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世界(改版)

丈量世界(改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aniel Kehlman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十八世纪末,两位德国青年分别以自己的方式「丈量世界」。一位是亚历山大.封.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8-1859),他不但亲赴原始森林、大草原,还深入奥利诺科河,以身试毒,计算土着身上的头蝨,还探勘洞穴,攀登火山,经历千惊万险,目睹海怪出没,与食人族欢聚一堂。另一位是数学家暨天文学家卡尔.费德烈.高斯(Carl Friedrich GauB, 1777- 1855),他不需要离开家门却能证明出:空间是曲面的。他少了女人就活不下去,却在新婚之夜为了要记下某个灵光闪现的公式而跳下床。

  洪堡被誉为「哥伦布第二」,高斯则被认为是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天才。一八二八年,两人年事已高,同享学术盛誉,而且还各有各的一点臭脾气。两人首次在柏林碰面,但高斯人还没离开马车,却已卷入拿破崙战败后混乱不堪的德国政局。

  丹尼尔.凯曼以深沉又不着痕迹的幽默笔调,描写两位天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与思路,刻画他们的渴望与脆弱,他们生命中的极端对比、其伟大与可笑,以及他们的成功与挫败。作者以极精致的手法,巧妙结合了史实与虚构情节,全书丰富的想像力难得一见,充满哲思且震撼人心,是一本精采绝伦的冒险小说。

本书特色

  ◎ 最奇怪的小说,打破阅读者的想像极限

作者简介

丹尼尔.凯曼(Daniel Kehlmann)

  一九七五出生于慕尼黑,父亲是奥地利知名导演麦可.凯曼,母亲是演员达格玛.梅特勒。一九八一年举家迁至维也纳,就读一间耶稣会学校,其后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与德国文学。一九九七年出版第一本小说《贝尔宏姆的想像》。

  担任美茵兹、威斯巴登、哥廷根大学的诗学讲师,多年来获奖无数:憨第德文学奖(纪念法国哲学大师伏尔泰的文学奖)、艾德诺基金会文学奖、多德勒尔文学奖(表扬杰出现代小说家的奖项)、克莱斯特奖(纪念德国天才作家克莱斯特的文学大奖)、世界报文学奖。二○○八年荣获吕北克汤玛斯曼会社颁发的汤玛斯曼奖。凯曼的评论常见于各大报章杂志,其中包括《明镜週刊》、《卫报》、《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日报》、《文学》杂志、《全文》杂志。

  以《我与康明斯基》获得读者广大回响,《丈量世界》的翻译语言已超过四十种,销量突破两百万册,成为德语文学自二战后最伟大的一项文学成就。目前定居于维也纳与柏林。

  作品计有:
  .《贝尔宏姆的想像》(Beerholms Vorstellung)
  .《阳光下》(Unter der Sonne)
  .《马勒的时间》(Mahlers Zeit)
  .《极遥之地》(Der fernste Ort)
  .《我与康明斯基》(Ich und Kaminski)
  .《卡罗斯.蒙狄法在何方?》(Wo ist Carlos Montufar?)
  .《丈量世界》(Die Vermessung der Welt)
  .《这些矜重的玩笑》(Diese sehr ernste Scherze)
  .《一只狗的安魂曲——对话集》(Requiem fur einen Hund. Ein Gesprach mit Sebastian Kleinschmidt)
  .《名.声》(Ruhm. Ein Roman in neun Geschichten)

  特色、信用:
  .2005憨第德文学奖
  .2006艾德诺基金会文学奖、多德勒尔文学奖、克莱斯特奖
  .2007世界文学奖、Le Grand Prix du Livre des dirigeants
  .2008安奎斯特奖、汤玛斯曼奖

  作品翻译语言超过40种,《丈量世界》销量累计已达两百万册。 2008年以《我与康明斯基》与《丈量世界》获得重量级文学大奖:汤玛斯曼奖。位于吕北克的汤玛斯曼会社每三年遴选出一位得奖者,奖金一万欧元(相当于新台币48万元),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钧特.葛拉斯、德高望重的齐格飞.蓝茨、知名文学评论家马歇尔.莱希—拉尼奇同享殊荣。

