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籍妇女基督徒 / 天主教徒领袖,尤其是于战后成长的一代,积极贡献于教会事奉或各自的社会职务上,于推动社会发展如:性别平等、妇女教育、社会及家庭政策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是次口述历史是为一个重要媒介,着意捕捉这些早期华人基督徒妇女的生活经验及其当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处境。
《华人妇女与香港基督教:口述历史》研究计划始于2007年,研究队伍由黄慧贞、蔡宝琼、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及香港妇女基督徒协会代表组成,分别约访了26名年过65岁的基督徒妇女,进行深入访谈,聆听她们的生命故事,最后成功整理誊写的有22个。她们来自不同的教会宗派,带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经历各自不一样的家庭和婚姻生活,由年纪最轻的六十八岁到最年长的九十二岁, 跨越不同阶层,各有各的际遇,各有各的精彩。
编者简介
黄慧贞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崇基学院神学院名誉副教授、性别研究学部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宗教与性、性别、宗教与国族主义、女性主义诠释学与宗教经典、后殖民主义与香港基督教。
蔡宝琼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及政策系副教授、性别研究课程主任。研究领域包ˇ挖教育政策、性别与教育、妇女运动等。
受访者资料一览表
鸣谢
前言:双重的父权宰制、自主的妇女发声──书写华人妇女基督徒口述史
穿过历史的流年
1. 忍人所不能忍-邓李少萍
2. 从「住年妹」到女工-冯宝群
3. 我是「新抱仔」-陈义妹
4. 一个打不死的奇侠-苏丹云
5. 岂止老而弥坚,简直返老还童?-周敏
6. 人人都对我很好-□婆婆
进出家门内与外
7. 轻舟已过万重山-罗马莲彩
8. 我很「硬颈」却又随和-何妹妹
9. 我没有甚么好说的,我的人生好平平无奇-莫刘敏昭
10. 一心一意为家庭付出-刘刘淑明
11. 简单不简单-阿英
12. 顺服?不顺服?
在厅堂与厨房之间
13. 一个全职主妇、全职义工、不带职份的「传道人」-张黄定贤
14. 回想自己真是很有头脑-杨梁梅庄
15. 这一切都欢唿歌唱-阿贞
16. 我知道最终的目的在那里-陈梁慕清
巾帼不让须眉
17. 万绿丛中一点红-关慧贤
18. 我是锲而不舍,一往直前的-郭韵芝
19. 一生幼人之幼-林秀莲
20. 勿以善小而不为-梁沛霖
21. 第一位出任教区机构主管的女教友-郑宝莲
22. 旧时代的新女性-李妙卿
《华人妇女与香港基督教:口述历史》这个书名,一瞬间就吸引了我。作为在台湾成长、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人,我对香港的社会变迁和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口述历史”这四个字,更是点出了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它意味着我们能够听到最真实、最鲜活的声音,直接来自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过历史的华人女性。我一直认为,女性的视角往往是理解一个社会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她们的细腻、坚韧和智慧,构成了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本书让我好奇的是,在香港基督教这个特定的语境下,华人女性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她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信仰在她们的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精神的支柱,还是某种意义上的枷锁?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这些女性是如何在社会变革中,通过她们的信仰和生活,塑造出香港独特的社区文化和人际关系。
评分拿到《华人妇女与香港基督教:口述历史》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对被遮蔽的女性声音的尊重。口述历史,我一直认为这是最能触及人心、最能还原真实的历史文本。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充满复杂历史背景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华人女性的生命轨迹,必然承载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和挑战。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呈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华人女性面对的基督教信仰与传统华人文化之间的张力与融合?例如,在婚姻、家庭观念等方面,基督教的教义是否对她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又或者,她们如何在信仰与世俗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此外,我也很想知道,通过这些口述,我们能否看到女性在教会组织中扮演的角色,她们是如何参与社区服务,如何用信仰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世界。这本书给我一种预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共鸣、思考生命意义的宝贵资料,我迫不及待想翻开它,走进那些鲜活的生命故事。
评分这本《华人妇女与香港基督教:口述历史》光是书名就让人肃然起敬。口述历史,这是一种非常扎实的研究方法,它将冰冷的历史数据转化为有血有肉的故事,让历史真正“活”过来。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社会,就必须倾听那些被历史记录遗忘的声音,尤其是女性的声音。她们往往是家庭的守护者,是社区的建设者,她们的付出和挣扎,构成了社会最坚实的基础,却常常被淹没在宏大的男性叙事中。香港,作为一个曾经的殖民地,后来又经历回归,其社会变迁之剧烈,华人女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肯定功不可没。我很好奇,基督教在香港华人女性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她们获得精神慰藉的港湾,还是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她们的自由?书中收录的口述历史,一定能为我们提供最直接、最生动的答案。我期待看到那些可能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她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里面或许有关于婚姻、育儿、工作、信仰的困惑与坚持,有对社会变迁的观察与感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华人妇女与香港基督教:口述历史》让我在书店里驻足良久。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社会变迁和民间叙事的台湾读者,我深知口述历史的价值所在——它能让历史的碎片重新拼凑成生动的画面,让我们听到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个体声音。香港,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其背后一定有着无数动人的女性故事,而当这些故事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时,就更加引人遐想。我尤其好奇,在不同历史时期,华人女性在香港基督教的社群中,是如何形成她们独特的身份认同的?她们是否在信仰中找到了面对生活挑战的力量,又或是对当时的社会结构提出了疑问?这本书的“口述历史”形式,让我对其中可能包含的细致入微的生活细节充满了期待,比如她们的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对社区的贡献,甚至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我希望能够从中看到,信仰是如何在她们的生命历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并如何塑造了她们的人生轨迹,进而影响了香港社会的某些方面。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华人妇女与香港基督教:口述历史》一出现,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作为一个在台湾长大的读者,我对香港的历史文化总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尤其是那些不为人知的、鲜活的民间叙事。我们从小接触的香港印象,往往是影视作品里的都市繁华,或者是商业大厦的崛起,但那些构成这座城市肌理的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女性的视角,却常常被忽略。《口述历史》这几个字,更是点明了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它不是从宏大的历史叙事切入,而是从最真实的生命经验出发,去挖掘那些被时间洪流淹没的片段。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在香港基督教的语境下,华人女性是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寻找身份认同、构建家庭、参与社会,甚至是挑战传统束缚的。我想象中的这本书,应该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生活的气息,能够让我们窥见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动人的香港。不知道书中会不会有关于教会生活、信仰实践,甚至是姐妹情谊的细致描绘?我非常希望能看到这些鲜活的细节,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信仰是如何渗透到她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她们力量的来源,或是精神的寄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