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研究为王民信长期关注的议题之一,也用功最力。本书从作者数十篇论文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八篇集结而成。所收论文,特别重视主题的多样性,内容包括:辽宋之间的澶渊之盟、契丹统统治下的不同族群、辽朝的汉姓集团和赐姓、辽朝的地理与其行政机构等。各篇论文,虽字数长短不一,但皆可见作者见长的细腻考证。
本书将作者毕生的辽史研究汇于一册,不但可彰显作者长期研究此议题的概要,亦可使读者一次获得作者辽史研究之精华。
作者简介
王民信(1928-2005)
出生于重庆市,1955年毕业于台大历史系,自1957年起在台湾大学图书馆服务,直至1989年退休前后共历三十二寒暑,可谓大半生均奉献给台大图书馆。工作之余,他长年致力于史学研究与撰述,从未稍停,所遗文稿近六百万字。
王民信早年师从辽金元史大家姚从吾,也曾受教于札奇斯钦,因而其研究、撰述以辽金元史为主,亦涵盖唐、吐谷浑、西夏、高丽、宋、琉球、五代等,着有《契丹史论丛》、《沈括熙宁使虏图笺证》等书,以及发表在中外学术刊物的论文上百篇。
序言
出版缘起
契丹统治下的渤海人民
辽朝统治下的奚族
辽朝奚族「撒里比部落」
《辽史》里的麻答是谁?
滦河之变 ── 辽朝叛乱研究
辽太祖诸弟叛逆探源
辽汉人赐姓研究
辽朝时期的康姓族群 ── 辽朝汉姓集团研究之一
辽宋澶渊盟约缔结的背景
澶渊缔盟的检讨
苏颂「华戎鲁卫信录」── 辽宋关系史
辽朝的理财机构 ── 五京诸司使及南面财赋官
辽朝鞫狱考
辽「东京」与「东京道」
从辽上京兴建看塞外都市发展之情形
黑山、永安山、犊山考 ── 辽朝地名考
辽「木叶山」考
试论《大辽国权州西会龙山碑铭》刻石的动机引用
先夫王民信,早年师从辽金元史大师姚从吾教授,因而对边疆史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撰写的研究论文多以吐谷浑、唐、宋、辽、金、元、高丽以及西夏为题。或为缅怀故土,或为治史所需,自1989年开放大陆探亲后,民信得以前往大陆亲临「边疆」实地。每年前往,未曾间断,足迹遍及东北、塞北、内蒙、青海、新疆、丝路、承德和唿和浩特……,每次回来,皮箱里总是装得满满的一大箱史料和书籍。这些书籍材料,都是他的宝贝。民信的生活一向简朴,从不考究吃穿,买书却是他的最爱。1960年代,台湾关于中国边疆的史学资料有限,收入不多的他,会用几个月的薪水去买想要的书。几十年下来,家里从书房、客厅、卧室到阳台,举目所见全都是书。
公余之暇,民信除了和朋友往返、爬山、唱歌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和写作。他的书桌,总是摊满了翻开的各种古籍书刊,书中间还夹着许多标签,杂乱的堆叠在一起。看似一片混乱的书桌,在他心中却自有秩序。那是他的世界。
1989年,民信退休之后,只要在家,总见他伏案写了又写、誊了又誊,从没说累。有人邀稿,就把适合的文章稍加整理以发表,其他研究则继续收存于抽屉,有的一放几十年。山友罗联添教授,常感叹时光飞逝,每每提及整理文稿的事,民信也深有所感。生前最后几年,他更是不停地修订旧作,希望能汇集成册。
1996年,两个小孩分别出国,为了和孩子通讯方便,我开始学电脑。那时,他曾希望我能帮他将文稿打字输入电脑。我说:「自己学会输入,还可省了校对的功夫,不是更好!」可惜他以眼睛不好为由,一直没用电脑,再加上不麻烦人的个性,此后再也没提要我打字存稿的事。我们因工作不在同一领域,除基本的生活交集之外,各有空间,他忙他的、我忙我的。不知九年后,这竟成了我心中的一大愧咎。
2005年7月6日,民信因心肌梗塞骤然辞世,留下藏书近五千册及许多文稿。藏书中,很多是两岸交流后从大陆带回的珍爱宝贝;文稿更是他数十年研究的心血结晶。感念他一生治史情怀,我遵其遗愿,于2006年4月27日将藏书与文稿全数捐给他一生与共的台湾大学图书馆。感谢台大图书馆前馆长项洁教授同意,将藏书、文稿设专柜典藏。台大图书馆已有的重覆书籍,则由台大旧识齐益寿、洪国樑两位教授推荐,转赠世新大学。相信这两所学校会善待他的爱书,让它们发挥最大功用。
为了捐赠民信的文稿,我着手整理,其中有的是已刊稿,有的是未刊的手写稿。眼见这一叠叠将近六百万字的文稿,真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我只好先按照文章内容分类归属,再依文章标题排列,一份份扫描成图档,输入电脑。扫描时翻阅文稿,其中有的註明了定稿日期;有的註明了日期但没有「定稿」两个字;有的虽没写日期,但似乎是已经完稿;还有尚未完成或因掉落而不知该如何归属的零星章节。怎样取舍是一难题,几番考虑之下,我最后还是决定全部保留,呈现他一路走来最真实的原貌。扫描的工作很不容易,因为许多手稿的稿纸太旧,在机器上很难顺利处理,必须先一张张拷贝后再扫描,拷贝可费了不少功夫。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都成了很大的困惑,好在有姪儿在百忙中抽空,为我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民信的文稿,初期以关于南北朝、唐、吐谷浑的较多,之后宋、辽、金、元都有涉猎,晚期则以高丽和西夏为主。其中,从几千字、几万字,到几十万字的文章皆有。他写作,只为了有感而作,自得其乐。因为论文主题不是热门的研究,在期刊杂志上发表则受限于篇幅,因而许多文稿虽已完成多时,却没有机会刊出。
2009年10月回台,我把扫描好的光碟交给台大图书馆。感谢陈雪华馆长的支持,将民信的研究光碟制作成《王民信先生中国边疆史研究合集》的纪念光碟,加以保存,并提供图书馆读者查询利用。10月下旬,前台大图书馆馆长、现任台大出版中心主任的项洁教授表示,台大出版中心会从民信的文稿里选出若干篇论文,找人打字,并于2010年底前完成出版两本论文集,即《王民信辽史研究论文集》、《王民信高丽史研究论文集》。知道这消息,我喜出望外,真的不敢相信,民信辞世快五年,终于有他的研究出版了,也搁下了四年多来心中的一大牵挂。着作能出版,应该是民信最大的心愿,也是我深切的盼望。
本书能够出版,得到多方人士的热忱帮忙。除了陈馆长、项主任之外,在此要特别感谢黄宽重先生、徐秉愉女士,耐心细读并挑选出辑成这两本书的论文。另也要感谢韩竹平、梁君卿、周利玲、黄呈祥诸位,以及许许多多疼惜民信、关心民信的亲朋好友。上苍的厚爱和朋友们的热忱付出,我将永铭于心。
潘珊豪
2010年8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