  评审团称赞凯曼「是位洞察敏锐的评论家、机智的说故事者,其长篇与中篇小说具备艺术家充沛的热情,以幽默、讽刺、衿重玩笑的深度意涵,成为汤玛斯曼聪明机敏的继任者。」

译者简介

阙旭玲

  政大哲学系毕业,留学德国六年,于特里尔大学主修德文。现专事德文翻译,译有《丈量世界》、《我与康明斯基》、《穷得有品味》、《午间女人》、《绵羊侦探团》等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归纳与演绎,实证与推理;到底那一种取径才是通向真理的王道呢?这么重大的方法论问题竟然被丹尼尔.凯曼变成了一部小说的主题。在《丈量世界》这部精巧、温柔但又视野宏阔的佳构里面,洪堡和高斯这两位不世出的天才分别被写成了这两种逼近真理方式的道成肉身,各有困惑,各具深情,还理论与科学一个最具体最人性的本来面目。丹尼尔.凯曼那几可乱真的历史细节和饱蕴同情的角度,使得这本书就像是一首写给启蒙运动的輓歌。我们如何得到知识?知识是可能的吗?或许,最后的重点已不在于孰是孰非,而在于潜埋在一切人类知识活动背后的心智之激情。

作家、主持人 梁文道

推荐序二

以狂飙岁月呈现生命的深沉                  

陈雨航

  德国作家丹尼尔.凯曼的《丈量世界》可视为对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和科学家∕探险家洪堡所立的「双传」,却是以小说行之。

  历史名人的小说化屡见不鲜,以十九世纪欧洲为背景的,这两、三年译成中文的就有南非作家柯慈的《圣彼得堡的文豪》和爱尔兰作家托宾的《大师》,分别以一个惊心事件或几年时光的生活切片,来追索杜思妥也夫斯基和亨利詹姆斯两位小说家的内心世界。以真实人物为主的小说,需要结合史实资料和想像力,《丈量世界》主人翁的精采传奇和他们所生存的变动时代,先天上使小说的意象丰富且多姿。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叶,地球还有许多边陲,宇宙还有更多未知,正是许多探险家和科学家大展身手的时代。德国(统一前)的高斯和洪堡是其中的佼佼者。

  被誉为「数学王子」的高斯,虽然出身穷苦平民,却是数学神童,十几岁时多次解开数学难题,二十出头出版《算学研究》,即已完成他数学上的毕生杰作,然后转向研究天文学,长期观测星球,解明许多天体运行的原理,经由计算,推测行星的轨道和位置。是科学家也是探险家的洪堡,出身富有贵族家庭,于十八、十九世纪之交,与邦普兰结伴到南美洲探险,以科学仪器测绘地理、气候,研究动植物等自然生态,并攀登钦博拉索山创造前此未有记录的高度,回返欧洲后,他的研究和探险仍然持续到他的暮年。

  主角是数学家、科学家,小说对他们这部分的成就都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叙述和比喻,作者着力的毋宁是他们波澜壮阔同时又不乏磨难的人生。于是我们看到高斯抚着痛苦的脸颊,因为理发师(没错,那是没有牙医的时代)用钳子错拔了他的牙齿;我们看到他嫖妓;我们看到他想到重要的原理而从温存中的女子身边起身;我们看到他去见一个行为奇怪的小老头——大哲学家康德……于是我们也看到洪堡在亚马逊河上行舟,带着造型与他截然不同的向导;我们看到他被永远挥之不去的蚊虫叮咬;我们看到他带着他那不离身的奇特仪器,踩在海拔五千八百公尺高峰上的深雪中;我们看到他在丛林里躲避着美洲豹和食人族;我们看到他以名满天下之姿,在回程中拜访一个落后地区立国不久的总统汤玛斯.杰佛逊……

  传奇从一八二八年两位大师的第一次会面开端,平行倒叙两人一静一动充满惊奇的前半生,等回到会面点之后,继续他们之间心灵、智慧碰撞的火花,他们在社会思潮变化和政治动乱下受到的影响,他们的互动和友谊,以及料想不到且深具意义的结局。

  两位大师生命历程固然大为不同,却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他们都花了数十年的岁月在丈量世界,高斯在家乡测量土地,洪堡则远赴西班牙和南美新世界。从实体推而广之,他们也在丈量宇宙,丈量他们(还有许多其他的人)所拓展的知识世界。

  这种求知的热情来自对理性世界的服膺,一如高斯老是抱怨「人们根本不想应用自己的理解力,……不想思考」,一如洪堡不放过他所经的每一座山,他说,一座山,如果人们对它一无所知,不知道它有多高,这对理性是一种侮辱,会让他感到非常不安。这种态度后来就演变成理直气壮的:「因为想知道,所以要知道。」

  在幽默并充满警语的字里行间,作者试图揣摩两位主人翁对人生的观照。似乎天纵的才情也不能使他们在青春正盛之时免于孤寂和沮丧。高斯在《算学研究》完成前夕突然有所感触,觉得科学、他的研究、甚至他整个人生都好陌生、好多余。洪堡会怀疑:「我们的丰功伟业终将毫无用处,不管我们如何功成名就,最后终会消失,……腐朽、灰飞湮灭。」高斯研究概率的计算,得出一个人生结论:大家总认为,我们的存在方式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开创人生,努力赚钱,娶妻生子,然后衰老死亡,但实际上自然法则主宰我们。

