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石化.島嶼想像

溼地.石化.島嶼想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溼地
  • 石化
  • 島嶼
  • 環境
  • 生態
  • 文化
  • 想像
  • 颱灣
  • 工業
  • 在地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搞懂石化業,20餘年全麵記錄,唯一參考書籍!

2012總統候選人、媒體名嘴……請您看看此書,
環境保護、國土永續,不是一時對錯的辯論,
每一個決定,都將影響你我生存的現在與未來。

這是一個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當石化廠的落塵遮蓋瞭天空、汙染瞭水源,
每個人吃的魚蝦海産、稻米蔬菜,
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都將遭受其害。

後勁、林園、麥寮……
如果下一個石化工業區嚮你傢遞齣邀請函,
你會選擇怎麼樣的未來?

  吳晟疾呼:麵對不公義 良心應發聲!

  我的詩句不是子彈或刀劍
  不能威嚇誰
  也不懂得嚮誰下跪
  隻有聲聲句句飽含淚水
  一遍又一遍朗讀
  一遍又一遍,嚮天地呼喚
  --吳晟〈隻能為你寫一首詩〉

  ※民國100年,第一本最最震撼人心的環保/紀實/國土反思的真切之作!我們傢園該走嚮何處?

  ※網路上550萬筆搜尋,國人關切的重要議題!

  ※一句「甜蜜的負荷」詩句,陪我們學習長大的詩人吳晟,用關懷/請求的使命編整完成《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一書,懇切的告訴我們,「身為颱灣人,你不可不知道──當石化落塵撲蓋瞭蚵仔、稻米、農作物,將影響你我的健康!」

  ※以「國光石化」(八輕)設廠事件為核心,圖文並茂地呈現事件的來龍去脈與真相、人麵對土地與環境的情感、對颱灣這座島嶼未來的想像和願景等,讓議題迴到核心價值,也聚集更多關心颱灣國土永續發展者的目光和實際支持。

  ※蘇花公路、二○二兵工廠濕地、國光石化……不在僅是議題,而是攸關我們與後代子子孫孫的生活,核心思想就是「國土的規劃」。這本《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不僅全麵剖析與記錄國光石化對未來影響之外,更可讓我們思考這片土地將走嚮何種麵貌的重要著作。

  ※在國光石化建廠/否決即將揭曉之際,《溼地.石化.島嶼想像》整編曆經14年甚至更長遠的環保運動足跡,這是個發人深省的逗點,但絕不是句點!

  國光石化彰化設廠議題,在當地舉行聽證會,正反意見僵持、現場混亂。
  贊成者以經濟發展為由;反對者高喊看看六輕的結果,我們還需要國光石化(八輕)嗎?

  國光石化是對生態最大危害:

  一、雲林彰化為颱灣重要農業大縣,當石化落塵摘蓋瞭天空,我們吃的蚵仔、稻米、農作物將遭受其害,影響全颱你我的健康。

  二、國光石化預定地,就在濁水溪齣海口,颱灣國際級溼地將被填平!

  我們在瘋無尾熊、熊貓之際,颱灣外海特有「極度瀕危」白海豚,其滅種機率比北極熊與熊貓都高,當國光石化設廠後,將阻斷白海豚族群迴遊,白海豚如學不會轉彎?....以及溼地上的潮蟹、海鳥,生態將全數遭毀。
 
  吳晟.吳明益主編的《溼地.石化.島嶼想像》,全麵分析、記錄這大事記,透過攝影、報導,以及詩人、作傢、音樂人、歌手完整記錄,並拉高層級告訴我們,建國100年之際應該思考的「國土規劃」!

  我們的母親奶水-濁水溪
  孕育瞭我們的生命與美麗的溼地
  不應該由這一代來定奪
  摧毀瞭她的美麗

  本書版稅收入捐給「反國光石化聯盟」。
  本書採用環保紙、大豆油墨印刷。

  一、颱灣石化工業發展全記錄,搜羅颱灣西海岸工業區設立大事紀、環境生態科學研究、各界聲音、歌詞詩文創作,以及對美麗之島颱灣的未來願景。

  二、以生物多樣性著稱的溼地生態,和發展高汙染的石化工業,讓讀者思考自己對颱灣這個島嶼未來的想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要做齣何種價值選擇。

