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课文是从现代文学名着中选取,包括〈立志做大事〉(孙文)、〈母亲的教诲〉(胡适)、〈志摩日记〉(徐志摩)、〈父亲的信〉(林良)、〈雅量〉(宋晶宜)、〈溪头的竹子〉(张腾蛟)、〈饮水思源〉(蓝荫鼎)、〈匆匆〉(朱自清)、〈植物园就在你身边〉(骆元元)、〈火鹧鸪鸟〉(吴廷玫)等名家着作共十课。
除了提供名着欣赏之外,本书亦着重于词汇的解读。课文中所出现的字汇,大都不出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三千个新闻基本常用字汇表〉和国立编译馆的〈国民学校常用字汇表〉的范围。
贯彻以前那些华语教材的编写宗旨,本书也具有双重功用,不但可以作为中国语文教学的补充教材,也可以作为课外读物,供学生自修。教师可以配合上列中国语文教材,斟酌使用。本书对各成语、与口语不同的文语,以及与文言文不同的词汇、语法,都详加註解,不但增进读者阅读中国语文的能力,并且进一步了解中国语文的词汇和语法的发展。
本书课文内的生字注音兼用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及汉语拼音,词类的区分是採用耶鲁大学出版的Dictionary of Spoken Chinese的系统,每课课文后面,仍附有三个部分:一、句构,二、生字和生词,三、问答。提供读者温习和应用参考。
◎ 前言
◎ 课后练习原则与标准范例
第一课 立志做大事 / 孙文
第二课 母亲的教诲 / 胡适
第三课 志摩日记 / 徐志摩
第四课 父亲的信 / 林良
第五课 雅量 / 宋晶宜
第六课 溪头的竹子 / 张腾蛟
第七课 饮水思源 / 蓝荫鼎
第八课 匆匆 / 朱自清
第九课 植物园就在你身边 / 骆元元
第十课 火鹧鸪鸟 / 吴延玫
【生字与生词】索引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白话文学选读(上册)》,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一直觉得白话文学听起来就比较“口语化”,可能缺乏一些文学的韵味。但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的认知!我从来没想过,用白话写出来的文章,可以如此富有张力,可以如此细腻动人。 书中选录的不少篇目,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老朋友在讲故事,或者是在看一部描绘生活百态的电影。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反而更能直接地触及人的内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几篇描写普通人生活的小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那些生活中的琐碎点滴,却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感同身受。我甚至能想象到那个年代的场景,感受到人们当时的喜怒哀乐。这本书让我明白,文学的魅力不在于语言有多么“高大上”,而在于它能否捕捉到人性的真实,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它让我对白话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发现原来生活中最真挚的情感,最朴素的道理,用白话文也能表达得如此深刻而动人。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那些“经典”作品都有些敬畏,觉得它们离我的生活太远,可能我无法真正理解。《白话文学选读(上册)》这本书,让我彻底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就像一阵清风,把我从那些沉重的“文学理论”中解脱出来,带我进入了一个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生活的文学世界。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读着那些描写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身边的人。那些喜怒哀乐,那些爱恨情仇,都被作者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描绘出来,没有丝毫的做作和矫饰。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洞察。即使是那些在今天看来略显“老派”的语言,也因为其真诚而显得格外动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文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可以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存在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中。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文学”的定义,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最平凡的生活,也可以成为最动人的文学。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上的文学思潮很感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很多关于“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太过庞杂,让我望而却步。《白话文学选读(上册)》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以选读的形式,精选了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且通过精炼的导读和注释,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学意义以及它们在推动白话文学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鲁迅、胡适等先驱者作品的解读。它不仅分析了他们的文学风格,更深入地探讨了他们思想的深度和对社会的影响。读着鲁迅先生那些犀利而深刻的杂文,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焦虑与呐喊;而胡适先生那些充满启蒙意味的散文,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理性与进步的力量。这本书让我不再是站在远处旁观,而是能够走进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份变革的激情和探索的勇气。它不只是文学作品的集合,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让我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略有研究的爱好者,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早期白话文学发展的著作。《白话文学选读(上册)》这本书,可以说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它不仅仅是一本选集,更是一本集梳理、讲解、品析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书中对每一篇作品的选录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既有代表性,又能体现出白话文学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上的演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背景资料和解读。作者们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作品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早期文学流派的介绍,比如鸳鸯蝴蝶派、新月派等,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种学术性的深度,加上选文的广泛性,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也能够满足有一定基础的读者的需求。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学的生动,让我对白话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本《白话文学选读(上册)》,我简直是迫不及待地翻开。说实话,我之前对“白话文学”这个概念有些模糊,总觉得它离我有些遥远,更偏向于学术研究。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生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我领进了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殿堂。 我最惊喜的是,它并没有一开始就给我灌输那些枯燥的理论,而是直接从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动人的文字入手。比如,书中选录的那些早期白话小说,虽然有些语言风格在今天看来可能略显朴实,但字里行间流淌出的真挚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却穿越了时空,直击人心。我能感受到作者们当时那种想要用新文学来唤醒国民、革新思想的热切呼唤。更让我惊叹的是,即使是那些看似“普通”的白话文章,其文字的细腻程度、意境的营造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我们常说的“名著”。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文学,不一定非得是佶屈聱牙的古文,而是能够触动灵魂、引起共鸣的文字,而白话文恰恰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本书真的是一本打开我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下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