  宿命如此,人如何面对?洪堡说,没有人生来具有使命,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下定决心去假装自己有一项使命,一直假装到连自己都信以为真。为了达成使命,他必须付出代价,刻苦自己,对自己残酷。

  英雄迟暮,人生来到它悲哀的一面,思考不再敏锐,探险不再自由,于是天才的生命熟成,面对人世有了宽容,对知识有了谦逊。

  他们理应有宽容和谦逊,因为诸如高斯之前的几个数学神童,面对几乎是上帝代言者的高斯,洪堡老是被世人忽略的密切探险伙伴邦普兰,那种痛苦的瑜亮情节,然而他们都超越了萨利耶里面对阿玛迪斯.莫札特的嫉恨,选择了爱上帝选择的天才。

  丹尼尔.凯曼以高斯和洪堡狂飙的岁月呈现了生命的深沉。

2006年12月20日
(本文作者为作家、出版人)

图书试读

一八二八年九月,德国最伟大的数学家终于要出门了,为了参加在柏林举行的德国自然科学家会议。这可是他多年来头一遭离开家乡。他不愿意去。整整推辞了一个多月,仍拗不过亚历山大‧封‧洪堡的坚持与顽固,一时心软竟答应了他,不过仍然心存侥倖,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高斯教授把头蒙进棉被里,希望用这方法能让妻子消失。他再度睁开眼,米娜还在,忍不住开始数落她的麻烦、专制,甚至说她是他晚年最大的不幸!可惜这招仍不管用。他万般无奈地掀开被,坐起身来。

他怒气沖沖,草草梳洗完毕,万般不情愿地走下楼。儿子欧根早等在客厅,行李已备妥。一看见欧根,他更按捺不住怒火。随手一挥,窗台上的陶壶碎落一地,他一边跺脚,一边继续砸东西。欧根和米娜从两边按住他的肩膀,信誓旦旦地说:他一定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很快就能回家,就像做一场噩梦,一下子就会过去了。

旅途非常艰辛。他骂欧根是骗子、叛徒,一把拿起欧根的手杖,不断使劲敲他的脚。然后眉头深锁地遥望窗外好一阵子,忽然开口问,他女儿到底什么时候才要出嫁?为什么没有人要娶她?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欧根把长发往后一拨,又理了理自己的红色便帽,似乎不打算回答这问题。

说话呀,高斯怒道。

老实讲,欧根回答,姊姊长得并不怎么漂亮。

高斯点了点头,这答案一针见血。然后他要求要看书。

欧根把自己刚翻开要看的书交给他:费德烈‧杨的《德国体操艺术》。这是欧根最喜欢的着作之一。

高斯开始阅读,但是不到几秒钟又抬起头来,开始大肆抱怨最新流行的马车皮革弹簧,比人们原先习惯的还不舒服。他继而又说,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类似火箭砲的机器问世,它能以极快的速度载人们往返各大城市。从哥廷根到柏林只要半小时。

欧根难以置信地摇摇头。

既奇怪又不公平,高斯话锋一转,一个人,不管他愿不愿意,都会在某个时间点上出生,然后被束缚其中。唉,这真是个好例子,这说明了存在可悲的偶然性,让我们在面对过去时拥有过度的优势,面对未来时又沦为无奈的小丑。

欧根几乎要睡着地点点头。

高斯接着说,无论是出现在人类早期历史中,或是在澎湃的奥利诺科河畔伫立苦思的智者——像他一样拥有高超智慧的智者,经常还是得喟叹自己的渺小与无能为力。相反的,那些愚蠢的庸俗之辈,却可以在两百年后对他大发厥词,曲解他、污蔑他,编些荒谬可笑的看法硬冠在他头上。他先停下来若有所思,突然又愤恨难消地骂了欧根一次叛徒,然后才低下头去看书。

《德国体操艺术》是一本介绍体操器材的书。为了让读者明白如何使用这些器材,作者在书中详尽介绍了自己的发明。他把其中的一项器材称为「马」,另一项是「横木」,还有一项叫做「山羊」。

这家伙根本是神经病,高斯骂道。他推开窗户,一把将书给扔了。

欧根大叫,那是他的书耶!

就是这样才更要丢掉,高斯说完便沉沉睡去,直到傍晚到达边界驿站前,都不曾醒来过。

在等待换马之际,他们进入一家餐馆喝马铃薯汤。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