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科学,都是从震惊开始的!
那个暑假为卡莉的生命注入活水,也为她带来新的期待
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美国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童书
美国亚马逊网路书店年度最佳童书
纽约时报年度百大童书
1899年的德州夏天,白天气温高得吓人,一般人即使安安静静躺下来睡午觉,依然汗流浃背。11岁的卡莉喜欢在这时候一个人偷偷跑去游泳。她对报社刊登太阳下的气温不满意,写信去反应,报社从善如流,改报阴影下的气温,果然让人觉得凉爽了一点。大哥送她一本笔记,她用来观察纪录每天看到的生物,也聪明的想出号令蚯蚓的方法,销售给哥哥当鱼饵。她对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感兴趣,偷偷设法去图书馆借书,却被禁止,让她很沮丧。后来她发现庭院里的绿色蝗虫体型比较小,动作迅速;黄色蝗虫虽然动作慢,个头却大,她跑去问爷爷,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品种,但爷爷要她自己找答案。她从观察中体认到黄色蝗虫因为有体色保护,所以即使动作迟缓,仍然可以活到比较老。她把这个发现告诉爷爷,老人家大为惊讶,将她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爷爷引领她进入科学世界,教她如何做观察笔记,如何使用显微镜,同时怎样养成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并告诉她许多科学家的事蹟。
卡莉的志向是进入大学就读,当一名博物学家,但妈妈观念非常传统,期待她当个淑女,逼她学习缝纫、编织、烹饪和弹琴。她无力反抗,在妈妈的期待和自己的兴趣中挣扎。
暑假期间她和爷爷发现一种巢菜,他们加以培育、观察、照相,寄到博物馆申请承认发现新物种,圣诞节过后,他们终于收到回信,并得到以家族姓氏命名的荣耀,也为卡莉争取到不同发展的机会。
穿插在科学主题之间的是大家庭的日常生活、手足之情、成长的苦恼、家人间无言的默契和误解……让阅读变成一件既兴奋又有趣的事。
作者简介
贾桂琳.凯利 Jacqueline Kelly
出生于纽西兰,幼年时随双亲移居加拿大的爱德华岛,在浓密的雨林环境里成长,所以多年后,当她随着家人再度迁移到美国德州时,炎热干燥的景象带给她很大的震撼。她在大学里先是学习医学,后又学习法律,但现在发现文学创作才能带给她真正的快乐。她目前跟先生以及一群猫狗,居住在德州的奥斯汀和芬翠思。
个人网站为:www.jacquelinekelly.com
本书是她的第一本儿童小说创作,一出版即获得2010年美国纽伯瑞文学奖银牌肯定。
译者简介
邹嘉容
年纪不小,却仍然对生命中的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可以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年轻人的活力,却又拥有老年人的圆融和智慧。 平常最常做的事是读书、画画、弹琴、散步和管两个小孩。翻译则是上帝交代的一项使命。代表译作有《木屋下的守护者》、《十三岁新娘》、《地板下的旧怀表》、《孪生姊妹》、《战火下的小花》及《沉默到顶》等。
推荐序
生命的第一堂启蒙教育
张蕙芬
卡普妮雅.维吉尼亚.泰德,一个生活在美国德州的12岁女孩,1899年的夏天,因缘际会地接触了奇妙的生物世界,透过爷爷的引导,宛如有了「第三只眼睛」,一切都不一样了。
这本书生动地透过主人翁卡普妮雅的眼光,活灵活现地呈现了人类迈向二十世纪的精彩年代,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一百年后的今天,读来让人感触良多。
达尔文的《物种源起》是本书的引子,演化观念的问世让人类看待周遭世界的方式全然改观,直到今日依旧深深影响许多层面。作者以这个好看又好读的故事,让青少年或父母阅读这本书时,重新再一次思索,我们究竟应该要如何看待大自然,以及生命的第一堂启蒙教育。
作者的描绘是不落痕迹的,但阅读的过程常让人会心一笑。例如卡普妮雅一开始在笔记里记下当天看到的小生物,只会写一只猫、几只蜥蜴、几只蚱蜢,其它什么都没有,后来慢慢进展成有细节的描述,还会发展出有趣的疑问,但爷爷并不会直接告诉她答案,反而要她自己把可能的答案找出来。这不正是科学的精神吗?爷爷除了借她达尔文的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带着她亲身接触大自然,透过实地观察,于是她的眼前展开了丰富的生命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不见得都有这么一位古怪又有趣的爷爷,但漫漫生命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启示的,可能是老师、朋友,或者是一场赏鸟行,甚而是阅读一本书,改变了您看待世界的眼光。知识的启蒙为生命注入活水,也为生命带来期待,诚挚推荐这本好书。
雨滴
吴明益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最常见的少年科学读物就是类似「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的书籍。不是不好,而是这类书籍以问答的形式表现,因此倾向于提供了一些迅速、直接、肯定的答案。那确实是科学教育的基本形貌,却较缺乏科学教育的过程与深层意涵。
读到《达尔文女孩(The Evolution of Calpurnia Tate)》时,我想到了十万个为什么最缺乏的表现形式,那就是透过故事,把暗示像阿丽娅德妮给的线团般渐渐地放出去,让孩子阅读时去追索、思考、提问,甚至是被故事旁支的细节所打动。
这部作品除了以童语的第一人称表述以外,最有趣的莫过于小女孩卡普妮雅的「科学记录」与心智不断复杂化的过程,以及具体而微地呈现了孩子可能对自然科学迷惘、排斥的各种症状,这当是英文书名《卡普妮雅的演化》最核心的意义。而由于故事设定在十九至二十世纪的交界,连带地也带出了当时社会对新学说的恐慌,与性别的刻板印象。它没有被作者写成一本自然科学教科书,而是试图描述人类心灵如何像威尔森所言,逐渐发展出亲生命性(Biophilia)的过程,除了对物种的情感之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透过一个孩子的眼光,表达得朴素、直接,却真诚。
除了演化论的基本知识外,小说里穿插了美国史、战争、种族、宗教、爱情(人类的性择)、婚姻、性别、农地改造等等文化议题,一个好的床边阅读指导者,当不能忽视这些故事的弦外余音,岔开话题,试图和孩子们讨论。这是导读这本书要做的额外功课。
