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时空多堆叠,无论名胜古迹,或是街角巷弄,皆有过往事蹟存遗。正因完整保留了许多故事,才使京都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今日的老人养护所和高中用地,四百年前是织田信长含恨自裁的本能寺址。走过山阴旧道,再寻常不过的日本街景竟重叠着历史转捩点,明智光秀叛变与否,必须在这里做出最后决定。漫步庐山寺,恍惚之际,眼前浮现紫氏部在檐下振笔书写《源氏物语》的身影;而抚摸蛤御门的弹痕时,幕末风云彷彿在身后卷起,京都市街即将为满天火光吞噬......
《京都历史事件簿》中的每一段故事,都可以找到相应地点。依循探访,有穿梭时空的踏查乐趣;或者读完放下,待到当地再咀嚼回味。借由丰厚的人物故事跳脱时间限制,京都旅行将更添深度与乐趣。
作者简介
林明德
水瓶座,五年级生,交通大学资讯学士、政治大学资管硕士。
小时好地理,常凭直觉搭车趴趴走;稍长好历史,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影响,喜欢探究人事时地物的彼此关联以及在历史上的定位。毕业后在资讯业浮沈多年,对史地的兴趣始终未减。
数年前初游京都,是一大转捩点。千年古都处处堆叠着层层故事,各有当下发生的原因、对后世的影响,更珍贵的是直到今日都还能追溯到发生地点。拥有如此风貌的京都,简直就是作者兴趣的集大成,因此二零零六年起多次前往,结合书籍博览与实地踏查,挑选重要历史事件写成本书。无论是全球名闻遐迩的热门景点,或是游客较少涉足的日常街区,以「历史现场」的眼光重新审视今昔交织的京都,必能增添另一层旅行乐趣。
◎自序-庐山寺与哲学之道
1. 本能寺之变
战国大势一夕豹变
惊天动地的反叛,日本历史的谜团。
织田信长为何以切腹终结波澜壮阔的一生?
直行?右转?
明智光秀这步踏出,从此改写战国历史。
站在如今是平凡街道的事发地点,
遥想当年,只觉历史之不可思议。
2. 比叡山烧讨
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的灭佛之火
静谧祥和的比叡山,
已看不出曾为京畿经济重镇的面貌、
四百年前那场灾难的痕迹。
为何织田信长非得彻底毁灭日本佛教母山?
这是战国大名统一天下的必要之恶?
还是佛与第六天魔王的再一次交手?
3. 平安建都
风水皇城的辉煌绘卷就此开展
棋盘街道、风水之都、古都怨灵、奈良佛教??
所有传说与建设都始于一场场政治算计。
平安京开创者桓武天皇,
没有因打造出美丽都城而了却心事,
却为他的子孙留下千年的繁华似锦。
4. 丰臣秀吉
接收信长天下,徒为家康作嫁
论征战,不如信长;讲谋略,不如家康。
从提鞋候命奋斗到一统天下,
位极人臣的他终究还是失去江山,
埋骨在不起眼的小丘上。
但论及对京都的影响,
没有哪一位历史人物可胜过他。
5. 源义经
鎌仓战神斗不过命运的悲叹
鞍马山道,惨绿少年,
决定了源平百年合战的结局。
从一之谷到坛之浦,
即便再怎么勇于突破、战无不克,
一入政治丛林仍旧为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鎌仓战神摆脱不了古来卓越武将的宿命??
6. 应仁之乱
京都史上破坏最鉅的兵燹之祸
将军无能乱苍生,
一场十年战事,一座破碎京城。
烽火连绵后,京都文化开枝散叶,
战国大名争锋天下,
这场日本历史的大转折,
是该垂泪惋叹,还是笑看?
7. 新选组
舔刀卖命的幕末最强浪士团
江户热血男儿投身京都政治旋涡,
倒幕?佐幕?
从池田屋到五稜郭,勇往直前全无犹豫。
只是时势所趋,
日本幕末最强武士团,
终究徒留繁樱飘落的美丽场景。
编辑室报告
文/陈锦辉
知道旅行地点的故事是一种乐趣。以京都为例,到一座寺庙,可以纯粹欣赏建筑之美,或者沉浸在古典的气氛中。但是如果了解它的历史及故事,相信会有不同的观感。
「『故事』让我们跳脱时间的限制,神游古今往来之中,更增添旅行的乐趣。」
说得真好,不是吗?
