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屬於迴憶錄性質。記述作者與新加坡之因緣。
自接待星國政要始,而至安排李登輝總統之官式訪星,至籌備第一次「辜汪會談」及其在新加坡之正式舉行;後則至齣任我國駐新代錶為止,前後橫貫十餘年,為作者一生中最值得追念的日子。故為之整理齣書。
作者簡介
邱進益
1936年生。國立政治大學外交係、外交研究所結業,新加坡國立大學企管碩士,中國南京大學哲學博士。
曆任駐外大使及特任代錶,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總統府副秘書長、發言人、國策顧問,考試院銓敘部長等公職。
現任財團法人國傢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
自序
我自年青時起,即立誌將來從事外交工作,希望能再國際壇坫中,維護國傢的權益。經過瞭若乾年的努力,終於在民國五十年(1961年)通過瞭「外交及領事人員」的特考,而於1962年5月進入外交部服務。我在外交界服務,至1988年10月,在駐史瓦濟蘭王國大使任內,奉調至總統府齣任副秘書長為止,共計約二十七年之久。
我入外交部服務,最初分發在歐洲司辦事,曾兼管英國及大英國協事務。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新加坡即為其一邦。但隨後星馬雙方因為種族、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麵的衝突,使新加坡決定脫離馬來西亞聯邦而獨立,時在1965年8月。那時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含淚宣佈獨立宣言的情景,頗使人感動。這是最早我對新加坡的印象。
1979年我奉調迴國齣任歐洲司副司長,於返國途中,特彆繞道至新加坡一遊,那時新加坡雖已建國十四年,但韆頭萬緒,一切仍待建設之中,其生活水準並不高過颱灣。1983年我齣任外交部禮賓司長以後,由於李光耀總理每年一到兩次的訪颱,使得我對新加坡以及星國的政要,有進一步的認識。1988年11月我齣任總統府副秘書長以後,又曾安排李總統登輝伉儷於1989年3月到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以後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颱灣「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進行互動,而有舉辦兩會會談之議。我又奉命祕密赴新加坡會晤李光耀總理作種種安排。1993年3月我正式齣任「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的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全麵負責辜汪會談的策劃及協調工作,終至於1993年4月27-29日參加瞭辜汪會談的全程會議,完成瞭層峰所交付給我的任務。
辜汪會談一年之後,我又奉命齣任我國駐新加坡的特任代錶。這使我對新加坡國情與人民更加瞭解,亦使我對新加坡的感情更為加深,在任內更結交瞭許多新加坡的朋友,而我與在星的颱灣朋友間的交情,亦可以說到瞭水乳交融的地步。我在新加坡任內的任期隻有兩年半,但卻是我一輩子外交生涯中,最快樂、最舒適、最愜意的一任,對於能在新加坡劃上我外交生涯的句點,我至今感到榮幸與安慰。加上瞭新加坡的任期,我在外交界服務已達到整整三十年。三十年一路走來,無怨無悔,深覺人生並無虛度!
2002年,新加坡「颱北工商協會」的會刊,改版改名為「新緣」。當時的會長王清鎮兄函我盼為「新緣」寫稿。自忖我自1960年代即關心新加坡,以緻以後與新加坡似乎結瞭不解之緣,於是勇敢承諾,每期撰寫一篇,居然連載瞭三十四期,前後八個年頭,清鎮兄當年即盼以後能集結齣書。為瞭不負在星朋友們的希望,「我和新加坡的情緣」終於在今日麵世,作為我生命中迴憶的一部分。
本書之所以能夠齣版,首先要感謝當時任「颱北工商協會」會長的王清鎮兄,以及鍾仕達兄、黃石安兄等等朋友的鼓勵與支持。感謝新加坡颱北工商協會秘書處的徐秀珍小姐,她不僅熱心催稿,而且將連載三十四期的文章,集結成為電子檔,以便齣書。感謝颱灣商務印書館的總編輯方鵬程兄、主編葉慖英小姐、美編吳鬱婷小姐的協助。更要感謝的是我以前在「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的同事張淑芬小姐,沒有她每期為我電腦打字,為我校對,今天這本書就無法和讀者見麵瞭。本書之作,她的功勞應居一半。
最後感謝內子程芷英女士,如果不是她的悉心照應,我在1995年所得的GBS癥,可能早嚮閻王報到瞭,哪會還有今天?
作者
二○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於颱北孤陋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