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交易策略的最终目标,就是把策略效果提高到最好,让程式赚得最大可获利报酬,且控制风险在一定水平。对想用演算法或是机械式交易策略来交易的投资人而言,本书以直接可用的方式点出交易获利的优势。
◆作者罗伯.帕多身为一位专业具名望的交易系统设计与测试专家,他坚持交易策略只有在风险跟获利被精确量度的情况下,才能被适当的评估跟使用——而且只有经由电脑化测试才能做到。 帕多指出正确测试跟最佳化的好处,并提出正确公式化、测试跟评估交易策略的方法跟细节。他也解释如何适当的最佳化交易策略,整合样本外资料到交易策略的测试里面,以及执行推进分析,产出交易策略回测结果,跟用历史回测结果来判断真实交易绩效。此外,他还指出过度配适的症状—就是最佳化「搞砸」跟产生错误的结论,并且提供一些守则去避免它。
◆本书重点:
●提出适当使用开发自动化交易策略的好处。
●如何公式化、测试跟评估交易策略。
●如何适当执行最佳化。
●提出过度配适的征兆及避免原则。
●如何合併样本外资料至交易策略测试中。
●如何使用推进分析及其好处。
●如何制作交易策略分析报表。
●如何透过交易策略历史测试数据判断真实交易绩效。
作者简介
罗伯.帕多 ROBERT PARDO
帕多集团创办人暨总裁。资深专业资金管理人,电脑化交易程式设计及测试专家。帕多集团为专业资金管理顾问公司,并提供市场分析自营交易服务。自1983年起,帕多持续设计、改良跟精进各种版本的商用交易软体。他也担任高盛(Goldman Sachs)、 创世界石油(TransWorld Oil) 、大和证券(Daiwa Securities)等大型交易公司的顾问,并与当恩资金管理(Dunn Capital Management)合伙创立XT99交易平台。
前言
我认识鲍伯.帕多是在1996年,那时他为了替他的XT99系统找资金而接触我所成立的当恩资金管理公司。经过了大量的系统评估,鲍伯、当恩公司和我们客户间达成了研发协助与交易的协议。我很荣幸的说,这个协议对所有人都获益良多,即使到现在也一样相当成功。当鲍伯最近问我是否愿意为本书的第二版撰写前言时,我也表达了乐意之至。
基于我的科学背景与所受之专业训练,我认为系统研发必需对交易模型测试结果做详尽的统计分析。因此,我们非常高兴能找到许多有效方法可应用在研发XT99模型,使其能经得起考验且可持续测试跟调整。
当我与同事因缘际会读到本书第一版时,我们对于使用推进模拟(Walk-Forward Analysis)方法进行系统研发此一优点特别感到兴趣。我也知道许多人认为本书的第一版是经典之作。一般来说,经典之作很难再加以改善,但在某些状况下这是必须的。如鲍伯在序中所提,自从1991年本书第一版问市后,电脑、交易跟资金管理的世界已经有所改变了,而且大大超越了本书所估计。由于初版之后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鲍伯便必需出版新书来阐述这些差异。好消息是鲍伯不仅借此更新,亦也重新组织了原始资料,并对其做出更清楚的解释,同时也加入了更深入的看法与他近年所学到的新事物。至于他对经典之作做了哪些改进?这就得留给读者去判断了。
我总是讶于鲍伯所达到的技术跟充满创意的点子。鲍伯的专注、原创性,与其致力于成为一个研究者跟交易员的信念,在本书第二版中相当显而易见。我相信一个认真的系统研发者会在本书第二版中发现许多非常有趣且收获丰富之处。
William A.Dunn,PhD
DUNN 资金管理公司董事长
自序
回顾
《交易系统设计、测试与最佳化》(Design,Testing,and Optimization of Trading Systems , DTOTS)第一版已于1991年出版。从1991年至今的17年来,整个世界已有剧烈变化,因此第一版中所述已有不足。有人会说市场早也跟着变了,但我无法同意这点。市场总是知道该通往何处——结合所有资讯、科技、财富、交易模式的变化,它会持续计算出市场参与者所公认的价值。我也常常会想,该如何透过市场参与者型态的改变,来定义市场的适应能力与走向。
在这份导读里我们会回顾在这段时间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其对市场所产生之冲击。许多状况却似乎显而易见。但仍请容许我不厌其烦的再次叙述这些陈年往事,因为这些事件的累积,已经改变了交易本质与我们所从事的这行,并直接反应在当前交易策略设计与评估的研究中。
你可能会问是“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让我在此先提出一些我对于这些议题的看法,毕竟这和本书中我们所要讨论的重点具有高度相关性。
交易系统:从谷底深渊成为闪耀之星
首先,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是,在1990年代早期,人们对于系统交易是否有效仍存有争议。对于在这个领域相对资浅的人来说,这或许有些令人诧异!现在为人所熟知,甚至无庸置疑的演算法交易功效,在当初几乎被视为是某种宗教信仰。
