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羽

鸟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奇幻
  • 轻小说
  • 冒险
  • 魔法
  • 异世界
  • 鸟人
  • 羽毛
  • 成长
  • 战斗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荣获
  2007年 金鼎奖 一般图书最佳工具书奖
  2007年 金鼎奖 一般图书最佳美术编辑

  羽毛是鸟类身上最特殊的部分,它微妙的构造、色彩与斑纹,关乎着鸟的各种行为与生存方式,从羽毛的特色,也能窥探鸟类特殊的行为与生活模式。

  此外,羽毛几乎完整地包裹住一只鸟,也形成了鸟的外型,我们分辨一只鸟时,往往就是在判断鸟类身上各种羽毛重叠组合后的外观。然而,羽毛精巧微妙的外型与构造,细致而梦幻的色泽与质感,使得羽毛即使脱离鸟体后,往往又能独立呈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感,甚至我们还可以从一枚枚的羽毛去重组、联想其组合而成的特殊斑纹,有时即便不知羽毛主人,也十足具有欣赏价值。

  的确,羽毛一旦离开鸟的身体,在辨识上就变得困难;然而也正因如此,若能经由本书,对羽毛结构,以及对各个鸟类家族的羽毛特征、特殊鸟种的羽毛样貌有更深入的了解,就能享受在野外捡拾鸟羽并且可能判断出鸟种的乐趣了。

  本书的出版实属难得,这是曾经担任台北鸟会野鸟救伤工作的祁伟廉医师,长期为鸟疗伤治病,从不幸死亡的鸟类身上蒐集而来,因此,祁医师特别强调——没有任何一只鸟因为本书而牺牲;但编辑却衷心希望,曾经死去的这108只鸟种,因为祁医师,因为这本书,再次活在读者的眼前。

作者简介

祁伟廉

  动物医生,长年投入动物保育工作,曾参与人猿基金会,数度陪同人猿返回印尼;并与台北市野鸟学会合作,成立野鸟救伤中心;也参与鲸豚搁浅救援工作、玉山国家公园黑熊保育计画;2001年取得国立屏东科技大学热带农业研究所硕士学位;2003年至今,于屏东科技大学执行检疫侦测犬训练中心建置计画。

  从事野生动物救伤工作的十多年来,祁医师医治过千余只受伤鸟类,其中数百只野鸟康复后重返自然。但因常有赏鸟人持羽毛来询求鑑定,于是引发其建立可供鸟羽比对的资料库的构想,经过长达20年的累积,从不幸伤亡的鸟只身上取得羽毛样本,如今编制成书,不仅呈现台湾鸟羽的精彩面貌,也将此难得的收藏回馈给所有爱鸟人士。

