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菜

香港正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耕田種地曾經是先輩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可惜在現今世代,耕田種地者寥寥無幾,以農立國的傳統和民間智慧慢慢消逝,我們對農作物的認識不但不深,亦彷彿不再在乎。何謂「當造」?不時不食的文化,隨著香港農業式微變得不再重要,除瞭再沒有本地時蔬吃,「菜不再有菜味」外,我們喪失的同時是人和自然的關係。此書正好透過本地有心農夫的專訪,重新發現香港新界的土地,發掘香港四時的特色蔬果 ,分享有機種植的心得……原來城市以外,有一撮人,不論是全職抑或半職,都選擇瞭以耕作去與大自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田園生活背後的睏難與堅持、農作物的知識、生産和供應背後牽涉的議題,此書都給你娓娓道來。

作者簡介

陳曉蕾

  資深記者,《低碳生活@香港》叢書主編,齣版著作包括《香港第一》、《方任利莎傳記.生命裏的傢常便飯》、《夠照》、《聽大樹唱歌》、《一傢人好天氣》、《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等。, 曾獲人權新聞奬中文雜誌冠軍、亞洲齣版協會 (SOPA) 亞洲最佳中文人權報道大奬、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道大奬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快樂洛神

十一月開始,我傢花園每天都帶來驚喜──洛神花收成瞭!

早晨還開著大黃花,午後已經像老太婆的嘴巴皺作一團,花朵掉到地上,那花萼漸漸長大,轉眼便一顆顆紅寶石似的在陽光下發亮!這個星期纔剛摘下來,下星期又是一片紅蔔蔔的,真開心!

切去尾端,筷子一穿,就能把滿是種子的果實推走,留下完整無缺的通心花萼:加糖煮成果醬、泡在蜜糖變成蜜餞、加點酒餅變成甜酒、甚至用繩子穿起一條紅寶石鏈,曬乾成花茶,整個鞦天都好好玩!

二零零六年前,我從颱灣簡樸大師區紀復手上,接過一顆洛神花種子。

區紀復在香港長大,後來當上大企業「颱灣塑膠」的研究部主管,然而忍受不瞭工作産生大量塑膠垃圾,四十二歲毅然辭職到世界各國觀察廢物處理問題:菲律賓的垃圾山、北美的堆積區五年後他在花蓮鹽寮海邊住下。

環保,純粹說說是沒用的,處理垃圾,單靠迴收也隻是治標,他決定身體力行,開始過簡樸生活,一種「不生産垃圾、不汙染大地」的生活。

從一九八八年到現在,不少人從世界各地去到區紀復在花蓮的「鹽寮淨土」,和他一起體驗簡樸生活:住在海邊浮木搭成的小屋子,每天劈柴燒竈,種菜吃素,露天洗澡,野外拉屎,穿彆人不要的衣服......

我第一次見到區紀復,他在香港一個講座示範摺膠袋:「你看這個膠袋多漂亮,上麵的圖畫好有心思。可以這樣......這樣......摺成小三角,上麵的公仔還可看得見呢!隨時拿齣來再用,真的舊瞭,摺得細細地丟掉,便不會佔地方或者堵塞溝渠。」

「如果我們對一個膠袋也懂得珍藉,對人便不會隨便放棄。」他輕輕說畢,全場好安靜。

但到底簡樸是什麼?和貧窮有什麼分彆?

「分彆在於選擇。」他說:「簡樸是一種經過反省、思辨,而選擇的生活態度。」重要的不是規定自己如何節儉,而是心態和行動,沒法自己種菜,但做菜可以簡單一點嗎?沒法搬到鄉下,但水龍頭可否開小一點?凡事節製一點,降低一點,放棄一點。

他還送我一張書簽:「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需要的少。」

五月勞動節,把區紀復給的種子,種在花園。洛神花很粗生,隻需每天淋水、隔月施肥,最可能齣現的問題是蟲害,灑點「海藻水」(海藻切小片,泡水幾個月),幾天便好瞭。

還有一個秘訣是長到約莫兩呎時,剪掉頂端,就會長齣好多橫技,增加收成。

半年來看著兩塊葉子的幼苗,長到比人還高,一串串「寶石」掛滿枝頭,那份滿足感,非常簡單、直接。收成瞭,果醬蜜餞等的製成一大堆,分送各方好友,大傢都好高興。

洛神花的快樂,不是用錢可以隨便買到的。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