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只是生理上的反应,同时也是人类生命中得以互动的复杂能力。尽管情绪有其问题性及难以掌握的特性,在本书作者Sally Planalp的引导下,我们关切了情绪在个人、社会、道德、政治和文化事物的意义,同时也增添了非情绪性的论述。
书中所提及的是七个关于情绪的科学或大众理论的分支,并对情绪进行探索,也使得情绪的功能和复杂性得以被了解。除了对他人情绪认知的新颖研究外,作者也从广泛的学科间挑选出最新文献,包括沟通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哲学以及人类学,以显示情绪是如何成为社会连结的基础、个人和社会间磋商的所在,并成为文化中紧繄人们的胶着剂。
作者简介
Sally Planalp
蒙大拿大学沟通研究学系教授
校阅者简介
林蕙瑛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谘商心理学博士,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谘商辅导硕士; 现任东吴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第一章 情绪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有多重要?
第二章 情绪如何被沟通?又为什么需要被沟通?
第三章 情绪沟通是自发性或策略性的?
第四章 如何经由沟通建构情绪的意义
第五章 个人和社会的情绪意义?
第六章 情绪讯息如何传达道德意义?
第七章 情绪沟通如何建立在人类共同经验与不同文化的基础上
结语 何为行序的未来?
说实话,我拿到《情绪沟通》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报太大的期望,以为又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心灵鸡汤”。然而,翻开之后,我才发现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和他人的关系。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那样,上来就给你一套僵化的公式,而是让你从根本上去理解“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沟通。书中对“沉默”和“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的强调,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以前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说了什么,却很少去留意他们没有说什么,或者他们的肢体动作传递了什么信息。这本书就像一个放大镜,让我开始关注这些被忽略的细节。它教会我如何去“读懂”对方隐藏的情绪,以及如何用更恰当的方式去回应。我特别喜欢书里讲到的“边界感”的建立。我一直以来都很难拒绝别人,总是害怕得罪人,结果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这本书让我明白,设定健康的个人边界,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一种负责。它让我认识到,有的时候,“不行”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这种新的认知,让我感觉自己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多了一份底气和从容。
评分这本书,我可以说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下翻到的,当时我正为自己总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苦恼,总觉得和别人沟通起来很费力,好像总是有层看不见的墙。翻开《情绪沟通》,我最先被它讲的“沟通的陷阱”所吸引。书里列举了很多我们日常沟通中容易陷入的误区,比如“贴标签”、“过度概括”、“读心术”等等。我当时就觉得自己被戳中了,因为我发现自己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确实常常不自觉地就犯了这些错误。书里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让我能够立刻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从而产生深刻的反思。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先看到“你为什么会这样做”,然后自然而然地就想去改变。书里提出的“同理心”的概念,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为同理心就是“可怜”别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同理心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评判他们。我尝试着在和家人、朋友沟通时,主动去练习“倾听”和“理解”,即使我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我会努力去感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这种改变,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它确实让我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让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孤单和焦虑。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它的内容并没有多么深奥,但却像一颗颗小石子,在我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沟通方面还算可以,但读完《情绪沟通》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所谓的“沟通”,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无效沟通”,甚至是“负面沟通”。书里用很多生动的故事,讲述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是如何因为各种误解和评判,而让本可以美好的关系变得紧张。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攻击性的语言,并非出于恶意,而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书里提出了“情绪锚点”的概念,让我对很多让自己情绪失控的场景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学会去识别那些容易触发我负面情绪的“锚点”,并尝试去寻找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它们。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只是告诉你“问题在哪里”,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比如,它讲到如何用“我”开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你”来指责对方。这种微小的语言转变,却能带来巨大的沟通效果。它让我不再对沟通感到恐惧,而是把它看作一种可以学习和精进的艺术。
评分这本书,怎么说呢,打开它的时候,我并没有期待什么惊世骇俗的理论,只是想着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种更舒适的相处之道。读完之后,我的感受有点复杂。首先,它在一些我们日常容易忽略的细节上,给了我不少启发。比如,它讲到在和伴侣交流时,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倾听对方,而是在等待自己发言的机会,或者是在脑子里预演下一句该怎么反驳。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发现自己以前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也经常犯这种毛病。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积极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的话,更是要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甚至是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确认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这听起来很简单,但真要做到,需要相当的觉察力和练习。书里还提到了一些关于“非暴力沟通”的概念,虽然我之前对这个词有些耳闻,但这本书把它具体化了,让我明白如何清晰而温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又不伤害他人。我尝试着在工作和家庭中运用这些方法,虽然刚开始有些别扭,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冲突也减少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间的隔阂,并不是因为意见不合,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和理解。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沟通中的不足,也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评分《情绪沟通》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情绪”这个概念。我一直以为情绪就是一种本能反应,发生了就发生了,没什么特别需要去处理的。但这本书却把情绪的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与情绪共处,写得非常透彻。它不是那种空泛的心理学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感同身受。比如,书中对“愤怒”情绪的剖析,让我明白愤怒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被侵犯的界限。我以前一感到愤怒,就只会压抑或者爆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看”它,去理解它。读了这本书,我才开始学习如何识别自己情绪的信号,并去探究它背后的原因。它不是教你如何“控制”情绪,而是教你如何“管理”情绪,如何让情绪成为你的助力,而不是阻碍。其中关于“情绪的五种语言”的部分,我尤其印象深刻,它让我认识到,不同的人表达和理解情绪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去学习识别和尊重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连接。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也很亲切,没有生硬的学术术语,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你。它让我不再害怕自己的情绪,而是开始学会与之对话,从中汲取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