苍穹之弦:一部关于失落文明与星际漫游的史诗 作者: [此处留空,或使用一个虚构的笔名,例如:艾尔文·科尔特] 字数: 约 1500 字 --- 【引言:被遗忘的低语】 时间,是宇宙中最残酷的雕刻家。它磨平了山脉,熄灭了恒星,更重要的是,它吞噬了记忆。在这部宏大的叙事中,我们将跟随一群不屈的灵魂,探索那些被星图遗忘的角落,揭示一个横跨数千纪元、关于存在本质的终极谜团。 本书并非讲述简单的冒险故事,而是一部关于“回响”的编年史。故事的起点,设定在一个被称为“奥瑞安星系”的边缘地带,那里环绕着一颗垂死、泛着幽蓝色光芒的巨行星——卡尔萨斯。卡尔萨斯曾是“远古者”的摇篮,一个将物质与意识编织成统一体的失落文明。如今,它只剩下漂浮的太空残骸和周期性爆发的能量脉冲,像一个巨大的、无声的墓碑。 【第一部:碎片的收集者】 我们的主角,凯拉·维拉(Kaelen Vera),是一个“拾荒者”。她并非为了财富,而是为了知识,一个在她童年时被赋予的、近乎宗教般的使命——寻找“原初之钥”。凯拉的飞船,一艘老旧但经过无数次魔改的货船“游隼号”,在星际的废弃航道上穿梭,专门搜集那些被大星际战争(被称为“寂静之蚀”)遗留下来的古代技术碎片。 寂静之蚀的起因已不可考,但后果是灾难性的:它不仅摧毁了银河系中心的大部分智慧生命,还使得所有关于“远古者”的直接记录化为虚无。凯拉相信,那些散落的编码器、未激活的能量核心和无法解析的晶体结构中,蕴含着通往真相的线索。 在一次对一颗冰封小行星内部勘探中,凯拉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信息容器——一个被称为“编织者之眼”的装置。激活它需要极其精确的能量序列,而这一序列,恰好被记录在了一个被认为已消亡的文化分支——“低语者”——的口述历史中。 【第二部:低语者的挽歌】 为了破译“编织者之眼”,凯拉必须冒险前往星系中公认的禁区——“混沌环”。这个区域充斥着不稳定的时空乱流和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群,是所有正规联邦势力避之不及的死亡地带。 在混沌环的中心,她找到了残存的“低语者”殖民地。这些生命体已经适应了环境的剧变,他们不再依赖复杂的机械或大规模城市,而是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与周围的能量场融合,以一种近乎冥想的方式存在着。他们是“远古者”的学徒,也是最早预感到“寂静之蚀”降临的先知。 低语者的领袖,一个被称为“心音”的存在,向凯拉揭示了残酷的真相:远古者并非被战争摧毁,而是主动选择了“升维”。他们预见到了宇宙中一个更宏大、更具威胁性的存在——“虚空侵蚀”,一种熵增的终极形式。为了抵抗这种侵蚀,远古者创造了“原初之钥”,一个能够重塑局部时空结构、暂时隔绝自身文明于宇宙进程之外的超级工程。 然而,创造“原初之钥”需要巨大的代价:它必须以一个完整、高度连接的文明作为能源核心。 【第三部:回溯的悖论】 凯拉通过“编织者之眼”看到了远古者的最后时刻。他们并非英勇地战斗至死,而是平静地、带着近乎宗教般的牺牲精神,将整个卡尔萨斯文明的数据流和生命能量注入了钥匙。这个过程是完美的,但也是不可逆转的。 “原初之钥”被激活了,它创造了一个“时间泡”,将远古者的文明从宇宙的当前时间线中剥离出来,使其理论上得以永存——但代价是,它们永远无法再与现实世界交互。 凯拉的使命,在此刻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她不再是寻找一个工具,而是面对一个道德困境:她是否应该试图“唤醒”这把钥匙?“唤醒”意味着将远古者的残存意识强行拉回现实,但这可能会导致时间泡的崩溃,释放出足以吞噬凯拉所在星系的能量洪流。更重要的是,这是否是对一个文明“永恒休眠”的终极侵犯? 【第四部:守护者与新星辰】 凯拉的行动引起了那些一直暗中监视着“寂静之蚀”残余能量的势力——“维护者议会”的注意。维护者议会是一个由多个种族组成的、极度保守的组织,他们的信条是:宇宙的平衡是脆弱的,任何试图改变既定历史的干预都必须被扼杀。 议会派遣了精锐的拦截舰队追捕凯拉。在最后的追逐战中,凯拉并非选择逃跑,而是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她将“编织者之眼”与“游隼号”的导航系统融合,将自己定位在“原初之钥”能量场的边缘。 她没有试图摧毁钥匙,也没有试图进入它。凯拉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所有知识,向钥匙发送了一个复杂的、包含了低语者文明历史和她自己生命体验的“信息包”。这不是一个指令,而是一个“问候”。 在信息传递的一瞬间,钥匙没有爆炸,也没有苏醒。它只是发出了一个极其微弱、但清晰可辨的信号——一个在寂静的宇宙中近乎奇迹的反馈。这个信号证明:远古者并非完全消失,他们以一种新的、超脱于物质的形式存在着。 凯拉最终带着这个微弱的信号逃离了维护者的追捕。她明白,她无法“修复”过去,也无法“拯救”一个不需要被拯救的文明。她的新使命,是成为一个信使,一个在浩瀚星海中传播“回响”的载体。 【结语:存在的边界】 《苍穹之弦》以凯拉在遥远的星系边缘,用微弱的“游隼号”信号向着那片虚空的沉默之地致敬而告终。本书探讨了牺牲、记忆的重量,以及“永恒”的真正含义。当文明的技术达到顶峰,生存的意义便不再是抵抗死亡,而是如何定义自己的退场。这是一个关于人类(以及类人生命体)在面对宇宙尺度的虚无时,所展现出的最深刻的勇气与智慧的史诗。它邀请读者反思:我们所珍视的一切,是物质的堆砌,还是意识的联结?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难得的美丽与收藏
推荐序 一羽一世界,多样的大自然奥妙宝库
作者序 野鸟救伤的记忆剪贴簿

