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学校里,刘姥姥化身滑稽的校工,宝玉、黛玉、薛蟠、板儿等都成了同学;焦大因为成天给孩子们讲故事而被校长炒了鱿鱼;刘姥姥的唿噜声成了下课的钟声;贾环不想当宝玉的影子,向马道婆求助;呆霸王薛蟠呢,竟然当上了班长;宝玉的保镖茗烟武功十分了得,引得许多人向他学习;板儿不再是《红楼梦》里那个怕见生人的小孩了,这不,为了林妹妹,他竟然捐出了一个胃……
幽默归幽默,周锐并不想让大伙儿傻乐,其实在《幽默红楼》里,你经常可以发现我们自己和同学们的影子,大观园里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简直不谋而合……这些加上天才的幽默,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
林黛玉很容易生病,而且生的都是一些很有创意的病,即别人没生过的病,医生很难对付的病。
比如,有一次她得的是嗅觉敏感症。
她不能去河边,无论那些鱼潜得多深,她总能闻到难以忍受的鱼腥味;她也不能去鞋店,因为她能从那些鞋上预先闻到穿它们的脚的味道;她的鼻子能把各种并不难闻的气味放大到几乎使她窒息,她只好时时刻刻拿一枝芬芳四溢的花守卫着鼻孔……
薛蟠大惊小怪地跑来,嚷嚷着:「你们都把耳朵竖起来,有最新消息呢。」
茗烟问:「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不知道算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薛蟠说,「要重新选班长了。如果选出了新班长,就是好消息。如果旧班长换不掉,就是坏消息。」
旧班长由探春担任,她对男生很凶,尤其是对薛蟠这样的捣乱分子。
探春最厉害的一招就是记名字。她看见谁站到课桌上演说,记名字。看见谁钻到课桌下捉迷藏,记名字。谁在贾老师背后连名带姓地说贾代儒怎样怎样,记名字。谁跟她说话不用「报告班长」开头,记名字。
而且她记名字时神气十足,像审贼一样:
「薛蟠,你又犯错误了!你要老老实实的,我问一句你答一句。姓名?」
「姓薛,叫薛蟠,外号‘呆霸王’。」
「没问你外号!性别?」
「男性。」
「第几次犯错误了?」
「记不清了。」
「不记清楚犯了几次错误,这就是个错误!」
这次重选班长,薛蟠就盼着有人将探春取而代之。
作者简介
周锐
身高一米八二。人家说着名的作家应该“着作等身”,也就是说把他写的书堆起来和他的身体一样高。周锐已经写了六十几本书,如果他是个矮个子的话,就可以“着作等身”了,可现在这些书才堆到他肚子那儿。他还得努力地写啊写。他写的书有《出窍》、《中国兔子德国草》、《肚皮上的塞子》、《天吃星下凡》、《锯子与手风琴的合奏》、《爸爸的红门》、《超级球迷》、《我怎样摇我的童话果树》等等。他曾八十多次获奖,包括第二、三、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台湾一九九四、一九九八、二OO一“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等等。
绘者简介
kuan
.部落格:
宽空间插画(Yahoo奇摩)
.经历:
今週刊财经杂志专职插画
MOOK自游自在旅游杂志内页特约插画
经典杂志特约插画
畅谈文化出版特约插画
焦大和刘姥姥
明星远在天边
「妈妈给我一个苹果」以后
公主的保镖
考场上的跳蚤
薛蟠当班长
浓郁的气味
八卦版本一二三
动物之友
愚弄人的节日
青春痘咒语
捐个胃给你
好汉夏令营
快慢班
野战游戏
给某某人写封信
跳过去还是钻过去
神童赶场上
减肥增胖互助组
迷你烟袋
送你老师一只老鼠
男女生交往秘诀大全
第二眼美男
宝宝的处女作和板儿的处女发明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幽默红楼》?