  三、本書由吳晟、吳明益主編,公視著名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導演統籌攝影照片,收錄內容包括:

  .長期守護彰化溼地的「彰化縣環保聯盟」蔡嘉陽理事長的文章及訪談

  .藝文界──
  劉剋襄、陳明章、廖永來、吳晟、吳明益、拷鞦勤等作傢歌手,針對反國光石化(八輕)所創作的詩、歌、散文。

  .學界──
  李鴻源(颱灣大學土木係教授)
  周桂田(颱灣大學國傢發展研究所教授、生醫暨科技倫理中心政策組召集人)
  陳吉仲(中興大學應用經濟係特聘教授)
  林幸助(中興大學生命科學係)
  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珮瑛(颱灣大學農業經濟學係教授)
  徐光蓉(颱灣大學大氣係教授)
  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係教授)
  許晃雄(颱灣大學大氣係教授)
  柳中明(颱灣大學大氣科學係教授)
  劉祖乾(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化學係)……等等數十位學者專傢的研究報告及論述。

  .「曆史的抉擇:陳定南、王永慶生存環境與石化經濟之辯」,六輕設廠始末及工安事件等。

  國光石化(八輕)、西部海岸工業區開發相關報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晟

  本名吳勝雄,颱灣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人,1944年生,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現已改製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畢業,任彰化溪州國中生物科教師以迄退休,同時務農躬耕,服務桑梓,並從事詩及散文的創作,曾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傢工作坊。

   「寫颱灣人、敘颱灣事、繪颱灣景、抒颱灣情」是吳晟的創作主張。他的作品都是從生活體驗中醞釀齣來,情境動人,包含深刻的哲理。著有詩集《飄搖裏》、 《吾鄉印象》、《嚮孩子說》、《吳晟詩選》,散文集《農婦》、《店仔頭》、《無悔》、《不如相忘》、《一首詩一個故事》、《筆記濁水溪》等。

吳明益

  1971年生。私立輔仁大學大傳係廣告組畢,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係副教授。有時候寫作、畫圖、攝影、旅行、閱讀、思考文學與環境議題,副業是文學研究。

  曾獲聯閤報小說奬、聯閤文學小說新人奬、梁實鞦散文奬、中央日報散文奬、颱北文學奬文學創作散文奬等。另齣版有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睡眠的航綫》,散文《迷蝶誌》、《蝶道》、《傢離水邊那麼近》,編有《颱灣自然寫作選》。

圖書目錄

編者序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吳明益

八輕(國光石化)事件溯源及曆程:1989年-2009年 

一、環境的聲音,我們的歌詩

  濁水溪齣代誌◎阿達
  濁水溪的日頭覕佇咧哮◎陳明章
  灰色海岸綫◎拷鞦勤
  隻能為你寫一首詩◎吳晟
  嚮北方抗議(節選)◎李根政
  賴和行街頭◎林梵
  我們轉過彎吧◎廖永來
  八輕之後◎劉剋襄

二、不遠的殷鑑:六輕建廠始末 

  從石化業的健康危害看,「六輕和國光去留」的抉擇◎詹長權
  曆史的抉擇:陳定南、王永慶「生存環境與石化經濟之辯」◎編輯室 
  六輕設廠及重大工安事件錶◎編輯室
  六根煙囪的故事◎呂東熹
  與石化搏鬥的人(2):颱西孤鳥◎鬍慕情

三、學界的觀點:八輕設廠評估報告

  【海洋及溼地生態】
  彰化海岸溼地的愛與死◎蔡嘉陽
  颱灣沿海溼地的碳匯生態服務◎林幸助
  白海豚為什麼該轉彎?◎陳昭倫
  【水資源】
  八輕之水哪裏來?◎謝誌誠
  農民的水為什麼不見瞭◎陳清圳
  【整體獲利評估】
  八輕在彰化設廠的經濟分析◎陳吉仲
  以科學數據檢視石化開發◎吳珮瑛
  推銷國光石化犯大錯◎周桂田
  BAU 的謬誤◎柳中明        
  【健康風險評估】
  讓我告訴你什麼叫汙染失控◎瀋建全
  照這種評估狗屎都能吃◎吳焜裕
  【總體評估】
  用我們的錢 豢養石化巨獸 ◎徐光蓉
  學界反對國光石化(八輕)在彰化設廠分析報告◎周桂田、林幸助、徐光蓉、莊秉潔、許晃雄、陳吉仲、陳昭倫、劉祖乾

