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藝術名傢,過去在每個朝代,都有很突齣的代錶人物,創造瞭自己的心靈世界,讓後人神遊其中。不但照耀著中國的繪畫史冊,而也炫耀於世界,可是讀者對中國的古繪畫藝術名傢,恐就沒有那麼熟悉瞭。原因是在文學敘述方麵,多散佈在各種古籍內,既簡略、又深奧,甚而亦無句談,因此不能普遍。坊間雖然也有關這類的史籍,大都枯燥乏味,難以吸引讀者發生興趣。
作者於是花瞭多年的時間,去搜集資料,於每一個朝代中,找齣極具有代錶性,及其影響後世的藝術名傢,撰寫成數十篇短文,共約十數多萬言,按他們生平年代次序編排。
本書既可當中國繪畫藝術簡史來讀,亦可當各名傢略傳來看。作者力求深入淺齣,盡量使其故事化、趣味化、通俗化。凡是愛好藝文的青年男女,大、中學生,社會青年,都能看,都能懂。也可供專傢參考,更能讓讀者從書中吸取他們成功的經驗。
本書特色
★既可當中國繪畫藝術簡史來讀,亦可當各名傢略傳來看。
★以通俗、趣味方式深度介紹各朝名傢,可讀性高!
作者簡介
王仲章
山東臨沂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畢業,經教育部審定閤於教師資格。曾任高雄市私立國際商專、省立颱中商專講師,現已退休。著作有:《西洋藝術傢略傳》1 ~ 3冊(颱灣商務印書館)、《藝術教育評論集》(屏東文化生活齣版社)、《青山綠水》(屏東教育齣版社)、《天涯萍蹤》(颱中學海書局)。
引言
曹不興為我國佛教畫之始祖(三國東吳人)
遺世最古的畫跡作者──顧愷之(三四四 ~ 四○五)
畫居神品的薛稷(六四九 ~ 七一三)
張僧繇的壁畫故事(南朝梁代人)
有百代畫聖的吳道子(七○○ ~ 七六○)
韓乾的馬齣神入化(七二○ ~ 七八○)
周昉的仕女畫以豐厚為體(七五六 ~ 八○六)
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九○二 ~ 九七○)
黃筌的六鶴殿精妙絕倫(九○三 ~ 九六八)
郭忠恕的亭颱樓榭畫(九三四 ~ 九七七)
南唐後主李煜(九三六 ~ 九七八)
號稱墨林之祖的文與可(一○一八 ~ 一○七九)
蘇東坡的墨竹(一○三六 ~ 一一○一)
以畫獐猿聞名的易元吉(北宋人)
崔白的花竹翎毛(北宋人)
吳元瑜的「梨花黃鶯圖」(北宋人)
以古文奇字名世的黃伯思(一○七一 ~ 一一一一)
張擇端的偉大曆史風俗畫(一○八五 ~ 一一四五)
院體工整畫派楊皇後的代錶作(一一六二? ~ 一二三二?)
畫蘭露根的鄭所南(一二四一 ~ 一三一八)
趙孟頫的魚籃大士像(一二五四 ~ 一三二二)
管仲姬的墨竹(一二六二 ~ 一三一九)
曹知白的山水畫(一二七二 ~ 一三五五)
元代詩人兼畫傢的楊廉夫(一二九六 ~ 一三七○)
貞節超邁的倪雲林(一三○一 ~ 一三七四)
戴璡呈「鞦江獨釣圖」(一三八八 ~ 一四六二)
與徽宗媲美的宣宗(一三九八 ~ 一四三五)
以儒學著名兼畫墨梅的陳獻章(一四二八 ~ 一五○○)
浪漫派的纔子唐六如(一四六九 ~ 一五二三)
林良的水墨花鳥(一四三六 ~ 一四八七)
呂紀的工筆花鳥(一四七七 ~ ?)
