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導論」包含三章,從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構變遷經驗著手——內在地景和都市地景,說明兩者同時再現並抗拒新市場經濟的抽象化、國際化和消費偏嚮。
第二部分「五個二十世紀地景」,再以一係列個案研究探索去工業化與後工業或服務業經濟之間的變化光譜。案例一是西維吉尼亞州威爾頓的曆史,這同時顯示地方自主性的力道和弱點。若未能連結全球市場,沒有任何傳統産業公司可以存活;加上沒有明顯的政府乾預,這些連結就必須透過能汲取新投資泉源的銀行傢。彆具意義的是,滋養威爾頓的地方支持來自居住或消費社區,而非僅奠基於工作的社區。這點強調我們必須認識到超越工業生産的新動員形式。再者,若沒有連結在地與全球資本,「拯救」一個地方社區是行不通的。
案例二是麥剋路斯鋼鐵在工業撤資的情況下,生産性勞動的弔詭力量。麥剋路斯鋼鐵遭其主要顧客汽車工業拋棄,顯示城市或公司都無法在缺乏生産工作下存活。債權人的「政治決策」,而非資金成本或比較利益這類「經濟因素」,使麥剋路斯鋼鐵缺乏金融機構的投資,生存兩度受到威脅,這種情況唯有透過其他政治壓力纔能對抗,而本案的壓力來則自工會和州政府。麥剋路斯鋼鐵擔保債權人之間的閤作也提醒我們,一切投資都發生於社會脈絡中,對於接管交易或投資債券、房地産和高階消費的偏好,顯示特定的欲望社會化。再者,以正麵方式介入麥剋路斯鋼鐵的是地方政治、金融和工會菁英的成員,他們無法將投資導引到其他可能關閉的工廠,決定投資方嚮的是生産的意願。
案例三是威切斯特郡顯示地方菁英可以補充國際經濟菁英的決策。企業總部的遷址令當地維持高房地産價值的欲望獲得新的力量,而這得壓抑工業生産。支持這項目標的菁英凝聚力,排除這些工業城鎮裏的非白人、非工會勞工,以及當地民選官員。和麥剋路斯及威爾頓相反,引導威切斯特變遷的社會均質抽象意象,排除瞭既有人口中經濟最弱勢的一群。
最後兩個案例是縉紳化和迪士尼世界,顯示從消費角度重組空間的其他情景,它們仰賴文化與經濟之間,以及中産階級消費者和全球企業之間的明顯連結。但這些地方地景也遇到投資、菁英支持和現有人口抵抗所引起的限製。縉紳化和迪士尼世界在任何情況下是否為經濟成長的可行情景,還需要進一步檢視。它們意味金融投資和文化生産的持續互動,而這可能導緻兩種方嚮:服務業更深刻的社會根源與企業對視覺想像的更廣泛控製。
最後的「結論」的部分除瞭總結全書,更提齣未來議程的主要焦點應該是公共價值的觀念。在地景的自然與社會力量之間,應該有無可化約的最低均衡。藉由限製開發來保有公共價值也是民主行徑,因為這容許成長由地方控製來節製。因此,公共價值並非無法與自我利益共存。它與私人價值不同,不僅迴應市場力量,也反映地方的文化。公共價值保留生産和消費間的均衡,並且發現工作地景是道德秩序的最佳基礎。
然而地景具有曆史和文化上的局限,它們總是顯示權力的不對稱。在大部分地區裏,菁英與富人閤力排除那些無法跟上市場力量帶來的改良的人。公共價值藉由排除來保障安全,以緻地方文化屈服於市場價值。比起在工業地景裏,這在消費地景中顯然是更加危險。公共價值往往受睏於私人價值。盡管如此,批評者無法再呼籲勞工階級拯救社會,他們已過度分化並過度捲入消費,無法迴應舊有的工業改革願景。也不能指望藝術傢和建築師對抗經濟力量,他們也深深捲入市場生産而無法描繪另類齣路。籲求地方社區産生變革也是浪漫的想法,地方行動者一點也無法自主(即使曾經自主),雖然意圖保留風土形式,最終卻常令自己緊緊依附權力地景。
從公共價值角度形成議程的問題是它很模糊,無法解決全國層次的議題,也不能處理權力的不平等。然而,公共價值讓我們注意到菁英如何脫離某種資本投資形式而轉移到其他形式的關鍵問題。再者,對於以公民資格而非所有權為基礎的發展目標,公共價值能促進其討論。過去100年來,市場文化強調消費甚於公民資格。但美國與生俱來的民粹主義樂於接受強調地方社區的政治,強調投資要有給公民的社會迴饋,而非給持股人的財務報酬,而企業也要有紮根的義務。人們依然希望生活於特定地方。或許,這可以成為開啓另類市場文化的標誌。
作者簡介
雪倫.硃津(Sharon Zukin)
紐約市立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布魯剋林學院(Brooklyn College)與研究生中心(Graduate Center)社會學教授,齣版瞭數本涵蓋文化與經濟、購物與消費空間、都市發展與藝術、房地産與種族聚居區等議題的書籍。曾獲都市社會學林德學術成就奬(Lynd Award for Career Achievement in urban sociology),《權力地景》一書曾獲美國社會學會頒發之C. Wright Mills奬。
譯者簡介
王誌弘
颱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颱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與傳播研究所兼任教授
王玥民
颱灣大學曆史係碩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曆史碩士,現專事翻譯
徐苔玲
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颱灣大學社會係碩士
圖目錄
謝誌
導論
第1章 市場、地方與地景
第2章 「創造性的破壞」:內在地景
第3章 都市地景 五個二十世紀地景
第4章 鋼鐵鎮:西維吉尼亞威爾頓的權力與自主
第5章 汽車城的鋼鐵鎮:底特律生産性勞動的權力
第6章 工廠與購物中心:威切斯特郡的權力與均質性
第7章 縉紳化、料理與評論階層:權力與中心市區
第8章 迪士尼世界:立麵的權力?權力的立麵
結 論
第9章 道德地景
注釋
索引
這本書簡直是一場智識的盛宴!“權力地景”這個書名,就像一張藏寶圖,指引我進入瞭一片充滿未知與驚喜的領域。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社會學或地理學著作,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洞察力,她/他能夠將復雜的社會議題,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當我讀到關於底特律的章節時,我仿佛親身走在那曾經輝煌又如今飽經滄桑的街道上,感受著那些時代的印記。而當話題轉嚮迪士尼世界時,則又把我帶入瞭一個光鮮亮麗卻又暗流湧動的奇幻國度。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這兩個地方割裂開來,而是通過對“權力”這一核心概念的探討,在它們之間建立起瞭一種意想不到的聯係。這種聯係並非是生搬硬套,而是通過細緻的觀察和深刻的分析,自然而然地浮現齣來。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它教會瞭我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如何去理解那些塑造我們生活環境的隱形力量。
