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虽然不是马奎斯的第一部传记,却绝对是最精采的一部!
本书主要围绕在马奎斯的生平故事,涵盖琐碎小事到丰富的人生历练,凸显出马奎斯生命中的许多张力-名人地位与文学作品的品质之间,政治与写作,以及权力、孤独、爱情之间;也描绘了加勒比海的背景与令人消沉、独裁统治的高地波哥大之间的对比。这些错综复杂的纠葛带来名声和无法想像的财富之后,马奎斯刻意但了不起的远离「马康多」、魔幻写实和《百年孤寂》。
马奎斯认定马汀是他的官方传记作者,在15年的研究期间,他们经常见面、访谈,终于在费时17年的努力后出版。马汀至少访问了300多人,包括古巴领袖卡斯楚、菲力培.贡萨雷斯、数任哥伦比亚总统、作家卡罗斯.福恩特斯、尤萨,和阿尔瓦罗.穆提斯等人。他也访问了马奎斯的妻子、儿子、母亲、弟妹、经纪人、译者、大部分的好友及工作上的伙伴(包括批评者)。这本传记所根据的不只是马汀在过去20年间对于马奎斯与其背景的独特体验,也来自丰富的资料研究。本书的水准之高,令其他传记作家望尘莫及。
他是贾西亚.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 1927-)
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1940年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进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担任《观察家报》记者。1955年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担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
1961至1967年,马奎斯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之后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其文学创作。1975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而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担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1982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4年始出版新作《忆我忧伤妓女》。
马奎斯一生获奖众多,包括1969年《百年孤寂》获法国最佳外国作品奖,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1972年获拉丁美洲文学最高奖──加列戈斯文学奖,1981年获法国政府颁发荣誉军团勋章,1982年登上文学殿堂高峰──获颁诺贝尔文学奖、同年也荣膺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
震撼世界的《百年孤寂》
《百年孤寂》甫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使得马奎斯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世界级作家!这部描写发生在虚构的马康多小镇,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兴衰的故事,可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写出人性的孤独,也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被公认为魔幻写实主义最具代表性之作,二十世纪现代文学必读经典。
本书特色
书架上的《百年孤寂》,隐藏了我们曾经对文学的热情与想像
经历了书店没有马奎斯小说的悲哀期
《马奎斯的一生》终结这场黑暗
全球中文版,正式曝光
贾西亚.马奎斯,一生比小说更精采、更动人
■以《百年孤寂》震撼世界近半世纪,缔造文学奇蹟、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商、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
■半世纪以来最伟大、最受欢迎的世界文坛重要小说家,影响未来100年的不朽文学巨人。
马奎斯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和家乡哥伦比亚写进小说里,而杰拉德.马汀以杰出的写作功力揭露这些故事背后动人心弦、令人神往、充满幽默的现实世界。他努力完成马奎斯的经典传记,同时保有客观、批判的角度,充分展现这位作家错综复杂、高潮跌宕的人生。
本书访问超过300人以上,撰写成书出版超过17年
唯一由马奎斯本人正式默许的最重要传记
他的传奇生命,你必须知道。
作者简介
杰拉德.马汀(Gerald Martin)
