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相叠……」
你玩过沙包吗?阿妮小时候最爱「玩沙包」。沙包传递着阿妮的感情,也保留着她的回忆。
阿妮现在是一位儿孙满堂、生活十分幸福的「老小孩」。你知道她曾经是位「小哪咤」、是位「小仙女」、是父母的「小帮手」、是帮母亲生孩子的「小产婆」……
阿妮每天忙得像个「小陀螺」,看阿妮阿嬷的故事,你一定会振起双臂,高声大喊:「阿嬷万岁!」
得奖记录
★文化部优良读物推荐
★「好书大家读」选书
作者简介
陈瑞璧
年纪不会太大, 也不能算小。住在彰化县二林镇。每天都很认真地过生活。把生活中的故事写出来与读者们共享,是她最大的快乐。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喜欢跟小孩子玩。已经出版一些书了,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
最快乐的时刻是:写出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
最感动的时候是:遇到一个真正的好人。
出版过的作品有:《阿妮万岁》、《两只小猪》、《阿公放蛇》、《姨婆的蛋》等。
绘者简介
祖华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平面设计系毕业。插画家、爱乐人、摄影迷。
绘有《风岛飞起来了》、《红瓦房》、英译本《橘子红了》以及《帝国末日的山水画—老残游记》等书。
孩子的心是最柔软的,孩子的成长故事最美丽动人…… 004
阿妮阿嬷万万岁 文∕陈瑞璧……006
1一放鸡──老小孩……010
2二放鸭──小哪咤……018
3三分开──小仙女……030
4四相叠──小帮手……046
5五搭胸──小保姆……058
6六拍手──小陀螺……081
7七纺纱──小厨师……095
8八摸鼻──小农夫……111
9九咬耳──小产婆……124
10十食起──大姊头……144
少年不识古早味……178
受苦不代表一定要悲情 文∕吴喜乐……186
作者序
阿妮阿嬷万万岁
我有一群「小孩子朋友」,经常讲一些有趣的事与我分享;我则努力地写,希望写出有趣的故事,带给他们以及所有的人欢乐、知识与启示。
我还有些六十岁以上的「老大人朋友」,他们喜欢讲「往事」。我每次都听得很入神,讲给我那些「小孩子朋友」听时,他们也都很感兴趣。我干脆把这些故事写成书,比如《姨婆的蛋》、《阿公放蛇》等。
《姨婆的蛋》入选「好书大家读」推荐,《阿公放蛇》则得了「九歌现代儿童文学奖」的首奖,小朋友和大朋友都说喜欢看,肯定「老大人朋友」的「往事」是动人的。「往事」当然包括童年生活,六、七十年前的小孩,日子是怎么过的呢?这可真叫人感到好奇,我卯足了劲儿,蒐集了好几位阿嬷的童年故事。
那是一个物质生活十分贫乏的年代,阿嬷们都有一个苦苦的童年。但是,阿妮阿嬷很懂得「苦中作乐」,小小年纪的她,聪明、勤劳又乐观,把苦苦的生活趣味化。她帮助父母亲解决困难,带领着弟弟妹妹们玩,给自己和弟妹们营造了一个不缺少欢笑的童年。阿妮阿嬷现在已经七十几岁了,儿孙满堂,家庭幸福,她是我孩子的「大伯母」,我锲而不舍地向她挖宝,她也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述她的童年。每听完一回合,我都很想高声大喊:「阿嬷万岁!」
「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相叠……」这是阿妮阿嬷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我用这个游戏串起了阿妮阿嬷的童年生活。手里握着一副沙包或小石头,把自己变成小阿妮,进入另一个时空里,过过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生活,你也进来体会看看吧!
陈瑞璧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以为会是一部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小说,结果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幅细腻的水彩画,用淡淡的笔触勾勒出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而是通过碎片化的记忆和闪回,一点一点地揭示主角的内心世界。这种叙事方式虽然有些跳跃,但却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书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立体,他们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和挣扎。作者并没有试图去塑造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台湾本土文化的描写,那些充满人情味的街头小吃、那些古色古香的庙宇、那些充满乡愁的歌谣,都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台湾,一个充满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的台湾。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台湾身份认同的探索。读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根源,也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老街的巷弄里迷路,看似漫无目的,却总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的文字带着浓浓的台湾味,那些熟悉的方言、那些古老的习俗、那些充满人情味的对话,都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故事的主角,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漂泊的灵魂,她的经历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但她并没有放弃寻找自我,而是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书中的情节虽然看似平淡,但却充满了哲理,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深思。作者对人性的刻画非常真实,她没有试图去美化或丑化任何角色,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台湾历史的描写,那些被遗忘的事件、那些被掩盖的真相、那些被扭曲的记忆,都让我感到震撼和反思。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台湾历史,一个充满伤痛和希望的台湾历史。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历史反思和文化传承的思考。读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认同,也更加珍惜这片土地的文化遗产。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在听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平淡却又充满力量。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她用一种朴实而真诚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关于 loss、关于希望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一个在时代夹缝中生存的女性,她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她并没有被命运所击垮,而是勇敢地面对一切,努力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书中的情节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张力,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作者对人性的洞察非常深刻,她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台湾社会底层人民的描写,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人、那些在城市边缘挣扎的小人物,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却充满了希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社会的另一面,一个充满温情和关怀的社会。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思考。读完之后,我感到内心充满了感动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相当大胆,作者跳脱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框架,采用了一种类似意识流的手法,将读者的思绪带入到主角的内心世界。坦白说,阅读的过程并不轻松,需要读者集中精力,才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但一旦进入了状态,就会被深深地吸引住。作者的文字充满了诗意,她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意象。书中的场景描写非常细腻,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色彩的运用,她能够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忧郁和孤独,绿色代表希望和生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台湾文学,一个充满实验性和创新精神的台湾文学。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文学创作的探索。读完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文学的本质,也更加欣赏那些敢于挑战传统的作家。这本书可能不适合所有人,但对于那些喜欢思考和探索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评分读完这本小说,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细腻的梦。作者的文字像台湾夏日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心上,却又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伤。故事的主角,一个平凡的女孩,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寻找自我,她的迷茫、她的坚持、她的脆弱,都深深地触动了我。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去美化或丑化任何事物,而是用一种客观而冷静的笔触,描绘了那个年代台湾社会的真实面貌。书中的场景描写非常生动,仿佛我真的置身于台北的街头巷尾,感受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让人感同身受。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史诗。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还沉浸在那个充满希望与无奈的年代里。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它就像一杯醇厚的台湾茶,回味无穷,余韵悠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