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意人拎着小公事包全球走闯的故事,全世界知名。有谓是:只要有钱赚的地方,就有台湾生意人的足迹,诚非诓言。但曾几何时,台商转向钱进中国,一窝蜂都往中国钻的热潮,沛然莫之能御,彷若中国是新兴赚钱天堂。演变至今,中国台商已是台湾社会的一种新潮流,大大动摇了台湾国本,成为台湾致命紧箍咒了。
其实小企业台商投资中国,九亏一盈已是不争的事实,最后死得不明不白者有之,脱裤走未离者有之,沦为暗巷乞丐者也大有人在,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罢了。
本书以早期台商王晋杰的20年中国投资经纬为主轴,细述中国设厂的契机,经营运作过程危机四伏,最后前功尽弃,仅以身倖免而亡命回台的实际境遇,可谓血泪斑斑,表面看虽是沧海之一粟,骨子里却是芸芸众台商普遍遭遇的切身苦痛,尤其揭露台商与在地中国人过招尚是真小人明枪之战,而假台湾人吃台商却是伪君子暗箭难防,尔虞我诈,人性险恶也不输中国人,足可让有识者引以为鑑。寄语正派经营的台商们,危邦既入,就请善自珍重了。
作者简介
林野文
台湾云林人,农村家庭出身。崙背国校、虎尾初中、虎尾高中,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合作经济系毕业。
曾任高职教师,税捐稽征处税务员,因不惯官场酬酢文化,也不想同流合污,自愿去职,转任某大纸厂业务开发经理,后自行经商,身经百战。今已退休。
自幼热爱乡俚野史,爱看布袋戏、歌仔戏、新剧、电影,也爱舞文弄墨,发抒所感,尝自命「田庄郎君野文客」,平生记述触景生情片断,间续录有《野文百感集》,准备带往天国。
《二十年台商梦一场》乃因缘际会,根据某一落魄台商口述投资中国二十年惨痛经验,感同身受而下笔成书,期供野心勃勃的众台商及台商家庭,以资借镜,免再重蹈覆辙,受苦受难,也算功德一件!
序
「神州」是中国历代官贵显达、骚人墨客、甚至凡夫走卒将自己国家神格化的赞称,于今仍有移居或流亡海外之华裔人士,心怀祖国,也都以「神州」加以美喻。台湾人受中国国民党统治数十年,也受大中华文化薰陶数十载,耳濡目染,有些人也难免对「神州」有所遐想,认为那里地大物博人多,应该机会无穷,因而自我感觉良好,加上因缘际会,乃前进中国同时钱进中国。
「神州」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在时空背景的推移下,自然酝酿了许多让人一展鸿图的良机,谁有适当根基,又能洞烛机先并把握良机,就能飞黄腾达。然而,那里确实隐含着较高的不确定性,也有太多随时让人覆败的危机。这些危机部份是自惹的,其余是深入其境者,一旦被列为非我类族,然后被制造状况硬加的;如果你不舍花费太多心血,积屯在那里的资产,困地死守,那里危机就滚化成,必须放下努力成果的结局,最后只有铩羽而归,美丽幻影飞逝,从此身败名裂,浪迹天涯。
王晋杰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出身寒微又承担繁重家计,幸好能刻苦耐劳又身受良好教育,养成善良习性和坚强毅力,思考敏锐、细腻周延。因此在刚过不惑之年就小建基础,又能掌握先机,所以也前进中国,在那里奔波奋斗二十余载而小有所成。可惜,他的风格和成就,为共产党及披着台商外衣的次中国人所不容,共同列为必除之而后快的对象,最后,落得一事无成,悽惨落魄,落荒而逃!不过,也庆幸能全身而退没有命丧彼邦。
王晋杰只是众多同病者的沧海一粟,已病发者不在少数,尚未病发还在懵懵懂懂者,恐怕为数更多。为给这些隐形患者,和许许多多也向往那里的探险者,有一面小小的借镜,乃口述「浪荡神州二十年」的前因后果和过程,一方面聊以自我解嘲,一方面请人编撰成册,供有关人士参考。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那种怀旧的色调和略带沧桑的字体,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跨越时代的宏大叙事。我一直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曾经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的台商们。他们的故事,在很多人看来,或许只是经济发展浪潮中的一个注脚,但我想,背后一定隐藏着无数鲜活的个体命运和跌宕起伏的人生。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宿命感,“一场梦”,这本身就包含了希望、追求,也暗含着可能的不确定和幻灭。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们是如何在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一点点摸索,建立自己的事业,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和挑战。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像一扇窗,让我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理解那一代人的奋斗与坚守,以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深刻印记。我尤其想了解,当最初的激情褪去,当现实的阻碍接踵而至,他们是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坚持下去,又或者,是如何在现实面前,选择放下,回归平静。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商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时代的沉思录。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了一种强烈的时代印记。二十年,对于个人而言,是一段足以改变命运的漫长时光;对于一个群体,一群远渡重洋而来的商人,这二十年又承载了多少汗水、泪水、希望和失落?我一直觉得,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英雄群像,而那些勇于开拓、敢于冒险的台商,无疑是改革开放初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市场思维。