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人結構

現代詩人結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既是詩人的研究,也是詩史的研究,更是詩與個人、社會、傢國、時代經緯萬端關係之抽絲剝繭的論述。

  現於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現代文學」的詩人陳義芝,將詩文本置於特定曆史、文化結構中觀照,結閤美學、政治、社會製度等因素,以拓展視野,加深感受,是文學研究的新實踐。本書作為現代詩人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採用社會學的結構概念,包含製度結構、關係結構、具象結構等多重觀點,探查颱灣詩人的曆史文化、社會環境、齣身學習、心靈模式,以及由此激生的創作錶徵。從早期跨越日文和中文、傳衍颱灣新詩香火的代錶詩人林亨泰(1924-)起首,論語言與時代的斷裂;繼而著眼於文化傳統的觀照,剖析創作逾一甲子的餘光中(1928-);從□弦(1932-)詩中的母題,追索其故園情結與心靈歸嚮。其他諸如「外省第二代」詩人、外文係詩人,及至戰後世代的颱灣女詩人等,紛華並陳,呈現一幅結構分明、脈絡清晰的「現代詩人結構圖」。

  用功的詩人寫齣的論述格外迷人,因以學術的深廣為其基石骨乾,辭采與纔情共融驅策的彩筆則勾畫齣綫條肌理,知性感性、學術之真與藝術之美兼而得之。

  由此論《現代詩人結構》一書既是「文化研究」,也是文學藝術性的一種側麵詮釋與呈現;不僅有現代詩史研究上的學術意義,也為颱灣現代詩人、現代詩學者的「心靈」留下鮮明動人的刻畫。

作者簡介

陳義芝(1953-)

  生於颱灣花蓮。颱灣師大國文係畢業,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碩士,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聯閤報副刊主任,高級資深績優記者,輔仁、清華、世新、颱藝大及颱大兼任講師、助理教授。現於颱灣師大國文係專任。著有詩集、散文集十餘種,英譯及日譯詩集於國外發行。曾獲金鼎奬、中山文藝奬(新詩奬及散文奬)、颱灣詩人奬。學術論著:《從半裸到全開:颱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彆意識》、《聲納:颱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現代詩人結構》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何寄澎
緒論:從「文化研究」的角度

第一章
林亨泰──語言與時代的斷裂

第二章
餘光中──文化認同與傳統再造

第三章
弦──故園情結,心靈歸嚮

第四章
戰後世代《笠》詩人──從曆史未解的矛盾齣發

第五章
「外省第二代」詩人──在地的意識與意象

第六章
外文係詩人陳黎、陳育虹──中西承傳與轉化

第七章
女性詩學──論戰後世代颱灣女詩人

第八章
詩心與佛智──論颱灣詩人的「空」義錶現

附錄1
社群與齣版──以2000《爾雅詩選》為例
歌詞與詩選──以《2009颱灣詩選》為例

附錄2
颱灣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環境

圖書序言

第七章 女性詩學──論戰後世代颱灣女詩人
一、從女性詩說起
「女性詩」意謂能反思女性劣勢處境,預報女性抗爭焦慮,映現女性自覺的女詩人作品。換言之,是指含攝女性主義思想的詩。

颱灣女性詩的齣現,早在女權運動興起前,最明顯的例證,是蓉子寫於一九六○年代初期的〈亂夢〉,詩中的敘述者為一已婚的年輕女子,她惶然慨嘆社會結構中普遍存在的女性經驗:婚後生活就像投過石子的破碎水麵,女性若對此狀況瀋默,迎來的將是一條幽寂的灰路;女子年輕時是「金色羨慕」的焦點,年老則是「風雪掩蓋的鼕天」,生命意象變成「一無聲的空白」、「一孤立在曠野裏的橋」、「一擱淺瞭的小舟」,揮之不去「迷失在水天間的那種沮喪」。殘缺、謊言和醜惡明明是真相,社會卻不讓她們看清楚;女子一方麵要受傢庭勞役摺磨,「早晨的沁涼為廚房烘焦」,剩下夜晚的「一些亂夢」,另方麵則有來自於男性對待的夢魘,在男人眼中「尚沒有一枚草莓的價值」。具有性愛聯想、男性隱喻的「可怕的蒼白的雨」令她「疲憊而不能憩息」,在密織的恐懼與不滿中,她終於發齣掙脫桎梏的瀋重告白:

久久地被睏於沼澤地的泥濘
哦,我將如何?
我將如何涉過
這瀋默得如此的深潭!

此詩成於1960年,十二年後西濛.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的《第二性》 (The Second Sex)中譯本纔在颱灣齣版,開始啓迪颱灣的婦運工作者,影響颱灣婦運的發展。至於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要到1980年代中期,大約《中外文學》推齣「女性主義文學專號」時纔日漸受到注意,包括宋美華、劉毓秀、何春蕤、王德威、張小虹、廖炳惠、李元貞、蔡源煌……都曾對女性主義文學這一課題做過討論。 1990年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更形熱烈,但大都以小說為文本;晚近十年,以詩為例證加以論述的學者有鍾玲、李元貞、孟樊、奚密、廖鹹浩、林綠、陳義芝、鬍錦媛、何金蘭、裴元領等,或為專著,或為單篇,引用西方女性主義理論,不僅為女性心靈奧祕揭開新的窗景,更為新詩的詮釋打通瞭新的對話通道。

二、颱灣女性詩學述評
上述女性詩學評論傢,男女各半,可見這一研究領域已取得兩性共識,具有學術的影響,而非單一性彆用作社會改造的策略工具。
針對個彆作傢論述的如廖鹹浩談夏宇的詩,林綠談蓉子的詩,何金蘭談淡瑩的詩,裴元領談江文瑜的詩;屬於綜論性質的如鍾玲、李元貞、孟樊、陳義芝、鬍錦媛的論文。以下略作述評。

(一)鍾玲的女性詩學
颱灣女性詩學的發展,奠基於鍾玲《現代中國謬思》這本書。
一九八九年六月,鍾玲齣版《現代中國繆司──颱灣女詩人作品析論》,詳介1950年代以迄1980年代五十二位颱灣女詩人的風格錶現、與時代發展相對應的精神成長,其中七至二五頁、八四至八九頁、二九七至三○一頁,都討論到一九八七年以前女詩人作品呈現的女性主義思想。

連同1989年8月,鍾玲在《中外文學》發錶的〈試探女性文體與文化傳統之關係〉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在「當代颱灣女性文學研討會」宣讀的論文〈颱灣女詩人作品中的女性主義思想〉 、一九九四年六月發錶於《中外文學》的〈詩的荒野地帶〉,可以看齣鍾玲的理論架構,主要來自伊蘭.蕭華特(Elaine Showalter)在〈荒野中的女性批評〉(“Feminist Criticism in the Widerness”)標示的四個探索課題:(1)女性作傢對女性的身體因素及生理因素有何反思。(2)女性作傢對父權社會「壓迫者的語言」有何反應。(3)女性作傢對傳統的心理分析理論有何反應。(4)女性作傢對錯綜復雜的文化傳統有無以女性為中心的觀點。

在第一個課題裏,鍾玲舉翔翎描寫墮胎的〈流失〉、李政乃描寫生産艱難的〈初産〉、利玉芳描寫與女性生理有關的〈孕〉和〈水稻不稔癥〉,以及朵思稱頌皺紋之美、鍾玲探討女性性經驗美感的詩,說明女詩人尋求身體主控權,錶現女性對自身經驗之探求,對自我身體之發掘與發現,力圖抵製把女性身體物化之傳統。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