对于想到日本一游的旅人而言,京都恐怕是多数人的首选。如果你从未去过却心向往之;如果你正摩拳擦掌准备前往;如果你曾造访又意犹未尽;如果你是迷京都的京都迷……都请记得这个名字:林明德。
做为屹立一千两百余年的古都,历史的记忆、古典的氛围无疑是京都最令人着迷的特质。如果你不满足于到此一游、拍照留念,而是贪求更多乐趣、奢望更多感动的旅人,必定会喜欢林明德的娓娓述说--没有用力过勐的形容堆砌,不见口沫横飞的添枝加叶,平顺叙事中自有一股暗伏的吸引力,你很容易就中了他无形无色无臭的迷魂香。讲古的文字与今日的写真恰如其份融合于一,读着读着,想像力就这么活了过来,翩然起飞。
一张寻常得几乎找不到焦点的京都街景照片,让人为之一愣;看到图片说明后才打从心底笑出来:「山阴旧道沓挂。往右是西山街道,可以到备中,往前则是京都。过了这里,就回不了头了。」右转,还是直走?明智光秀这一步踏出,整个日本战国历史就此改写。你赶紧再细看一次照片,终于发现一面写着「山阴旧道沓挂」的路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林明德高妙之处,一则故事让现时现地从此变得更有景深。
「知道本能寺之变的过程,旧本能寺前的街道变得不再是一般的小路。时空回到四百年前,你可以想像当日明智光秀大军杀声震天冲入本能寺的模样,你可能看到织田信长在烈火中含恨退入内室、最后引刀自裁的影像。……」
说得真好,不是吗?
把这本书当成历史读本?当然可以。将这本书视为旅人游伴?有何不可。或深入或浅出,或谈古或观今,不同的心思,却可能从本书中得到一样的满足。
如果不想或没有机会出国,你会感谢他写了这么好看的一本书。如果打算首度拜访京都,你应该会把它列入旅游必备物品清单中。如果去过一次又意犹未尽,你已经为再访京都做好「内行看门道」的充分准备了。只是啊,如果两三年总想出一次国,你或许会恨林明德:世界这么大,这么多想去的地方,偏偏因为他,让你觉得好像非再去一趟京都不可。怎么会这样?--你中毒了嘛!
未来,你甚至可能更恨林明德,因为不久后你将发现,他又讲了更多京都的故事,让你更加执迷不悟。
自序
庐山寺与哲学之道
寺町通在京都御苑附近的这段是条人烟稀少的小路。说它人烟稀少,是因为路上几乎见不到住家,行人很少。偶而会有车子,唿啸经过,似乎不愿留下什么。你会以为到了郊外,虽然还在京都市内。
第一次到京都,我沿着寺町通,来到了庐山寺。到的候时是初春早上十点多,寺门大开,进去四处逛逛,竟不见一人。最显目的是门口的一块招牌,写着「源氏物语执笔地 紫氏部邸宅址」。
在京都,「探头寺」很多,街头巷尾,处处寺院神社。每次走到一间寺院前,常会驻足探头,不知道要不要进去参观参观。但是到了庐山寺,我毫不犹豫走了进去。为什么?大部分是来自它的故事。如果不是源氏物语的作着紫氏部曾驻足于此,如果不是我知道了这件事,那么庐山寺可能会像京都其他众多寺院一样,从不会出现在我的旅游地图上。
哲学之道也一样。哲学之道旁的疏水分线是琵琶湖疏水工程之一。春日繁花盛开,游走其中,为人生一大享受。但是这番美景恐怕还不及西田几多郎等人的影响。京都大学的西田大师和他的伙伴们有空没空就到这条小路上沉思,造就了小路的盛名。虽然大部分外国人不了解西田几多郎的成就,但是没有他,哲学之道就不是哲学之道,哲学之道也不过是京都市内一条美丽的溪边小路而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来形容庐山寺及哲学之道,恰如其分。
知道旅行地点的故事是一种乐趣。以京都为例,到一座寺庙,可以纯粹欣赏建筑之美,或者沈浸在古典的气氛中。但是如果了解它的历史及故事,相信会有不同的观感。
知道本能寺之变的过程,旧本能寺前的街道,不再是一般的小路。时空回到四百年前,你可以想像当日明智光秀大军杀声振天冲入本能寺的样子,你可能看到织田信长在烈火中含恨退入本能寺内室,最后引刀自裁的情景。游庐山寺,你可以想像紫氏部在屋檐下振笔写下她的千古名着。当抚摸着蛤御门的弹痕时,你或许会隐隐感觉背后吞噬京都市街的冲天火光。
「故事」让我们跳脱时间的限制,神游古今往来之中,更增添旅行的乐趣。这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
但是京都故事实在太多,写不尽,只能择要述之。
在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在京都找到对应的地点,你可以依照本书探究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者,看完本书后把它放在一边,等到了那个地点,再回想这个故事。二种方法都可以增加旅行的深度。
书中陈述的故事,多为史实所载。史实未定部分,尽量呈现不同的说法,供读者自行判断。至于传说的部分也会让读者知那是传说。
当然,也可以不用那么严肃,旅行就旅行,放松心情就好。
说实话,《京都历史事件簿》这本书,我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想着可能就是一本普通的旅游指南或者通俗历史读物。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我错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历史事件与现代京都的地理风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者会带领你“走进”某个历史场景,然后告诉你,现在你所看到的这座古寺、这条小巷,在当年发生了什么。这种“穿梭时空”的体验,让我觉得非常新颖有趣。书中有很多关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片段的描绘,比如集市的热闹景象、寺庙的庄严氛围,甚至是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听到当年街头巷尾的叫卖声,闻到寺庙飘出的香火味。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我对京都的探索欲,让我觉得下次去京都旅游时,一定会带着这本书,去实地验证书中的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