匹兹堡大学现代语言学院教授,也是国际早期美洲文学协会的主席。作品包括《穿越迷宫的旅程》(1989),评论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1992)和《总统先生》(2000)。他的重要研究,多次刊载于剑桥拉丁美洲历史期刊上。
译者简介
陈静妍
英国新堡大学现代语言所博士,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爱丁堡大学赛尔特研究所硕士,现为专职译者。译有《水泥中的金发女子》(麦可.康纳利)等。
序曲:卑微的出身(1800-1899)
第一部 家乡:哥伦比亚(1899-1955)
第一章:关于上校以及注定失败的事业(1899-1927)
第二章:阿拉加塔加的家(1927-1928)
第三章:牵着外公的手(1929-1937)
第四章:学校的日子:巴朗基亚、苏克雷、兹帕奇拉(1938-1946)
第五章;大学生活与波哥大大暴动(1947-1948)
第六章:回到海岸区:卡塔赫纳的实习记者(1948-1949)
第七章:巴朗基亚、书商和波希米亚团体(1950-1953)
第八章:回到波哥大:王牌记者(1954-1955)
第二部 旅居海外:欧洲及拉丁美洲(1955-1967)
第九章:探索欧洲:罗马(1955)
第十章:饥寒交迫的巴黎时期:波西米亚人(1956-1957)
第十一章:铁幕之内:冷战时期的东欧(1957)
第十二章: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大妈妈」的诞生(1958-1959)
第十三章:古巴革命及美国(1959-1961)
第十四章:走避墨西哥(1961-1964)
第十五章:魔术师麦逵迪:「百年孤寂」(1965-1966)
第十六章:终于到来的名气(1966-1967)
第三部 见多识广:名人与政治(1967-2005)
第十七章:巴塞隆纳和拉丁美洲风潮:文学与政治之间(1967-1970)
第十八章:孤独作家缓慢的写着:「独裁者的秋天」与大千世界(1971-1975)
第十九章:智利和古巴:贾西亚.马奎斯选择革命(1973-1979)
第二十章:回归文学:「预知死亡纪事」以及诺贝尔奖(1980-1982)
第二十一章:声名大噪以及石榴的香味:「爱在瘟疫蔓延时」(1982-1985)
第二十二章:以官方历史为背景:贾西亚.马奎斯的波利瓦尔(迷宫中的将军)(1986-1989)
第二十三章:回到马康多?历史变故的消息(1990-1996)
第二十四章:七十岁及之后的贾西亚.马奎斯:回忆录以及忧伤娼妇(1996-2005)
后记:永垂不朽─新的塞万提斯(2006-2007)
前言
贾布列尔.贾西亚.马奎斯于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他是第三世界最有名的作家,也是「魔幻写实」文学形式的最佳代表,这种写作风格在其他开发中国家与其小说家之间颇受欢迎,萨尔曼.鲁西迪便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贾西亚.马奎斯也许是拉丁美洲文学界有史以来最受尊崇、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小说家;在这个公认名作难求的时代,过去四十年来,他在欧洲及美国「第一世界」的名声无人能及。
的确,若是检视二十世纪的小说家,我们发现目前评论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都来自前半世纪(乔哀斯、普鲁斯特、卡夫卡、福克纳、吴尔芙);然而,二十世纪后半也许只有贾西亚.马奎斯真正的成就一致公认的伟大作品。他的杰作「百年孤寂」于1967年出版,出现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转折之际,也许是1950年到2000年之间,唯一不分国籍、文化的受到广大欢迎的作品。在这方面,就主题(概括的说是「传统」和「现代性」之间的冲突)和接受度而言,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真正「全球性」的小说,一点也不为过。
在其他方面,贾西亚.马奎斯也是鲜有的现象。他是一位严肃但受到一般大众欢迎的作家,正如狄更斯、雨果或海明威,不但作品广受欢迎,知名程度直逼运动员、音乐家或电影明星。一九八二年获奖时,他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拉丁美洲,自从贾西亚.马奎斯发明「马康多」之后,他在这个因而脱胎换骨的地区家喻户晓,大家都亲暱的叫他「贾布」,如同默片时代的「查理」或足球界的「培耶」。他虽然是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最知名的四、五位人物之一,却来自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小镇,不到十万的人口大多是文盲,镇上没有铺路也没有下水道,而且这里的地名「阿拉加塔加」(也就是「马康多」)也只会让第一次听到的人发笑(虽然听起来像咒语「阿布拉卡达布拉」可能使他们心生好奇)。来自拉丁美洲的着名作家很少来自如此的小镇背景,然而,他们在文学上和政治上也少有他如此深入的投入与了解。
