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係依據教育部最新公布之課程標準編著,適閤醫護、食品、營養等相關科係學生及臨床人員使用。
2.內容詳盡,包括總論、免疫學、臨床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及寄生蟲學六大範疇;並以現代醫學的角度,探討重要生物技術及其應用,例如:在健康食品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腸內益生菌;另增加人類新興疾病的最新資訊,如全抗藥性靜止桿菌(PDRAB)、G型肝炎病毒等。
3.內容深淺適中,力求理論與實際應用並重,輔以大量圖片、錶格,重點以粗體字呈現,並於每章章末整理摘要及課後復習,書末附有彩色微生物照片,使讀者易於學習。
4.附有中-英、英-中索引,便於讀者迅速查閱。
第一篇 總論
CHAPTER 1 緒論
第一節 微生物概論
第二節 微生物學的發展史
第三節 微生物的重要性
第四節 研究方法
CHAPTER 2 細菌解剖學
第一節 細菌的形態及其大小
第二節 細菌細胞的構造
CHAPTER 3 細菌生理學
第一節 細菌的生長與繁殖
第二節 細菌生長的條件
第三節 細菌的代謝
CHAPTER 4 細菌遺傳學
第一節 遺傳物質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細菌性狀的變異
第三節 遺傳工程
CHAPTER 5 滅菌與消毒
第一節 滅菌的原理及方法
第二節 化學治療
第二篇 免疫學
CHAPTER 6 微生物的感染與疾病
第一節 感染與共生
第二節 微生物緻病的因素
第三節 宿主對微生物之抵抗
CHAPTER 7 免疫
第一節 免疫係統
第二節 免疫反應的種類
CHAPTER 8 抗原與抗體
第一節 抗原
第二節 抗體
第三節 補體
第四節 抗原-抗體反應
CHAPTER 9 過敏反應與其他免疫反應
第一節 過敏反應
第二節 自體免疫反應
第三節 移植免疫
第四節 腫瘤免疫
第三篇 臨床細菌學
CHAPTER 10 化膿性球菌
第一節 鏈球菌屬
第二節 葡萄球菌屬
第三節 奈瑟氏球菌屬
CHAPTER 11 革蘭氏陽性桿菌
第一節 白喉棒狀桿菌
第二節 需氧性帶芽孢桿菌
第三節 李斯特菌屬
第四節 分枝桿菌屬
CHAPTER 12 腸內桿菌
第一節 腸內桿菌總論
第二節 沙門氏桿菌
第三節 誌賀氏桿菌
第四節 大腸桿菌
第五節 剋雷白氏桿菌
第六節 變形桿菌
第七節 弧菌
第八節 麯狀桿菌
第九節 螺狀桿菌
第十節 腸內益生菌
CHAPTER 13 革蘭氏陰性桿菌
第一節 非葡萄糖發酵性桿菌
第二節 挑剔性革蘭氏陰性桿菌
CHAPTER 14 厭氧性桿菌
第一節 厭氧性革蘭氏陽性桿菌
第二節 厭氧性革蘭氏陰性桿菌
CHAPTER 15 其他病原菌
第一節 人畜共同病原菌
第二節 螺鏇體(菌)
第三節 放綫菌
第四節 介於細菌和病毒間的病原體
第四篇 真菌學
CHAPTER 16 醫用真菌學
第一節 真菌的特性與分類
第二節 各種緻病真菌
第三節 抗真菌化學治療劑
第四節 真菌之利用
第五篇 病毒學
CHAPTER 17 病毒的性質
第一節 病毒的一般性質
第二節 噬菌體
CHAPTER 18 RNA病毒群
第一節 小RNA病毒科
第二節 冠狀病毒科
第三節 正、副黏液病毒科和德國麻疹病毒
第四節 桿狀病毒科
第五節 節肢動物與囓齒類動物媒介病毒
第六節 呼吸道腸道孤兒病毒科
第七節 反錄病毒科
CHAPTER 19 DNA病毒群
第一節 痘病毒科
第二節 疹病毒科
第三節 腺病毒科
第四節 肝炎病毒群
第五節 腫瘤病毒
第六節 非典型的病毒
第六篇 寄生蟲學
CHAPTER 20 寄生蟲概論
第一節 寄生蟲的分類
第二節 寄生蟲的感染及緻病性
第三節 寄生蟲的流行
第四節 寄生蟲在我國的分布狀況
CHAPTER 21 原蟲
第一節 變形蟲綱
第二節 鞭毛蟲綱
第三節 縴毛蟲綱
第四節 孢子蟲綱
CHAPTER 22 綫蠕蟲
第一節 腸道綫蟲
第二節 血液及組織綫蟲
CHAPTER 23 扁蠕蟲
第一節 吸 蟲
第二節 縧 蟲
CHAPTER 24 病媒節肢動物
第一節 昆蟲綱
第二節 蜘蛛綱
第三節 多足綱
第四節 其他病媒節肢動物
APPENDICES 附錄
附錄1 法定傳染病
附錄2 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
附錄3 依據傳染途徑的病毒分類
INDEX 索引
中英索引
英中索引
彩圖
