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世人知道每一件事物的價格,卻無法瞭解任何事物的價值。
─王爾德
《糧食戰爭》作者帕特爾,全麵檢視價格機製的虛妄與危險
長久以來,我們透過「市場」這道扭麯的三稜鏡來觀照世界與衡量價值,繪製齣萬事萬物的價格地圖。然而價格是一個靠不住的嚮導,它的運作機製導緻瞭金融危機、糧食危機,以及氣候與生態危機。
一份售價四美元的漢堡,背後的生態成本與社會成本可能高達二百美元。因此價格的功用與其說是傳達事實,不如說是隱瞞藏匿;我們付齣瞭慘痛的代價卻毫不自知,甚至滿心歡喜。即使在危機當頭的此刻,我們竟然想倚靠導緻危機的市場與價格機製,來解決臨頭大難。碳交易和各種排汙權交易就是一例。
要免於大崩壞,地球需要民主與資源共有的經濟學
作者認為,正確的方嚮應該是重新調整市場社會的平衡,改變價值的衡量方式。他從世界各地爭取糧食主權的民眾組織身上看到,爭取糧食主權,就是要收迴民主政治與經濟的主權,伸張人民界定價值的能力。他們的目標不是完全廢除市場或貿易,而是消除其中的宰製關係,使價格機製擁有民主與資源共有,以及正義的精神。
作者簡介
拉吉.帕特爾(Raj Patel)
先後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美國康乃爾大學,目前同時在南非誇祖魯─納塔爾大學(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任教。帕特爾曾在世界銀行工作,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實習,為聯閤國提供諮詢,後來投身於抗議這些國際組織的運動。他的第一本著作《糧食戰爭》已在十一個國傢齣版。帕特爾的個人網站:www.rajpatel.org
譯者簡介
閻紀宇
資深譯者。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副主任。主要譯作有《超級菁英》,《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彆對我撒謊》、《非理性的魅惑》、《強國論》、《決斷2秒間》、《未來在發酵》、《當知識份子遇到政治》、《魔鬼詩篇》、《遮蔽的伊斯蘭》、《中國即將崩潰》、《紙醉金迷哈瓦那》等。
導讀:人類不能「市場說瞭算」!╱南方朔
推薦序:重新認識民主與自由╱徐文彥
推薦序:農業的另一種價值╱楊儒門
第一部
1 缺陷
2 成為經濟人
3 企業
4 鑽石與水
5 反經濟人
6 人人都是共有財的共享者
第二部
7 反製運動與擁有權利的權利
8 城市民主
9 重探糧食主權
10 安氏盲
緻謝
注釋
書目
推薦序1
重新認識民主與自由
這兩年我跑瞭上百場以「公平貿易」為主題的演講,每次開場我總會先問聽眾一個問題:「颱灣人到咖啡館很愛喝曼特寜,甚至罐裝咖啡、即溶咖啡都有曼特寜風味,就算不喝咖啡的人都聽過曼特寜,到底曼特寜這三個字是咖啡風味的形容詞,還是咖啡産地的名稱?如果是形容詞,它是形容口感還是香氣?如果曼特寜是地名,它又在哪裏?」
經過上百次的經驗、問過數韆名聽眾,能夠正確解答的聽眾還真是寥寥無幾,所以這個題目變得非常具有暖場的娛樂效果。究竟曼特寜是什麼?或許各位讀者下一次可以問一下賣咖啡給您的店傢,他們應該要跟您說的。隻是從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咖啡産業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在咖啡市場中具有主導能力、行銷能力的大型咖啡商,經常以塞納河左岸或米蘭咖啡館來形塑他們所賣的飲料具有歐洲浪漫風情的幸福想像,但他們永遠不告訴我們咖啡産業背後的真實。
炫目的價格遊戲
觀察颱灣近年來的咖啡産業變化,咖啡外帶吧開始流行之後,咖啡産業進入低價競爭的時代,便利超商也進場賣咖啡,連吧颱手的高超技術、烘焙師的獨門手藝、店老闆的用心陳設似乎也不重要瞭,更彆說咖啡産地貧窮問題與消費者的關係似乎更遙遠瞭。價格主宰瞭市場,兩倍以上的價格差距徹底顛覆瞭颱灣的咖啡市場。
有消費者以為一杯一百多元的咖啡店是賺取暴利,一杯咖啡的價格不應該這麼貴;殊不知外帶吧的型態是用騎樓的公共空間做為自己的營業空間使用,而且沒有冷氣與昂貴的裝潢,與傳統咖啡店的經營成本完全不同。連鎖超商賣的咖啡價位鎖定跟咖啡外帶吧一樣,可是外帶吧至少還要支付租金與人事成本,超商咖啡隻是擺瞭颱全自動咖啡機,沒有額外的租金與人事成本,工讀生隨手按個鈕,就可以收跟外帶吧一樣的價錢。超商咖啡的營業成本應該比外帶吧還要低,價格不是應該可以再低一點?
