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青蛙:郑清文精选集

纸青蛙:郑清文精选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世纪少儿文学家书系列,特邀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林文宝主编,跳脱传统编选方式,从个别作家的所有作品中,选出适合10 ~ 15岁孩子阅读的文章,让少儿学习独立阅读。

  陈明祥如何克服对青蛙的恐惧,还能帮助青蛙免于丧命呢?
  是什么原因让阿和体会爸爸妈妈打铁的辛苦?
  在绵绵细雨中,小娟为何要上山割墓草赚钱呢?

  擅长乡土小说的郑清文结合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写出〈槟榔城〉的纯朴乡野风光、〈童伴〉的两小无猜,以及〈鸡〉、〈猫〉二文中升学制度下的无奈与挣扎。以无私的眼光看世界,在纯真、风趣中,寂寞隐然浮起是最动人的成长小说。

本书特色

  ★首创国内本土少儿文学家杰出作品精选成册。

  ★由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林文宝担任「新世纪少儿文学家」书系列主编,入选的名家不限于撰写儿童文学的作家,而是从作品考量,选择出适合儿童与青少年阅读的小说。

  ★「新世纪少儿文学家」书系列主要读者群为:国小高年级、国中生。

  ★所选名作着重可读性与适读性,题材吸引少年与儿童,让他们能独立阅读,是衔接儿童故事与成人阅读的桥樑,训练思考、欣赏与创作的能力。

作者简介

郑清文

  台北县人,1932年出生于桃园,台大商学系毕业,任职银行四十多年,作品有小说、童话《燕心果》、《天灯.母亲》、《採桃记》,及文学《郑清文短篇小说全集》七卷、文化评论《小国家大文学》、《多情与严法》等。曾获「台湾文学奖」、「吴三连文学奖」、「时报文学奖推荐奖」、「金鼎奖」、「小太阳奖」等重要奖项;1999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三脚马》英文版,获得美国旧金山大学环太平洋中心所颁的「桐山环太平洋书卷奖」(现改为「桐山奖」)。2005年获得第九届国家文艺奖。

绘者简介

黄郁轩

  笔名Smallx2、小小。1985年生,台中市人。2008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认为创作是表达热情的一种方式,是可以天马行空的一个世界。

  个人网站:www.small.idv.tw/blog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一对斑鸠

下水汤

槟榔城
门槛
割墓草的女孩

纸青蛙
童伴

图书序言

前言

国立台东大学荣誉教授 
林文宝

  「少年小说」是少年、儿童阅读领域中甚为重要的一种体裁,具有「跨越性」的功能—从童书导向成人阅读的跨越。在台湾,少年小说拥有广大的阅读群众。无论是归属于台湾本土创

  作与得奖作品,还是大量翻译国外优良的作品。广度上在于出版的「数量」;深度上在于作品的「品质」,均有相当高层次的水准,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然而,地球村潮流与文化殖民影响,相对的,无形中也造成「文化霸权」的入侵。深具台湾人文关怀与本土自然风情的优秀创作,往往因此缘故,可能出版未久,便覆没在广大的书海里。

  于是,为了免于有遗珠之憾,各项评选、推荐的活动顺势而起。一方面期望在茫茫书海中为读者再次寻找优良的作品,这样的历程,可谓是在精华中萃取精华;另一方面也是为在地语言、本土文化、历史传承与深具台湾本土意识的佳作,提供再一次聚光的舞台。

  所以,关心儿童文学出版,有其必要性的适时观察、检视,以期了解全面性的发展过程。综观儿童文学无论是常态性的出版运行,还是隐藏性的书写变化,都是在呈现一时一地文学之菁萃,使其蓬荜生辉。

  笔者长期蒐罗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辑注出版书目,曾于一九八七年及一九九八年两度策划儿童文学各文类阶段性编选工作,并编纂二○○○至二○○九年儿童文学年度精华选集。