第一章 认识鸟羽

寻找史上第一根羽毛
人类生活中的鸟羽
羽毛森林中的小住户
全身羽毛大不同
羽区
羽毛的构造
羽毛的发育
飞羽与翼型
尾羽与尾型
特别的羽毛
缤纷的羽色
多样的斑纹
多功能的羽毛
换羽的次序
鸟类的理羽行为
羽毛的收集与保存
羽毛的比对方法

第二章 鸟类家族的羽毛特征

第三章 鸟羽图鑑

鸟羽图鑑使用说明

.水薙鸟科

长尾水薙鸟
大水薙鸟

.鲣鸟科

红脚鲣鸟

.鸬鹚科

鸬鹚

.鹭科

黄小鹭
夜鹭
夜鹭(亚成鸟)
黄头鹭
黑冠麻鹭
苍鹭

.朱鹭科

黑面琵鹭
黑面琵鹭(亚成鸟)

.雁鸭科

小水鸭
赤颈鸭
琵嘴鸭

.鹫鹰科

台湾松雀鹰
大冠鹫
大冠鹫(亚成鸟)
凤头苍鹰
黑翅鸢
黑鸢
鱼鹰

.雉科

鹌鹑
小鹌鹑
竹鸡
台湾山鹧鸪
环颈雉
蓝腹鷴
帝雉

.三趾鹑科

棕三趾鹑

.秧鸡科

白腹秧鸡
红冠水鸡
董鸡
灰脚秧鸡

.燕(行鸟)科

燕(行鸟)

.彩鹬科

彩鹬

.反嘴(行鸟)科

反嘴(行鸟)
高跷(行鸟)

.(行鸟)科

太平洋金斑(行鸟)
小环颈(行鸟)
东方环颈(行鸟)
铁嘴沙(行鸟)
小辫(行鸟)

.鹬科

青足鹬
矶鹬
滨鹬
山鹬
灰瓣足鹬
红领瓣足鹬

.鸥科

乌领燕鸥
黑嵴鸥

.鸠鸽科

翠翼鸠
金背鸠
珠颈鸠
红鸠

.杜鹃科

鹰鹃
筒鸟
番鹃

.草鸮科

草鸮

.鸱鸮科

长耳鸮
短耳鸮
褐鹰鸮
黄鱼鸮
褐林鸮
灰林鸮
领角鸮
黄嘴角鸮
鸺鹠

.翡翠科

翠鸟
赤翡翠
苍翡翠

.蜂虎科

栗喉蜂虎

.须䴕科

五色鸟

.戴胜科

戴胜

.雨燕科

小雨燕
白腰雨燕

.鹡鸰科

黄鹡鸰
灰鹡鸰
白面白鹡鸰

.百灵科

云雀

.八色鸟科

八色鸟

.山椒鸟科

红山椒鸟

.鹎科

白头翁
红嘴黑鹎

.伯劳科

棕背伯劳

.鸫科

赤腹鸫
白腹鸫
紫啸鸫
虎鸫
黑鸫
白眉地鸫

.鹟科

白尾鸲
野鸲
黄尾鸲

.画眉科

薮鸟
小弯嘴
白耳画眉

.莺科

极北柳莺
茅斑蝗莺

.扇尾莺科

灰头鹪莺

.绣眼科  

绿绣眼

.(巫鸟)科

绣(巫鸟)
黑脸(巫鸟)

.麻雀科

麻雀

.梅花雀科

白腰文鸟
斑文鸟

.卷尾科

大卷尾

.鸦科

台湾蓝鹊
树鹊
喜鹊
巨嘴鸦

附录

中名索引
学名索引
鸟羽专有名词
参考书目.致谢
摄影后记 鸟羽摄影的轻与重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难得的美丽与收藏

  七八年前一位年轻的飞官拿了几根小羽毛来学校找我。这几根看起来不甚起眼的羽毛的主人,不小心「击落」台东志航基地一架执行训练飞行的F5F战斗机,羽毛在飞机的发动机内找到,但飞行员不幸罹难!民国八十八年新竹基地一架夜航的幻象战机遭到鸟击,所幸两位飞行员跳伞获救;民国九十一年另一幻象战机也因鸟击事件造成紧急落地后鼻轮失火;就连民国九十年一月,阿扁总统座机在台中清泉岗基地也和草原鸟类环颈雉互撞,让大家捏了一把冷汗!