本書作者在第一章就開宗明義解釋瞭「價格」與「價值」的差異,以《全民估價王》這個老少鹹宜的電視節目為例,消遣瞭這個時代「價格」與「價值」的錯亂,這個節目的樂趣就是在於參與猜價格遊戲的來賓,必須要察覺願意支付的價格,而非商品的效用或成本(價值)。這也就可以解釋,盡管超商咖啡的經營成本比外帶吧的型態還低,卻沒有反應在價格上;因為消費者既然已經覺得一杯四十元的咖啡已經夠便宜且願意支付瞭,又何必照營業成本的差異來照比例降價。所以,在競爭市場中,價格是由利潤決定的,而不是成本、效用或價值。當利潤不符閤預期時,店傢就會把商品降價求售;當生意好時,價格就會穩定鎖定在一個很好的毛利。
所以,到底一杯咖啡閤理的價格是多少?在這個價格市場混亂的情況下,消費者對於價值與價格的關係是愈來愈模糊瞭。無論如何,一杯咖啡的末端售價與咖啡豆的原料成本關聯性很低,跟最末端的加工成本與經營型態有高度關係。同樣的咖啡烘焙廠將咖啡豆賣到咖啡店、外帶吧、便利超商,末端價格卻截然不同。既然原料成本與末端售價的關聯性不高,給予原料的生産者一個閤理的報酬又有何妨?因為我們這裏多付一塊,對於原料生産者來講,收入可能是增加一倍。來一杯喝的人享受芬芳、種的人也感到芬芳的咖啡不是很美好!
商品背後的真實成本
要消費者多付一塊錢,這不是損害消費者權益?我想,自從兩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後,許多消費者已經開始知道,天底下沒有便宜又好的東西。如果消費者隻在意價格,商人就會進行削價競爭,削價競爭的結果,不是生産者倒楣、就是土地倒楣,也有可能是消費者自己倒楣。消費者的權益如果隻是以價格來衡量,躲在價格背後那些看不見的外部成本,將讓全體社會於日後付齣更龐大的代價。
我們在咖啡店喝到一杯好咖啡,通常會稱贊吧颱颱手的技術好,在餐廳吃到一盤好菜,也會稱贊廚師的手藝好,鮮少人會說農民種的好。如果農民的勞動價值不被肯定,農産品的交易價格肯定好不起來。農産品集中交易市場依據供給需求量來判斷交易的價格(如:咖啡期貨市場),但市場中的供給需求量,是看不見商品背後生産者的勞動成本與種植過程中所造成的環境損耗成本。當農産品的價格不是農民能夠決定而且沒有實現閤理的成本,農民唯一能夠增加收入的方式就隻有增加産量;而擴大耕地麵積、或是多下點農藥及化學肥料,就是一般農民要增加産量的最普遍耕作方式。盡管沒有消費者會希望農民是砍伐雨林或過量使用農藥來耕作,可是我們當前的商業體係最終卻會把農民推嚮剝削土地或剝削自己的方嚮走。
本書作者拉吉.帕特爾(Raj Patel)在其成名作《糧食戰爭》中舉瞭一個案例,市售二十七種即時麥片,有二十六種含糖量過高。也就是說,當那些包裝上寫著幫助腦部發育、促進骨骼強壯等等功效都是次要的,商品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們的小孩吃瞭會上癮。Discovery有發行一部紀錄片《巧剋力大戰》,內容提到全世界八○%的巧剋力盡歸兩間公司所有(Mars和Hershey's),市麵上許多巧剋力品牌,其實大部分都是他們的子公司。巧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而全世界六○%的可可豆來自於迦納,可是採集與運送可可豆卻大量使用身手矯健的童工。所以,我們很難在市場上買到沒有童工參與的巧剋力。
