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既是詩人的研究,也是詩史的研究,更是詩與個人、社會、傢國、時代經緯萬端關係之抽絲剝繭的論述。
現於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現代文學」的詩人陳義芝,將詩文本置於特定曆史、文化結構中觀照,結閤美學、政治、社會製度等因素,以拓展視野,加深感受,是文學研究的新實踐。本書作為現代詩人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採用社會學的結構概念,包含製度結構、關係結構、具象結構等多重觀點,探查颱灣詩人的曆史文化、社會環境、齣身學習、心靈模式,以及由此激生的創作錶徵。從早期跨越日文和中文、傳衍颱灣新詩香火的代錶詩人林亨泰(1924-)起首,論語言與時代的斷裂;繼而著眼於文化傳統的觀照,剖析創作逾一甲子的餘光中(1928-);從□弦(1932-)詩中的母題,追索其故園情結與心靈歸嚮。其他諸如「外省第二代」詩人、外文係詩人,及至戰後世代的颱灣女詩人等,紛華並陳,呈現一幅結構分明、脈絡清晰的「現代詩人結構圖」。
用功的詩人寫齣的論述格外迷人,因以學術的深廣為其基石骨乾,辭采與纔情共融驅策的彩筆則勾畫齣綫條肌理,知性感性、學術之真與藝術之美兼而得之。
由此論《現代詩人結構》一書既是「文化研究」,也是文學藝術性的一種側麵詮釋與呈現;不僅有現代詩史研究上的學術意義,也為颱灣現代詩人、現代詩學者的「心靈」留下鮮明動人的刻畫。
作者簡介
陳義芝(1953-)
生於颱灣花蓮。颱灣師大國文係畢業,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碩士,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聯閤報副刊主任,高級資深績優記者,輔仁、清華、世新、颱藝大及颱大兼任講師、助理教授。現於颱灣師大國文係專任。著有詩集、散文集十餘種,英譯及日譯詩集於國外發行。曾獲金鼎奬、中山文藝奬(新詩奬及散文奬)、颱灣詩人奬。學術論著:《從半裸到全開:颱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彆意識》、《聲納:颱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現代詩人結構》等。
序/何寄澎
緒論:從「文化研究」的角度
第一章
林亨泰──語言與時代的斷裂
第二章
餘光中──文化認同與傳統再造
第三章
□弦──故園情結,心靈歸嚮
第四章
戰後世代《笠》詩人──從曆史未解的矛盾齣發
第五章
「外省第二代」詩人──在地的意識與意象
第六章
外文係詩人陳黎、陳育虹──中西承傳與轉化
第七章
女性詩學──論戰後世代颱灣女詩人
第八章
詩心與佛智──論颱灣詩人的「空」義錶現
附錄1
社群與齣版──以2000《爾雅詩選》為例
歌詞與詩選──以《2009颱灣詩選》為例
附錄2
颱灣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環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