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由客傢文獻資料入手,結閤田野資料,從民間文學角度檢視颱灣地區客語聯章體歌謠的基本特質,並探索其在愛情、生活、曆史、社會變遷與歲時習俗等種種層麵,和颱灣這片土地所産生的連結。
作者透過對客語歌謠進行細緻而深入的分析,開啓對客傢文學的新認識,進而理解其獨特的內涵意義。無論從文化現象或是文學研究角度觀之,客語聯章體歌謠的價值至為重要。同時在文學發展的長河中,客傢民間文學作品多方麵繼承中國文學傳統並時有新意,因此本書實提供關心本土文化深耕者另一種發掘客傢文化與精神的途徑。
作者簡介
謝玉玲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博士,現為任教於國立颱灣海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元明清文學、海洋文學與客傢文學。近期發錶〈浮槎仙鄉遇奇獸─論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和《倚天屠龍記》的海洋傳奇圖景〉、〈論明初宋濂詩歌中的人物形塑〉、〈論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之海洋書寫〉等研究論文數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第三節 文獻迴顧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客語聯章體歌謠中的愛情與生活
第一節 唱不完的相思情意─歌謠中的愛情
第二節 道不盡的人生百態─歌謠中的生活樣貌
第三章 客語聯章體歌謠中的歲時與習俗
第一節 歡喜慶年節—歌謠中的歲時節慶
第二節 渡子之恩-歌謠中的生育禮俗
第三節 人生的謳歌-歌謠中的婚喪習俗
第四章 客語聯章體歌謠中的曆史與時事
第一節 時間長河的詠嘆-歌謠中的曆史
第二節 世事變換的新意-歌謠中的時事
第五章 客語聯章體歌謠中的體式結構
第一節 季節的遞嬗-四季調
第二節 時序的流轉-五更調
第三節 月份的排序-月令調
第四節 數字的迴鏇-數目調
第六章 客語聯章體歌謠之藝術錶現
第一節 歌謠的用語特性
第二節 歌謠的修辭技巧
第三節 歌謠的錶現手法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光是書名就讓人心生嚮往,尤其是“交響詩”這個詞,給我一種宏大而和諧的意象。我理解,這不僅僅是關於歌謠的學術分析,更是對客傢人民生活狀態的一種藝術化呈現。客傢人在颱灣的發展曆程中,一定積纍瞭無數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這些都被融入到瞭他們的歌謠之中。這本書會不會通過對聯章體歌謠的分析,勾勒齣颱灣客傢社會變遷的軌跡?那些歌謠在不同曆史時期,是否承載瞭不同的社會功能和情感訴求? 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探討歌謠的“生活”層麵。歌謠是如何反映日常生活的?例如,婚喪嫁娶、節慶祭祀、農事勞作、兒女情長,這些都能在歌謠中找到影子。聯章體這種結構,是否更能展現齣情感的遞進和故事的完整性?作者又是如何將這些零散的篇章串聯起來,形成一首完整的“生活交響詩”的?我希望能從書中感受到那種最真摯、最樸素的人間情感,體會客傢人在平凡生活中所蘊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讀到《土地與生活的交響詩:颱灣地區客語聯章體歌謠研究》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畫麵:在颱灣的丘陵和梯田之間,傳來陣陣悠揚的客語歌聲,歌聲裏飽含著土地的芬芳和生活的點滴。我對客傢文化的底蘊一直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根植於民間、反映時代變遷的歌謠。聯章體這種歌謠形式,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穎的概念,我理解它可能是一種將多個篇章串聯起來,形成更具敘事性和情感深度的歌謠。 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土地”和“生活”這兩個概念與客語聯章體歌謠緊密聯係起來的。這些歌謠是否是客傢人在颱灣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的生活寫照?它們是否記錄瞭客傢人民在不同曆史時期所經曆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這本書是否會帶領我們去觸摸那些歌謠所承載的厚重曆史,去感受客傢人對土地的深情,對生活的熱愛,以及他們獨特的精神氣質?
评分我第一次聽到“聯章體歌謠”這個詞,就覺得眼前一亮。它似乎暗示著一種更為宏大、更為敘事性的歌謠形式,不同於我們常見的短小精悍的民歌。將“土地”與“生活”作為研究的核心,我覺得這本書一定蘊含著對颱灣客傢文化的深情迴望。我總覺得,客傢人的歌謠,就像他們祖先漂洋過海、墾荒拓土的曆史一樣,充滿瞭艱辛、堅韌和對土地的深深眷戀。 這本書會不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傾聽那些在颱灣的土地上迴蕩瞭無數年的歌聲?聯章體這種形式,是否能夠更好地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或者錶達一種復雜的情感?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從這些歌謠中解讀齣客傢人“生活”的智慧,是如何理解他們與“土地”之間那份血脈相連的情感?這不僅僅是對歌謠的研究,更是對一種生活態度和文化精神的探尋。
评分這本書名《土地與生活的交響詩:颱灣地區客語聯章體歌謠研究》讀起來就有一種厚重感,仿佛能聽到悠揚的歌聲在耳邊迴蕩。我一直對颱灣客傢文化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種根植於土地、反映民眾生活的傳統歌謠。聯章體歌謠,顧名思義,就是將不同的歌詞篇章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敘事或情感錶達。這種形式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性和連貫性,我想這本書一定會深入剖析這種獨特的藝術結構,挖掘其在曆史傳承和文化錶達上的精妙之處。 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將如何解讀這些歌謠與“土地”之間的聯係。歌謠往往是當地風土人情的活化石,是人們對山川河流、農耕勞作、節慶習俗最直接的情感抒發。這本書是否會帶領我們走進颱灣客傢山區的田間地頭,去傾聽那些在風雨中傳唱的歌謠?它們是如何承載著客傢先民們對土地的眷戀、對勞動的贊美,以及對自然的敬畏?我想,這不僅僅是對歌謠的研究,更是一次深入颱灣客傢地區生活肌理的文化溯源之旅。
评分“颱灣地區客語聯章體歌謠研究”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和文化的溫度。我對客傢文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那些根植於民間、代代相傳的藝術形式。聯章體歌謠,這種將多個歌篇聯結起來的獨特形式,本身就非常有意思。它不像獨立的短歌那樣戛然而止,而是能夠形成更連貫的敘事,或者更深沉的情感抒發。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解析這種結構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它在文本上是如何實現“聯章”的,在情感上又如何做到“交響”? 從書名中的“土地”和“生活”這兩個關鍵詞,我推測這本書應該不僅僅停留在對歌謠文本的分析,更會深入挖掘歌謠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曆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客傢人在颱灣的土地上,經曆瞭怎樣的發展和變遷?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又是如何通過歌謠得以體現和傳承的?這本書會否帶領我們去探尋那些古老的客傢村落,去理解歌謠與當地地理環境、人際關係、社會習俗之間的緊密聯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