在這看起來自由的市場中,消費者看似擁有充分的選擇權,有人偏好價格、有人偏好品牌、有人選擇包裝……其實,我們都隻是在商人設計好的選項裏麵做選擇而已。特彆是廣大的一般性商品中,我們有限的自由能夠展現消費者權力的機會隻是在比價與殺價的過程,如果消費者與商品的關係隻是展現在價格上,那我們會整天不斷地被《全民估價王」》的遊戲所愚弄。我們迎接整個城市都是咖啡館的同時,每天也有二十個足球場大麵積的雨林因為咖啡不見瞭,而且未來我們會在愈來愈熱的城市裏麵喝咖啡。
駭掉私有纔是真自由
如何掙脫這種有可能把人類玩殘的價格遊戲?作者延續前一本書《糧食戰爭》的立場,消費者必須要更積極介入這些遊戲背後的權力關係,改變不閤理的商業市場與公權力之間韆絲萬縷的勾結。
作者引述博蘭尼(Karl Polanyi)在《钜變》一書的觀點,資本主義之所以能夠發展的因素,就是它把土地與勞動力給商品化瞭,當金錢成為衡量價值的依據時,資本傢與國傢在纍積金錢的共同目標下,把人從耕地上趕到工廠做工,把土地變成私人資産來謀取財富。金融危機發生後,那些口口聲聲要捍衛自由的銀行或企業,卻依賴政府與納稅人的資産來紓睏。所以,經濟從來不是獨自且自由地發展,而是靠不斷扭麯社會關係來纍積財富,現在甚至連水、二氧化碳都可以被量化計價。那些關乎公共資産移轉成私有財産的過程,那些靠傷害公共資産來纍積私人財富的過程,是必須要靠人民更積極的介入來扭轉,我們必須要重新審視現在的民主形式。
我們時常聽到一些冠以「自由」的名詞,例如:自由競爭、自由貿易、自由市場、自由經濟。這些冠以自由的名詞都是以自利為假設,私有財産為基礎所設想的社會型態。這些名詞隻要加上自由兩字,就好像天經地義、理所當然變成一個普世價值,好像每個人在這個市場中都擁有權利、機會與自由追逐自己的最大利益。作者以哈定於一九六八年提齣「共有財的悲劇」為例說明,過分強調私有財産的觀念是導緻共有財被破壞殆盡的因素,我們的海洋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就是如此被耗盡。
難道人類文明就一定要建立在這種自我毀滅遊戲上?還是我們有其他的選擇?
本書提到幾個不是奠基在私有財産為基礎的機製,還是可以創造齣一個持續進步且滿足公眾利益的偉大社群,例如:南非的棚戶居民組織、巴西阿雷格港的參與式預算、自由軟體運動、維基百科、創用CC運動等等,可見私有製不見得是人類文明邁嚮進步的必要條件。開放參與、鼓勵分享都是那些社群的基本運作方式。享用不一定需要擁有,如此纔能永遠享用上天賦予的公共資産、人類數韆年纍積的無窮智慧。
奪迴人民的權力
在這商品化的世界裏,我們太習慣把每樣東西都標上價格,私有資産貼上價格後就是財富積纍的成果,就算水、空氣等公共財也可以當作未來的財富。這種標價而後交換的規則,發展齣炫目的價格遊戲,滿足瞭我們自以為擁有的掌控權;其實價格的背後潛藏著太多看不到的價值正在流失,遊戲的背後也隱藏著早已設計好的劇本。我們以為冠以自由為名的遊戲是公平的,其實它從來都是以權力做為基礎的金錢遊戲,有錢的人可以跟有權的人一起點石成金,把公共財變到自己的口袋。
自由,不是為少數人纍積個人財富,而後推卸社會責任的藉口。
民主,不是為少數人掌握個人權力,而後拒絕人民參與的遊戲。
民主與自由,那些少數人時常掛在嘴上的,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奪迴屬於人民的權力!
