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天堂的事物
吕政达 (作家,大学心理学讲师)
想飞,是自古来人类怀抱最大的梦想。人必定都做过飞翔的梦,精神分析鼻祖佛洛依德即曾分析过飞翔梦的案例,代表着人们最深层的愿望。
想飞,却也给人们带来莫大的挫折。希腊神话里,伊卡鲁斯得到父亲所制,用蜡做的翅膀,他得意地展翅飞向天际,却由于过度接近太阳,高温将蜡融化,伊卡鲁斯就这样摔死了。然而,神话却成为人们想像与发明的助动力,许多飞翔团体和俱乐部,即以伊卡鲁斯命名。
人类飞翔,不同于搭飞机、滑翔翼等动力辅助,而是纯靠身体和物理的力量而梦想飞翔,接近基督教天使的意象。我们或许曾读过这类故事,这时,有本可爱的小书突然「飞」进我们视线,就是你即将翻开的这本《爸爸会飞》。故事里,杰克爸爸不再装上蜡翅膀,而是真的用羽毛编织翅膀,在女儿的鼓励下,想去参加「全国人类飞越大赛」。
虽然书里父女相互打气:「信心是梦想最好的助推力」,虽然他们观察鸟的骨架,学会装尾羽,把翅膀做得维妙维肖,却依然註定是个失败的任务。当父女双双跌进河水后,看看我们还拥有些什么?
噢,我们差点就忘记,装上翅膀,靠着自己身体的力量飞翔,其实是人类能力所及,最接近天堂的事物。在云朵密佈的天空顶端,不仅会有伊卡鲁斯遇见过的太阳,还有天堂,死去的亲人住在那里,等着和我们团聚。书里的父女这样看待他们的飞翔愿望:「我们只要专心地想,妈妈在天空中看着我们就好。」
那么淡的一句话,那么浓郁的想望。
故事并没有交代母亲的死因,是意外或是疾病,也没有说明父亲想飞的心路历程,它就像某个日子的平凡片段。然而,当读者想清楚每个人行为的动机和互动后,难免会感觉,讲的其实是每个曾经失去而最后从哀恸走出来的故事。亲人的死有时就像永远在心里留下的坑洞,再也填补不起来,但是,日子总会接踵而来的,在每个接续而来的当下片刻,很久以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终究走出来了。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去找1986年出品,由Nick Castle编导的电影《屋顶上的男孩》(The Boy Who Could Fly),对于想念、悲伤、疗癒和飞翔有更清楚的指涉。
这部作品里,十五岁女生蜜莉的父亲厌病自杀,母亲带着她和弟弟搬到小镇居住,蜜莉也认识了隔壁一名叫做艾瑞克,有自闭症的男孩。艾瑞克的父母死于空难,平常,艾瑞克虽不会言语,但他开始上屋顶伸出手臂想像飞翔,像是一只飞机。艾瑞克看似对外封闭的心灵,想到能救父母的惟一方法就是,把自己变成一只飞机。两个失去至亲的小孩,逃避到飞翔的梦里,最后,艾瑞克真的飞起来了。
有没有飞起来,就看你怎样去写那个故事了吧。但从神话、电影到你手中的这本书,飞翔也许真的是那么频繁的梦想,那么难以达到,却又那么的贴近我们。
差点忘了回答这个问题,关于书里的这对父女拥有什么?
他们拥有彼此的爱。爱才是最接近天堂的事物。
读完《海边的卡夫卡》后,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又迷幻的梦。村上春树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疏离感,却又精准地击中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这本书里,少年卡夫卡离家出走,寻找着他从未谋面的父亲和姐姐,而年迈的纳卡塔先生则在失去记忆后,拥有了与猫对话的能力。两条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在故事中慢慢交织,最终汇聚成一个关于命运、孤独和寻找自我的深刻寓言。 我特别喜欢村上春树对日常细节的描写,比如卡夫卡在图书馆工作的场景,纳卡塔先生制作三明治的过程,这些看似平淡的片段,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笔下的人物,也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迷茫,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书中充满了各种象征性的意象,比如井、森林、猫等等,这些意象都赋予了故事更多的解读空间。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父亲”,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命运的安排。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理解的作品,它需要你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它像一杯醇厚的威士忌,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它的香气和回味。
评分《解忧杂货店》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温暖治愈。东野圭吾用他独特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命运和人性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浪矢,继承了祖父的杂货店,这家杂货店有一个特别的功能,那就是人们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向过去的人寻求建议。 这本书通过三个不同的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困境和选择。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悬念和感动,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我特别喜欢东野圭吾对人性的刻画,他笔下的人物,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他们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但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命运。这本书让我思考,我们的人生,是否也像这封封信一样,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它也让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一丝希望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前进。这本书就像一杯热茶,温暖了我的内心。
评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读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林奕含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少女被补习班老师性侵的故事。这本书不是一个简单的犯罪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台湾社会长期以来对性侵问题的忽视和冷漠。作者用大量的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房思琪在遭受侵害后的痛苦、挣扎和绝望。她试图用文字来对抗那段黑暗的记忆,但最终却无法摆脱内心的阴影。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但这种优美却与故事的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更加压抑和窒息。作者对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比如房思琪的穿着、她的表情、她的动作等等,这些细节都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真实。读完这本书,我感到非常愤怒和悲伤,愤怒的是加害者的卑劣,悲伤的是受害者的遭遇。这本书提醒我们,性侵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问题,我们需要正视它,并采取行动来保护那些弱势群体。它也让我反思,我们应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并勇敢地站出来揭露不公。
评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卡勒德·胡赛尼用他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背叛和救赎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阿富汗,讲述了阿米尔和哈桑这对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之间的故事。阿米尔是一个富家少爷,哈桑则是一个哈扎拉族的仆人。他们之间的友谊,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被打破,阿米尔为了自己的懦弱和自私,背叛了哈桑。 多年以后,阿米尔回到阿富汗,试图弥补自己过去的错误,并救赎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这本书的背景是阿富汗的战乱和动荡,作者用真实的描写,展现了阿富汗人民的苦难和挣扎。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对人性的刻画,阿米尔的懦弱和自私,哈桑的忠诚和善良,索拉博的坚强和勇敢,都让人印象深刻。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它让我相信,即使犯了错误,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和救赎。这本书是一部充满力量和希望的作品。
评分《百年孤独》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史诗!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他那充满想象力的笔触,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史。马孔多这个小镇,从一片荒芜之地,到繁荣昌盛,再到最终被飓风摧毁,整个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书中的人物,也个个都性格鲜明,比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冒险精神,乌尔苏拉的坚韧和智慧,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孤独和忧郁。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自由穿梭。这种叙事方式让故事更加复杂和引人入胜。书中充满了各种奇幻的元素,比如预言、幽灵、长生不老等等,这些元素都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感和浪漫色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旅程,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它让我思考,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命运,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