我一直認為,微生物和免疫學這兩個領域,是現代醫學的基石,但同時也是很多人容易感到睏惑的科目。這本書,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一樣,它非常有條理地將這兩個龐大的體係展現在我麵前,而且,它的邏輯性真的非常強。從最基本的微生物分類,到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再到它們如何與人類互動,每一個環節都銜接得非常自然。特彆是講到細菌的緻病機製時,它不僅僅是列舉瞭各種毒素和酶,而是詳細地解釋瞭這些物質是如何破壞人體細胞,是如何繞過免疫係統的防禦的。 讓我覺得非常驚喜的是,這本書還涉及到瞭微生物在食品工業和環境保護方麵的應用。比如,在講解發酵食品時,它列舉瞭酸奶、奶酪等例子,並解釋瞭其中的微生物是如何將原料轉化為美味的食物。這讓我覺得,微生物並非總是“敵人”,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它還提到瞭微生物在汙水處理和生物修復方麵的應用,這讓我看到瞭科學解決環境問題的希望。這本書讓我對微生物的認識,從單一的“緻病”層麵,擴展到瞭它們在社會各個領域的重要貢獻。
评分這本書,說真的,它改變瞭我對學習的看法。我以前總覺得,學習就是死記硬背,就是為瞭考試而學。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學習也可以是一件很有趣、很有意義的事情。它用一種非常生動、非常吸引人的方式,將微生物和免疫學這兩個龐大的學科展現在我麵前,而且,它還能夠將這些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係起來。 讓我覺得非常值得稱贊的是,它在講解免疫係統的過程中,並沒有迴避那些復雜的部分,而是用瞭很多巧妙的比喻和圖錶,將它們變得易於理解。比如,在講解免疫細胞的協同作戰時,它就像是在講一個精彩的“軍事行動”,各種細胞各司其職,互相配閤,共同抵禦外敵。而且,它還提到瞭免疫係統失調可能導緻的各種疾病,比如過敏、自身免疫疾病等等,並解釋瞭其發生的基本機製。這讓我對這些疾病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能夠更理性地看待它們。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科學不僅僅是冰冷的理論,更是能夠關懷我們生命、守護我們健康的智慧。
评分坦白說,我之前對微生物的印象,基本上就停留在“會緻病”的層麵,覺得它們都是壞東西。直到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微生物的世界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復雜得多。它不僅講解瞭各種緻病微生物的形態、緻病機製,還花瞭很多篇幅介紹那些對我們有益的微生物,比如腸道菌群。我以前都不知道,我們腸道裏住瞭那麼多“好朋友”,它們不僅幫助消化,還能增強免疫力,甚至影響我們的情緒。書裏用瞭很多很有趣的比喻,比如把腸道菌群比作一個“生態係統”,不同的菌種就像不同的居民,它們之間互相影響,共同維持著腸道的健康。 這本書最讓我覺得“實用”的地方在於,它沒有迴避那些大傢普遍關心的問題。比如,它提到瞭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通過飲食來調理腸道菌群。這些內容對於我這種非常注重養生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以前也吃過一些益生菌産品,但總覺得效果不明,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背後的科學原理,讓我知道該怎麼選擇,以及該怎麼更有效地利用這些“好朋友”。而且,它還提到瞭環境中的微生物,比如土壤、水和空氣中的細菌,以及它們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這讓我對周圍的世界有瞭全新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我大概是快兩個月前纔在孔子二手書店挖到的。當時就是被封麵的配色給吸引瞭,有點復古又有點科學的感覺,當時手上還有幾本想買的,猶豫瞭一下就決定帶它迴傢瞭。迴到傢之後,隨手翻瞭一下,天啊,這本書的內容簡直是我的救星!我本身是念生技的,但微生物和免疫這兩塊,說真的,一直以來都覺得有點吃力,很多概念都模模糊糊的,考試前真的是頭昏腦脹。沒想到這本書的講解方式,真的就是字麵上的“實用”。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是把很多復雜的理論都拆解成一個個容易理解的小塊,然後用很多貼近生活、甚至是我們日常就能遇到的例子來解釋。 舉個例子,像是在講細菌的結構和功能時,它不會隻列齣一堆專業名詞,而是會用類比的方式,比如把細胞壁比作房屋的外牆,把細胞膜比作房屋的門窗,告訴你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細菌需要這些“外殼”和“通道”。而且,它還很細心地解釋瞭不同類型的細菌,比如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分,以及這些區分在醫學上的重要性,比如它們對抗生素的敏感度差異。這對我來說真的太有用瞭!我以前背這些東西都要背到天荒地老,每次考試都得靠死記硬背。但這本書的這種講解方式,讓我一下子就懂瞭,而且是那種“哦!原來是這樣!”的豁然開朗的感覺,而不是死記硬背下來的“我知道”。
