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失去方嚮的人,找到麵對未來日子的力量!
一群講究實際與勇氣的各界菁英,
持續在隔週的星期一聚會長達二十多年。
這個聚會展示瞭他們的人生麵麵觀,
並分享彼此的生活、挫摺、信仰與友誼……
作者約翰.凱西剋追尋人生、信仰的意義與目的已經長達二十多年。他的尋找方式是那麼不可思議──在每隔一週的星期一中午,和一群深思熟慮、精力旺盛、講話直來直往的男人們共進午餐,同時藉由聖經故事為跳闆,提齣各式各樣的問題,從「上帝是否存在?」到「當信仰讓你失望時,你要怎麼辦?」無所不談。
本書是一個讀書會探討信仰與自身關係的記錄,而研讀的主題就是聖經。這個讀書會是由約翰.凱西剋與他的老朋友共同組成,讀書會的成員每一位都是美國各界的頂尖人物,包括新科州長、知名律師、國會議案的推手、大企業高級主管、第一個破解愛滋病毒的權威醫生、美國頂級雷射科技研究學者、宗教界極具人望的牧師…等等。書中詳細描述瞭這群講求現實與科學的精英份子,是如何與作者結識、在何種因緣際會下被作者說動,加入這個以聖經為主題的讀書會,他們又是如何對聖經故事充滿質疑、爭論不休、再找齣實証、達成共識,最後一同從聖經中找到瞭各種可以運用在現實生活中的聖經寓言與故事。
這是一本誠實地檢視如何建立信仰,就算在最傷心痛苦的時刻仍能尋得撫慰,並且提供一個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及麵對重大改變時做決定的範例。除瞭感動人心的個人故事和迴憶之外,凱西剋與他的小組成員們列舉瞭數十個聖經中的故事,來分享各種聖經與生活中重要議題的討論,包括:
施善:你如何確定自己的付齣奉獻已經夠瞭?
公義:遭受不公平對待時,你該如何麵對挫摺感?
嫉妒:當彆人得到你夢寐以求的東西時,要如何接受失落感?
寬恕:受到傷害時,要如何麵對那個傷害你的人?
目標:如何平衡事業和物質世界的需求,並讓心靈同步成長?
本書提供一個團體追尋意義與答案的鮮活紀錄,如何在風浪中堅定自己的信念、如何從生命裏找到心靈的慰藉、如何在最痛苦的情況下重新振作,以及如何改變令人不滿的生活現況,本書將開啓一條透過信仰與友誼來追求力量與意誌力的實用道路。
本書特色
文字精簡扼要,筆調親切而幽默,不論是不是教徒都可輕鬆閱讀
作者身份特殊且經曆豐富,對於人生逆境與情緒低潮的感觸尤深,其人生智慧值得學習
作者簡介
約翰.凱西剋(John Kasich)
齣生於美國賓州小鎮的郵差之子。二十六歲以俄亥俄州參議員身份進入政壇,三十歲進入美國國會,並從此連任九任眾議員。他在任內的貢獻極多,以作風乾脆、精力充沛而聞名,並因此被美國權威性新聞雜誌《新聞週刊》選為「二十一世紀百大人物」之一。
他的論述與錶達強而有力,曾多次透過時事評論影響公眾議題,他在福斯新聞頻道主持《凱西剋的心髒地帶》(Heartland with John Kasich)新聞節目,同時也在全國的大學校園中巡迴演講,傳達勤奮、道德和價值等議題的重要性。
凱西剋的著作曾經兩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他的前一本書《堅守立場:為美國魂而戰》(Stand for Something: The Battle for America's Soul)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目前是俄亥俄州的新科州長。
譯者簡介
王淑玫
東海大學外文係畢,美國史丹佛大學新聞碩士。曾任編輯、記者等工作,現為專職譯者。譯作甚豐,譯有《26a-稚嫩與浪漫的童年》、《女孩們,生活就是這麼有趣》、《逃齣1840》、《冰箱門上的故事》、《教養齣成功的孩子》、《26個美國女設計師的靈感工作室》、《100個拍好人像的方法》等書。
推薦序1
尋找你的心靈手杖
不久之前,一些周遭的好友生病、甚至於過世。老實說,這給瞭我不少打擊,並且讓我不禁又再度開始思考,何謂人生的意義?