四、信息的傳播:報章媒體專文報導  

  國光石化 無水問蒼天◎呂苡榕
  工業掛帥 颱灣濕地保育路漫長◎鬍慕情
  夢想變泡沫,颱灣工業區養蚊子◎謝錦芳
  雲林離島工業區耗資百億元 百分之百閑置◎張朝欣
  八輕進駐,牛車採蚵將消失◎劉力仁、廖振輝

五、喧嘩的眾聲:石化工業論述選輯 

  【在地的聲音】
  煙囪印象◎康原
  《廢墟颱灣》提早降臨?◎宋澤萊  
  煙囪的外麵 還有 煙囪……◎洪長源
  第一個站齣來的鄉長◎黃盛祿
  被極度扭麯的環評製度和精神:從八輕國光石化看起◎蔡嘉陽
  不隻為瞭白海豚◎莊芳華
  【各界關注的聲音】
  國光石化不隻是選擇題、是非題◎李鴻源
  國光石化廢水,比飲用水乾淨安全?◎吳焜裕
  國光石化不可替代嗎?◎戴興盛
  哪門子的環保救國◎廖本全
  如果你想毀棄這塊土地,請賣給我們好嗎?◎吳明益
  從六輕到國光,發展誰的經濟?◎李根政
  發展病理◎李敏勇
  如果,石化……◎王敏玲
  八輕(國光石化)事件溯源及曆程:2010年

六、島民的願景:許颱灣怎樣的未來

  建構颱灣未來永續競爭力、反對國光石化設廠◎連署學者
  藝文界守護濁水溪口,許颱灣健康未來◎連署藝文界人士
  沒有國光石化的彰化西南角海岸願景◎蔡嘉陽
  美好生態,活絡在地經濟◎莊芳華
  白海豚棲地公益信託 內政部主管又不想管◎孫窮理、易禹昕
  以實際行動反對國光石化(八輕):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圖書序言

編者序

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大概是大二還是大三的時候,有一年我因著朋友的關係,到當時的敦南誠品地下室,看瞭一係列當年還非常新鮮的「環境記錄片」。那時對我來說,李長榮化工廠,二仁溪,後勁……,幾乎都隻存在遙遠的時空裏,隻是到現場湊熱鬧而已。但二十年過去瞭,有一幕還留在我的腦海裏。一位後勁當地的居民對著鏡頭指著地下水說:「這款水哪會喝得?番仔火一刻就著(toh)起來」。

  彼時,在那個黑暗的地下室,我也覺得心底有什麼物事被點著瞭。

  我常常認為,直到今日,政府常將環保做為口號,實際上卻逆其道而行,跟戰後颱灣所形塑的文化氛圍有關。

  戰後島嶼殘破,國民黨政府初期以扶植水泥、電力、伐木造紙等公營事業為主,一九五二年美國恢復對颱經援,政府開始以龐大的資金,以及接收自颱灣總督府的固定資産,扶植資本傢,造就瞭橫跨基礎工業、金融、貿易、交通運輸和通訊等部門的經濟體,並確立以國傢資本為主的經濟發展策略。這個時期,官方常宣稱是「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階段,其實,迴過頭看,比較像是「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滅殺農業」。

  當時的工業重心放在紡織、造紙、水泥、石化等産業上,而這些産業又需要大量電力與水資源,於是水庫與電廠開始大規模建造,森林被無計畫性地伐取,終於大幅度地影響瞭島嶼的自然麵貌,形成今日多難之島的芻型。而彼時為發展工業,土地資本也大量被轉換為工業資本,於是農業勞力被迫湧入都市的商業與工業體係內。這段時期內接受政府援助的企業,日後成為颱灣私營企業壟斷市場的主要財團(如颱塑、颱鳳、颱泥、颱紙等等)。財團以支持政權來換取經濟上的掖助,形成官僚體係與財團體係共生的狀況。

  迴想起來,我齣生的七○年代普遍被認為是颱灣社會漸漸轉成工、商業社會的時刻,但當時颱灣承接的是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傢大量輸齣淘汰的工業,許多學者稱那是美國的「毒物輸齣」(export of hazardous)政策。到瞭我念小學的七○年代末,颱灣四十七條主要及次要河川,已有半數以上嚴重汙染,供應西部主要糧倉的河流幾無一倖免,我從童年開始,就注定不是活在曾經存在過的美麗之島上。

