要活齣生命的厚度與寬度,讓人生變得充實、有力、並且充滿生命力。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並且能夠有勇氣和智慧去實現它,讓我的生命如同沃土般肥沃,能夠茁壯成長,結齣豐碩的果實。
评分收到《勝任自己:培養心力,沃壯人生》這本書,我真是又驚又喜!我一直以來都對心理學、自我成長類的書籍很感興趣,但很多時候讀完之後,總覺得好像抓住瞭點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抓住,或者說,那些理論聽起來很棒,但用在自己身上卻有點水土不服。《勝任自己》這個書名,恰恰點齣瞭我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勝任自己”。我常常覺得,我們最大的對手其實就是自己,當我們能夠真正接納自己、理解自己、並且相信自己的時候,很多外界的挑戰都會變得迎刃而解。而“培養心力”,這幾個字真的太重要瞭!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到海量的信息,各種社會壓力、人際關係、工作挑戰,像潮水一樣湧來,如果內心不夠強大,很容易就被這些洪流衝垮。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操性的方法,幫助我建立起更堅韌的心理素質,能夠更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起起伏伏,不至於因為一時的挫摺就全盤否定自己。至於“沃壯人生”,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不隻是要求我們“活下去”,更是鼓勵我們“活得豐盛、活得有力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引領我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沃壯”,讓我的生命能夠綻放齣獨特的光彩,不辜負這來之不易的人生。
评分看到《勝任自己:培養心力,沃壯人生》這本書名,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正是我現在最需要的!最近一段時間,感覺自己的狀態一直有點低迷,做事情提不起精神,也經常感到焦慮不安。我總是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變得如此“不勝任”自己?書名中的“勝任自己”四個字,就像一束光,照進瞭我迷茫的心靈。它告訴我,也許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外界,而在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力量是否足夠。而“培養心力”,則給瞭我一個明確的方嚮。我一直覺得,我們的心理素質就像我們的肌肉一樣,需要通過鍛煉來變得強大。如果心力不足,我們很容易就會被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所擊垮,感到無力、沮喪。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幫助我建立起堅實的心理防綫,讓我能夠更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而“沃壯人生”,更是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憧憬。它不僅僅是要求我們安穩度日,更是鼓勵我們去創造一個豐盛、有力的人生,讓自己的生命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找到激活自己內心潛能的鑰匙,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真正實現“沃壯”的人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