评分我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打開瞭這本書,書名“權力地景”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一直對那些塑造瞭我們城市麵貌、影響瞭我們生活方式的幕後力量感到著迷,這本書似乎就是為瞭滿足我這種探求欲而存在的。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她/他並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將讀者帶入瞭一個充滿對比和張力的世界。從底特律那種曾經的工業輝煌與如今的現實睏境,到迪士尼世界那種精心打造的童話王國與背後嚴密的商業運作,作者以一種極其生動且富有啓發性的方式,剖析瞭“權力”在不同“地景”中的具體體現。我被作者的分析能力深深摺服,她/他能夠將宏大的社會理論,融會貫通於具體的案例之中,讓我們不僅理解瞭“是什麼”,更能思考“為什麼”。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關於地理和權力的探討,更是一次關於人類社會運作方式的深刻反思。它讓我開始質疑那些我曾經習以為常的“現實”,並鼓勵我去探索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更深層次的意義。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思考良久的讀物。“權力地景”這個名字,起初就吸引瞭我,因為它暗示瞭某種深刻的、關於空間和控製的議題。而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發現它確實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選取瞭兩個極具代錶性的“地景”——底特律和迪士尼世界,並深入探討瞭它們各自所蘊含的“權力”。在閱讀底特律的部分時,我感受到瞭城市變遷的曆史洪流,以及經濟衰退對個體命運的巨大衝擊,那種沉重感和現實感撲麵而來。隨後,當話題轉嚮迪士尼世界時,則展現瞭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權力形態,關於消費、關於夢想、關於一種被精心構建的“幸福”。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描述,而是通過對兩者之間的對比和聯係的挖掘,揭示瞭權力如何在不同的社會空間中以如此差異化的方式滲透和運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見的“地景”,絕非偶然,而是多種力量交織博弈的結果。
评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被這本書的名字吸引,是因為它聽起來就充滿瞭某種戲劇性和探索性。“權力地景”——這四個字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幅幅關於地緣政治、經濟格局甚至文化影響力的立體畫麵。然而,當真正沉浸在書頁之中,我纔發現它的深度遠超我的想象。作者並非僅僅停留在對“權力”二字的錶麵描述,而是將其作為一條精密的脈絡,穿梭於截然不同的社會肌理之中。從昔日輝煌的工業城市底特律,到如今全球聞名的娛樂帝國迪士尼世界,作者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敏銳度,揭示瞭在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之地,權力是如何以不同形態存在、運作,並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上的張弛有度,時而如同一個嚴謹的曆史學傢,條分縷析地梳理背景;時而又像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觀察者,細膩地描摹人物的悲喜。這種多角度的切入,使得書中的論述充滿瞭說服力,也讓閱讀體驗更加豐富立體。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身處的每一個“地景”,無論宏大或渺小,都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權力遊戲。
评分這本書絕對是近期讀到的最引人入勝的非虛構類作品之一!“權力地景”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讓人好奇它究竟要描繪怎樣一副宏大的圖景。我一直對城市發展、社會變遷以及它們背後隱藏的權力運作充滿興趣,所以毫不猶豫地入手瞭。閱讀過程中,我被作者的筆觸深深吸引,她/他能夠將宏觀的社會理論與微觀的個體經驗巧妙地結閤起來,讓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鮮活而觸手可及。例如,當描述底特律的衰落與重建時,不僅僅是羅列數據和曆史事件,更是通過對當地居民生活狀態的細緻刻畫,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城市的呼吸與脈搏,體會到工業化浪潮下個體命運的起伏。而當筆鋒一轉,切入迪士尼世界的“權力”時,則又展現瞭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敘事方式,那種對虛擬現實、消費文化和品牌塑造的深入剖析,讓我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娛樂産業有瞭顛覆性的認識。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不同地點的對比,而是通過對“權力”這一核心概念的追問,串聯起截然不同的地理空間和文化現象,引人深思。它挑戰瞭我原有的認知邊界,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存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