  而我們的法令像開玩笑似地追著土地的傷口補破網,一九七四年纔製定「水汙染防製法」,隔年製定「空氣汙染防製法」,直到一九八六年纔製定「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而在此之前,已發生過氯氣外洩(一九七八年)、多氯聯苯中毒(一九七九年)等嚴重事件瞭。所謂經濟起飛的時代,不如說是以自然資本為燃料的結果。而更可悲的是,島嶼終於形成一個對自然環境缺乏敬意的社會文化體,並將負債留給未來。

  而石化産業,正是颱灣此類剝削、宰製型産業的象徵與縮影。

  一九四六年,國民政府從日本政府接手瞭半屏山麓所設立的海軍第六燃料廠(一九四一年),轉型為「中油高雄煉油總廠」。一九六八年設立一輕,一九七五年設立二輕,三輕與四輕分彆在一九七八年與一九八四年於林園設廠。不久,大社、仁武、大林埔成為石化中遊業的聚集處。一九九五年五輕設立,而一度被宜蘭人拒絕的王氏企業六輕一九九八年於麥寮開始營運,颱灣的石化業從一開始美方介入投資,到國資、黨資、民資的共謀,終於扶植齣中油與颱塑這兩隻,以島嶼的未來為食的巨獸。

  從十幾年前意外開始動筆寫自己一些踏查經驗以來,除瞭感受到野地的美與力量之外,我也看到瞭土地被剝削後的殘貌:世界名列前茅的公路密度、永遠灰濛濛的天空、乾涸且水泥化的溪流、被禁錮的海岸,以及逐漸退縮、消失,怯生生遠離人群的野地……我始終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揮之不去。那就是我所描寫的一切、賦予我思考的一切俱皆來自於土地,那麼像我這類的人,是否像商人宣稱自己隻管賺錢那樣,責任就僅止於躲在望遠鏡後麵,躲在文字的叢林裏,然後揮揮手跟後來者說:這世界真美好,或這世界真糟糕,然後就能繼續安穩、無愧地寫作下去?

  每迴想到這裏,我就想起那些活在「番仔火一刻就著」陰影裏的人們,我就想起那些住在天會下黑雨村莊裏的人們,我就想起那些曾經到海邊走一圈,到山裏過幾晚,日子就能過下去的人們。我們失去的是假日的風景,而他們失去的是生活本身。

  今年初到中興大學任人社中心研究員時,一次偶然的踏查行程,與邱貴芬老師、莊秉潔老師到瞭芳苑。那次為我們導覽的,正是常年投入反國光石化的蔡嘉陽先生,與國內最重要的環境記錄片導演柯金源先生。走在那片柔軟的,仍具生命力的溼地上,一位採蚵的謝素阿嬤手扶著她的牛車,用我聽過最鮮活的語言祝福這群其實還不瞭解事件深層因素的參訪者,原因隻是她希望這群她眼中的「教授們」,「有知識的人」,能把當地漁民與居民忍受的汙染與心中對八輕的恐懼讓更多人知道。我腦袋裏響起「青蚵仔嫂」的音符,想到或許未來,那句「蔔吃青蚵仔喂,是免驚無瞴」的歌詞,都要改過瞭。

  迴程時我滿羞愧地看著車窗後逐漸遠去的,海浪持續漲落,插滿孤寂蚵架的灰色海岸。二十年前,那支劃過闇黑地下室的火柴意象又重迴我的腦海。

  這麼多年瞭,我們還是隻能站在地下室的某個角落,掉幾滴眼淚而已嗎?

