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借宝器大闹地狱城、智斗天将被压五行、三昧真火红孩儿、孙悟空大战牛魔王……
本书以生动、幽默的漫画方式表现,让小朋友优游于中国古典小说的世界里。现在,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行人穿越奇山峻岭、荒漠沙河,克服重重困难、打败各种妖魔,来一趟奇幻之旅吧!
本书特色
适合国小学童寓教于乐的知识性漫画,趣味生动的漫画表达西游记的传奇性与想像力。
本书启示
中国古典「四大奇书」之一,以嘻笑怒骂代替说教。
作者简介
林文义
一九五三年生于台湾台北市。曾任出版社、杂志社总编辑。报社记者。《自立晚报》副刊主编、国会办公室主任。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时政评论员,现专事写作。十五岁从李费蒙(牛哥)先生习画,十八岁初旅文学,散文行世三十年后潜心小说,五十三岁习诗。着有散文集:《欢爱》、《边境之书》、《迷走寻路》等三十七册。小说集:《北风之南》、《蓝眼睛》、《革命家的夜间生活》等六册。诗集:《玫瑰十四行》、《旅人与恋人》二册。漫画集:《漫画西游记》、《三国演义》、《唐山渡海》等六册。主编:《九十六年散文选》等多种选集。
第一回 石猴诞生渡海求仙
第二回 龙宫借宝器大闹地狱城
第三回 大战哪咤、触犯天条
第四回 智斗天将被压五行
第五回 佛祖授命、三藏取经
第六回 释放悟空、收伏龙马
第七回 失落袈裟、收伏黑大王
第八回 高太公的猪女婿
第九回 师徒黄风岭遇难
第十回 流沙河收悟净
第十一回 偷吃人参果 大闹五庄观
第十二回 宝象国的驸马(上)
宝象国的驸马(下)
第十三回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第十四回 三昧真火红孩儿
第十五回 拒绝和尚的国度(上)
拒绝和尚的国度(下)
第十六回 遇难通天河
第十七回 借扇子兄弟阋墙
第十八回 黄眉大王的诡计
第十九回 盘丝洞与黄花观的妖怪
第二十回 悟空智斗三魔王(上)
悟空智斗三魔王(下)
第二十一回 比丘国的国丈
第二十二回 抵达灵山进谒如来
新版序
右手的两面∕林文义
宛如昨天。冷热交织的冬与夏,昼和夜,潜心埋首于连环漫画;那是遥远的四十年前,勤读□弦、郑愁予之诗,胡品清、杨牧的散文,黄春明、七等生的小说。文学还离我很远,童年和少年还近,沉迷叶宏甲的「四郎、真平」连环漫画,并且终于成为以《牛伯伯打游击》漫画、小说《赌国仇城》炙手可热的李费蒙(牛哥)先生研习的门生,那是七○年代初。
漫画?我一心想做一个好的漫画家,那是三十岁之前奋力不懈之梦;但资质却抵不过自己所订定的高标准,于是专注在文学书写上,正职则是求生计的投身新闻工作……想到一群昔日漫画家好友们,还是藏拙才好,决定暂歇做漫画家之志,凝注于文学至今。
八○年代初,《幼狮少年》月刊创立。创刊时的编辑阵容好手如云:周浩正、詹宏志、孙小英、何传馨诸君,找我为这本少年刊物画四格漫画;最初是「小毛头」,以国中生角色呈现校园趣事。过一段时间,主编孙小英女士提及:「何不将中国古典文学、演义小说改绘成连环漫画?」于是开始了《成语故事》的连载,全彩精印,弥补我画艺不精的缺憾;当时够合集印成专书时,却通不过彼时国立编译馆的审查制度。他们说「太夸张。」漫画笔触不夸张何以是漫画之趣?我和《幼狮少年》编辑同仁首次遭遇到重挫。感谢依然对我不曾失去信心,《漫画西游记》就接续于后诞生了。
并非我画得好,而是这本由中国明代吴承恩撰写的不朽名着《西游记》早是百年来华人社会如同西方《圣经》般地深入人心。我画得非常快乐,读者似乎也多少感同身受其中妙趣;这是至今昔时国中年代彷彿依稀,而今已近中年的读者朋友偶会提及的美丽记忆,亦是作为绘画者之我在三十年后,温暖的回馈。
三十年了,幼狮版的《漫画西游记》依然继续流传,我却早已歇下画笔很多年。时而有人问起:「文学作家、电视、广播主持人、时政评论员的林文义,也是很早以前,画《西游记》那个人吗?怎么不再画了?」我只有苦笑以对,必得坦白承认:文学和漫画只能二择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答客问后,徒留长叹。
《漫画西游记》在二十年前曾由中国大陆陕西太白出版社印行简体字版。于我而言,这是我曾倾往的美好之梦;笔下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伴我两年时光,绘画过程经常日以继夜,劳心费神,如能让少年读者得以阅之欢颜,领略《西游记》内涵,就是我最欣慰之快事;那是我文学半生的另一片风景,是我未完成的画家之梦遗憾的印证。
右手的两面,一是文学,一是漫画。一九八三年三月初版之序,是老友诗人吴晟先生所撰;序文提及他与儿子们在冬夜阅读《漫画西游记》时的分享乐趣,还是童稚的儿子们在梦中都会笑出声来,如今已是医生及歌手……岁月与我同老,《漫画西游记》却依然年轻。
就在二○一○年深秋,我的文学生涯四十年之时,幼狮文化公司告之:《漫画西游记》决定重新整编新版,的确令我惊喜非常。深深感谢幼狮文化公司的编辑同仁愿意给予这本流传近三十年的漫画集犹若火浴凤凰的再生奇缘;昔时最初版本的美术编辑谢宜祥先生,早就赋予不俗的典雅,现今的版本旧酒装新瓶,相信更能一新眼目。其实不朽的是吴承恩先贤的扎实原创文本,我只是借花献佛的以画诠释,不敢掠美于万分之一,留给我最美好的收获。
《漫画西游记》。文学的另一种风景,我右手两面的笔触,是我的纯净,我的最初。
二○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台北大直
