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交易策略的最終目標,就是把策略效果提高到最好,讓程式賺得最大可獲利報酬,且控製風險在一定水平。對想用演算法或是機械式交易策略來交易的投資人而言,本書以直接可用的方式點齣交易獲利的優勢。
◆作者羅伯.帕多身為一位專業具名望的交易係統設計與測試專傢,他堅持交易策略隻有在風險跟獲利被精確量度的情況下,纔能被適當的評估跟使用——而且隻有經由電腦化測試纔能做到。 帕多指齣正確測試跟最佳化的好處,並提齣正確公式化、測試跟評估交易策略的方法跟細節。他也解釋如何適當的最佳化交易策略,整閤樣本外資料到交易策略的測試裏麵,以及執行推進分析,産齣交易策略迴測結果,跟用曆史迴測結果來判斷真實交易績效。此外,他還指齣過度配適的癥狀—就是最佳化「搞砸」跟産生錯誤的結論,並且提供一些守則去避免它。
◆本書重點:
●提齣適當使用開發自動化交易策略的好處。
●如何公式化、測試跟評估交易策略。
●如何適當執行最佳化。
●提齣過度配適的徵兆及避免原則。
●如何閤併樣本外資料至交易策略測試中。
●如何使用推進分析及其好處。
●如何製作交易策略分析報錶。
●如何透過交易策略曆史測試數據判斷真實交易績效。
作者簡介
羅伯.帕多 ROBERT PARDO
帕多集團創辦人暨總裁。資深專業資金管理人,電腦化交易程式設計及測試專傢。帕多集團為專業資金管理顧問公司,並提供市場分析自營交易服務。自1983年起,帕多持續設計、改良跟精進各種版本的商用交易軟體。他也擔任高盛(Goldman Sachs)、 創世界石油(TransWorld Oil) 、大和證券(Daiwa Securities)等大型交易公司的顧問,並與當恩資金管理(Dunn Capital Management)閤夥創立XT99交易平颱。
前言
我認識鮑伯.帕多是在1996年,那時他為瞭替他的XT99係統找資金而接觸我所成立的當恩資金管理公司。經過瞭大量的係統評估,鮑伯、當恩公司和我們客戶間達成瞭研發協助與交易的協議。我很榮幸的說,這個協議對所有人都獲益良多,即使到現在也一樣相當成功。當鮑伯最近問我是否願意為本書的第二版撰寫前言時,我也錶達瞭樂意之至。
基於我的科學背景與所受之專業訓練,我認為係統研發必需對交易模型測試結果做詳盡的統計分析。因此,我們非常高興能找到許多有效方法可應用在研發XT99模型,使其能經得起考驗且可持續測試跟調整。
當我與同事因緣際會讀到本書第一版時,我們對於使用推進模擬(Walk-Forward Analysis)方法進行係統研發此一優點特彆感到興趣。我也知道許多人認為本書的第一版是經典之作。一般來說,經典之作很難再加以改善,但在某些狀況下這是必須的。如鮑伯在序中所提,自從1991年本書第一版問市後,電腦、交易跟資金管理的世界已經有所改變瞭,而且大大超越瞭本書所估計。由於初版之後發生瞭許多重大事件,鮑伯便必需齣版新書來闡述這些差異。好消息是鮑伯不僅藉此更新,亦也重新組織瞭原始資料,並對其做齣更清楚的解釋,同時也加入瞭更深入的看法與他近年所學到的新事物。至於他對經典之作做瞭哪些改進?這就得留給讀者去判斷瞭。
我總是訝於鮑伯所達到的技術跟充滿創意的點子。鮑伯的專注、原創性,與其緻力於成為一個研究者跟交易員的信念,在本書第二版中相當顯而易見。我相信一個認真的係統研發者會在本書第二版中發現許多非常有趣且收獲豐富之處。
William A.Dunn,PhD
DUNN 資金管理公司董事長
自序
迴顧
《交易係統設計、測試與最佳化》(Design,Testing,and Optimization of Trading Systems , DTOTS)第一版已於1991年齣版。從1991年至今的17年來,整個世界已有劇烈變化,因此第一版中所述已有不足。有人會說市場早也跟著變瞭,但我無法同意這點。市場總是知道該通往何處——結閤所有資訊、科技、財富、交易模式的變化,它會持續計算齣市場參與者所公認的價值。我也常常會想,該如何透過市場參與者型態的改變,來定義市場的適應能力與走嚮。
在這份導讀裏我們會迴顧在這段時間所發生的結構性變化,以及其對市場所産生之衝擊。許多狀況卻似乎顯而易見。但仍請容許我不厭其煩的再次敘述這些陳年往事,因為這些事件的纍積,已經改變瞭交易本質與我們所從事的這行,並直接反應在當前交易策略設計與評估的研究中。
你可能會問是“什麼樣的影響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讓我在此先提齣一些我對於這些議題的看法,畢竟這和本書中我們所要討論的重點具有高度相關性。
交易係統:從榖底深淵成為閃耀之星
首先,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不同點是,在1990年代早期,人們對於係統交易是否有效仍存有爭議。對於在這個領域相對資淺的人來說,這或許有些令人詫異!現在為人所熟知,甚至無庸置疑的演算法交易功效,在當初幾乎被視為是某種宗教信仰。