  在每個環境事件中,政治勢力、資本傢、地方人士、環境團體、專業研究者、一般民眾,往往形成時而對抗時而聯閤的復雜關係。此次數度更易地點,最終演化為民股與官股結盟的國光石化案更是如此,政商關係,乃至於政商與學界的關係,盤根錯結。

  所幸民間的NGO團體如搶救媽祖魚聯盟、彰化環保聯盟、颱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等,結閤瞭一群既能衝鋒陷陣,又能為整閤相關資訊,為弱勢一方發齣正義的聲音的人,終於以白海豚與國民信託的議題,引發瞭社會的全麵性關注。

  而我則幸運地目睹瞭那次踏查後,幾位關心此議題的學者如陳吉仲教授、莊秉潔教授,透過邱貴芬教授的邀請,促成瞭從空汙、健康風險、經濟層麵上反駁國光石化的理性力量。日後又透過跨領域的學者,結閤生態、溼地、産業研究者,提齣挑戰的聲音,並形成第一波的學者連署風潮。自此而後,藝文界、醫師、律師、年輕朋友……等過去或在這類事件中選擇旁觀的「知識分子」,終於與原本長期關心的環運人士,結閤成一股思維既縝密又基進,行動卻溫和、理性的反國光石化力量,讓弱勢地方民眾的聲音不再孤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多以來,環運人士、學者、作傢、藝術傢等各界人士投書不斷,對國光石化的盲目開發形成一股從論述、文字齣發的壓力。一次在一個文學奬評審會議的場閤,吳晟老師跟我談起來編纂這樣一本文集的可能性。吳晟老師認為,這不但是重要的文獻記錄,也是身為寫作者可以做的事,既可以藉訴說展現齣過去石化發展的荒謬性,也要感染更多人,教育更多人。

  我們隨即分頭蒐集各項資訊。很幸運地,詩人許悔之的有鹿齣版社,為我們實現瞭這種想法的可能性。於是,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吳晟老師與有鹿的主編宜倩、以及我的編輯助理書帆,蒐羅整理、編製年錶、擬定書稿,並邀請瞭見證颱灣環境運動史的柯金源導演,從提供照片的幾位朋友的影像中,找齣最具代錶性、震撼力、並搭配文章的影像記錄。收錄這本這本反國光石化文集的每篇文章每段文字每幅照片,都是從這片土地生長齣來的,既有科學傢論述,也有詩人、歌者的閤聲,更有常年默默為我們記錄、報導不平事件的無數雙眼睛。所有作者均不支酬,就彷彿此刻地球上的每種生物,都在為彼此的生存,盡某種程度的免費「生態服務」似的。

  而這本書的每個短句,都含有對島嶼未來的想像。

  環境經濟學傢舒馬剋(E. F. Schumacher)在七○年代就曾說,我們在計算獲利時,常常剔除瞭自然界的「免費財」(free goods)。這使得我們在信仰開發主義時,不免以為我們毀壞的是毫無價值的自然界。而他認為這個邏輯上最荒誕,最具有文明的毀滅性的是,假裝每件東西都有一個價格。換句話說,金錢變成所有價值的最高境界。他認為人類一切經濟來自土地,因此發展適閤土地的經濟體製纔是明智的。

  當年敲鑼打鼓舞獅迎接颱塑的人們,今日還認為公安頻頻的六輕是適閤麥寮的經濟體製嗎?那些對財團而言微薄至極的賠償金,真能撫慰我們失去生活與海岸綫、乾淨海水與空氣,乃至於萬韆生命的哀痛嗎?

  我們或可想想另一位經濟學者赫曼.達利(Herman Daly)對「成長」與「發展」的不同定義:他認為,隨著投入物質增多所增加的大小,稱為「成長」,而「發展」則是更充分與更大潛力的真實性。簡單地說,成長強調的是「變得更多」,而發展則是指「變得更好」。

  這裏的聲音,要的是發展,而不單單隻是成長而已。何況,看完這本書以後,你會發現,連成長都是編造的謊言。隻有特定人士的口袋成長,這纔是事實。

  我個人因無能且非常可恥地未站到第一綫參與運動,涉入也淺薄,當吳晟老師提齣這個計畫時,隻好硬著頭皮協助編輯作業,並不適格地撰寫此序。這是我所能做的,一種微薄的償還。執筆寫這篇文章之時,經濟部以不閤法理程序所舉辦的「行政聽證會」,正落在我們所編寫的年錶的最後一行。但事件必然會繼續下去,我們需要更多人理性瞭解此事,並且用你可能的力量投入。

  各位讀者,我懇請您翻閱這本書。隻因為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座生態係,我們的島嶼就是一座生態係,不是隻有當地人會吃到毒蚵,也不是隻有當地人纔會吸到飄散的空氣,而海終有一天會將她無法消化的物事,重現在我們的餐桌上。我們得想辦法,捏熄那個始終在島民瞳孔中,熊熊燃燒的恐懼。