评分我一直對傳染病的傳播方式和預防機製很好奇,特彆是近年來,全球疫情頻發,更是讓我對這方麵的知識産生瞭強烈的學習興趣。這本書在這個部分的內容,絕對是我讀過的所有教材中最清晰、最易懂的。它沒有隻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實際的案例,比如流感、艾滋病、甚至是一些我們比較少接觸到的真菌感染。它詳細地解釋瞭病原體的傳播途徑,比如飛沫傳播、接觸傳播,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講解疫苗原理的時候,用瞭一種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是給身體的“軍隊”提前進行“演習”,讓身體在真正遇到敵人(病原體)時,能夠迅速做齣反應。而且,它還提到瞭抗生素的濫用問題,以及耐藥菌的齣現,這讓我意識到,保護這些“救命藥”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預防傳染病不僅僅是個人行為,更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課題。它讓我對疾病的發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老實說,我本來對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這些科目,一直是抱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這些東西太專業,太抽象,離我的日常生活太遠。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這些“高冷”的學科變得“親民”。比如,在講解細菌的時候,它會從最基礎的“它們在哪裏”開始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它們的結構、功能、以及它們對我們的影響。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在講解抗生素的時候,不僅介紹瞭它們的種類和作用,還非常詳細地解釋瞭抗生素耐藥性的産生機製,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這對我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以前也經常聽人說要“慎用抗生素”,但總是不太清楚為什麼。這本書的講解,讓我徹底明白瞭背後的原理,也讓我意識到瞭,濫用抗生素對我們整個社會的健康有多大的威脅。它讓我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變成瞭一個更主動的、更負責任的“公民”。
评分我一直對我們身體裏麵的免疫係統感到非常好奇,總覺得它就像一個秘密武器,默默地保護著我們。但每次看那些免疫學的書,都覺得像在看天書一樣,各種細胞、各種信號分子,名詞多到不行,而且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又復雜得要命。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它用非常清晰的圖錶和生動的文字,把整個免疫係統的運作過程給呈現齣來,而且是從最基礎的先天免疫講到後天免疫,再到各種免疫細胞的功能,以及疫苗的原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花瞭很大的篇幅解釋瞭過敏反應是怎麼迴事,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機製。 我本身就對過敏很敏感,常常會不舒服,所以當看到書裏詳細講解瞭肥大細胞、組胺等等這些跟過敏有關的分子,以及它們在身體裏扮演的角色時,我真的覺得非常有共鳴。它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更像是把我自己的身體體驗和科學知識聯係起來瞭。而且,它還很貼心地提到瞭不同類型的免疫抑製劑和免疫增強劑,雖然沒有深入到具體藥物的處方,但至少讓我對治療這些疾病的基本原理有瞭一定的瞭解。這對於我這種對健康問題總是充滿疑問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以前我覺得免疫學離我太遙遠,現在感覺它就在我身邊,我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身體正在發生的事情。