沒錯,再度的。因為這也不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遭受打擊。
我是一個以演唱為職業的音樂工作者。曾經有一次,一個記者朋友問我:「哪一次的演齣,是最讓你難忘的旅程?」當時,我的迴答是某一次的確讓我相當難忘的演齣旅程。不過,如果你現在問我,我可能會說:「最讓我難忘的旅程,是人生的旅程。」
我們的生命旅程,是一趟相當特彆的行程,並不是由旅行社所安排的,而是由一位我們或許平時見不到的「導遊」所帶領著。這場人生的旅行並沒有既定的景點,也時常不知道下一站在哪裏,旅途中也常帶給我們驚奇。當然,這個驚奇有時可能是令人愉快的,但有時也可能是使人傷悲的。
這些未知的驚奇,當它們發生時,或許我們在當下無法理解這其中的意義,有時我們得花許多時間去思考,甚至,如果這些驚奇是令人震驚、令人痛苦的,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也可能是在質疑我們所信仰的神:「為什麼是我!?」
藝術這條路是充滿艱辛的,大多數時候可說是荊棘遍佈、難以前進。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我時常會遇到許多睏難,不時也會遭受來自現實世界的打擊。遇上這些狀況,有時也會讓我對上帝心生埋怨。但是在無形之中,總會有一股力量,讓我能夠在睏境中依賴著我的心靈手杖,繼續朝我藝術的目標前進,也因此,在路途上偶爾也能嘗到甜美的果實。
我相信,在我們真正需要援手的時候,天使總會適時地齣現,給予我們最真實、最確切的幫助。因為如本書所說,不論眼前的狀況如何危急、如何惡劣,一切總是在上帝的掌控之下。
或許這本書無法直接迴答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問題,或是每一個我們時常質疑的信仰問題,它不會給我們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事實上這種事也不會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但是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它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一些如何追尋答案的範例,並且在我們思考這些問題時,給予我們一個思考的方嚮。
上帝的安排,都有他的道理。即使那些安排有時候在我們看來,或許是一種傷害。但是我們要學著瞭解,不要太早下定論。因為上帝的用意,有時得花點時間纔能理解,或許一個月、或許一年、或許十年。但不論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當你瞭解之時,你就會知道,這一切都是甜美、值得的。
逆境常常會是我們生命的轉摺點,而我們的信仰,就如同為我們開路的手杖一般,伴隨著我們時而崎嶇、時而平坦的人生旅程,它會在艱辛的時刻給我們支持,在麵臨苦難時給我們勇氣。善用上帝賜予我們的心靈手杖,我們將從中得到突破一切危難的心靈力量。
李文智
(本文作者為金麯奬.最佳宗教音樂演唱奬得主)
推薦序2
關於迴應生命
雖然我是從齣生就被媽媽抱去領洗的教友,一種非常典型的天主教友,但是,一直到大學生活,纔和上主建立起一對一的親密關係。那是一種「相信凡事跟著祂的腳蹤行」的關係。
然後,像很多成年人一樣,有瞭伴侶(雖然他也相信主),進入傢庭,進入兩頭燒的中年……信仰成為──或說淪為──相信天主在那兒,卻走不到祂跟前的心理狀態。
直到四十歲以後,我發現,不是生活本身在提醒自己,上主和渺小的我常在不離。而是死亡。不斷參加的喪禮,以及不時聽到的悲傷訊息,讓我堅信──人不是無由而生,無處而熄。
如果人卸下瞭肉體的負纍,真正輕鬆地安息,那必然有一個更足以讓人嚮往的所在,讓生到死的循環並非白白運轉。
上主,在那裏等待我們。
換句話說,為瞭讓我們曉得,有個如此值得等待的對象,那麼在有涯之生,更深入的認識、瞭解這個對象,不是一件極其閤理的事嗎?
「認識」這件事,從這本書來看,絕非一件錶麵的事。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是對 金錢,欲望,軟弱……生活裏種種瑣碎煩擾到巨大痛苦的本質,反覆辯證的一條路。而且,信仰從來不保證這條路無雨時晴;但祂告訴你,此刻行在何處。讓我們在很想很想照著「彆人的方法」那樣做、那樣選擇時,有機會看到自己原來擁有一個獨特的座標。
在自己的座標裏,反應生命裏的各種召喚,直到掌握明確的意義。
這麼聰明──或者說在世俗的標準裏,這麼有成就的作者,讓我們看到他一路尋找意義的過程。有細膩的迴憶,也有深刻的說理。雖然,像颱灣這樣非基督教文明的國傢,這樣一本譯著或許很難讓非教友輕鬆自然地讀完;因為作者行雲流水般交代他一路和教會的關係,很可能根本在許多颱灣讀著的人生經驗之外。不過,坊間許多諸如「心靈小配方」的書籍已經太多,那些飄飄浮浮的安慰,或者輕輕柔柔的鼓勵,能不能逼得人正視「生之睏難」的尖銳核心,從而解開自己觀照人生的盲點死結,我從來就很懷疑。
因此,這本書至少直指我們活在人世的共同疑問:我們如何活齣意義。
跟隨作者的腳步,找齣屬於自己的答案,好讓走完短瞬一生的平凡我輩,帶著這些「意義的寶藏」,奔赴下一個更叫人嚮往的原鄉!
方念華
(本文作者為TVBS資深主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