  因為,人類越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一個復雜的運作體係,就越證明此刻是一個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係所副教授、中興大學人社中心研究員)

圖書試讀

一、環境的聲音,我們的詩歌
〈隻能為你寫一首詩〉 吳晟


這裏是河川與海洋
相親相愛的交會處
招潮蟹、彈塗魚、大杓鷸、長腳雞
盡情展演的溼地舞颱
白鷺鷥討食的傢園
白海豚近海迴遊的生命廊道

世代農漁民,在此地
揮灑汗水,享受涼風
迎接潮汐呀!來來去去
泥灘地上形成曆史
稍縱即逝的迷人波紋

這裏的空曠,足夠我們眺望
感受到人生的渺小
以及渺小的樂趣

這裏,是否島嶼後代的子孫
還有機會來到?

名為「國光」的石化工廠
正在逼近,憂傷西海岸
僅存的最後一塊泥灘地
名為「建設」的旗幟
正逆著海口的風,大肆揮舞

眼看開發的慾望,預計要
封鎖海岸綫,迴饋給我們封閉的視野
驅趕美景,迴饋給我們 
煙囪、油汙、煙塵彌漫的天空
眼看少數人的利益
預計要,一路攔截水源
迴饋給我們乾旱
眼看沉默的大眾啊,預計要
放任彈塗魚、放任招潮蟹、放任長腳雞
放任白鷺鷥與白海豚
甚至放任農漁民死滅
隻為瞭繁榮的口號

這筆帳
環境影響評估
該如何報告

而我隻能為你寫一首詩

多麼希望,我的詩句
可以鑄造成子彈
射穿貪得無厭的腦袋
或者冶練成刀劍
刺入私慾不斷膨脹的胸膛
但我不能。我隻能忍抑又忍抑
寫一首哀傷又無用的詩
吞下無比焦慮與悲憤

我的詩句不是子彈或刀劍
不能威嚇誰
也不懂得嚮誰下跪
隻有聲聲句句飽含淚水
一遍又一遍朗讀
一遍又一遍,嚮天地呼喚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最近在書架上瞄到一本書,書名是《溼地.石化.島嶼想像》,這名字真的很有畫麵感。首先,「溼地」這兩個字,立刻讓我想起彰化鹿港的媽祖港濕地,還有北海岸的某些潮間帶,那種獨特的生態環境,總是充滿瞭生命力,也承載瞭許多候鳥的遷徙路線,我一直覺得這些地方是颱灣的寶藏,但同時也麵臨著開發和汙染的壓力。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描繪濕地的景象,是著重於生態的細膩觀察,還是探討它與人類社會的互動?再來是「石化」,這個詞感覺帶點冰冷、堅硬,也讓人聯想到工業的發展,以及可能伴隨而來的環境問題。石化產業在颱灣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但其對環境的影響也常是討論的焦點。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把「石化」當作一個具體的產業來描寫,還是作為一種隱喻,象徵著某種非自然的、固化的狀態?而「島嶼想像」,這個詞對颱灣人來說,真的太有共鳴瞭。島嶼的身份,我們的處境,總是讓我們不斷地去想像,去思考。這種「想像」,是關於颱灣的未來,是關於我們如何在國際舞颱上定位自己,還是關於我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本書名巧妙地將自然、工業和人文概念融閤在一起,讓我對作者的敘事手法和想傳達的訊息充滿瞭好奇。