答案很简单。我写了《幽默西游》、《幽默水浒》、《幽默三国》后,有读者问:「你什么时候再写《幽默红楼》啊?」所以我就像过了春天、夏天、秋天以后不能不过冬天一样,不能不写《幽默红楼》了。
在四大名着中,一般的孩子较晚读《红楼梦》,我也是这样。我幼时对《红楼梦》的感觉是,这个曹雪芹很聪明,对诗词、医药、烹调、建筑等等,什么都精通。听说他还画了很漂亮的风筝图样,教穷人做风筝卖钱,真佩服他。我曾把《红楼梦》中所有的诗词都抄了下来,这本子如今还在。除了那首着名的《葬花词》,我还能背《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澹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虽然那时还是「少年未识愁滋味」,却被这些诗词的文字和音韵之美深深打动。另外,说起来跟《红楼梦》本身无关,我读的那本旧版的《红楼梦》有用行书或隶书写上的每一回的回目,像「醉金刚小鳅生大浪」什么的,我从这些回目上体会到汉字书法的魅力——一个字竟有那么多种写法!我现在偶尔也会用毛笔给别人题写什么,应该说这本书使我获益匪浅。你瞧,虽然我小时候从《红楼梦》得到的都是些「雕虫小技」,但它确实让我认识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跟幼年所受影响有关的是,我最近刚写完小说《琴》、《棋》、《书》、《画》,以后可能还会写《食》、《医》、《宅》、《服》、《谜》……
写《幽默红楼》,就像吴承恩写《西游记》时让唐朝和尚讲明朝话,我也构想了一个大观园学校,让《红楼梦》的主角们能跟当代读者有共同的生活体验,如野战游戏、快慢班、第二眼美女、八卦版本等等。《幽默红楼》跟《红楼梦》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用汉字写作,都浸润了中国文化。
哎,最近迷上古典文学翻新,读了好几本,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之前读过一本号称“轻松幽默”的《红楼梦》改编本,说实话,有点失望。它试图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去解读《红楼梦》,但感觉用力过猛,反而失去了原著那种细腻婉转的韵味。作者为了搞笑,经常会把一些严肃的情节处理得过于轻浮,人物的性格也变得扁平化。就拿黛玉来说,原著里的黛玉是敏感、多愁善感,但又极具才情的,读起来让人心疼又敬佩。可这本改编版里的黛玉,却被塑造成了一个爱耍小脾气、动不动就哭闹的“小公主”,完全失去了她那种清高孤傲的气质。而且,书中对一些经典情节的改编也让人难以接受,比如宝黛初见,原著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而改编版里却变成了一场闹剧,让人感觉非常突兀。总而言之,这本书虽然试图用幽默的方式来吸引读者,但却牺牲了原著的精髓,让人感觉既不“红楼”,也不“幽默”。读完之后,反而更想重读一遍原著,去感受那份真正的古典之美。
评分说真的,我对这种“戏说”古典文学的作品,一直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毕竟,《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拥有了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和“趣味”,而随意地去篡改原著,我觉得是对经典的亵渎。最近读到一本改编版的《红楼梦》,就让我有了这种感觉。作者试图用一种轻松诙谐的笔调,去讲述《红楼梦》的故事,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书中充满了各种低俗的笑话和无聊的段子,让人感觉非常油腻。而且,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粗糙,完全没有抓住人物的精髓。比如,宝玉被描写成了一个油头粉面的公子哥,薛宝钗则被塑造成了一个精于算计的“心机女”,完全失去了他们原著中的魅力。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书中还出现了一些对原著的歪曲和误读,比如把贾府的衰败归咎于“管理不善”,完全忽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我觉得,这种改编版的存在,不仅没有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楼梦》,反而会误导读者,让他们对这部经典产生错误的认知。
评分最近在书店闲逛,看到一本封面设计挺别致的《红楼梦》改编本,书名就吸引了我,想着或许能带来一些新鲜感。结果读完之后,只能说…嗯,有点复杂的心情。这本书的作者,大概是想用一种比较“接地气”的方式,把《红楼梦》的故事讲给现在的年轻人听。所以,书中大量的运用了网络流行语和现代化的表达方式,试图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但我觉得,这种做法反而弄巧成拙。原著《红楼梦》的魅力,就在于它那古典雅致的语言和细腻深刻的情感。如果把这些都抛弃了,只剩下一些空洞的流行语和无聊的段子,那还不如直接看电视剧呢。而且,这本书对人物的塑造也比较失败。作者试图把《红楼梦》里的角色,变成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独立女性”和“霸道总裁”,结果却让人物的性格变得非常脸谱化。比如,林黛玉被描写成了一个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女强人”,薛宝钗则被塑造成了一个精明能干的“事业型女性”,完全失去了他们原著中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总而言之,这本书虽然试图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解读《红楼梦》,但却失去了原著的灵魂,让人感觉非常遗憾。
评分其实,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一直都比较个人化,总觉得它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哲学书。所以,当我看到市面上出现各种“轻松幽默”的《红楼梦》改编版时,心里是有些警惕的。但还是忍不住买了一本,想看看作者是如何用幽默的方式来解读这部经典的。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幽默,其实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幽默,就是通过一些恶搞和调侃,来博取读者的笑声。比如,书中经常会把一些严肃的情节处理得过于滑稽,人物的对话也充满了各种无厘头的笑话。这种幽默,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让人觉得好笑,但却缺乏深度和内涵。而且,这本书对原著的理解也比较肤浅。作者只是看到了《红楼梦》表面上的爱情故事,而忽略了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比如,书中对贾府的衰败,只是简单地归咎于“家族内部的矛盾”,而没有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我觉得,这种改编版的存在,不仅没有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楼梦》,反而会让人对这部经典产生错误的认知。它就像一杯兑了水的饮料,虽然看起来清爽可口,但却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评分我从小就对《红楼梦》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爷爷经常给我讲《红楼梦》里的故事,那时候就觉得那些人物鲜活生动,情节感人至深。所以,当我看到市面上出现各种“红楼梦”的改编版时,心里其实是有些抗拒的。但还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翻开了一本号称“青春版”的《红楼梦》。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吸引人,封面色彩鲜艳,排版也比较时尚。但当我真正读起来的时候,却发现它完全脱离了原著的精神内核。作者试图用现代的青春偶像剧的套路,去重新讲述《红楼梦》的故事,结果却变成了一场闹剧。书中充满了各种狗血的情节和浮夸的对白,让人感觉非常尴尬。而且,作者对人物的性格也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比如把宝玉塑造成了一个霸道总裁,黛玉则变成了一个灰姑娘,完全失去了他们原著中的个性。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书中还出现了一些对原著的恶意解读,比如把贾母描写成了一个专横跋扈的老太婆,王熙凤则被塑造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女恶人。我觉得,这种改编版的存在,不仅是对经典的侮辱,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