  就儿童文学小说一类之演进,在关注发展与多方蒐集资料,题材自写实乡土至奇幻异境;从孤儿自励到顽童冒险,可见取材视野之开阔,风格也趋向多元多变。

  在见证作品丰富多变之时,身为读者固然「开卷有益」是一种幸福,然而作为评选者往往就得慎重面临思索、分析与取舍作品,来满足读者及研究者。庆幸在不同时期,我们拥有愿意支持这份志业的出版家,以及愿意担负这份重责的编选者,所以完成多部众声喧哗、质量可观的儿童文学小说选集,持续为茁长儿童文学的枝干,增添新叶。

  九歌出版社自一九八三年设立「九歌儿童书房」(后更名为「九歌少儿书房」)书系,其文教基金会继于一九九三年起举办「九歌现代儿童文学奖」(后更名为「九歌现代少儿文学奖」),不论是奖励作家创作或是出版优秀作品,每件事都为台湾少年小说的开展树立典范。为服务广大儿童文学小说爱好者,特地规划「新世纪少儿文学家」书系,以个别作家的整体作品为范畴,精选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作品编辑成,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编选方式是前所未有的。

  在台湾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以少年小说为创作主力者,在各时期都有名家杰作产生。有些职志未改,始终关注青春少年议题,为其发声,尽管时空转换,仍是笔耕不辍;有些志趣转向,然而对少年儿童的精准描绘与丰富想像仍旧可观。

  这些作家对台湾少年儿童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构筑的生活有其独到的论述,成就独树一帜的叙事,不仅体现在地作家的人文关怀,更形成反映本土现实的珍贵资产。

  本书系为本土少儿文学名家作品选集,主要提供国小高年级及国中以上学子阅读之优秀作品,所选名作都与少年读者生活息息相关。文章以精短为主,可读性与适读性兼具,以期少年读者能独立阅读。

  走过千禧年,在第一个十年之时,希望本书系之出版能为本土少儿作家的文学成就献上礼赞,亦为台湾少年读者的阅读视野再辟风光,谨以为志。

推荐序

描写台湾城乡风土
郑清文

  郑清文从事创作五十多年,作品类型相当多元,涵括长篇小说、文艺散论、翻译、童话、寓言等,而以短篇小说最富盛名。他的作品以情节简明、文字清淡为特色。

  郑清文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往往成为创作叙事的素材。少年读者可以借由〈睇〉和〈童伴〉窥见日据时期及战争结束前后的儿童寻常生活;他对现今少年儿童生活也有相当深入的观察,透过〈下水汤〉、〈猫〉、〈鸡〉、〈门槛〉等作品关于升学制度衍生议题的探讨,少年读者也容易感同身受,有所启发,挹注成长。

  郑清文的作品总是精准地呈现在地生活种种人事物的样貌,例如〈一对斑鸠〉和〈槟榔城〉饱富台湾城乡风土的描写,少年读者不容错过;而〈纸青蛙〉和〈割墓草的女孩〉所塑造的年轻主角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的坚韧个性,似乎也表现出作者对台湾少年儿童的特质的期许。

  本书所选作品主题广泛,叙事深刻,不仅充分表现郑清文对过去及当下青少年、儿童的处境的关注,也显示郑清文在少年小说创作上累积的可观成果,值得少年读者潜心细读。

林文宝

与小读者谈心
水库的水源

  一九四五年三月,我国民学校毕业,十二岁又六个月。那时,台湾是日本领土,读的是日本的课本。

  日本的课本,有很多民间故事,像〈桃太郎〉、〈浦岛太郎〉、〈割舌麻雀〉,和〈除瘤爷爷〉。

  除了课本,也有装订精美的绘本。

  绘本故事很多和课本的相同。另外也有较长的历史故事,像《四十七义士》、《源义经》。这些历史故事标榜的是忠智勇,到现在还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演出。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在《少年俱乐部》连载的《野良黑》(野狗小黑)和《冒险段吉》(少年冒险家段吉)。一个是小兵立大功,步步高升,一个是深入南洋的荒蛮之地,成为土人的领袖的故事。这是战时日本社会的集体意识。