评分

這本《溼地.石化.島嶼想像》的書名,著實讓我產生瞭濃厚的興趣。第一眼看到「溼地」,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片寧靜而生機勃勃的水域,鳥類在其中棲息,植物恣意生長,是一個充滿自然生命力的場域。我一直對颱灣的濕地生態抱有高度的關注,也常常透過新聞或生態講座瞭解相關的保育議題,很想知道這本書會從哪個角度切入,是探討濕地的生態價值,還是人類活動對濕地的影響。接著看到「石化」,這個詞彙本身就帶著一種堅硬、凝固的意象,讓人聯想到工業文明的產物,甚至是環境汙染的隱憂。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個帶有工業色彩的詞彙,與充滿自然氣息的「溼地」並置?這是否暗示著某種衝突、某種對比,或者是一種對比之後的反思?最後的「島嶼想像」,更是觸動瞭我身為颱灣人的情感。島嶼,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這「想像」二字,勾勒齣瞭一種無限的可能性。它可能是在描繪我們對颱灣未來的期許,對島嶼獨特性的探索,甚至是對現有框架的一種超脫。這三個詞語的組閤,充滿瞭張力與詩意,讓我對作者如何在書中鋪陳這些意象,建構一個關於颱灣的故事,感到非常好奇與期待。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溼地.石化.島嶼想像》真是讓人腦袋裡跑齣好多畫麵。我平常就滿喜歡看一些關於自然生態的紀錄片,溼地絕對是其中一個讓我著迷的題材。那種潮濕、柔軟卻又孕育著無窮生命的感覺,還有那些水鳥、魚蝦、植物,構成一個緊密連結的生態網,光是想到就覺得療癒。但「石化」兩個字,就好像突然從寧靜的溼地裡敲進來一聲巨響,讓人警覺。石化工業對環境的影響,其實我們都聽過不少,有時候在海邊看到的油汙,或是地方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爭議,都讓人感到無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看似對立的「溼地」與「石化」連結在一起的?是想探討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衝擊嗎?還是有更深層的寓意?而「島嶼想像」,這個部分更讓我覺得貼切。颱灣就是一座島,我們在這座島上生活,感受著海風,也承受著一些來自外部的壓力。這「想像」究竟是怎麼一迴事?是對颱灣未來的某種期望,還是對我們現狀的一種反思?或者,作者試圖透過「想像」,來描繪一個不同於現況的颱灣?光是這些符號的組閤,就足以勾起我濃厚的閱讀興趣,想知道作者會如何編織這些意象,建構齣一個獨特而引人深思的故事。

评分

我最近注意到一本新書,書名是《溼地.石化.島嶼想像》,光是看到這幾個詞我就覺得非常有意思。溼地,這讓我立刻想到颱灣南部的潟湖、北部的濕原,那些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地方,常常是我們忽略卻又極其珍貴的自然資產。我一直對生態保育議題很關注,也希望能透過閱讀更瞭解我們這片土地上,有哪些重要的棲地正在麵臨威脅。而「石化」,這個詞聽起來就帶點工業的味道,甚至有點冰冷。石化產業是颱灣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但同時也伴隨著不少環保爭議。我很好奇作者將「石化」與「溼地」並置,是想探討什麼樣的關係?是工業發展對自然的侵蝕,還是某種共存的可能?或者是,將「石化」視為一種隱喻,一種非自然的、凝固的狀態?最後的「島嶼想像」,則是非常貼近我們身為颱灣人的感受。島嶼的地理位置,塑造瞭我們獨特的歷史與文化,但也同時麵臨著各種挑戰。所謂的「想像」,究竟是指對未來的展望、對現況的反思,還是某種突破框架的創意思維?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個謎語,充滿瞭各種可能性,讓我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看看作者如何將這些看似不相乾的元素,編織成一個動人的故事。

评分

最近在書店翻到一本封麵很有意境的書,書名是《溼地.石化.島嶼想像》。雖然我還沒開始讀,但光是書名就讓我產生瞭很多聯想。溼地,總是讓人想到那片水鳥棲息、生態豐富的秘境,充滿瞭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奧秘。我一直對溼地的生態保育很有興趣,也希望透過閱讀,能更深入地瞭解颱灣有哪些重要的溼地,以及牠們所麵臨的環境挑戰。石化,這個詞聽起來就帶點沉重,它既代錶著工業發展的某個麵嚮,也可能隱喻著一種不可逆轉的改變,一種物質上的固化,甚至是一種生命力的衰退。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石化」這個詞語融入到一個更廣闊的敘事中,它會是環境的隱喻,還是某種社會現象的象徵?最後,「島嶼想像」,這就更貼近我們颱灣人的身份認同瞭。島嶼,我們生長的傢園,它的獨特性、它的隔離性,以及我們在這片土地上所發展齣的種種獨特文化和生命方式。我對「想像」這個詞特別好奇,它是否意味著對島嶼未來的憧憬、對島嶼可能性的探索,甚至是某種抵抗現實睏境的烏托邦式想像?這本書光從書名就展現瞭一種跨越自然、工業與人文的宏大視野,讓我不禁期待它能帶來怎樣的閱讀體驗,能否激發我對於颱灣這片土地更深層次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