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那个壮阔而又悲哀的时代──《来自择捉岛的紧急电报》
让我们长话短说吧;这部二十年前的大奖作品,是一本绝对不容错过的经典佳作,悬疑、紧凑、斗智、历史、人性、艳情,所有间谍小说能给的这本书都给齐了,而且还给得极为精彩漂亮,我只能说,大众小说写到这样的程度,已是夫复何求了。
本书的作者佐佐木让先生出身于北海道夕张市,一九五○年出生,高中毕业后便在东京、京都等地从事自由写作,一九七九年以《跳跃吧,铁骑兵!》获得文艺春秋的「All读物新人赏」后正式出道,作品主要以军事、历史、警察类型为主,也有部分青少年小说的创作。
这本《择捉岛紧急电报》是佐佐木先生一九八九年的作品,甫一出版即大受好评,一举囊括第四十三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长篇部门赏以及第八届日本冒险小说协会大赏的国内部门大赏等诸多奖项,并于一九九三年被NHK翻拍成电视剧,由永泽矢俊饰演主角斋藤贤一郎,而择捉岛上的帅气海军中尉滨崎,则是由现在的一线男星阿部宽饰演。二○○七年宝岛社出版《更厉害的「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1988—2008 BEST OF BEST》中,《择捉岛》一书也被专业人士票选为二十年来top 20的推理小说之一。
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一年美日开战前夕,当珍珠港偷袭的作战概念在日本联合舰队内部成形后,美、日双方的情报单位便再也不得空闲。为了进一步获取日本海军的情报,美国海军找上了神秘的日裔无政府主义者——斋藤贤一郎,由他担任美国间谍,混入当时已进入物资管制的东京,探查日本舰队的动向。在缺少政府支援的困境下,斋藤以他的机智与干练一点一点地挖出了日本帝国最机密的情报,然而当他发现所有的线索都指向极北的择捉岛时,日本宪兵队也已经盯上了他露出的狐狸尾巴……
整部小说以多重视角写成,作者透过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观点,将间谍小说的尔虞我诈以及推理小说的抽丝剥茧发挥得漓淋尽致,无论是看斋藤如何从铜墙铁壁的安全机制中找出珍珠港作战计画的蛛丝马迹,或是看日本宪兵能否在最后关头截住这个神出鬼没的间谍,都足以令读者击节再三,大唿过瘾。
但作者显然并不只满足于创作出一篇刺激紧凑的间谍冒险故事,他用了更细密漫长的笔调,敷写故事中每一个卑微但特殊的角色,无论是失去政治信仰的日裔间谍、从劳改营中逃出来的朝鲜移民、在南京痛失爱侣的美国传教士、日俄混血的驿站女主人、或是渴望逃离日本的爱奴人,佐佐木让都给了他们完整的生命,用他们的彼此交错的命运喜悲,娓娓道出那个用国家荣耀与个人悲哀编织而成的大时代。在佐佐木让的笔下,间谍活动不再是充斥着燕尾服、马丁尼、美女与高科技玩具的公子哥儿游戏,那是混杂着国仇、家恨、信仰的冲突,是在一个毫无后援的敌意环境中的单兵作战,即便是最机智的情报员,往往也只能在生命与任务成功之间做一抉择。
在这本书中,主角斋藤所面对的就是这样现实而残酷的还境,从特高横行的东京到冰雪封闭的择捉岛,斋藤究竟有没有办法探得日本舰队的动向,并且将这个机密情报传送到远在六千公里外的美军基地呢?
珍珠港偷袭大概是二战中被改编成最多衍生作品的事件之一(可能只输诺曼地吧),日本人动员六艘航空母舰为主体的庞大舰队,横跨过六千公里的太平洋海域,几乎成功地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堪称为战史上一次经典的奇袭作战;而关于珍珠港战前的谍报战,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日本间谍老早便遍佈于欧胡岛,着名的德苏双面谍佐尔格据说早于奇袭前两个月便已取得日本对美开战的情报(只是消息是传给莫斯科而不是华盛顿),中国也宣称已破解日本奇袭的电文,更有阴谋论指出,华盛顿方面早已清楚日军偷袭的意图,只是罗斯福故意让日军得手,以扭转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氛围。
对于过去的大事件流言蜚语是人的天性,将真实但有限的历史改编成故事也一向颇受读者的欢迎,但要在既有历史背景下发挥创作的魅力与创意,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本《来自择捉岛的紧急电报》是这个类型的翘楚佳作,从下一页开始,你将会随着佐佐木让的笔,进入那个壮阔而悲哀的时代。
李柏青
(本文作者为知名推理评论家)
推荐序2
爱与自由的终极讴歌
东京时间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凌晨。
位于夏威夷珍珠港以北大约两百五十海哩的北太平洋上,天空乌云密布,而东方的海平线已渐次泛白,黎明将至,四周气氛诡谲。
此时,近乎灰暗的海面上,一列庞大的海军舰队正往南急速航行,六艘航空母舰排成两路纵队,每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挤满了双翼展开的飞机,每架飞机的引擎都轰隆隆地转动着。有的飞机携带着重磅炸弹,有的飞机则挂着鱼雷。挂在机身下部的鱼雷,在天空微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
这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例行性的军事演习吗?