徐文彥╱公平貿易倡議者、生態綠創辦人
(這篇推薦文與本書作者一樣,完全使用自由軟體書寫)
推薦序2
農業的另一種價值
農産品的價格應該來自於:農民、中盤商、消費者、環境的決定,任何單一方麵的取決,都會為其他三者帶來嚴重的傷害。
應該要有一個「閤理」的價格,不要再像咖啡的生産與消費模式,十年來咖啡産地生豆的價格下跌瞭九成,但是末端的價格卻上漲瞭一倍。問自己一個問題,那中間的價差去瞭哪?而咖啡農的人權是否受到重視與保障,請大傢看一下「血咖啡」、「圖佛之死」就會明瞭的。
價格對我來說,有一個最鮮明的時候。二○○五年的某一天下午,看著報紙,吃著火龍果,身旁收著一碗泡麵,而報紙上的一則新聞吸引瞭我的目光:印度北部爆發嚴重的日本腦炎,許多孩童因得不到藥物治療而失去瞭生命,令我震撼的新聞附圖,是一位父親抱著他的小孩,站在醫院門口,圖說注明這位父親付不起預防日本腦炎的疫苗,價格是一美元,在孩子感染日本腦炎之後,無助地站在醫院門口,等待著他的孩子,在他懷中死去。
閤理的價格來自於各方有一個平等的對價關係,現今很多人在討論「公平貿易」,對我來說,什麼叫公平貿易?其實很簡單,就是農友種植的作物,在齣售之後:一、可以養得活傢人,二、小孩子可以上學受教育,三、生病瞭可以看醫生。這是一個基本的要求,但是社會有給予到這一點嗎?請大傢記得一件事,世上最嚴重的疾病和奪走最多人生命的疾病是「飢荒」。每五秒鍾就有一個不滿五歲的小孩,因「餓」而失去生命。在二○○八年世界糧食危機發生的同時,中南美洲的國傢,還源源不絕地輸齣經濟作物「花卉與咖啡」,就為瞭滿足先進國傢對於「低價」的需求。那是何等的殘忍!
農業的價值在現在被社會大眾所低估!以稻田的種植為例,收成對農民是實質的收入,但是在種植的過程裏,農民在稻田裏放水,連帶的好處是:一、田裏的水會下滲,所以具有補充地下水的功能。二、水會蒸發,過程中會帶走熱量,進而會調整地區的微型氣候。白話來說,就是大傢會覺得住在田邊比城市要來得「氣候怡人」。據研究報告指齣,一甲的水田,夏天等於六百颱的傢用冷氣,一年可以省下約二萬度的電。三、由於氣候愈來愈不穩定,聖嬰或是恩索現象造成「一次性大雨或豪雨」齣現的機會與頻率增加。就水田或是耕地來說,每一區的間隔都有田埂,形成獨立的區塊,就某種程度上,有「滯洪」的功能。四、有水就有生物,農友使用正確的種植方式,會為「生物多樣性」帶來可能。
除此之外,農業的價值還包括:五、來自於糧食安全的考量,一個國傢沒有穩定的糧食供應,就容易發生動盪。所謂「飢寒起盜心」,從古至今,政權的變革最大的因素來自於「農民起義」。六、鄉村在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社會中,成為社會安定的來源,一旦經濟走嚮疲弱時,「農村會成為城市失業的海綿」,適時吸納許多暫時失去工作的人,有一個迴歸的地方。如書中提到的,巴基斯坦有句諺語:「當你走投無路,大海總有生路。」簡單來說,農業的結構,在沒有金錢交易時,人還是可以依靠土地與農村社群結構而存活下來!七、來自於景觀,大傢要記得農村景觀不是天生的,而是源自於農民的維護。在歐盟的話,在WTO的架構下,會使用「綠色補助」來感謝農民對於景觀的維護。而我的記憶有跡可尋,也要謝謝農民的維護。如果我們失去瞭農村,那黃土水先生的水牛、賴和先生的詩、鍾理和先生描述的農村景象……我們的下一代誰會懂?這豈是價格可以衡量的!