自從人們開始接受演算法交易工具所帶來的好處之時,我也發現瞭對此過於執著所衍生的睏擾。我所受之訓練教導我們必須嚴格遵從科學方法與經驗法則。我一直都深信於此。在交易這行裏,如果交易員無法持續、仔細且對其所使用之方法抱持信心,一但有所懷疑或動搖,則註定會失敗。我也相信自今而後,透過詳盡研究的正確演算法交易運作,將會是大規模交易最有效率的方法。讀者繼續閱讀後會更瞭解這些相關細節。
簡言之,演算法交易的好處相當多。但重點是它能消除容易導緻失敗的人為判斷、並可精準量化計算風險與報酬、風險與資産配置,及其可一次運用在大量不同市場商品之能力。結閤瞭現代化科技,使得演算法能應用於電子交易並排除所有人為乾預,如此能提供的好處有:光速般的運算速度、穩定且客觀的交易訊號、而且沒有人為想法的乾擾。當然,好處不隻有這些。
如果有人查一下專業商品顧問跟資金管理這行,會發現採用演算法(或係統化)商品顧問(Commodity trader advisers,CTAs)與自由心證式交易者的比例是3.5比1。這錶示大部分商品顧問已經採用演算法的交易哲學。既然我們可以假設這些專業的資金管理者相當知識淵博且多為精明老練,普遍採用演算法交易也可以說是專傢的選擇。
比較麻煩之處是許多散戶,或是那些有誌於專職交易且擁有各方麵專長與智慧的人,幾乎都會對交易係統不加思索、天真地或是盲從般的相信。讓我驚訝的是,從1990年代以來,市售給消費者的商業交易策略,其復雜度跟今天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因此,自從本書第一版齣版後,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相當大的差異;很多人從對交易係統的無知,又或常帶有敵意的懷疑其功效,轉變為教條式的盲目的相信交易係統。更糟的是,還可能會認為任何交易係統都能發揮其功效。
為什麼這些事很重要呢?它凸顯瞭兩個要因;第一是整體交易大眾的教育程度在這15年內並沒有顯著的提升,以目前來說想當然比起1990年有著更多參考書、軟體跟課程。然而,以多樣化角度、深入性與知識精闢程度來說,我會說這些大部份都隻是片麵的資訊。
第二點與則與第一點息息相關,該問題在於交易策略設計跟評估原則的相關知識,並不為一般人所知。從我寫瞭本書第一版之後,為瞭補救先前交易著作之所不足,當著手第二版時,這點特彆引起我的注意。另外,因為我在齣版第一版前,我跟員工花瞭很多時間跟金錢在教育我們的客戶使用這些規則。或許我能藉由第二版的齣版,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這本書的名字叫《交易策略評估與優化(第二版)》,讀完之後,我簡直覺得我的交易視野被徹底打開瞭!老實說,我之前也看過不少關於交易的書,但大多停留在“理論講概念”或者“教你幾個指標”的層麵,真正讓我覺得能落到實處、並且有持續學習價值的,真的不多。這本書就不一樣瞭,它仿佛在教你如何“拆解”一個交易策略,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怎麼做”。它不是那種看完就能讓你立馬變成交易大師的“速成秘籍”,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你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體係。我尤其欣賞它在“評估”這個環節的細緻入微,從各種統計指標的選擇,到迴測數據的有效性檢驗,再到風險管理的考量,幾乎涵蓋瞭評估一個策略好壞的方方麵麵。而且,第二版在原有基礎上,我認為又有瞭不少提升,特彆是那些更新的章節,感覺更貼閤當下市場的變化。我之前常常因為策略的猶豫不決而錯過機會,或者因為一個不經意的錯誤判斷而導緻虧損,這本書讓我明白,這種“感覺”是靠不住的,真正可靠的是基於數據的、係統化的分析。它讓我學會瞭去質疑自己,也學會瞭去客觀地看待每一個交易信號。
评分《交易策略評估與優化(第二版)》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導師,在細緻地為你講解如何纔能在復雜的交易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它沒有給你提供一張地圖,而是教你如何去繪製地圖,如何識彆地圖上的暗礁和航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迴避交易中那些不確定性和風險。相反,它鼓勵你去擁抱不確定性,並提供一套科學的方法來量化和管理這些風險。它讓我明白,一個優秀的交易策略,不僅僅是能夠帶來盈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讓你在虧損時保持理智,並且能夠從中學習和成長。書中對於“策略的衰退”以及如何識彆和應對策略衰退的講解,可以說是非常寶貴的。我之前常常會因為策略的短期失效而感到沮喪,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這是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關鍵在於你是否有能力去識彆它,並且做齣及時的調整。它讓我從一個“追逐利潤”的交易者,逐漸轉變為一個“風險管理者”。
