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编撰了一部《列国志传》,8卷226则,约28万字。全书始于武王伐纣,终于秦併六国。这部《列国志传》自称「编年取法麟经,记事一据实录」,但其中仍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
明朝末年,冯梦龙在《列国志传》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形成了《新列国志》一书,共108回,增至70余万字。冯梦龙依据《左传》、《史记》等书,删除了旧本《列国志传》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故事传说,同时增添了不少重要内容。在改编中,他还删去了武王伐纣到西周衰亡这部分内容,集中写春秋、战国,即东周的历史。
清代干隆年间,蔡元放对《新列国志》略加修订润色,并加上序、读法,大量的评语及一些夹注,易名为《东周列国志》,共23卷108回。其原为《新列国志》的评点,但近200年来成为普遍流通的读本,较《列国志传》和《新列国志》为人所知。
作者简介
冯梦龙
字犹龙,又字子犹、公鱼,别号龙子犹等,直隶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冯梦龙有一兄一弟。哥哥梦桂,字丹芬,是当时有名的画家;弟弟梦熊,字非熊,号杜陵居士,晚更名归之,字少璜,太学生,是有名的诗人。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而三人中又以冯梦龙最有才华,梅之涣〈麟经指月.序〉就中说道:「吴下三冯,仲其最着。」
冯梦龙的诗集今已不存,但有其编纂的三十种着作传世。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着作。
这部《新列国志》(上/下)的出现,简直是近期阅读圈里的一大惊喜!我个人对历史题材的书籍一直情有独钟,特别是那种能让我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其中的作品。从书名来看,《新列国志》似乎就预示着一种宏大的叙事格局,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要构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时代气息的古代世界。我对于作者将如何处理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如何描绘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以及如何刻画那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都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突破以往的叙事方式,带来一些新鲜的解读,让我们对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阅读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借鉴和反思,我深信《新列国志》能够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不少启发。
评分《新列国志》(上/下)这本书,我关注它很久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诸侯争霸时期情有独钟的读者,我对这种以“列国”为主题的作品总是充满期待。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质感,让我仿佛看到了战旗猎猎,战鼓隆隆的古代战场。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构架整个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以某个国家为主线?又或者会采用多线叙事,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鲜活的人物,那些叱咤风云的君王,足智多谋的谋士,勇猛善战的将军,他们不再只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的个体。期待它能带我走进一个真实可感的古代中国。
评分《新列国志》(上/下)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有气势,好像要带我们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历史很着迷,各种诸侯国争霸,谋臣武将层出不穷,每次读到相关的故事都觉得热血沸腾。《新列国志》的封面设计也很吸引人,古朴的风格中带着一丝神秘感,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好奇。尤其是“列国”这两个字,总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过的国度,它们的兴衰更迭,它们的人物命运,都像一幅幅跌宕起伏的画卷,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大门,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历史时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认识更加立体和丰满。
评分读到《新列国志》(上/下)的推荐,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时代。春秋战国,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同时也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年代。书中“新”字,更让我好奇作者会以怎样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是会发掘出一些被忽略的细节,还是会提出一些颠覆性的观点?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他们挣扎与抉择的作品。我想象着书中的篇章,或许会有对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的深邃分析,或许会有对勾践卧薪尝胆的细致描绘,又或许会带领我们走进那些被历史的车轮碾压过的小国,聆听他们的悲歌。无论如何,它都将是一次对历史纵深的探索,一次对人性光辉与阴暗面的挖掘。
评分终于等到《新列国志》(上/下)了!我一直觉得,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简直就是中国古代最精彩、最富戏剧性的一章。各种政治角力、军事冲突、文化碰撞,简直是一部天然的大型连续剧。看到这本书名,我就知道,这肯定不是一本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作品。我特别期待它能够深入挖掘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能让你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而且,我希望它能呈现出那个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勇气,甚至是无奈与悲凉。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张通往古代世界的地图,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它去探索那些失落的城池,去聆听那些远去的传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