最近在整理书房,翻出来一本旧的西游记,封面都有些褪色了。这书是外婆留给我的,她说她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西游记,觉得孙悟空是她心目中的英雄。那时候,台湾的社会比较动荡,人心惶惶,外婆说,每次看西游记,都能从孙悟空身上找到力量和勇气。她觉得孙悟空就像一个不屈不挠的斗士,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会为了正义而战。我小时候不太理解外婆的话,只觉得西游记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但现在,我渐渐明白了外婆的感受。西游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要勇敢地面对挑战。而且,西游记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觉得西游记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评分我个人对西游记的改编作品兴趣缺缺,总觉得很多改编都失去了原著的神韵。与其看那些过度解读或者过度商业化的作品,我更喜欢直接阅读原著。当然,原著的语言确实比较难懂,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才能读完。但是,我觉得这种阅读的挑战,也是一种乐趣。通过阅读原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的故事,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吴承恩的创作意图。而且,原著的语言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种古朴典雅的文风,让人回味无穷。我特别喜欢原著中对人物的描写,尤其是对孙悟空的描写,简直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既有英雄的豪气,又有猴子的顽皮,既有正义感,又有叛逆精神,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立体的人物。我觉得西游记的故事,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智慧和财富,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和发现。
评分哎,最近在书店闲逛,看到好多西游记的版本,忍不住又翻了几本。说真的,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版《西游记》情有独钟,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的冒险,简直是童年回忆的宝藏。后来长大了,也读过一些比较学术、考究的西游记版本,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那些版本往往把故事里的神话色彩都扒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历史考证和人物分析,读起来有点像在做研究报告,少了那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能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元素,让故事更贴近我们生活,更容易理解的版本。像是有些改编的西游记绘本,用可爱的画风和简洁的语言,把复杂的剧情变得生动有趣,很适合带孩子一起阅读。当然,如果能找到一个既有深度,又能保持原著神韵的版本,那就更好了。总觉得西游记的故事,就像一颗多面的宝石,不同的角度去看,都能发现不同的美。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有创意的西游记改编作品,让这个经典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我妈是那种很传统的台湾人,从小就喜欢讲故事给我听,西游记绝对是她最拿手的。她讲的西游记,跟课本上的是不太一样的,会加入很多台湾的俚语和生活习惯,听起来特别亲切有趣。那时候,我总是缠着她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觉得他真是太酷了,敢跟玉皇大帝叫板,简直是叛逆精神的象征!后来,我开始自己看西游记,发现原著比我妈讲的还要精彩。吴承恩的文笔真是太棒了,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场景描写得如诗如画。尤其是那些妖怪,个个都很有特色,让人印象深刻。不过,原著的语言比较古奥,有些地方读起来还是有点吃力。所以,我后来也找了一些白话版的西游记来看,感觉更容易理解。我觉得西游记不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它告诉我们,要勇于挑战权威,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而且,西游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评分说实话,我对西游记的印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电视剧。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放《西游记》,那时候的特效虽然现在看来有点粗糙,但那时候我们觉得简直是太神奇了!尤其是六小龄童演的孙悟空,简直是活脱脱从书里走出来的一样,把孙悟空的机灵、勇敢、顽皮都演绎得淋漓尽致。那时候,我总是模仿孙悟空的动作,还拿着一根木棍当金箍棒,在家里上蹿下跳,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后来,我开始看一些关于西游记的解读,发现原来西游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降妖伏魔的故事,它还蕴含着深刻的佛教思想和道家哲学。比如,唐僧取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他要克服各种困难,战胜自己的心魔,才能最终取得真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也象征着人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觉得西游记的故事,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充满了各种谜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