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一個現代颱北市的齣現,並非人口增加、市地擴張的「自然」結果,而是現代權力在空間上運作的「社會」産物。清代的傳統治理 「看不見」擁有獨特意義的「地方」;日治時代的現代治理則從根拆解地方的原有意義,從而「看得見」每塊空無意義的「空間」。清末到日治的社會變遷深沉而復雜,透過颱北現代都市空間的齣現,似乎可以窺見現代社會(modern society)的登颱之路。
在這條現代空間之路,地方情感已被剝除,任何空間皆可停泊,但也將不再久留。這是易於流動的「空間」,易於看穿、易於監視、易於穿越,卻不是可以積纍生命意義的「地方」。
此乃是條不可逆也不可擋的旅程,但活在現代空間裏的我們,終究仍須省思如何會走到這樣的時代。現代化未必是什麼好字眼;推動現代化也未必是值得禮贊的事。看不見與看得見的颱北、現代都市空間的齣現,隻是在說明颱北有過這樣一個美麗的汙名。
本書特色
颱灣政府自2009年以來,在徵地與都市更新問題上搞得輿論譁然、眾怒難平。相較於清朝末年當官的含糊敷衍、委麯求全,當前的政府看似展現瞭點兒現代國傢的權威,但辦法拙劣、手段粗暴,比起縝密算計、操作細膩的日本殖民政府可謂望塵莫及。當然,本書可不隻是國傢(政府)權力如何施用於人民的操作說明,更可作為人民理解國傢施為本質以便應對進退的教戰手冊。
作者簡介
蘇碩斌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颱灣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教世新大學社心係。學術專長為文化、都市、休閑、媒介等領域,著有《看不見與看得見的颱北》,譯有《基礎社會學》(閤譯)、《媒介文化論》、《博覽會的政治學》(閤譯)。
自序
第1章 尋找現代颱北的係譜
從不是地方說起:颱北地名意義的變遷
三個市街如何變成一個都市?
第2章 颱北三市街的偶然與必然
1 漢人社會浮現:荷鄭及清初的北颱灣
2 第一個市街:艋舺搶走八裏和新莊地位
3 第二個市街:大稻埕攀進世界茶葉市場
4 第三個市街:城內與國傢積極統治
第3章 不透明的清末地方社會
1 誰在支配地方?紳商纔是力量
2 市街紳商國傢與地方之間的摺衝
3 模糊統治原理:看不見摸不著的人與地
4 清末科學建設:新思維陷在舊社會
第4章 穿透颱北的日治空間工程
1 空間即權力:殖民加現代的統治原則
2 地方社會弱化:傳統仕紳的分化與質變
3 均質化的推動:警察製度掃除中介的勢力
4 視覺化的起始:公共衛生與市街貫通
第5章 現代都市空間的成立
1 數目字管理的權力:生物統治與調查統計
2 土地調查與地圖:土地統治的知識係統
3 戶口調查與統計:人物統治的知識係統
4 精準計畫非偶然:1905年及1932年的治理性
第6章 空間不是自然而是社會
流動性與公共性的齣現
縱貫全島、迎嚮世界的颱北
在均質性之中製造新的異質性
過去的那個颱北啊
附錄1 清代颱灣地方行政體製演變
附錄2 日治時期颱灣地方行政體製演變
附錄3 日本曆任颱灣總督及民政長官之任期
附錄4 1932年颱北市六十四町及十九村落位置及人口
結構(依日本人比率由低至高排序)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事項索引
圖片一覽
錶格一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