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实际涵盖了多个面向,从个人到家庭,从小团体到社会整体适应,从一对一辅导探讨到大样本量化研究分析,从贫富小康的青少年到他的家人。希望本书成为大学用书之外,更希望引起每位实际站在第一线教导青少年之国中高中老师,以及谘商辅导教师共同讨论的专业知能。
主编者简介
吕民璇
1949年出生于台湾花莲,祖籍福建绍安,台湾大学毕,爱荷华大学社工硕士,加州研究大学社服管理博士
曾任:(美)贵格青少年之家社会工作者台中市生命线主任等。
现任: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专任教授,讲授社会工作个案研究、家庭资源专题、青少年复原计画、学校社会工作等课程。
第一篇 复原计画
第一章 青少年复原计画─核心实务1993~2003
第二章 一位资优生对生活事件的批判: 解读生命历程的流动
第三章 贫穷学生之辅导与服务措施
第四章 受虐与目睹家暴儿童游戏艺术治疗团体
第五章 原住民青少年非行行为之复原计画
第二篇 个案研讨
第六章 完成阿雷的梦─自杀个案的后续处理
第七章 家庭重塑者: 帮助家人在一起
第八章 寄养家庭少女: 短自我增强团体处置
第九章 两性关系与父母的婚姻: 客体关系之分析
第十章 父亲有难─认知疗法与忧郁患者之处置
第十一章 调停者的工作: 财务分配与互动架构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翻阅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为家里那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感到有些困惑,总觉得和TA之间隔着一道鸿沟。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很多所谓的“叛逆”或者“沉迷”,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需求和渴望。作者并没有回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积极的应对策略。 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心理疾病,更多的是强调如何通过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来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韧性。书中提出的“情绪调节技巧”、“积极应对方式”等,都非常实用,我尝试着将一些方法运用到与孩子的沟通中,效果真的比我之前“硬碰硬”的方式要好得多。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也让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以为“青少年复原”这个概念听起来会比较沉重,似乎是在强调他们经历过的创伤和困难,但读完之后,我才明白它更像是一份指南,一份关于如何帮助这些年轻人在逆境中茁壮成长的指南。作者并没有把重点放在“问题”上,而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复原力”这个核心要素。她用了很多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让我看到了青少年身上那种惊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比如,书里提到一个孩子,家庭环境非常复杂,但他并没有因此沉沦,反而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这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让我意识到,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只要有适度的支持和引导,青少年完全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甚至变得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这本书让我对青少年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需要帮助”,而是“有能力被赋能”。
评分我之前对社会工作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了解不多,觉得可能就是一些个案处理或者心理辅导。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社会工作远不止这些,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甚至是更宏观的社会政策。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建立支持网络、提供教育资源、促进社会融合等多种途径,来帮助青少年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 尤其吸引我的是,书中强调了“赋权”的重要性。不是简单地给予帮助,而是要激发青少年自身的潜能,让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讲到如何引导青少年参与到社区服务中,通过志愿活动,他们不仅学会了奉献,也提升了自信心和责任感。这种“授人以渔”的工作模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智慧,也真正看到了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生命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只是关于如何帮助青少年克服困难,但它实际上是一部关于如何“塑造”和“赋能”年轻一代的著作。作者在书中不仅关注了青少年的个体成长,还将目光投向了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她强调了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来构建一个更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生态。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社会公正”和“公平机会”的探讨。作者指出,很多青少年在复原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并非完全是个人原因,而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和资源分配的不均。她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所有青少年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消除阻碍他们前进的社会壁垒。这种将个体复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视角,让这本书更具深刻的意义和长远的价值。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并不高,以为会是一本比较学术、理论性很强的读物。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作者的语言非常平实易懂,即使是没有相关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她将复杂的理论概念,比如“生态系统理论”或者“优势视角”,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解读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结构紧凑,每一章节都围绕着“青少年复原”这一主题展开,但又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家庭功能”这一部分时,所提出的具体建议,比如如何改善亲子沟通,如何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等等。这些建议不仅具有指导意义,而且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感觉像是为家长和教育者量身定做的实用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