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些笔者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文本细读,这些作品既包括《雷雨》、《白鹿原》等经典作品,也包括《怀念狼》、《民工团》这样未来可能成为经典的作品,还包括未来没有可能成为经典的作品。作者在细绎这些作品时,特别强调「原始感觉」,即没有被文学理论「污染」的感觉。二是对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家进行了重新研究,对鲁迅的「二重性」问题、金庸的「评价标准」问题、鲁迅的「圣人」问题、周作人的「自由主义」问题、沈从文的「乡土」问题、余华的「先锋」问题等进行了新的辨析。
作者简介
高玉
1964年生。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湖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独立承担中国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五项。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政府」奖十五项。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论都市「病相」对沈从文「湘西世界」的建构意义
论鲁迅的「二重性」及其表现
鲁迅「现代中国的圣人」解
鲁迅与文学翻译及其研究现状与前景
近八十年鲁迅文学翻译研究检讨
论周作人「自由至上主义」及其命运
对「自由」的误解与周作人的人生悲剧
《怀念狼》:一种终极关怀
《怀念狼》与「怪异」
论《白鹿原》对阶级模式的超越
《白鹿原》「人」论
《白鹿原》文化论
余华:一位哲学家
论余华小说的「现实性」
与「先锋性」及「转型」问题
残雪〈民工团〉文本细读
没有雕饰的小说---评《组织部长和他的同事们》
都市的丰富与空虚---读央歌儿中篇小说《来的都是客》
「心路」与「历程」---读彭诚散文集《永远的神女》
讽世弥深---楚良小说论
忏悔与不忏悔---读成坚《审问灵魂》
爱情的伦理---读张宝玺的长篇小说《潜流》
《雷雨》的伦理学解读
放宽文学视野评价金庸小说
后记
拿到这本书,立刻感受到一种学术的庄重感,书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本细读与作家批评论集》本身就预示着一场深刻的思想与艺术的碰撞。我一直觉得,文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故事的跌宕起伏,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作者倾注的情感。因此,“文本细读”这个词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引导我去“看懂”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如何去剖析那些看似寻常的描写,使其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具批判性地去审视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主题,从而真正地“读”懂作品的灵魂。同时,“作家批评论集”这一部分,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文学的价值,离不开评论的映衬。我期待书中能够收录一些具有代表性、且观点独到的评论文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那些伟大的作家和他们不朽的作品。我希望这些评论能够打破我固有的认知,引发我新的思考,让我能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现当代文学殿堂的大门,让我有机会去领略那些大师的智慧,去感受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有力,传递出一种沉静的力量。我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文学读物,更像是一部浓缩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华的学术宝典。我对“文本细读”这个概念尤为着迷。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读文学作品,往往只看到了故事的表层,却忽略了隐藏在字里行间那些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能够指导我如何进行文本细读的方法论,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尤其希望它能解析一些经典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叙事技巧,甚至是语言的音乐性。再者,对于“作家批评论集”的部分,我期待看到那些充满真知灼见的评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本身就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艺术的探索,能够看到不同评论家对同一作家、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本身就是一种智识的盛宴。我渴望从这些评论中,学习到如何更敏锐地捕捉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作家创作背后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总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成为我深入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提升我文学鉴赏能力的有力助手。
评分翻开这本书,一股沉甸甸的知识气息扑面而来。我的目光被书中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严谨的学术排版所吸引。我一直相信,真正好的文学批评,不仅仅是简单的赞美或贬低,它更像是一场与作者、与文本的深刻对话。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明了这一点——“文本细读”,这四个字让我看到了作者在文字上的精雕细琢,仿佛能触摸到文字的肌理,感受到笔尖划过纸面的温度。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对那些经典的、或者说是我曾经读过但一直觉得有未竟之意的作品,进行深度的剖析。比如,鲁迅先生的某些短篇小说,看似简单,实则内含深意,每每读来都有新的体会,如果这本书能提供更具象、更有力的解读方式,那将是莫大的福音。同时,“作家评论”这一部分,我更关注的是那些能够引发读者独立思考的评论,而不是那种“权威”的、不容置疑的论调。我希望这些评论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观点和解读,让读者在多样的声音中,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另一扇大门,让我看到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听到那些被我遗忘的声音。
评分这本书,嗯,怎么说呢?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本细读与作家批评论集》。感觉这个题目就充满了学术的味道,又带着一丝探索的神秘感。我一直觉得,读文学作品,光看个热闹是不够的,得深入进去,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看,去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的心思,去理解那些看似不经意却蕴含深意的描写。所以,看到“文本细读”这四个字,我心里就暗暗期待,这本书一定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阅读境界。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去解读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如何去分析那些精巧的结构安排,甚至是如何去捕捉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学情感。当然,光有“细读”还不够,作家“评论”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环。文学作品的价值,离不开那些深刻的、有见地的评论,它们能够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我期待这本书里的评论,能是那些真正触及灵魂、引发思考的,而不是流于表面的空泛之词。毕竟,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近百年来社会变迁、思想解放的缩影,能够深刻理解这些作品,也就等于抓住了那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便被它厚重且充满学术气息的书名所吸引:《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本细读与作家批评论集》。我一直认为,真正理解一部文学作品,需要耐心和细致,如同考古学家发掘古迹,一层层揭开历史的尘埃,才能窥见其真实的面貌。而“文本细读”,正是这种考古式的文学阅读方式,我期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种深入文本肌理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叙事结构,去品味那些精巧的语言运用,甚至去挖掘隐藏在字句背后的深层象征和情感张力。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例如,对某个意象的反复出现进行解读,或者对人物动机的微妙变化进行揣摩。同时,“作家批评论集”的部分,也让我充满了期待。文学评论,在我看来,是为文学作品注入活力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启发读者,提供不同的解读维度,甚至是挑战已有的文学观念。我希望这本书中的评论,能够是那些观点鲜明、论证严谨、且具有启发性的,能够引导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止于表面化的赞美或批评。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能够深入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宝藏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文字的迷宫,抵达文学的本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