  印象中,鸟类开始引起我的注意,是当时唸小学二年级的我和玩伴们如野猫般沿着田埂匍匐前进,意图擒拿停在稻田里的白鹭鸶群。我这种不良嗜好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受到骚扰的鸟类还包含红尾伯劳、白腹秧鸡、棕三趾鹑、麻雀和尖尾文鸟。

  比较懂事以后,我转型变成一个赏鸟的大学生并立志要成为一位鸟类学家,想一想时间一晃已过了二十几个年头。这段日子里自信自己听得懂不少山鸟的鸟音,也阅「鸟」无数。然而,执教鞭初期,学生有时会拿鸟羽到办公室来问我鸟名,可是除了自己曾经研究过的少数鸟种比较有把握以外,其余多半是我认不出来的种类。可能是太多次的不确定,来找我「请教」的学生日渐稀少。

  相信读者可以从本书体认到一件事,那就是要从地上拾起的一根羽毛,判断它是来自于哪一种鸟,实属不易。因为鸟类的羽毛难得散开,所以很难一窥其全貌,而且不同部位的羽毛样式也很不同,加上许多种类的羽毛样式尚有年龄和性别上的变异,除非是终生从事水、陆鸟的系放人员,才能练就「一羽知鸟」的功夫。

  羽毛是鸟类身上最特殊的部分,它微妙的构造、色彩与斑纹,关乎着鸟的各种行为与生存方式,从羽毛的特色,多少也能窥探鸟类生活。此外,羽毛几乎完整地包裹住一只鸟,也形成了鸟的外型,我们分辨一只鸟时,其实往往就是在判断鸟身上各种羽毛重叠组合后的外观。然而,羽毛精巧微妙的外型与构造,细致而梦幻的色泽与质感,使得羽毛即使脱离鸟体后,往往又能独立呈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感,甚至我们还可以从一枚枚的羽毛去重组、联想其组合而成的特殊斑纹,有时即便不知羽毛主人,也十足具有欣赏价值。的确,羽毛一旦离开鸟的身体,在辨识上就变得困难;然而也正因如此,若能经由本书,对羽毛结构,以及对各个鸟类家族的羽毛特征、特殊鸟种的羽毛样貌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有朝一日必定能享受在野外捡拾鸟羽并且说得出鸟种的乐趣了。

  我认识祁医师的时间和我从事鸟类研究的时间一样长,他是一个细心和恆心兼具且解剖学背景很扎实的自然观察家,同时他也是本校前身屏东农专赏鸟社的创社元老,我指导的赏鸟社还留有过去他和一些同好所留下的羽毛标本,可见他早就少年有志。虽然,本书只介绍108种台湾野鸟的羽毛样式,但这样的蒐集呈现实属不易,它的问世对众多像我一样喜欢亲近自然的人,已经是一个漫长等待的解脱。这本书不仅为专业人士开辟另一条认识鸟类的途径,尤其对飞航安全调查者与探讨鸟类天敌食性的研究人员将受益无穷,并且也满足了喜欢收集羽毛的业余人士的好奇心。

  有了此书,对于续集我已经迫不及待要一睹为快了。

本文作者为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所 孙元勋副教授

推荐序二

一羽一世界,多样的大自然奥妙宝库

  羽毛是鸟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记得以前认植物,班上功力好的同学能够以叶子的单叶复叶、叶型、叶主侧脉的型态、叶表的颜色、叶缘的锯齿、摸起来的质感、揉起来的气味等等来鑑定树种;然而若要凭类似的方法,判断羽毛来自何种鸟身上,可就难上百倍。因为鸟类羽毛千变万化,多样性高,在同一种鸟身上,不但有各部位数十种不同功能及型态色彩的羽毛外,可能还因雌雄、成幼、冬夏、区域性、族群社会地位、环境营养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尽管如此,一位美国史密索尼自然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Smisonian Institutions)退休的老太太,还是能以一根羽毛的细微型态来判别鸟种,馆方甚至还为她举办了羽毛回顾特展。

  本书的出版,开启一扇自然之窗,让社会大众有一本属于本土的鸟羽入门书,让大家领略大自然奥妙于秋亳之间,按着使用说明,记录採拾环境,比对实物图鑑,享受豁然开朗的顿悟喜悦。本书也是一本提供专业人士使用的参考书,凡是研究动物食茧食残,研究鸟只撞车、撞飞机、撞玻璃、撞电塔、撞电线、撞风力发电机的研究人员,都能由留下的只「渍」片「羽」中,以最小成本、最快方式,达到判读鸟种的目的。同时,本书更是国民中小学乡土自然教学的工具书,让莘莘学子经老师的导读带领下,读一根羽毛像似读一张藏宝图似地,寻着蜘丝马迹找到大自然知识宝藏,进而启发对自然生态的喜爱与大地的关怀。