此外,我以为在陪伴孩子阅读的时候,到故事的最后,不妨真以爷爷读电报时,哈利正在弹奏的萧邦「雨滴」前奏曲做为伴读曲。在比较浪漫的说法中,这是萧邦因肺结核前往西班牙马约卡岛(Mallorca)养病,在雨夜苦候情人乔治桑(George Sand)回家所写的。「苦候」和「雨滴」或许是作者想要暗示的什么讯息,但对伴读者或听故事的孩子来说,这个暗示得靠自己体会。
然而,伴读者可以选择告诉或不告诉孩子,演化论或许是一门科学,但其中可能也隐涵了故事里透过那个顽固的爷爷所要告诉我们的一句话,「事实上,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运用上天赐予我们的短暂时间?」
在这样的提问,和象征雨从屋檐不断滴落的「雨滴」琴声中结束这部青少年小说的阅读或伴读,然后选择一个午后或清晨,带孩子到野外走走,这是做为一个推荐者,所能给的小小建议。
导读
少女的演化
刘凤芯
去年(二00九年)是提出物竞天择论的达尔文两百岁诞辰,美国一连推出两本与达尔文相关的童书,其一即为读者手上这本《达尔文女孩》。本书是透过一位十二岁虚构少女的成长自述,勾勒十九、二十世纪交会之际一名少女自然观察的兴趣启蒙与观察实践;书中并透过引述《物种起源》,既唿应达尔文观点,并向他致上敬意。
本书是新锐作家贾桂琳.凯利的处女作,凯利的成长历程曾受纽西兰、加拿大、美国等不同文化环境影响,她本身在执笔写作之前又曾经先后学医、习法,这么一个全新、陌生的作家如此特殊又令人好奇的成长与学习经验,外加书中对于自然的观察与描写,生动活泼并语带启发,对于少女主角的刻画与梦想的追求,鼓舞人心,确实也怂恿、挑动作为读者的我对于这书的阅读探索兴趣。
以下谈谈书名提到的演化概念和叙事角色两方面。
一般儿童小说,所描写刻画的多是儿童从懵懂无知到体察世事、从身心脆弱转变成具备坚强、独立状态的智性或生理的线性发展(development),但本书以「演化」(evolution)为题,显然别具意义。演化一词,按生物学说法,系指族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因此从演化着眼,在阅读这本小说时,焦点就不再只是儿童主角个人的身心发展或生命决定,环绕主角卡莉具血亲关系的祖父、父母、兄弟之间在性向与性别角色等方面的殊异,亦是关照与考虑的重点;推而广之,从文学系谱的角度来看,卡普妮雅此一名字在历史或文学上的传承与流变,也值得追索(小说当中有提示)。而根据演化概念,影响族群产生变异的因素,除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也很关键,因此小说当中所描写的气候(干热的德州)、人心(世纪之交人类集体的末世焦虑)、工商发展(美国汽车、电话、与消费饮料时代的来临)、族裔(美国南方庄园的黑白族裔分工与相处状况)、乃至宗教、性别(美国当时民间及教会一方面对于来自英国的达尔文理论和小说家狄更斯写实风格作品抱持犹疑、抗拒,却又在女性教养方面复制宗祖国对女性的种种压抑与社会规范),都是构成卡普妮雅这个女孩未来会承续或逸离其父母、乃至祖父母辈性状之重要外在因素,必须全盘考虑。
而本书另一特殊之处,乃摘录达尔文《物种起源》书中文句作为每章开头的设计。此一安排至少具有两种效果,一是双重叙事者,二是复调叙事。表面上,此书看似由女孩卡普妮雅採第一人称观点对读者述说,实则,叙述者除了卡普妮雅,尚有达尔文先生,这使得读者同时作为两位叙事者的受话对象,能够展开后设阅读:对照达尔文的引文和卡莉的叙述,一方面掌握情节,一方面也透过卡莉的故事,作为佐证、唿应达尔文陈述的实例。比方第一章开头引文提到:年轻的自然学者面对一群陌生的有机生命体,由于不清楚眼前的研究对象与其所属生物之间的典型或歧异程度,因此往往难以决定应该将哪些差异列入考虑。事实上达尔文所描述到生物学者的研究难题,放置到阅读情境也同样成立,因为读者(尤其年轻读者)初展小说之际,基于对书中出现的人物仍感陌生,对于现实人情的掌握又还生涩,往往也会面临如何将小说角色适当归类的抉择与难题。以此书为例,小说开场,读者随着叙述进展,必须同时展开对叙事者卡普妮雅的评估与判断:眼前这位叙述者是否为典型的女孩?她和她的家人、同侪、当时代女性、乃至我们当代同龄少女有着何种程度(亦即数量)与面向(亦即种类)上的异同。而另一方面,卡莉作为《物种起源》的读者,她同时也在运用达尔文论点来映证其对自然界物种、家庭成员的观察;甚至,她自己也成为观察的对象。同样以第一章为例,仅仅是开头数个段落,我们便从卡莉的叙述中,看到一名(潜在)自然观察者对周遭环境所进行的比较、区分、归纳,比方:透过皮肤所感受到的德州高温,她比较当时科学已经克服和尚未克服的课题;透过自己对于干热温度的回应,她有机会区分女孩和成年女性所面对的社会规范松紧差异;而更好玩的是,她还发现高温会使男孩和小狗表现类似的生物反应。而此书其后的章节,作者延续征引达尔文论点和铺陈卡莉观察的交错书写模式,展开一场如同二声部的演唱,这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一虚一实角色的叙事唱和,既预示情节、并为情结下注,,也是一名年轻自然观察学者和一名伟大既成的自然学家的心念交流和学术观念对话。
阅读凯利的《达尔文女孩》,我们好像也在经历认识一种陌生新物种的历程。她的小说突破了儿童小说书写既有的「发展」成规,要我们透过女孩卡普妮雅,也开始思考儿童的演化。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古老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作者的文字就像是一位专业的讲解员,她用生动而细腻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书中的场景描写非常逼真,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还是精美的服饰,都仿佛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考证,那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故事更加具有说服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历史的普及读物。它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历史的意义。读完之后,我忍不住想要去查阅更多的历史资料,去探索更多关于那个时代的故事。这本书值得推荐给所有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它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很多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有点特别,作者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故事的时间线打乱,然后通过不同的视角,去呈现同一个事件。