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生活、艺术和思想。只要是好的文学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其中,小说的形式咸认较能表现最多面的人生,它也是人生的切片,小说家必定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更是广义的思想家、哲学家,带给读者宝贵的人生启示,经由小说的阅读,分享作家的人生哲学,真是一种极其美妙的经验。
经过岁月淬炼的小说,跨越时空,依然感动着读者,除了有精采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最重要的是,蕴涵令人深省的思想以及作家的人生哲学,值得静下心来,细细去体会与回味。本书引领读者鑑赏紫式部、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太宰治、松本清张、三浦绫子、村上春树、斯汤达尔、毛姆、米兰.昆德拉……等名家小说,阅读本书,就像参加一场世界经典文学飨宴,接受心灵的洗礼;读过原典的人看本书,更可以进一步获得宝贵的人生启示。
作者简介
欧宗智
1954年生于台北,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现任台北县清传高商校长、连清传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长期推广阅读,不遗余力。
创作文类包括小说、散文、诗,出版《仰望自己的天星》、《春衫犹湿》、《观音山下的沉思》、《送你一朵花》……等十余种。近年以论述为主,钻研大河小说,多次应邀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深受重视,着有《为有源头活水来──书评集》、《走出历史的悲情──台湾小说评论集》、《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湾文学析论》、《东方白「浪淘沙」析论》、《多少英雄浪淘尽──「浪淘沙」研究与赏析》、《台湾大河小说家作品论》、《好书永远不寂寞──书评与文学批评集》、《透视悲欢人生──小说评论与赏析》等,兼具论文之理与小说之趣,逸趣横生,可读性高,素有「校长评论家」之誉。
小说的人生哲学──代序
【第一辑】
警醒世人的女性古典杰作──综论紫式部《源氏物语》
人生无常的哀感──谈紫式部《源氏物语》的主题特色
多情与报应──谈紫式部《源氏物语》主角源氏的人物塑造
平安时代女性的悲哀──谈紫式部《源氏物语》之女性塑造
贵族与风雅──谈紫式部《源氏物语》的文化语码
紫式部与白居易──以《源氏物语》为例
人间世界的讽刺与揶揄──谈夏目漱石《我是猫》的主题意涵
说什么与怎么说──谈夏目漱石《我是猫》之艺术表现
夏目漱石与汉学──以《我是猫》为例
日本理想女性之塑造──谈谷崎润一郎《细雪》四姊妹
传统女性的宿命与悲哀──谈谷崎润一郎《细雪》的相亲结婚
勾绘关西上层生活面貌──谈谷崎润一郎《细雪》风雅之美
芥川龙之介之死──由其遗稿谈起
自我弃绝的悲歌──谈太宰治〈人间失格〉
堕落颓废与善良温柔──谈太宰治《维荣之妻》的男性角色塑造
社会性与文学性──谈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特色
拔除心中的刺──谈三浦绫子《青棘》
探寻自我的存在与价值──谈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成人的爱情童话──谈村上春树《1Q84》
【第二辑】
充满矛盾的人生悲剧──谈斯汤达尔《红与黑》的志利安
爱情至上的浪漫──谈斯汤达尔《红与黑》的女性塑造
深刻的人生观照与启示──谈毛姆《人性枷锁》
人性的反映与讽刺──谈毛姆《人性枷锁》的写作特色
「轻与重」的生命情境──谈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
追求自由与快乐──谈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人物塑造
黑暗时期难以磨灭的印记──谈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共产党的批判
殖民与被殖民的嘲讽和批判──谈欧约诺《老人与勋章》
坦白说,我对很多世界名著都有些望而却步,总觉得它们晦涩难懂,需要极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品味。但这本书,却像是搭起了一座桥梁,让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巨著,变得触手可及。我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看似复杂的故事,背后蕴含着如此普世的道理,原来那些伟大的作家,也曾与我一样,面对过生活中的迷茫和困惑。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一种平等而尊重的姿态,与读者一同探索。我常常会被书中的某些观点所启发,甚至会因此重新去翻阅那些曾经让我困惑的作品,结果却惊喜地发现,一切都豁然开朗。这本书的存在,让我不再害怕面对那些“经典”,反而激起了我更强烈的阅读欲望,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带领我一步步走进文学的殿堂。
评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对“人生光景”这四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我曾经以为,最美的人生光景,一定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片段的描绘。但这本书,却通过那些世界名著,向我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即使身处困境,即使面对磨难,那些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寻,本身就是一种壮丽的光景。它让我看到了,原来在那些看似悲伤的故事里,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在那些平凡的日常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曾经忽略的角落,让我明白,人生的美,并非只有一种模样,而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也更加期待未来可能出现的,那些令人心动的“人生光景”。
评分我一直对文学抱有一种敬畏之情,总觉得那些经典著作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距离感,仿佛是摆放在博物馆里的展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却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它不是冷冰冰的理论阐述,也不是生硬的文本分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他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指点迷津。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人物塑造的解读,那些在文字中鲜活起来的灵魂,不再是符号化的存在,而是有着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个体。通过这本书,我得以窥见他们内心的挣扎、他们选择的动因,以及他们最终的命运。这种沉浸式的解读,让我对那些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创作本身产生了新的思考。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经典,并非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其能够触及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并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印记。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饱经风霜却依旧眼神明亮的智者,它并非罗列枯燥的条目,而是以一种亲切的姿态,邀请读者一同潜入那些触动灵魂的世界。我并非是专业的研究者,也无意去深究某个流派的源头或者某位作家的写作技巧。吸引我的,是那些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挚情感,是那些跨越时空却依然能引起我内心共鸣的困境与喜悦。翻阅这本书,仿佛有一扇扇窗户被轻轻推开,窗外是截然不同的风景,有的是浓墨重彩的悲欢离合,有的是细水长流的日常哲思,还有的是对人性深邃角落的挖掘。我常常会在某一个下午,或者某个寂静的夜晚,捧着它,随着书页的翻动,思绪也随之飘远。它让我看到了,原来那些遥远的国度、陌生的文化,在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面前,竟是如此的亲近。它教会我,即使身处平凡的生活,也能从那些伟大的故事中汲取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光景”。
评分我向来不擅长长篇大论地去评价一本书,但这本书,却让我情不自禁地想用更多的笔墨去描绘它带给我的感受。它不仅仅是一本鉴赏类的书籍,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在翻阅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不同的时代,体验了不同的人生。那些故事中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曾为他们的不幸而扼腕叹息,也曾为他们的坚持而感动落泪。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你超越文本本身,去感受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它让你看到,文学并非只是纸上的文字,而是连接人心、传递情感的桥梁。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与伟大的灵魂的对话,都是一次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