  在课本的故事中,记忆最深刻的是海啸的故事。日本处于地震带,地震有时会带来海啸。

  故事发生在海边的村庄,村民正在举行祭典。村长住在山腰,正在看村民热闹的活动,那时,他忽然看到海水急速后退,知道海啸马上就要来了,来不及下山通知村民,就放火烧自己的稻谷。村民上山救火,因此才逃过一次浩劫。

  我国校毕业那年,日本正在打仗,主要敌人是美国。美军正在大力反攻,从菲律宾攻上来,美军飞机几乎天天出现在台湾上空,五月三十一日,还有美机大举空袭台北,炸到总督府(现在的总统府),起火燃烧,火焰把整个天空都染红了。

  在战时,读书少,还要拨出时间做工。主要是堆绿肥、种蓖、採草籽、割月桃。此外,还要到农家帮忙。因为年轻男性很多被征召,不在家,我们主要是帮忙种田、割稻。有一次,台风来了,做大水,我们还去帮忙农民洗稻谷,发现稻谷堆里,藏了不少水蛇,有的已被水淹死。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我中学一年级(后来改叫初中),日本战败。战争末期,美机来空袭,根本无法上学。到了战后,日本课本废除了,先由旧学堂的老师教「乌飞兔走」,再由大陆回来的,或大陆来的,大部分是临时的老师,教「ㄅㄆㄇㄈ」。

  战争末期,日本人禁止演台湾戏,到了战后,各种戏团都出来了。演的戏码,很多是《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中的故事,另外有《征东》和《征西》。

  那时,有同学在读线装书,就借来读。连环漫画也进来了,我也借了不少。初期读《征东》、《征西》还有困难,连环漫画可说帮了不少忙。

  因为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从国校后期到初中初期,老实说,我玩很多,书读很少。

  玩的方面,可说是五花八门。钓鱼、摸虾、网蝴蝶、摇金龟、撞竹螟、钉干乐(陀螺),取朴仔管(一种空气枪),滚玻璃珠、玩尪仔标。滚玻璃珠,输掉了,零用钱也没有了,就自己做代替品,把瓦片磨成轮状,在斜立的砖块上滚了起来。有时磨瓦片,太花时间,就捡龙眼子。有时还用橄榄子,橄榄子,形状是两头尖,滚起来乱弹乱跳,完全不照规矩,小孩一边玩,一边哈哈大笑。

  到了高二,我才真正开始读书。教国文的周老师,兼导师,教我们如何读书,读什么书。

  在课本里,也读到一点文学作品。初中时,我唯一读过的童话是林语堂先生主编,开明初中英语课本中的〈卖火柴的少女〉,到现在还记忆很深。

  另外,也在国文课本中读过像都德的〈最后一课〉和莫泊桑的〈二渔夫〉这一类的小说。

  我写小说,也写童话。

  有人说,写作靠灵感,我却比较重视水库。灵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水库却要自己储存。

  小时候,因为时代和背景,较少有读书的机会,却从玩和工作得到不少经验。经验和读书都是水库的重要水源。生活的水库是真切的,读书的水库却是浩大的。

  高中以后,我对读书很有兴趣,也读了一些文学名着,这是滋养的来源,后来也成为我写作的动力。读书,尤其是读一本好文学,会成为一个好的生活经验。读书和各种学习的经验,像下棋,像弹琴,越早开始效果越好,越早开始,也越有机会碰到越多的好书。

郑清文

图书试读

9 纸青蛙
陈明祥穿上黄色的塑胶雨衣,和黄色的塑胶雨鞋,跨出了门槛。外面正下着雨,雨虽然不大,却一直没有停歇。
陈明祥沿着山坡,踩着断断续续铺着大石头当石阶的小路下去。小路的尽头,是国立大学的校园,是一条宽大的柏油路。那里是大学的后山,这一条柏油路叫环山路。

