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瓷器时代推手 打造感性美学经济
礼品教父首度披露
国礼级华人文创品牌的经营哲学
自代工转型品牌经营,从海外红回台湾,陈立恆用一甲子的人生故事,
阐述他淬鍊创业、发扬创意与品牌的经验与洞见。
李吉仁、吴静吉、周功鑫、陈郁秀、汉宝德、黄光男│诚挚推荐│
陈立恆60年人生;法蓝瓷10年传奇
以玩美之艺打造完美佳瓷,
深植流传千年的文化事业!
***
20岁,尝试第一个文创实验
30岁,却曾经当过「山大王」
40岁,从陆上贸易做到投资太空
50岁,创立法蓝瓷重新出发
60岁,凝聚众力开创华人文创产业
关于法蓝瓷,你也许已经知道很多,也许知道很少,从一张张童年的圣诞卡片,到纽约礼品展上的大奖,创办人陈立恆一个甲子的沉潜奋斗,是说也说不完的人生故事。
十年间,法蓝瓷跨越了别人数百年的品牌经营,让世界看到了法蓝瓷,但它不只是在这短短十年间才站稳脚跟的。伴随着法蓝瓷的出名,接踵而来许多现身说法的邀约,使得陈立恆慢慢发现两岸三地的华人,从莘莘学子到社会大众,不少人都对文创产业抱持理想,对自创品牌满腹热情,想要知道品牌应该如何开始,哪些是文创产业的现实面,他们更好奇法蓝瓷的来龙去脉,好奇和法蓝瓷相关的人事时物。
于是这本书诞生了,陈立恆决定分享他的人生及品牌故事,使之作为文创品牌孕育经验的载器,拓展出更完整的创业、创意与品牌的面相。他的人生故事在浩瀚书海里,就像一粒麦子般微小,但如同约翰福音书里的麦子,落到一个有灌溉的地方,它可以生出千千万万颗穗粒,可以抽出另一根企业的芽,或是开出另一朵品牌的花,其力绵延亦其味无穷。
这本书是陈立恆/法蓝瓷前半段的人生风景,希望能让对创业、创意与品牌有兴趣的朋友,在品牌盛名的香影绰约里,看见法蓝瓷从代工转型中走来的坚毅步伐,它的俯仰进退,每一步都战战兢兢、脚踏实地。法蓝瓷的下一个十年,不会自满于一个华人文化创意「品牌」,而是放眼在推动华人文化创意「产业」,相信法蓝瓷的身先士卒,可以鼓励其他摩拳擦掌的华人创意家们,有信心一起迈开大步,让华人品牌在国际舞台上集体发声,凝聚起一加一大于二的规模效应,携手传承、开创下一个千年。
作者简介
陈立恆
法蓝瓷的创办人,一生与创意结缘,集企业家、设计师的才华于一身。
投身于国际精致礼品业近三十年,旗下的海畅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礼品代工商之一。有感于代工产业是为人作嫁,不能从中实现传递东方美学的理想,于2001年创立法蓝瓷(FRANZ)品牌,FRANZ是陈立恆的外文名字,意涵无拘无束,充满创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是希望借由FRANZ实现梦想,将理念融入产品的设计风格中;而Logo上的海鸥就是传递理念的使者,展翅高飞,遨翔天地,把东方美学传扬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陈立恆期许法蓝瓷成为大自然魅力的传达者及东方哲思的传承者,希望大家都能够透过「瓷器」,东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发明,一起品味「齐物天地美,逍遥仁者心」的东方哲学精华。更有甚者,借由提升自我的品味来撷取大自然蕴含的美学精华,涵养「逍遥自在,处处关怀」的仁者胸怀与文化底蕴,进而产生「天地无处不灵感」的创意巧思与优雅独具的个人风格,传递爱与美的讯息,共筑大同世界,创造丰盈美好的人生。
推荐序
前言 我是法蓝瓷
Part 1 根基─人之初,茁于斯
1.踏上人生的舞台
2.第一个文创实验─「艾迪亚」
3.错过也很美丽