自从人们开始接受演算法交易工具所带来的好处之时,我也发现了对此过于执着所衍生的困扰。我所受之训练教导我们必须严格遵从科学方法与经验法则。我一直都深信于此。在交易这行里,如果交易员无法持续、仔细且对其所使用之方法抱持信心,一但有所怀疑或动摇,则註定会失败。我也相信自今而后,透过详尽研究的正确演算法交易运作,将会是大规模交易最有效率的方法。读者继续阅读后会更了解这些相关细节。
简言之,演算法交易的好处相当多。但重点是它能消除容易导致失败的人为判断、并可精准量化计算风险与报酬、风险与资产配置,及其可一次运用在大量不同市场商品之能力。结合了现代化科技,使得演算法能应用于电子交易并排除所有人为干预,如此能提供的好处有:光速般的运算速度、稳定且客观的交易讯号、而且没有人为想法的干扰。当然,好处不只有这些。
如果有人查一下专业商品顾问跟资金管理这行,会发现採用演算法(或系统化)商品顾问(Commodity trader advisers,CTAs)与自由心证式交易者的比例是3.5比1。这表示大部分商品顾问已经採用演算法的交易哲学。既然我们可以假设这些专业的资金管理者相当知识渊博且多为精明老练,普遍採用演算法交易也可以说是专家的选择。
比较麻烦之处是许多散户,或是那些有志于专职交易且拥有各方面专长与智慧的人,几乎都会对交易系统不加思索、天真地或是盲从般的相信。让我惊讶的是,从1990年代以来,市售给消费者的商业交易策略,其复杂度跟今天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因此,自从本书第一版出版后,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相当大的差异;很多人从对交易系统的无知,又或常带有敌意的怀疑其功效,转变为教条式的盲目的相信交易系统。更糟的是,还可能会认为任何交易系统都能发挥其功效。
为什么这些事很重要呢?它凸显了两个要因;第一是整体交易大众的教育程度在这15年内并没有显着的提升,以目前来说想当然比起1990年有着更多参考书、软体跟课程。然而,以多样化角度、深入性与知识精辟程度来说,我会说这些大部份都只是片面的资讯。
第二点与则与第一点息息相关,该问题在于交易策略设计跟评估原则的相关知识,并不为一般人所知。从我写了本书第一版之后,为了补救先前交易着作之所不足,当着手第二版时,这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另外,因为我在出版第一版前,我跟员工花了很多时间跟金钱在教育我们的客户使用这些规则。或许我能借由第二版的出版,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这本书,我必须说,绝对是为那些想要真正理解交易本质的严肃交易者准备的。它没有花哨的图表,也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更多的是一种沉静的、基于逻辑的引导。《交易策略评估与优化(第二版)》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优化”的真正含义。它不是简单的参数调整,而是一个持续迭代、不断学习的过程。书中对于如何科学地定义“优化目标”这一点,阐述得非常透彻。你想要的是更高的夏普比率?还是更低的资金回撤?亦或是两者兼顾?不同的目标会导向完全不同的优化方向,这本书帮助我理清了这些思路。而且,它还非常现实地指出了优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坑,比如数据噪声的影响、滑点和手续费的真实成本,以及如何去量化这些因素对策略表现的影响。我之前常常纠结于如何选择最佳的参数组合,这本书让我明白,与其追求那个“绝对最优”的参数,不如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优化框架”。它让我从一个“策略的创造者”变成了一个“策略的管理者”。
评分刚翻开《交易策略评估与优化(第二版)》这本书,我就被它的逻辑结构深深吸引了。不像市面上很多关于交易的书籍会直接抛出几个“神奇”的指标或者方法,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构建了一个严谨的框架,让你明白“为什么”要去评估和优化,而不是仅仅告诉你“怎么”去评估和优化。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策略的有效性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为什么一个在过去表现优异的策略,在未来可能失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过度优化”的讨论,这本书花了不少篇幅来讲解如何避免“曲线拟合”,这对我这种容易陷入过度自信的交易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对策略的理解,是不是过于片面,是不是把历史数据的好运气当成了模型本身的内在优势。而且,书中对于样本外测试的强调,以及各种偏差的识别,都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交易策略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我不再满足于看到一个漂亮的净值曲线,而是开始关注策略的鲁棒性、交易成本的影响,以及在极端市场条件下的表现。