这本书,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去看,它是否触及到了那些最真实的细节?比如,他们是如何克服语言、文化、政策上的种种障碍?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又是如何处理与大陆同仁之间的关系,建立信任,共同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描绘出他们创业初期的筚路蓝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辉煌与挑战。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深入挖掘他们内心的世界,去理解他们当初为何选择来到大陆,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以及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究竟是怎样的。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记录事实,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对过去岁月的致敬。
评分当我看到“二十年台商一场梦”这个书名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冰冷的数据和宏观的经济分析,而是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二十年,足以让一代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也足以让一座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展现的,不仅仅是台商们在大陆创造了多少商业奇迹,而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作为一个“人”,所经历的种种。他们是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他们与大陆人民之间,是怎样的情感羁绊?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变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在这场变革中的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更加朴实、更加真诚的语言,去记录那些属于台商的独特经历,去描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所播撒下的希望,所收获的喜悦,以及可能面对的失落。我想,这本书,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梳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它能够让我们理解,在那些闪耀的商业成就背后,所凝聚的,是多么厚重的人生故事。
评分“一场梦”,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浓厚的文学色彩,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遐想。我无法预知书中具体的故事情节,但我可以想象,它一定是一部充满了人生况味的作品。二十年,对于任何一段经历来说,都足够沉淀出许多深刻的思考。我猜测,这本书的作者,可能是深入采访了某一位或某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台商,将他们的人生轨迹,浓缩成一个精彩的故事。我尤其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触及到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那些媒体报道中可能被忽略的、更加人性化的一面。比如,他们的家庭生活,他们与家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他们在大陆的社交圈,以及他们是如何平衡事业与生活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在“梦想”这个宏大的叙事背后,那些更加细腻、更加真实的情感波动。是成功的喜悦?是失败的苦涩?是思乡的愁绪?还是对未来的迷茫?这本书,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它一定能触动无数读者的内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几个模糊的画面:90年代初,初到深圳的台商,带着一丝谨慎和满腹的雄心,望着鳞次栉比的工厂和蒸蒸日上的建设工地。他们的眼中,一定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对这片土地改变的决心。这本书,是否能够捕捉到那种时代的脉搏,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我特别好奇,台商们在大陆的二十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转变?从最初可能抱着“赚一笔就走”的心态,到后来是否逐渐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与大陆的普通民众,与当地政府,与其他的投资者,是如何互动和磨合的?这本书,是否能呈现出他们作为“局内人”的视角,去解读那些宏大的经济政策在微观层面的影响,去展现那些鲜为人知的商业博弈和人情往来。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他们的梦想是如何一步步实现,又或者,在现实的洪流中,他们的梦想又经历了怎样的折叠和变形。这是一种非常个体化的视角,却往往能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缩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