  本书的始作俑者,就是人称怪兽医的祁伟廉。此君乃外科圣手,他纤细灵巧的手不知救活多少飞禽走兽,一生与动物保育脱离不了关系。同业们是开业赚钱,日进斗金,他却从学生时期就不务正业,经常混迹赏鸟社,跑山产店跟大盘哈啦,目的是为了了解非法野生鸟兽的交易资讯。毕业后不改其志,服役期间、任职师大研究助理、谈恋爱,也都能善用周遭资源不忘进行保育工作,之后又创立台北鸟会野鸟急救站,还身兼鲸豚协会、人猿救援基金会义工兽医师。他为动物上山下海,飞的、爬的、游的、跑的,只要与保育与救伤相关,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后发奋着书,为台湾哺乳动物立传。而今又能整理累积二十年的资料经验发表,实属难得但非偶然。怪兽医私下诉苦,为了撰写本书比对羽毛,他发现自己得了老花眼而视茫茫,念在这股阿甘傻劲与执着上,乐意为序。而我似乎看到远处云海上也盘着一只大鹏鸟,在他的世界里自由遨翔。

本文作者为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 黄光瀛博士

作者序

野鸟救伤的记忆剪贴簿

  1979年就读屏东农专时加入赏鸟社至今,已有二十七个年头了,在刚开始赏鸟时,许多栖息环境的鸟况良好,数不清的赏鸟之旅看尽了鸟儿们的美丽。可惜当时野生动物保育法尚未实施,许多珍稀的台湾野禽常在鸟店贩售,野鸟对圈养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太过紧张则会在笼内冲撞,以致头破血流、羽毛折损,有些则会因无法接受店家的饲料,不吃不喝抑郁而终。面对不幸死亡的个体,社团中多位有心人付出了时间,技巧虽不成熟,仍尽可能地制作成剥制标本留存;至于一些零星拾获的羽毛,则分别收藏。这样的近距离接触野鸟,让我在就读兽医系的学生时期,就对「鸟羽」有了特别的观察和认知。

  1989年起在台北经营兽医院,就近参加了台北市野鸟学会,时值野生动物保育法颁佈实施的年代,野鸟被捕捉贩卖的情况明显地减少,但是自然栖地环境却不断在变化中,许多昔日赏鸟的景点已不复存在,生活其间的鸟类也消失无踪。有感于人类行为对鸟类的负面影响日渐加剧,野鸟学会也努力于保育工作,因此构想结合鸟会的救伤义工,为救治伤鸟尽些微薄之力。许多伤鸟在医疗照顾后便能恢复且重返自然,但也有不幸身亡的个体,这些死亡的鸟体常在冰存后便转送学术研究单位,制作标本典藏供人查阅,其中,比对羽毛也是能够发挥的功能之一;但是有些不谙利用博物馆的朋友,在拾获羽毛之后苦于不知从何下手比对,于是我便兴起将鸟羽作成系统资料的念头,历经十多年,採样的野鸟超过百种,如今集结成册公诸于世,希望能提供一种另类又细致的观察角度,与爱鸟人士分享。

  在救治伤病野鸟的时期,父亲年事虽高却仍在我的兽医院内帮忙,照顾恢复期的野鸟是他老人家很有兴致的工作,他会特别为不同食性的鸟种四处张罗购买食物,还为牠们清洗笼舍,父亲虽然不是鸟会会员,但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鸟友」,也是我这兽医师少不了的「救伤义工」。对于鸟羽,父亲也异常珍惜,每当伤鸟有换羽脱落时,常特别拾起交给我保存。去年初正当提笔开始撰写本书的时候,父亲骤然辞世,虽然他未能看到这本书的完成,但仍希望能以此书追念慈祥、和蔼且喜欢动植物的父亲。

图书试读

寻找史上第一根羽毛

鸟类和人类一样用后脚站立、步行、跳跃,除此之外鸟类还能抓握树枝、草茎。

牠们的前肢就是翅膀,因为有翅膀,大部分的鸟类都能飞翔,不过也有少数例外,例如非洲的鸵鸟、澳洲的食火鸡或是纽西兰的希威鸟(kiwi)就不会飞,不过,不论翅膀能不能飞,体表长有羽毛更是鸟类绝无仅有的共同特征,在演化上,足以傲视动物界。

