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是诗人的研究,也是诗史的研究,更是诗与个人、社会、家国、时代经纬万端关系之抽丝剥茧的论述。
现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现代文学」的诗人陈义芝,将诗文本置于特定历史、文化结构中观照,结合美学、政治、社会制度等因素,以拓展视野,加深感受,是文学研究的新实践。本书作为现代诗人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採用社会学的结构概念,包含制度结构、关系结构、具象结构等多重观点,探查台湾诗人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出身学习、心灵模式,以及由此激生的创作表征。从早期跨越日文和中文、传衍台湾新诗香火的代表诗人林亨泰(1924-)起首,论语言与时代的断裂;继而着眼于文化传统的观照,剖析创作逾一甲子的余光中(1928-);从□弦(1932-)诗中的母题,追索其故园情结与心灵归向。其他诸如「外省第二代」诗人、外文系诗人,及至战后世代的台湾女诗人等,纷华并陈,呈现一幅结构分明、脉络清晰的「现代诗人结构图」。
用功的诗人写出的论述格外迷人,因以学术的深广为其基石骨干,辞采与才情共融驱策的彩笔则勾画出线条肌理,知性感性、学术之真与艺术之美兼而得之。
由此论《现代诗人结构》一书既是「文化研究」,也是文学艺术性的一种侧面诠释与呈现;不仅有现代诗史研究上的学术意义,也为台湾现代诗人、现代诗学者的「心灵」留下鲜明动人的刻画。
作者简介
陈义芝(1953-)
生于台湾花莲。台湾师大国文系毕业,香港新亚研究所文学硕士,高雄师大国文研究所博士。曾任联合报副刊主任,高级资深绩优记者,辅仁、清华、世新、台艺大及台大兼任讲师、助理教授。现于台湾师大国文系专任。着有诗集、散文集十余种,英译及日译诗集于国外发行。曾获金鼎奖、中山文艺奖(新诗奖及散文奖)、台湾诗人奖。学术论着:《从半裸到全开:台湾战后世代女诗人的性别意识》、《声纳:台湾现代主义诗学流变》、《现代诗人结构》等。
序/何寄澎
绪论:从「文化研究」的角度
第一章
林亨泰──语言与时代的断裂
第二章
余光中──文化认同与传统再造
第三章
□弦──故园情结,心灵归向
第四章
战后世代《笠》诗人──从历史未解的矛盾出发
第五章
「外省第二代」诗人──在地的意识与意象
第六章
外文系诗人陈黎、陈育虹──中西承传与转化
第七章
女性诗学──论战后世代台湾女诗人
第八章
诗心与佛智──论台湾诗人的「空」义表现
附录1
社群与出版──以2000《尔雅诗选》为例
歌词与诗选──以《2009台湾诗选》为例
附录2
台湾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