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由客家文献资料入手,结合田野资料,从民间文学角度检视台湾地区客语联章体歌谣的基本特质,并探索其在爱情、生活、历史、社会变迁与岁时习俗等种种层面,和台湾这片土地所产生的连结。
作者透过对客语歌谣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分析,开启对客家文学的新认识,进而理解其独特的内涵意义。无论从文化现象或是文学研究角度观之,客语联章体歌谣的价值至为重要。同时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客家民间文学作品多方面继承中国文学传统并时有新意,因此本书实提供关心本土文化深耕者另一种发掘客家文化与精神的途径。
作者简介
谢玉玲
国立中正大学中文博士,现为任教于国立台湾海洋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元明清文学、海洋文学与客家文学。近期发表〈浮槎仙乡遇奇兽─论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的海洋传奇图景〉、〈论明初宋濂诗歌中的人物形塑〉、〈论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之海洋书写〉等研究论文数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范围
第三节 文献回顾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客语联章体歌谣中的爱情与生活
第一节 唱不完的相思情意─歌谣中的爱情
第二节 道不尽的人生百态─歌谣中的生活样貌
第三章 客语联章体歌谣中的岁时与习俗
第一节 欢喜庆年节—歌谣中的岁时节庆
第二节 渡子之恩-歌谣中的生育礼俗
第三节 人生的讴歌-歌谣中的婚丧习俗
第四章 客语联章体歌谣中的历史与时事
第一节 时间长河的咏叹-歌谣中的历史
第二节 世事变换的新意-歌谣中的时事
第五章 客语联章体歌谣中的体式结构
第一节 季节的递嬗-四季调
第二节 时序的流转-五更调
第三节 月份的排序-月令调
第四节 数字的回旋-数目调
第六章 客语联章体歌谣之艺术表现
第一节 歌谣的用语特性
第二节 歌谣的修辞技巧
第三节 歌谣的表现手法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台湾地区客语联章体歌谣研究”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文化的温度。我对客家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那些根植于民间、代代相传的艺术形式。联章体歌谣,这种将多个歌篇联结起来的独特形式,本身就非常有意思。它不像独立的短歌那样戛然而止,而是能够形成更连贯的叙事,或者更深沉的情感抒发。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解析这种结构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它在文本上是如何实现“联章”的,在情感上又如何做到“交响”? 从书名中的“土地”和“生活”这两个关键词,我推测这本书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对歌谣文本的分析,更会深入挖掘歌谣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客家人在台湾的土地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迁?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又是如何通过歌谣得以体现和传承的?这本书会否带领我们去探寻那些古老的客家村落,去理解歌谣与当地地理环境、人际关系、社会习俗之间的紧密联系?
评分这本书名《土地与生活的交响诗:台湾地区客语联章体歌谣研究》读起来就有一种厚重感,仿佛能听到悠扬的歌声在耳边回荡。我一直对台湾客家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种根植于土地、反映民众生活的传统歌谣。联章体歌谣,顾名思义,就是将不同的歌词篇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叙事或情感表达。这种形式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和连贯性,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深入剖析这种独特的艺术结构,挖掘其在历史传承和文化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解读这些歌谣与“土地”之间的联系。歌谣往往是当地风土人情的活化石,是人们对山川河流、农耕劳作、节庆习俗最直接的情感抒发。这本书是否会带领我们走进台湾客家山区的田间地头,去倾听那些在风雨中传唱的歌谣?它们是如何承载着客家先民们对土地的眷恋、对劳动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敬畏?我想,这不仅仅是对歌谣的研究,更是一次深入台湾客家地区生活肌理的文化溯源之旅。
评分光是书名就让人心生向往,尤其是“交响诗”这个词,给我一种宏大而和谐的意象。我理解,这不仅仅是关于歌谣的学术分析,更是对客家人民生活状态的一种艺术化呈现。客家人在台湾的发展历程中,一定积累了无数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都被融入到了他们的歌谣之中。这本书会不会通过对联章体歌谣的分析,勾勒出台湾客家社会变迁的轨迹?那些歌谣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否承载了不同的社会功能和情感诉求?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歌谣的“生活”层面。歌谣是如何反映日常生活的?例如,婚丧嫁娶、节庆祭祀、农事劳作、儿女情长,这些都能在歌谣中找到影子。联章体这种结构,是否更能展现出情感的递进和故事的完整性?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篇章串联起来,形成一首完整的“生活交响诗”的?我希望能从书中感受到那种最真挚、最朴素的人间情感,体会客家人在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我第一次听到“联章体歌谣”这个词,就觉得眼前一亮。它似乎暗示着一种更为宏大、更为叙事性的歌谣形式,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短小精悍的民歌。将“土地”与“生活”作为研究的核心,我觉得这本书一定蕴含着对台湾客家文化的深情回望。我总觉得,客家人的歌谣,就像他们祖先漂洋过海、垦荒拓土的历史一样,充满了艰辛、坚韧和对土地的深深眷恋。 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倾听那些在台湾的土地上回荡了无数年的歌声?联章体这种形式,是否能够更好地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从这些歌谣中解读出客家人“生活”的智慧,是如何理解他们与“土地”之间那份血脉相连的情感?这不仅仅是对歌谣的研究,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探寻。
评分读到《土地与生活的交响诗:台湾地区客语联章体歌谣研究》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在台湾的丘陵和梯田之间,传来阵阵悠扬的客语歌声,歌声里饱含着土地的芬芳和生活的点滴。我对客家文化的底蕴一直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根植于民间、反映时代变迁的歌谣。联章体这种歌谣形式,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颖的概念,我理解它可能是一种将多个篇章串联起来,形成更具叙事性和情感深度的歌谣。 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土地”和“生活”这两个概念与客语联章体歌谣紧密联系起来的。这些歌谣是否是客家人在台湾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的生活写照?它们是否记录了客家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本书是否会带领我们去触摸那些歌谣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去感受客家人对土地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