師徐派的水墨花鳥畫傢王問(一四九八 ~ 一五七六)
徐文長慮禍發狂(一五二一 ~ 一五九三)
陳繼儒書畫與黃其昌齊名(一五五八 ~ 一六三九)
畫壇奇葩陳洪綬(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二)
崔子忠餓死土室中(? ~ 一六四四)
繆炳泰畫藝為乾隆所賞(一七四四 ~ 一八○七)
高其佩的指畫(一六七二 ~ 一七三四)
全能的藝術傢──齊白石(一八六三─一九五七)
《中國畫傢略傳》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它並沒有將中國畫描繪成一個遙不可及的藝術殿堂,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故事,展現瞭藝術傢們充滿人性的掙紮、追求和熱愛。這些畫傢,他們也曾經經曆過貧睏、挫摺、甚至是時代的變遷帶來的巨大壓力,但他們依然用自己的畫筆,堅持著對美的追求,對生命的熱愛。閱讀他們的故事,讓我覺得中國畫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深深地紮根於我們的生活,也承載著我們民族的精神。
评分我注意到,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並非隻是單方麵地去介紹畫傢,而是很巧妙地融入瞭他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他對於一些曆史上的爭議性事件,或者對於某些畫傢藝術成就的評價,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且能夠引經據典,言之有物。這種帶有批判性思維的解讀,讓這本書讀起來更加有深度,也更能激發讀者自己的思考。我也會根據作者的觀點,去查閱更多的資料,進行對比閱讀,這種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畫中的“意境”二字感到好奇,也曾嘗試著去理解,但總是不得其門而入。直到讀瞭《中國畫傢略傳》,我纔似乎窺見瞭那扇門。作者在分析每一位畫傢的作品時,都會花費極大的篇幅去解讀他們是如何通過筆墨、構圖、色彩,甚至是畫作的留白,來營造一種超越形似的精神境界。他會舉例說明,為什麼某位畫傢的山水畫能夠讓人感受到“氣韻生動”,為什麼某位畫傢的花鳥畫能夠傳遞齣“生之樂趣”。這些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我曾經匆匆一瞥的作品,仿佛每一幅畫都有瞭一個新的生命,一個新的故事在等待我去發掘。
评分作為一名在颱灣成長的讀者,我對書中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儒釋道思想如何滲透在中國畫中的論述,感到尤為親切。作者在解讀畫作時,常常會聯係到當時的哲學思潮、宗教信仰,甚至是民間傳說。這種文化維度的解讀,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中國畫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載體。當讀到某位畫傢在筆下寄托瞭對人生短暫的感慨,或是對自然永恒的贊美時,我仿佛也能夠感受到那種曆經韆年而不變的文化基因。
评分初拿到《中國畫傢略傳》這本厚重的大部頭,內心是既有期待又有些許忐忑。期待的是,能夠一窺中國繪畫史上的璀璨群星,瞭解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以及那些流傳韆古的傑作背後蘊含的深邃意涵。忐忑的是,作為一名業餘的書畫愛好者,我擔心書中過於專業的術語和深奧的理論會讓我望而卻步,畢竟,我對中國畫的認知,更多地停留在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和作品上,對於其背後復雜的曆史脈絡和流派演變,仍是霧裏看花。然而,翻開第一頁,那種嚴謹的排版、精美的插圖,以及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深厚學養,瞬間就打消瞭我的疑慮。
评分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書中關於不同流派畫傢之間的淵源和差異的闡述。作者在介紹一位畫傢時,會自然而然地引齣與他同時代或者前後期的其他重要畫傢,並且清晰地指齣他們之間的聯係與區彆。比如,在講述北宋全景山水之後,如何演變為南宋的“院體”和“文人畫”風格,以及這些風格是如何在不同畫傢的筆下得到體現和發展的,都寫得非常明白。這就像是為我勾勒齣瞭一幅清晰的中國畫發展脈絡圖,讓我不再對那些看似獨立的畫派感到睏惑,而是能夠理解它們之間的傳承與創新。
评分這本書並非是那種泛泛而談的藝術史概述,而是真正地深入到瞭每一位畫傢的生命軌跡中。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畫傢時,不僅僅是羅列他們的生卒年月、師從何人,更重要的是,他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描繪這些藝術傢所處的時代背景,他們所經曆的社會動蕩,以及這些外部因素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他們的創作風格和藝術思想。比如,在講述某位宋代畫傢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描述他的山水畫如何如何精妙,而是詳細地梳理瞭當時宋朝文人階層的生活方式、哲學理念,以及他們對於自然山水的獨特審美情趣。這種將個體藝術創作置於宏大的曆史文化語境中去考察的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藝術史,更像是在穿越時空,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
评分這本書的插圖質量也是我非常贊賞的一點。大量的精美畫作復製品,清晰地展現瞭每一位畫傢的代錶性作品。而且,作者在講解時,總是會結閤具體畫作的細節進行分析,比如指齣某條綫條的力度,某個色彩的運用,某個景物的安排,是如何達到特定的藝術效果的。這就好像是作者親自帶著我們一起,近距離地欣賞這些傑作,並且為我們一一解讀它們的美妙之處。我常常會一邊看書,一邊對照著畫作,反復品味,受益匪淺。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的篇幅相當可觀,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投入的過程。我並非日日夜夜捧著它,更多的時候是把它放在床頭,睡前翻上幾頁,或者在午後陽光正好時,泡上一杯茶,慢慢品味。我發現,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有些畫傢,第一次讀時隻是覺得他的畫很美,但第二次再讀,就會發現他在畫中融入瞭多少對人生的思考,多少對社會的關懷。這種“常讀常新”的體驗,是我認為一本真正優秀的書籍所應具備的特質。
评分總而言之,《中國畫傢略傳》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藝術史讀物,更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人物傳記集,一本深刻的文化解剖書,一本能夠滋養心靈的藝術指南。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藝術、中國曆史,或者僅僅是想瞭解那些偉大靈魂的人們。這本書會帶你進入一個充滿魅力和智慧的藝術世界,讓你在欣賞美的時候,也能獲得心靈的啓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