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彷彿可以毁灭一切。
没多久,飞机从甲板上起飞的轰鸣声打破黎明前的寂静。
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此拉开序幕,震惊世界的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以珍珠港事件为背景的间谍小说,《来自择捉岛的紧急电报》并不是「唯一」,却是笔者读过最好看的一部小说,它从诸多面向探讨战争或国家主体如何残酷对待那些无辜的人民,无论是劳改营的奴工、还是那些背离国家政策的非国民。在巨大的国家机器辗压之下,活在强权操控下的百姓是多么卑微、多么脆弱无助,宛若强风中低头的芦苇,只能弯下腰来承受加诸在他们身上不平等的待遇与无情的迫害。
然而,坚持法西斯路线的军国主义完全无视这一切,他们在乎的是如何扩大殖民经济的规模,进行领土与资源的掠夺,而所谓的战争,也不仅止于国与国之间的作战,也包含着意识型态的战争、人性与生存价值所面临的最终考验。
那是个所有人都身不由己的时代。在这部小说中无论是曾参与过西班牙内战,返回美国境内又开枪杀人被海军情报部门收编的无政府主义者斋藤贤一郎、在日军攻占南京时期最爱的女人遭日本兵蹂躏虐杀的美国传教士史廉生、被日本人强制拉去煤矿坑从事劳役自行脱逃的朝鲜人金森,以及生长在环境恶劣的择捉岛上,从小备受歧视与欺凌,想挥别不名誉过去的女主角冈谷由纪,他们正是时代下的牺牲者,对于命运他们无从选择,而且没有任何退路。
让人想起了之前李安执导的《色.戒》以及陈国富执导的《风声》这两部华语电影,故事背景恰好都发生在汪精卫伪政府时期,对日情报战愈是激烈,台面下的动作愈趋频繁。会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往往也是身不由己,更多是出自于爱国情操,一种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的选择,即使抛开性命也要不择手段达到目的!
我记得《风声》片尾,女主角晓梦淡然而坚定的独白,比任何声嘶力意的吶喊更有力道:「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原谅我此刻的决定∕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拯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而非个人」
反观这部小说,男主角斋藤,从不被社会主流价值所接受的边缘角色,到勇于为爱抛开一切,他的人生充满了各种矛盾──身上流着双重国籍的血缘,必须接受命运的操弄做一个出卖母国的情报工作人员,他始终在对抗这个社会乃至于国族,也许是渴望获得自由的动机使然,也许是想要以个人行动去颠覆这场战争,不管出于何种理由,他承诺使命必达的意志从未改变,不惜任何代价去执行上级交代的任务:在最关键的时刻发出预警的电报。
全书最精采的部分,莫过于执行谍报任务的动作场面,其一是在斋藤受训完毕,首次在夏威夷出任务,要从疑似日本间谍的口中套出足以定罪的证据,摆脱跟监的过程惊心动魄,他不按牌理出牌的突袭,直接以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几乎像在看好莱坞动作片一样,节奏相当明快,硬汉的形象深植在脑海里。
当一个人被逼到无路可退的时候,只剩下生存意志与终极目标足以支撑自己走下去,计画永远也赶不上变化,所能做的只有随机应变,凭直觉行事。无论是身上背负的任务,个人对于命运的挑战,为死去的伙伴完成心愿,斋藤都必须义顾反顾去执行他的情报工作,我很能体会那种孤绝的心境,潮浪不断拍打岩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男人才懂的浪漫。
当身旁所有的人都无法信赖的时候,说谎就成了决定生死存亡的护身符,斋藤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在孤立无援的择捉岛上进行他个人的战争,他不是叛国贼,而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忠于自我的男子汉,冈谷由纪会对他一见钟情,绝对是因为这个男人身上散发的独特魅力。
最亲近的人背叛了自己,那会是怎样复杂的心情?
斋藤贤一郎与冈谷由纪这对恶星下的情人,在错误的时刻遇见了彼此,他们的命运无从选择,也来不及去决定下一步该如何做,但他们是如此的需要爱与被爱,无需多余的话语,就能从彼此的身上获得安慰,那是只有在相同处境下才能理解的某种认同感,伴随着肉体激烈的渴求,所有道德规范都不能限制住他们之间燃烧的狂爱,因为他们不被社会所接纳,早已被放逐在这地处边域的小岛上,即便是一天,也是永远。
那些动员了所有军事力量的大型船舰之集结,美日谍报战台面下汹涌无比的较劲,其实都只是时代的噪音,无法抹灭掉身而为人最基本也是最尊贵的存在价值。战争多么可怕啊,身为承平时代的我们,要如何去理解那样的年代在人们身上烙下残酷烧痕,唯一的途径只有小说和电影。我觉得这不只是军事迷们引颈期待的一部作品,更是所有读者都应该捧读的热血小说,为了爱与自由,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我们倾其所有奋力一搏不是吗?
文学评论家 银色快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