鸟类翅膀的外表由羽毛包覆,能够收张自如,且效率极佳地振翅高飞,再加上牠们的心脏构造和哺乳类一样,有2心房2心室,是恆温动物,因此能不畏高空的寒冷,正因如此,也大为提高了牠们的飞行高度与翱翔距离,更使许多候鸟可以完成「鹏程千万里」的季节旅行,在高纬度的繁殖区及热带渡冬区之间做长途的迁移。

回溯鸟类的起源,看看这些了不起的飞行装备,当初是如何演化来的呢?考古学者根据鸟类肋骨具有向后突出的「钩突」,推论牠们是在地质史上的中生代三叠纪时,由槽齿性前鳄类的一支——「拟鳄类」演化而来。

在拟鳄类之后,又有「翼龙类」与「恐龙类」等不同的演化分支。由于翼龙会飞翔,曾经被推论是鸟类的祖先,翼龙的胸骨虽与鸟类一样有龙骨突起,并且附着强而有力的胸肌,但是牠们用来飞翔的「翅膀」,却完全不同于鸟类外覆羽毛的翅膀,而是前后肢间形成的皮膜,因此,构造上反倒比较接近蝙蝠;翼龙持续历经演化,到了白垩纪的「羽齿龙」,已经没有牙齿,尾巴也已退化,模样更像极了鸟类。可惜翼龙这一支,到了白垩纪晚期终究还是全部灭亡了,当然,「翼龙是鸟类的祖先」此一推论,也就被推翻了。

除了翼龙,从拟鳄类到恐龙时期以来,这一系列的演化分支中,还有「鸟龙类」与「蜥龙类」的出现,鸟龙类骨盘腔的腰荐椎架构也与鸟类近似,但牠们不幸也在白垩纪晚期全数灭亡,没有任何后代子孙存活下来。至于「蜥龙类」,部分学者认为由牠所演化出来的「兽脚类」、「腔殖龙类」中,有些种类看起来像驼鸟,所以推论蜥龙类就是鸟类的祖先。

也有学者认为鸟类是直接由拟鳄类演化为「喙头鳄」,再演化为「前鸟类」,而后才演化为「始祖鸟」,始祖鸟是目前根据化石所找到的最早的鸟类之一。牠出现于中生代的侏儸纪,大小有如乌鸦,虽然已有数种更早的鸟类化石出土,但至今始祖鸟仍被公认为是鸟类最早的共同祖先,具有羽毛是牠们被认为是鸟类祖先的重要特征,而牠们羽毛的质地与拟鳄类的鳞片相似,都是身体表皮的角质衍生物。

至于鸟类飞行的演化过程,到底是由在地面奔跑而渐渐跳跃、飞起,还是先上树后再一跃而下,然后由滑翔慢慢进步到鼓翼飞行?至今尚无定论。目前能肯定的是,侏儸纪之后的中生代白垩纪,以及新生代第三纪的始新世与渐新世,这段期间是鸟类演化的主要时期,也就是说,依据化石,证明距今两千五百万年前,现生鸟类的各科与各属就已经出现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來都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我們周圍的生物。當我看到《鳥羽》這本書時,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這本書並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樣,只是單純的介紹鳥類的種類和習性,而是透過作者獨特的視角,讓我看到鳥類的世界是多麼的豐富多彩。書中對於鳥類羽毛的描寫,我認為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作者不僅僅是描述羽毛的顏色和形狀,更是透過羽毛,來解讀鳥類的溝通方式、飛行技巧,甚至牠們的遷徙路線。我記得書中有一段,作者描述一隻孔雀開屏的畫面,那種雄偉、華麗,以及深藏其中的求偶儀式,讓我彷彿置身現場。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了許多作者自己拍攝的照片,那些照片並不像專業攝影師拍的那麼完美,但卻充滿了真實感,捕捉到了鳥類最自然、最生動的瞬間。這本書讓我對「觀察」這件事情有了全新的理解,原來,只要我們願意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就能發現身邊無數的驚喜。