评分坦白讲,《京都历史事件簿》这本书,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随便翻翻,但越读越觉得它非常有意思。作者的文笔非常朴实,却又充满了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理论,而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讲述了京都历史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凡人”的故事,那些在宏大的历史洪流中,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的角色。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这本书也让我开始反思,那些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历史事件,背后到底有多少普通人的汗水和泪水。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京都这座城市,乃至对历史本身,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敬畏。
评分我拿到《京都历史事件簿》这本书的时候,最先吸引我的是它厚重的封面和精美的插图。翻开书,我立刻被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独特的视角所折服。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挖掘,展现了京都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革和发展。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转折点的分析,比如某个重要的改革如何改变了城市的格局,或者一次重大的战役如何影响了当地的政治生态。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清晰,逻辑严密,引用了大量的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读起来让人觉得既有说服力,又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本书让我对京都的历史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关于京都,更是关于历史本身的一种思考。我会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做笔记,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对照,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评分《京都历史事件簿》这本书,我刚翻了几页,就被它那种古朴而又不失趣味的叙述风格深深吸引了。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史书,上来就是年代、人名、事件的堆砌,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某个时期某个贵族家庭起落的描写,细致入微,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权力斗争和命运沉浮。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当时人们的服饰、饮食、生活习惯,都写得非常到位,让我对京都的历史有了更具象的认识,不再是冰冷枯燥的文字。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黑暗或者不那么光彩的一面,而是以一种客观但充满人文关怀的态度去呈现,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深度,也更值得品味。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往下读,去探索更多隐藏在京都古老街道背后的故事。
评分《京都历史事件簿》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同于以往我读过的任何一本历史书,它的叙述方式非常跳跃,但又充满了一种诗意的韵律。作者仿佛是一位时间旅行者,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之间自由穿梭,时而是波澜壮阔的宫廷斗争,时而是隐匿于市井的民间传说。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描绘,比如人物的神态、情绪,以及一些转瞬即逝的瞬间,都写得极其细腻,让人忍不住去猜测当时人物内心的想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微观历史”的关注,比如某个普通人的生活片段,或者一件小小的物品如何承载了一段历史。这种独特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历史更柔软、更人性化的一面。这本书不是在教条地讲述历史,而是在引导读者去感受历史,去体会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