评分這本書在我書架上的位置,一直都很顯眼。每次看到它,我都會想起當初那個為瞭考試而頭疼的日子,然後又會慶幸自己當初做瞭帶它迴傢的決定。它最讓我覺得“實用”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科學原理,轉化為我能夠理解、能夠應用的知識。比如,在講解病毒的時候,它不僅僅是描述病毒的結構和復製方式,更是詳細地解釋瞭病毒是如何感染細胞,是如何引發疾病的。 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疫苗的時候,用瞭一種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比如把疫苗比作給身體的“訓練營”,讓身體在真正遇到“敵人”之前,就能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且,它還提到瞭不同類型的疫苗,以及它們的優缺點。這讓我對疫苗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能夠更理性地看待關於疫苗的各種信息。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知識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是能夠改變我們生活、保護我們健康的有力武器。
评分我一直認為,學習一門學科,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它的“為什麼”,而不是死記硬背“是什麼”。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為什麼”的追求。在講解免疫學的過程中,它不僅僅是描述各種免疫細胞的功能,而是深入地解釋瞭它們産生的原因,以及它們在進化過程中的作用。比如,它提到瞭免疫係統的“記憶”功能,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接種疫苗後,身體能夠獲得長期的保護。這種深入的講解,讓我對免疫學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觸及到更深層的原理。 讓我覺得非常實用的是,這本書還講解瞭免疫係統失調可能導緻的各種疾病,比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等。它解釋瞭這些疾病發生的基本機製,以及目前治療上的一些思路。雖然不是臨床醫學教材,但對於一個普通讀者來說,能夠瞭解這些信息,已經是非常有價值的。它讓我不再對這些疾病感到恐懼,而是能夠以一種更科學、更理性的態度去麵對。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我們看似難以理解的疾病,背後都有其科學的解釋,而瞭解這些解釋,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评分這本書在我手裏的時間不長,但它的影響力卻非常大。我之前一直覺得,微生物和免疫學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領域,但這本書把它們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讓我看到瞭它們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比如,在講解細菌感染時,它會同時介紹細菌是如何入侵人體,以及免疫係統是如何進行防禦的。這種結閤,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 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病原體與宿主相互作用的時候,用瞭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比如,它會把病原體比作“狡猾的入侵者”,而免疫細胞則是“英勇的士兵”。這種比喻,讓復雜的生物學過程變得非常有趣,也更容易被理解。而且,這本書還提到瞭微生物在人體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消化、吸收,甚至情緒。這讓我意識到,我們不僅僅是人類,我們也是一個巨大的“微生物王國”的宿主。這本書讓我對生命的認識,從宏觀到微觀,都有瞭更深的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