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无疑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一定的文化空间、场所,又有许多口头文学、节庆仪式、饮食、娱乐,几乎涉及中国民间文化的各个方面。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运用生动的语言、大量的文物图像,集中描述了中国传统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活动。节日从何而来?在历史上经历了哪些变化?各种节日有什么仪式和内容?它们的发展走向又如何?本书的作者都用史实和文献资料回答了这些问题。
本书特色
1. 本书为集中展现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特辑录由中国国家文化部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七个中国传统节日。
2. 书中约300余幅图像资料,以图文相辅形式,使读者深入体味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演变及文化意蕴。
3. 书中附赠精美藏书票,由特殊工艺制作图像,四周边缘如纪念邮票典藏版式装祯,可取下把玩,各节日一幅,共七幅;图像精美,色泽亮丽,市面少见,非常值得珍藏。
作者简介
宋兆麟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侧重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研究。主要着作有《中国远古文化》、《巫观》、《中国生育信仰》、《中国民间神像》、《中国民族文物通论》等。
李露露
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从事民俗学研究和《中国历史文物》编辑工作。主要着作有《中国古代节日文化》、《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春牛辟地》、《华夏诸神.妈祖篇》、《妈祖神韵》、《热带雨林的开拓者》等。
最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偶然间看到了《图说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虽然尚未深入阅读,但从书名和一些初步的了解来看,它似乎是一本非常具有价值的读物。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关于各个传统节日背后,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文化符号的解读。比如,在春节部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介绍放鞭炮、吃年夜饭,而是能深入剖析“年”的象征意义,以及“团圆”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精美的插图,展现不同地区春节期间独特的祭祀、拜年、家庭聚会等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中国家庭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再比如,关于重阳节,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登高”习俗的图文并茂的讲解,以及“敬老”这一核心价值观在节日中的体现,可能还会附带一些关于菊花的知识,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咏菊的诗篇。这本书,我预感它会以一种非常细腻、写实的方式,勾勒出中国传统节日最本真的样子,让读者在欣赏精美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千年传承下来的智慧和情感。
评分我最近在为我的小侄子挑选一些适合他阅读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图说中国传统节日》的封面,觉得非常吸引人。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给他读,但光看书名和初步的图样,我就觉得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棒。我猜想,这本书在介绍每一个节日时,应该都会从最基础、最容易理解的方面入手,比如春节的“为什么放鞭炮”,中秋节的“为什么吃月饼”。它应该会用一些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结合生动有趣的插画,来解释这些节日的起源和习俗。比如,讲到春节,我想象中会有关于“年”的可爱卡通形象,解释它如何被赶跑,从而有了过年的习俗。再比如,端午节,应该会有关于屈原的故事,配上一些划龙舟、包粽子的卡通插画,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了解历史人物和传统食物。甚至,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节日,比如重阳节,书中也许会用一些图画来演示登高、赏菊、饮菊花酒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明白“敬老”的意义。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我的小侄子建立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初步认知和喜爱,让他明白这些节日不仅仅是放假,更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评分《图说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我最近才翻了几页,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虽然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初步的印象是,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慢慢探索的宝藏。首先,它的“图说”二字就点明了核心特色,对于我这样视觉化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说,简直太友好了。我想象中的内容,应该是将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传说,都用精美的插画或者历史照片展现出来。比如,春节,不单单是吃饺子放鞭炮,它背后承载的“年兽”的传说,祭拜祖先的仪式感,还有各地不同的年俗,比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这些细微之处,这本书应该都会用生动的图像语言来描绘。还有清明节,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扫墓祭祖的古画,展现古人对先辈的敬意,同时也会有踏青、放风筝这些与自然亲近的画面,体现节日的生机勃勃。中秋节,我期待看到描绘家人团聚、共享明月、品尝月饼的温馨场景,甚至可以有关于月亮神话的插图。这些视觉化的呈现,会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有趣,更容易让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理解和记住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这本书就像一个活的博物馆,把一个个节日串联起来,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脉络。
评分刚接触到《图说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我就被它所蕴含的那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所打动。从书名上来看,它似乎不仅仅是在罗列节日的名称和日期,而更侧重于通过“图说”的方式,去深入挖掘和展现每个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以及民俗风情。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详尽地介绍每个节日的起源神话或历史故事,例如,七夕节的牛郎织女传说,会用精美的图画来还原这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并配以对乞巧习俗的生动描绘。再比如,元宵节,书中或许会展现古代灯会的盛况,灯笼的制作工艺,以及猜灯谜的乐趣,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夜晚。此外,我推测这本书还会涉及到各个节日相关的诗词歌赋,用图画的形式来解读诗词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这种将文字、图像、历史、文学融为一体的呈现方式,必将能让读者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一个更加立体、深刻的认识,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每一个节日的独特韵味。
评分刚拿到《图说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就被它的装帧设计和初步翻阅时所呈现的丰富内容所吸引。我把它定位为一本“文化地图”,它应该能够带领我们踏上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我想象中,这本书会精心挑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例如,从万象更新的春节,到纪念先贤的清明,再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乃至充满浪漫色彩的七夕。每一个节日,不应仅仅是简单的时间节点,而应该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生活方式的浓缩。我期望书中能够通过大量精美的、具有时代感的插画或历史照片,生动地再现这些节日的场景。比如,在介绍春节时,应该有关于除夕夜一家人围炉夜话、守岁的温馨画面,以及初一拜年的热闹景象;在讲述端午节时,不仅有赛龙舟的激烈场面,还应该有关于粽子制作的图解,以及屈原投江的悲壮叙事。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视觉百科全书”,它用图像的力量,将中国传统节日的精髓一一呈现,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这些节日所承载的民族记忆和文化基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