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交易策略评估与优化(第二版)》,读完之后,我简直觉得我的交易视野被彻底打开了!老实说,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交易的书,但大多停留在“理论讲概念”或者“教你几个指标”的层面,真正让我觉得能落到实处、并且有持续学习价值的,真的不多。这本书就不一样了,它仿佛在教你如何“拆解”一个交易策略,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它不是那种看完就能让你立马变成交易大师的“速成秘籍”,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你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我尤其欣赏它在“评估”这个环节的细致入微,从各种统计指标的选择,到回测数据的有效性检验,再到风险管理的考量,几乎涵盖了评估一个策略好坏的方方面面。而且,第二版在原有基础上,我认为又有了不少提升,特别是那些更新的章节,感觉更贴合当下市场的变化。我之前常常因为策略的犹豫不决而错过机会,或者因为一个不经意的错误判断而导致亏损,这本书让我明白,这种“感觉”是靠不住的,真正可靠的是基于数据的、系统化的分析。它让我学会了去质疑自己,也学会了去客观地看待每一个交易信号。
评分拿到《交易策略评估与优化(第二版)》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这类书籍太多了,真正有用的少之又少。但是,读完之后,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它不是那种一上来就给你灌输概念的书,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你思考。我尤其喜欢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设计,用具体的数据和图表来演示如何进行策略的评估和优化,这比单纯的理论阐述要生动和易于理解得多。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策略的判断,可能仅仅基于我们自己喜好的几个指标,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让你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个策略的优劣。而且,它还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让我在完成策略的初步评估和优化之后,不会止步不前,而是继续关注市场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本书让我对交易策略的理解,从“点”上升到了“面”,也让我对未来的交易之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交易策略评估与优化(第二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细致地为你讲解如何才能在复杂的交易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它没有给你提供一张地图,而是教你如何去绘制地图,如何识别地图上的暗礁和航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回避交易中那些不确定性和风险。相反,它鼓励你去拥抱不确定性,并提供一套科学的方法来量化和管理这些风险。它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交易策略,不仅仅是能够带来盈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你在亏损时保持理智,并且能够从中学习和成长。书中对于“策略的衰退”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策略衰退的讲解,可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之前常常会因为策略的短期失效而感到沮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是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能力去识别它,并且做出及时的调整。它让我从一个“追逐利润”的交易者,逐渐转变为一个“风险管理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