这种叙事方式一开始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明白了作者的意图。她想通过这种方式,去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去揭示真相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秘密和谎言,彼此之间充满了猜疑和 mistrust。这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紧张和期待的心情。作者对于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细腻,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谎言,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个充满欺骗和背叛的世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心理上的考验,也更加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脆弱和复杂。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书的封面吸引过去的,那种复古的风格,加上神秘的书名,一下子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但真正读起来,却发现这本书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爽文,而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作品。作者的叙事节奏比较慢,但却能一步步地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描写,却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人物的心情和氛围。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立体,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这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能产生共鸣,也更能理解他们的选择和行为。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历史的意义,以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位置。它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无数个个体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产物。读完之后,我忍不住想要再去了解更多关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去探索更多关于人性的真相。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在听一段老旧的黑胶唱片,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的气息。作者的文笔很有一种古典美,用词考究,句子流畅,读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故事本身也很有意思,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自我、关于追寻梦想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虽然身处困境,但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对话的描写,那些充满哲理和智慧的对话,常常能引发我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启示录。它让我明白,人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只有勇敢地面对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梦想。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也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了。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评分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又细腻的心灵旅程。作者的文字功底实在深厚,她没有选择用宏大的叙事去描绘历史的洪流,而是将镜头聚焦在几个鲜活的人物身上,通过他们各自的命运轨迹,去折射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挣扎与希望。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细腻入微的描写,仿佛能让人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情绪波动,甚至能体会到他们当时的彷徨与无助。书中的场景描写也十分出色,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街景,还是偏远乡村的风景,都仿佛跃然纸上,让人身临其境。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去美化或丑化任何一方,而是以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去呈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这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保持希望,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感觉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