评分

《鳥羽》這本書,讓我有了一種重新認識世界的感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對自然界有一定了解的人,但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有多麼的淺薄。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用一種非常詩意、極具感染力的筆觸,描寫了鳥類的世界。書中對於鳥類羽毛的各種細節描寫,我認為是這本書的精華所在。作者透過對羽毛的觀察,進一步解讀了鳥類的生活習性、求偶方式,甚至是牠們所面臨的環境變化。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鳥類遷徙的描寫,那種跨越山海、克服萬難的毅力,讓我由衷的敬佩。書中的攝影作品也非常出色,捕捉到了許多珍貴的瞬間,讓我得以窺見鳥類世界裡那些鮮為人知的奧秘。這本書不只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部關於生命、關於自然的史詩。它讓我明白,我們與自然之間,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與珍惜。

评分

從來沒有想過,一本關於「鳥羽」的書,竟然能帶給我如此深刻的感動。我本身並非鳥類愛好者,甚至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對於鳥類生態可說是一無所知。然而,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種奇妙的魔力,他用極其細膩、詩意的筆觸,描繪了鳥類世界裡那些令人驚嘆的生命景象。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鳥類羽毛的描寫,作者彷彿能洞察羽毛的每一個細節,從顏色、紋理到光澤,都充滿了生命力的展現。他透過羽毛,解讀了鳥類獨特的溝通方式、精湛的飛行技巧,以及牠們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書中穿插的照片,雖然不若專業攝影師的作品那般完美,卻充滿了真實感與人文溫度,捕捉到了鳥類最自然、最生動的瞬間。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我們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其實蘊藏著無數的生命奧秘,只要我們願意靜下心來,用心去觀察,就能發現生命最純粹的美好。

评分

這本《鳥羽》絕對是我近期讀過最讓我驚豔的書了,老實說,一開始拿起來,我以為會是那種硬邦邦的圖鑑,或者是一些學術研究報告,畢竟「鳥羽」這個主題聽起來就比較專業。但翻開書頁,我就被作者的敘事風格給吸引住了。他用一種非常生動、充滿畫面感的方式,描寫了各種鳥類的生態。不只是單純的介紹,而是把鳥類當作是故事的主角,講述牠們的遷徙、覓食、求偶,甚至是牠們所面臨的生存挑戰。書中提到的許多鳥類,我平常根本不會注意到,但作者用充滿情感的文字,讓我對牠們產生了好奇心。比如,他描寫黑面琵鷺的遷徙路線,那種毅力與方向感,讓人由衷敬佩。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鳥類行為時,常常會融入他個人的思考與感受,讓整本書不那麼枯燥,反而充滿了哲學意味。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公園裡看到一隻畫眉鳥,就想起了書裡對牠歌聲的描寫,那種悠揚、多變的旋律,瞬間讓我對那隻小小的鳥兒有了不同的感受。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自然環境,其實充滿了我們未曾發現的奇蹟。它不只是一本關於鳥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命、關於觀察、關於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書。

评分

說實話,我平常對鳥類並沒有特別的關注,甚至有點怕鳥,因為覺得牠們有時候叫聲有點吵。但是,《鳥羽》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角度,描寫了鳥類的生態。他並不是把鳥類當作是冷冰冰的研究對象,而是像在寫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書中描寫鳥類築巢的過程,那種辛勤、細緻,以及對新生命的期待,讓我感受到生命最樸實的偉大。我記得書中有一段,描寫一隻燕子在屋簷下築巢,作者用極其生動的筆觸,描繪了燕子銜泥、塑形,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生命的韌性,讓人不由自主地為牠們加油。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擁有著令人動容的生命力量。它不只是一本關於鳥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愛、關於責任、關於生命傳承的書。我甚至開始會主動去留意窗外的麻雀,去思考牠們是如何在這繁忙的城市中,努力地生活著。

评分

家裡長輩很喜歡鳥,平常我對這個主題沒什麼興趣,大概覺得就是看看飛來飛去的,沒什麼深度。但最近無意間翻到這本《鳥羽》,真的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顛覆了我原本的想像。書的開頭並不是那種艱澀難懂的學術論文,而是用一種非常溫柔、甚至可以說是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娓娓道來。作者似乎對鳥類有著深刻的觀察,不只是在描述牠們的外形,更是在描繪牠們在自然環境中的角色,以及與周遭萬物之間微妙的連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段,作者描寫一隻翠鳥在溪邊捕食的畫面,那種瞬間的精準、生命的搏鬥,躍然紙上,讓人屏息。而且,書裡還穿插了許多攝影作品,不是那種專業到像明信片一樣的完美照片,而是帶點紀實感,彷彿是作者親身蹲點、長時間等待才捕捉到的瞬間。光影的變化、鳥兒自然的姿態,都非常有故事性。讀著讀著,我發現自己開始留意窗外的麻雀,甚至會去辨認路邊灌木叢裡傳來的歌聲。這本書不只是關於鳥,更像是開啟了一扇通往自然世界的窗口,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這片土地的關係。我甚至開始考慮,是不是要買個望遠鏡,下次去郊外的時候,也能像作者一樣,靜靜地觀察,感受那份來自生命最純粹的美好。