哥哥曾经说过,每逢下大雨,环山路上会出现许多青蛙。
他不喜欢青蛙。他不喜欢那种软软、黏黏的感觉。
上礼拜,上生物课的时候,大家正在解剖青蛙,他感到很不舒服,就昏过去了。
他们四个人一组,先用麻醉药把青蛙迷昏,再拿刀来解剖。他只是远远的站着。有一个同学,拿了青蛙在他眼前晃了几下,他就昏过去了。

大家都笑他,说他比女孩子还胆小,是个胆小鬼。
生物老师姓王,是一位刚从师大毕业的女老师。王老师安慰他说,有人怕蟑螂,有人怕老鼠,也有人怕青蛙。这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胆小鬼。当然,王老师也有意提醒大家,不要随便恶作剧。但是,大家还是笑他。

陈明祥很喜欢生物课,他的成绩也不错。他也很喜欢王老师。他喜欢她说话的声音,喜欢她说话时,露出白白的有一颗虎牙的牙齿。他也喜欢她那长长的头发,转身的时候,轻轻的甩动。有一次,他在写作业,王老师走到他身边,俯身看他的簿子,她头发垂下来,轻轻搔着他的脸颊和脖子,有点痒痒的。他也闻到了她身上幽微的香味。

下一堂课,在下课之前,王老师用透明的玻璃纸包了一只折好的青蛙给他。那是用绿色的色纸折成的。那只青蛙并不大,折得很别致。老师把它放在桌上,他眼睁睁的看着,不敢去碰它。
下课的时候,老师还没有走到门口,坐在旁边的张正仁一伸手就把青蛙抓走了。一下子,几乎全班的同学都赶过来抢那只纸青蛙。

王老师又走回来。
「林敏忠,拿过来给我。」
纸青蛙已被?绉了,王老师用手把它抚平,叫陈明祥拿出一本书,把它夹好,叫他收到书包里。
那一天,大家都要来看王老师做给他的纸青蛙。他只是不肯。为了保护纸青蛙,他连厕所都不敢去。
「纸青蛙」「纸青蛙」,同学们开始哄笑他。

他回到家里,把书包放好,取出那一本书,翻阅夹着玻璃纸的地方。绿色的纸青蛙还在里面,不过玻璃纸和纸青蛙都还是绉绉的。
他又看着纸青蛙。他知道那是用色纸做的,而且是包在玻璃纸里面的。王老师为什么要送纸青蛙给他?
他知道王老师很疼他。他伸手去碰它,但是还是有一点不自在。他又想起了王老师的头发,轻搔着他的脸颊和脖子的感觉。还有她身上的香味。那是自然的香味?还是香水的味道?

他拿了一支铅笔去碰触一下,而后把玻璃纸挑开。青蛙是用色纸折成的。平常,他也用色纸折船、折飞机。为什么折成青蛙,他就怕?
那只青蛙,绉绉的,看来有点歪歪斜斜的。
那是王老师自己折的吧,一定是的。王老师的手指,又长又白。他想着王老师折青蛙的手指。
王老师刚给他的时候,折得很平。他伸出手,他的手指有点颤抖。王老师的手指,又长又白。王老师的手指会颤抖吗?他再伸出一点,他的手指已碰到纸青蛙了。他停了一下,而后用手指压了它一下。纸是干干的,完全没有那种软软、黏黏的感觉。

他用手掌把纸再用力压下,想把它压平。
纸青蛙并不大,只有四公分多。他看着青蛙的眼睛。
王老师曾经讲过,有一种蝴蝶,翅膀上有圆圈,像眼睛。麻雀看着,不敢接近。但是,如果把圆圈抹掉,麻雀不但敢靠近,而且会去啄食牠。

王老师为什么没有在纸青蛙上画眼睛呢?他拿起黑笔,在那长方形的眼睛上,各画上一个圆圆的黑圈。一画上眼睛,那纸青蛙就更像真的了。他自己也吓一跳,把手缩了回来。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