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有二个人坐飞船在旅游,飞船漏气,他们被迫降在一个小岛上。甲就问乙说:「这是什么地方?」乙深思了很久,最后告诉他说,「这是地球」。乙就说:「你一定是认知心理学家」,甲很讶异的问:「你怎么知道的。」乙说:「因为认知心理学家什么事都要思考很久,讲出来的答案都是对的,但是我都不知道那些答案的意义何在呀!」
上述笑话,反应了学生对认知心理学的「意义性」渴望, Ashcraft是少数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认知心理学家,在他的这本书中,并不是将所有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及理论一股脑的填塞给读者,而是有组织、有选择地聚焦于有价值、重要的认知心理学议题,然后不厌其烦,深入浅出的介绍这些概念。作者在本书中,除了介绍传统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也对当代重要的神经认知心理学以及无意识认知的研究成果多有着墨。选择本书作为认知心理学的入门书绝对是可以站在时代的先头,对于认知心理学重要议题漏失的挂虑亦可抛诸脑后。
此书主要是针对大二或大三程度或可能是第一次修习记忆与认知的学生们所写的;尤其是研一学生导论性研究的课程,对于建立一个较完整的记忆与知识的背景思维相当有用. 。
让读者学习效果倍增的是原文出版社所设计的网站www.prenhall.com/ashcraft,这个免费的学习网站,延展此书精华,囊括重点观念、线上测验、学习交流等功能…..现在就上网去看看
CHAPTER 1 认知心理学:导论
关于思考的思考
记忆与认知的界定
认知心理学简史
认知心理学与讯息处理:新的方向
CHAPTER 2 认知科学取向
讯息处理的测量
讯息处理取向
现代认知取向:认知科学
神经认知:脑及认知
神经网络模式:联结论
CHAPTER 3 知觉与组型辨识
视知觉
组型辨识:文字语言
物体辨识与失认症
听觉知觉
CHAPTER 4 注意
基本的输入注意处理
控制与自发的注意
注意是一种心智能源
半边忽略:一种有关注意的疾病
CHAPTER 5 短期工作记忆
短期记忆:一个有容量限制的闸道
短期记忆和回忆
从短期记忆进行提取
短期记忆的多元编码
工作记忆
CHAPTER 6 情节性长期记忆
预备性的议题
在情节性记忆中储存讯息
提取情节性讯息
失忆症和内隐记忆
CHAPTER 7 语义性长期记忆
语义性记忆
归类、分类与原型
语义性记忆中的促发
脉络、联结论与脑
CHAPTER 8 长期记忆的交互作用
重建记忆与语意整合
命题
命题、语意网络与脚本
虚假记忆、目击记忆和已遗忘的记忆
自传式记忆
CHAPTER 9 语言
语言的特性与功能
语音:语言的声音
语法:单字与片语的顺序
词汇与语意:语言的意义
大脑与语言
CHAPTER 10 理解:文字与语言
起点:文献回顾
参照、推论与记忆
阅读
口语及对话
CHAPTER 11 决策、判断与推理
形式逻辑与推理
决策
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和推理
推理的限制
附录
投掷硬币及医院出生率问题的演算法
CHAPTER 12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领域的地位
完形心理学与问题解决
顿悟与类比
问题解决的基础
方法──目的分析:基本捷思法
增进你的解题能力
参考书目
英汉索引
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非常扎实,内容一定十分丰富。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章节。我们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我们的自我认知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与他人互动时,我们又是如何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的?这些问题对于理解人际关系和提升情商至关重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归因理论”,理解人们是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以及“社会认知的偏差”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例如,在一些社交场合,我常常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更好地理解自己。
评分这次购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朋友的强烈推荐。她是一位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她告诉我,这本书让她对“学习”和“创造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正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领域。我总是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学东西特别快,而有些人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的有效方法有哪些?而“创造力”又是从何而来?这本书中关于“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内容,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更有效地记忆知识,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突破。了解到这本书涵盖了从基本认知功能到更复杂的心理活动,我觉得它会是一本能够带来深远影响的读物,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提升。
评分我一直对“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我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语言又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的章节中,恰好包含了“语言”和“思维”这两个对我来说极具吸引力的主题。我常常会思考,那些从小就掌握多种语言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否与单语者有所不同?语言的结构,例如词汇的丰富程度、语法的复杂性,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此外,书中关于“概念形成”和“分类”的部分,也让我非常感兴趣。我们是如何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一个个概念的?又是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从而使世界变得有序的?我相信,这本书将为我解答这些关于语言和思维之间微妙联系的疑问,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日常的交流和思考过程。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想了解一些关于“决策”和“判断”的心理机制。我们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决定,从早餐吃什么到职业选择,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似乎并不总是那么理性。这本书中关于“启发式思维”和“认知偏差”的讨论,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我们是如何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而难以做出更优选择的?又或者,“确认偏差”是如何让我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证据,从而加剧了固执的?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例如在购物时,商家通过设置一个较高的初始价格,再打折,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划算”。再比如,在讨论某个争议性话题时,人们常常只关注那些符合自己立场的信息。这本书将这些看似随机的心理现象,用科学的理论进行了解释,让我恍然大悟。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思维中的盲点,从而在未来的决策中更加审慎和客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深邃的蓝色背景上,一个抽象的、像是神经网络一般的图案若隐若现,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大脑内部复杂而神秘的运作方式。我一直对人类的思维过程感到好奇,常常会思考我们是如何感知世界,如何形成记忆,又如何做出决定的。这本书似乎就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翻开目录,看到“知觉”、“注意力”、“记忆”、“语言”、“思维与问题解决”等章节,我知道这趟旅程将是深入人心的。我尤其期待关于“记忆”的部分,究竟是什么让一些画面如此清晰地烙印在脑海中,而另一些却如白驹过隙般消逝?是怎样的机制在操控着我们的遗忘?读到“注意力”时,我也会思考,为什么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总能捕捉到自己关心的声音,而忽略其他?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但背后却蕴含着精妙的心理学原理,这本书正是要一一揭示这些奥秘。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合理,从基础的感知能力到高级的认知功能,层层递进,仿佛在引导读者一步步解构自己的大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