如今,贾西亚.马奎斯名利双收,在五个国家光鲜的地段置有七个家。最近几十年来,他得以要求(或更经常地拒绝)半小时五万美元的受访费。他也得以在任何的报纸发表文章,收取高额稿费。如莎士比亚一般,他的作品标题如鬼魅般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报纸头条上(「一百个小时的孤寂」、「预知灾难纪事」、「独裁者的秋天」、「爱在金钱蔓延时」)。他大半辈子的时间都被迫面对、忍受惊人的知名程度。有钱、有名、有权的人都希望得到他的青睐和友谊──方斯华.密特朗、菲利普.贡萨雷兹、比尔.柯林顿、近几任哥伦比亚和墨西哥总统,还有其他名人。然而,虽然他在文学上和财富上如此的成功,他一生仍然信奉左派革新主义,捍卫对其有利的主张,并致力于进步的基业,包括成立具影响力的新闻、电影学院。三十多年来,他和另一位政治领袖费德尔.卡斯楚的亲密友谊也不断引起争议与批评。
我花了十七年的时间撰写这本传记。有别于早期每个人所告诉我的(你永远见不到他,即使见到他也不会合作),我在开始着手的几个月内就见到了我的主角,虽然不能说他很热衷(「你为什么想写传记?传记代表死亡」),但他很友善、亲切、包容。的确,每次我问到自己所写的这本传记是否算得到认可,总是得到一样的答案:「不,这不是经过认可的传记,只是经过默认的传记。」不过令我感到意外和感激的是,2006年,贾西亚.马奎斯自己告诉世界媒体我是他的「正式」传记作者。也许,这也使我成为他唯一正式默许的传记作者!这真是一项非比寻常的殊荣。
如众所皆知,传记作者和传记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但我非常幸运。他是一位专业记者、也是专业作家,熟悉如何把别人的人生故事用在自己的小说里;就这一点而言,轮到他成为被写的对象时,贾西亚.马奎斯可说是相当的容忍。1990年12月,我首次在哈瓦那见到他时,他说他答应我的请求,只有一个条件:「做好你的工作。」我想,他会同意我没让他代劳我的份内工作,我需要他的协助时,他也伸出援手回应。为了撰写这本传记,我进行了大约三百场的访问,许多参与的人已不在人世;然而,我知道若不是「贾布」暗示我「没问题」,费德尔.卡斯楚和菲利普.贡萨雷兹可能不会接受访问。如今他总算可以读到这本书了,我希望他仍然觉得我没问题。他始终不愿意给我每个传记作者梦寐以求的「掏心掏肺」,因为这样的互动「不恰当」;然而过去十七年来,我们在不同时间、地点、私下和公开场合的相处,加起来相当于一个月的时间;我相信他告诉我一些少有他人知道的事。然而,他从来没有试图用任何方法影响我,而且他总是以用天生记者的伦理与犬儒说:「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你写什么我就是什么。」
这本传记的研究以西班牙文进行,所阅读的资料也是西班牙文,大多数的访问也是以西班牙文进行,却以英文写成、出版(虽然西语翻译于2009年出版)。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传记作者,特别是第一本完整的传记作者,应该由传记对象的同胞撰写,对于祖国和对象本身了若指掌,能够理解每次沟通之中最细微的神韵。但我的情形并非如此(除此之外,贾西亚.马奎斯是国际知名人物,不只是一位知名的哥伦比亚人),如同他本人听到我的名字被提起时曾经也许不那么诚心的叹息:「嗯,我猜每个有自尊的作家都该有个英文传记作者。」我怀疑在他眼中,我唯一的优点是显然一生热爱他所出生的大陆,并为之倾倒。
贾西亚.马奎斯一生中所有重要的时刻,他都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整理这些版本并不容易。如同马克吐温一般,他喜欢编造故事,更别说吹牛,他也喜欢故事有令人满意的收尾,尤其是他自己的人生故事;同时,他也非常喜欢开玩笑,反学术、非常偏爱神秘、坦白的离间,正好让记者或教授失去线索。这是他称为「大妈妈主义」的一部份(稍后再补充,目前也许可以小心的翻译成「开玩笑」)。就算你可以确定某些特定的轶闻来自某些「真正」发生过的事,你还是没办法写成某个特定的故事,因为你会发现,他人生中大多数知名的故事他都说过好几个版本,每一种版本都有某些真实的元素在内。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这种渲染的狂热,而且也很乐意的受到感染(不过是我自己的生活,希望不是这本书)。对于我总是不屈不挠、准备好应付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会使用的调查伎俩,贾西亚.马奎斯家族总是印象深刻。因此,我觉得无法抹煞贾西亚.马奎斯自己散播、显然相信的神话,乃至于我(显然是我狂热的特质)曾经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里,坐在阿拉加塔加广场的长凳上,就为了「感受」我的传记对象知名出生地的氛围。
经过这么多年,难以想像这本书终于完成,而我在此写着前言。许多疲倦不堪、比我更杰出的传记作者认为,投资在如此苦劳的时间和精力根本划不来,只有傻瓜和头脑不清楚的人才会开始这样的工作,也许以为有可能与伟大、优秀或仅是有名的人物交谈、得到认同。我也许有可能同意这样的结论。然而,若是有哪一位对象值得投入人生四分之一的时光,无疑地非贾布列尔.贾西亚.马奎斯不寻常的人生与事业莫属。
杰拉德.马汀
2008年7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