楊儒門∕248農學市集發起人
導讀
人類不能「市場說瞭算」!
一九九九年,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為《一九八四》齣版五十周年舉辦瞭一場重要的論文發錶討論會,那次會議真是當代各學科重量級學者華集,好一場學術盛會,各傢所學的論文二○○○年由普林斯頓大學齣版。
在那次會上,賓夕凡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金融教授赫曼(Edward S. Herman),從語言及意識形態支配的角度著眼,他指齣在歐威爾寫作那個時刻,政治支配當道,因而遂有瞭小說裏的「雙重言說」(Double speaking),那是一種藉著控製媒體的灌輸而造成的結果。赫曼教授認為這是「新聞說瞭算」(Newspeak)的時代,但到瞭後來,這種「新聞說瞭算」卻讓位給瞭「市場說瞭算」(Marketspeak),藉著控製市場而主宰價值和選擇,已成瞭意識形態操縱的最大手段。研究經濟、商學及管理的都知道賓大華頓商學院長期皆為美國商學院排名第一,而赫曼教授專研金融及公司權力,更對政治及思想控製成一傢之言。他與反抗大師杭士基(Noam Chomsky)曾閤著《製造同意》(Manufacturing Consent)一書,已成研究思想宰製的經典之作。他在那次會議裏所提齣的「市場說瞭算」這個概念,在二○○八年次貸風暴和金融海嘯後,已愈來愈得到人們的共感。因為一九三○年代之後的這次危機已使得人們警惕到,這次危機絕非意外,而是整個體製的積弊所緻,而其源頭則是當代經濟思維與實踐已走到一條奇怪的單嚮道,富人及公司假藉自由市場之名而綁架國傢,遂行其「利潤歸私,成本歸公」的圖謀,於是實質上是「不自由」的所謂「自由市場」遂成瞭二十世紀後半段起最大的「政治正確」。這也是「重新思考經濟學」的主張日益茁壯的原因。人們已察覺到一種倒果為因的「市場製造意見」(Markets make opinions),「意見製造經濟學」(Opinions make economics)早已形成,當原本應該經世濟時、增加人類福祉的學科,已墮落為替私利背書,為少數人所製造齣來的社會災害及生態災難做閤理化的工具,人們又豈能不對經濟的整個思維邏輯與其實踐痛切反省呢?這也是最近一年多來,歐美許多經濟及商學院會開始反省並強調批判反思的原因!到瞭這時,赫曼教授所謂的「市場說瞭算」的警告,甚或最早的前代經濟思想傢高伯瑞(J. K. Galbraith)認為當代經濟思維裏充滿瞭「看起來無辜的詐騙」,他們這些說法裏的先見之明纔被人體會。
目前整個經濟學領域,誠可謂「反省當道」。各傢批判之聲崛起茁壯。在新興批判人物裏,拉吉.帕特爾(Raj Patel)可說有著相當的代錶性,他齣身牛津大學,讀哲學、政治與經濟,而後進倫敦經濟學院,最後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獲得發展社會學博士學位。他先後在世銀、世界貿易組織工作,也參加過許多發展中國傢的在地人民運動,這種理論與實務兼具,又有第一綫抗爭的經驗,遂使他稍早前寫齣相當受人重視的《糧食戰爭》一書,將當今世界整個糧食發展如何被塑造,它的被扭麯以及不公義做瞭揭發與探討;而他接著所寫的現在這本書,除瞭延續《糧食戰爭》的主軸外,更企圖將他的論點拉高到經濟哲學和當代理論經濟學的某些方嚮,這也使得本書有瞭更多知識思辨的空間。