评分拿到《交易策略評估與優化(第二版)》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市麵上這類書籍太多瞭,真正有用的少之又少。但是,讀完之後,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確實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它不是那種一上來就給你灌輸概念的書,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你思考。我尤其喜歡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設計,用具體的數據和圖錶來演示如何進行策略的評估和優化,這比單純的理論闡述要生動和易於理解得多。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策略的判斷,可能僅僅基於我們自己喜好的幾個指標,而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更全麵的視角,讓你從多個維度去審視一個策略的優劣。而且,它還強調瞭“持續學習”的重要性,讓我在完成策略的初步評估和優化之後,不會止步不前,而是繼續關注市場變化,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本書讓我對交易策略的理解,從“點”上升到瞭“麵”,也讓我對未來的交易之路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评分這本書,我必須說,絕對是為那些想要真正理解交易本質的嚴肅交易者準備的。它沒有花哨的圖錶,也沒有一夜暴富的神話,更多的是一種沉靜的、基於邏輯的引導。《交易策略評估與優化(第二版)》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優化”的真正含義。它不是簡單的參數調整,而是一個持續迭代、不斷學習的過程。書中對於如何科學地定義“優化目標”這一點,闡述得非常透徹。你想要的是更高的夏普比率?還是更低的資金迴撤?亦或是兩者兼顧?不同的目標會導嚮完全不同的優化方嚮,這本書幫助我理清瞭這些思路。而且,它還非常現實地指齣瞭優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坑,比如數據噪聲的影響、滑點和手續費的真實成本,以及如何去量化這些因素對策略錶現的影響。我之前常常糾結於如何選擇最佳的參數組閤,這本書讓我明白,與其追求那個“絕對最優”的參數,不如建立一個能夠適應市場變化的“優化框架”。它讓我從一個“策略的創造者”變成瞭一個“策略的管理者”。
评分剛翻開《交易策略評估與優化(第二版)》這本書,我就被它的邏輯結構深深吸引瞭。不像市麵上很多關於交易的書籍會直接拋齣幾個“神奇”的指標或者方法,這本書從一開始就構建瞭一個嚴謹的框架,讓你明白“為什麼”要去評估和優化,而不是僅僅告訴你“怎麼”去評估和優化。它深入淺齣地闡述瞭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策略的有效性是如何變化的,以及為什麼一個在過去錶現優異的策略,在未來可能失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過度優化”的討論,這本書花瞭不少篇幅來講解如何避免“麯綫擬閤”,這對我這種容易陷入過度自信的交易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過去對策略的理解,是不是過於片麵,是不是把曆史數據的好運氣當成瞭模型本身的內在優勢。而且,書中對於樣本外測試的強調,以及各種偏差的識彆,都極大地提升瞭我對交易策略進行客觀評價的能力。我不再滿足於看到一個漂亮的淨值麯綫,而是開始關注策略的魯棒性、交易成本的影響,以及在極端市場條件下的錶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