评分

我一直認為,閱讀一本好書,能夠拓展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而《鳥羽》這本書,絕對是這樣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我平常對鳥類並不是非常了解,甚至會覺得牠們只是天空中的點綴,但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更為廣闊、更為豐富的鳥類世界。作者的文字充滿了溫度,他並不只是在介紹鳥類的種類,而是將牠們的生命故事、牠們的生存方式,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呈現出來。書中對於鳥類羽毛的細膩描寫,我認為是這本書的特色之一。作者透過對羽毛的觀察,深入剖析了鳥類的飛行技巧、求偶行為,甚至牠們的生存環境。我記得書中有一段,描寫一隻野鳥在惡劣天氣中求生的場景,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讓我深受感動。這本書不只讓我認識了鳥類,更讓我對生命本身有了更深的敬畏。它讓我明白,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擁有著令人驚嘆的力量,值得我們去尊重與保護。

评分

老實說,我拿起《鳥羽》這本書,是因為聽說它在台灣文壇引起了一些迴響,但身為一個平常不太關注生態議題的讀者,我對書的內容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然而,打開書頁後,我就被作者那種獨特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了。他並非以冷冰冰的學術口吻來介紹鳥類,而是將自己豐富的情感與深刻的觀察融入其中,彷彿在訴說一個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鳥類歌聲的描寫,作者用極其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不同鳥類的鳴唱,那種婉轉、悠揚、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旋律,彷彿能穿透書頁,直接迴盪在我的腦海裡。書中還穿插了一些作者親手繪製的插畫,雖然不像照片那樣寫實,但卻充滿了藝術感,將鳥類的神態捕捉得惟妙惟肖。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係,讓我發現,原來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有那麼多令人驚豔的生命,正默默地綻放著牠們獨特的光彩。

评分

收到《鳥羽》這本書時,我其實有點猶豫,因為我對鳥類並不是特別感興趣,而且聽說這本書的內容會比較偏向科普,我怕自己會看不懂。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作者的文字非常優美,他用一種詩意的方式,描寫了各種鳥類的生態。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關於鳥類繁殖的描寫,那種充滿生命力的過程,那種對下一代的呵護,讓我深受感動。書中的插畫也非常精美,雖然不是那種寫實到像是照片一樣,但卻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讓整本書更添一份文藝氣息。我記得書中描寫蜂鳥的某一段,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寫蜂鳥在花叢中吸食花蜜的瞬間,那種輕盈、快速,卻又充滿生命的活力,讓我看得目不轉睛。這本書不只讓我了解了鳥類,更讓我對生命本身有了更深的敬畏。它讓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生命都有牠獨特的價值與意義,即使是最微小的鳥兒,也擁有著令人驚嘆的生命力。

评分

這本《鳥羽》真的讓我體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閱讀饗宴,我是一個對自然科學比較陌生的讀者,平常比較喜歡一些文學類的書籍,所以一開始對這本書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但是,當我真正進入書中的世界,我才發現自己錯了。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描寫鳥類的羽毛,不僅僅是顏色、紋理,更像是透過羽毛,訴說著鳥類的生活習性,甚至牠們的生命故事。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鳥類飛行姿態的描寫,那種在空中翱翔的自由,那種對氣流的精準掌握,讓我彷彿也跟著牠們一起在高空中飛行。而且,作者並沒有使用太多艱澀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易於理解的方式,來闡述複雜的鳥類學知識。我記得書中有一段,描寫一隻貓頭鷹在夜晚的森林裡狩獵,那種寂靜、警覺,以及瞬間的爆發力,都被作者描寫得栩栩如生,讓我讀得手心冒汗。這本書讓我對「觀察」這件事情有了更深的體悟,原來,只要我們願意靜下心來,仔細觀察,身邊的微小生命,也能綻放出如此動人的光彩。我甚至開始會主動去注意路邊的鳥巢,去思考那小小的生命,是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