在這本《價格戰爭》新書裏,拉吉.帕特爾一開始就由引發當前危機的金融衍生性商品切入。今天我們已普遍知道,在金融衍生性商品形成之初,此案曾在美國參院被討論質疑,當時的聯準會理事主席葛林斯潘曾前往作證,他當時即明言「市場有效論」,將自動掌控它可能産生的風險,而不必由聯邦政府介入調控監督。政府的徹底放任,業者的無限貪婪,信評公司的協同詐欺,以及接下來各大投資銀行和投顧公司廣泛聘用數學係所碩士畢業生擔任所謂的「量化設計師」(Quarts),設計齣復雜無比,縱使專案人員也不懂的投資商品,於是龐钜無比的集體詐欺結構遂告形成,這乃是當今危機的主因。從全球金融海嘯迄今,八大工業國多次高峰會,好幾位歐洲大國元首都明言這是必須國際究辦的詐欺案,因而提案要求調查,但我們也知道這個詐欺案若被確定,必會引發天文數字的求償訴訟與究責,將成為美國政府不可能承擔之重,於是所有這方麵的提案皆陸續遭到封鎖,以至於演變成後來所謂的「放火的擔任救火員」這種新的爭論,以及全球靠著「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印鈔票,用國傢預算的無限增加企圖吸收那些私人公司所製造齣的危機,這也就是所謂的「利潤歸私,成本則歸社會與國傢」的道理。目前全球的各國債務危機日增,其因果曆曆,人們都已耳熟能詳,無庸再多做錶述。
而《價格戰爭》此書,即由這點齣發,而論及整個「市場」的知識缺陷及製度性集體詐欺,帕特爾由衍生性金融商品而論及葛林斯潘,再由葛林斯潘而迴溯到主張極端放任的教母安蘭德(Ann Rand),而後再將重心轉到九二年諾貝爾經濟奬得主蓋瑞.貝剋(Gary Backer)。由於我曾對安蘭德以及蓋瑞.貝剋的中文版譯著都寫過長篇討論,對他(她)們並非不熟悉,安蘭德徹底非法化瞭國傢的調控角色,也徹底美化瞭公司富人這種保守主義所謂的「私人」,這乃是一切問題的終極原因。至於貝剋,當今另一主要經濟學傢巴洛(Robert J. Barro)在《沒有什麼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新韆禧年的經濟理念》文集裏即已指齣,貝剋乃是「經濟學帝國主義」,因為他將經濟的「效用」理念無限放大,企圖把「市場」觀念用到解釋幾乎一切人類行動上,包括移民、監獄吸毒、女性問題上,這是種方法學上的帝國主義,産生瞭許多言之成理,其實卻極荒誕的觀點。
接續上述的有關理論上的探討,帕特爾進一步深入到當今的世界經濟現象上,一切的貧富不均、現代奴隸、對自然的剝削,將來可能的資源危機和糧食危機等,都有瞭更清楚的思考架構。而可能最值得注意的,乃是帕特爾雖然不排除某些人所強調的,「將國傢職能重新找迴帶進來」(Bring the states back in),但做為一個經濟民主及環境問題的運動者,帕特爾其實更關心糧食主權、土地權利等新型人民運動,也隻有更加注重公共福祉和公共擁有,人類或許纔有可能為當今問題找到更好的另類選擇!本書的後麵兩部分,乃是我們並不熟悉的新概念和新做法,也是本書最值得省思的部分。而他所想的許多問題,我認為因颱灣最近所齣現的土地及生態抗爭,我們對許多問題似乎也該重新思考瞭!
南方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