4.我「感」故我在
5.我在中德贸易的日子
6.重来一次的人生
7.我也曾是「山大王」
8.从「山大王」到「埔里王」
9.来自母亲的影响
Part 2 创业─少练达,壮修成
1.给别人机会
2.精灵的事业
3.另一种故人情
4.从夕阳里升起
5.圆形管理的创意
6.代工悟出万中选一的真理
7.苏联、飞船与幻想
8.两岸同根亦同生
9.亢龙终有悔
Part 3 品牌─以仁心,立恆志
1.从瓷开始.以瓷载道
2.十年追赶一千年
3.红回台湾的MIT
4.砸出来的硬道理
5.企业的修齐治平
6.开垦文创,定义产业
7.这就是美
8.当法蓝瓷遇见法国
9.天生我才必有用
10.有梦未圆──松菸文化园区
11.文化是品牌的资本
12.创意本无术,但从仁心来
前言
我是法蓝瓷
十岁的我,最喜欢牧师用来鼓励小朋友的圣诞贺卡,上面五彩纷呈的图案,温暖了在午后斜阳里,一段又一段物质贫乏却精神丰富的童年时光,当时并不知道,我所憧憬的那些圣诞树、小木屋以及各式各样的礼物,会是长大以后,为我打下江山事业的基础。
二十岁的我,左手西洋摇滚,右手德文诗词,开着汽车、背着吉他,一心想要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却走进了台湾民歌餐厅的新时代,在艾迪亚的星光灿烂中,记忆了一代人的音乐印象,也成全了我人生第一个文创经验。
三十岁的我,不再是「音乐人」,而是「贸易人」,永远相信梦想,却心甘情愿地放下吉他的揹带,提起装满样品的皮箱,走南闯北拜访工厂,东奔西跑开发客户,虽然在创业的路上,跌过几回不轻不重的跤,但创意结合生意的前景明确,山高水阔之间,我依然载欣载奔。
四十岁的我,几间工厂像印钞机一样日夜运作,投资过从太空到海上的各种产品,企业版图自欧洲、美国、日本,延伸到刚加入全球经济市场的苏联以及对岸。已经体验过生死进退的我,不是不满意这个为人们互诉喜悦与祝福的礼品事业,只是深深相信「赚钱容易,花钱难」,如何善用我的「得」,来造就让更多人可共享的「德」,着实困惑了年逾不惑的我。
五十岁的我,决定从「瓷」开始,创立法蓝瓷,回到陶瓷的故乡景德镇设厂,立志成为第一个具有国际地位的华人文化创意品牌,不到一年,法蓝瓷在纽约礼品展上一炮而红,从那一刻起,我们以「瓷」载道,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形上形下,除了天人合一的品牌美学,还有让必仁者、争也君子的企业哲学。
六十岁的我,用十年的光阴,追赶中华民族一千年前的冠世风华,终于法蓝瓷成为一个「上得了厅堂,报得了名号」的华人品牌,在奔腾迭宕的国际舞台上,可以骄傲地说出「我是法蓝瓷」,用自己的名字,走进欧洲秀展、纽约第五大道、巴黎时尚大街、两岸故宫、法国国家级博物馆,甚至是美国白宫与梵蒂冈教廷。
十年间,法蓝瓷跨越了别人数百年的品牌经营,世界看到了我们,我们也发现了真正的自己,但我们并不只是在这短短十年间才站稳脚跟,从一张张童年的圣诞卡片,到纽约礼品展上的大奖,一个甲子的沉潜奋斗,是说也说不完的人生故事。
伴随着法蓝瓷的出名,接踵而来了许多现身说法的邀约,我慢慢发现两岸三地的华人,从莘莘学子到社会大众,不少人都对文创产业抱持理想,对自创品牌满腹热情,想要知道品牌应该如何开始?哪些是文创产业的现实面?他们更好奇法蓝瓷的来龙去脉,好奇和法蓝瓷相关的人事时物,虽然我近年来忙到恨不得能有好几个分身,但只要一得空闲,无论是机关团体、还是政府学校,我极少推却他们的盛情,因为透过每一次交流,只要能在一个有心人的生活或事业上产生一点启发与鼓励,我付出的时间就有了价值。
于是我有了一个扩大分享的大愿,希望以书的形式,做为文创品牌孕育经验的载器,拓展出更完整的创业、创意与品牌的面相。也许我的人生故事在浩瀚书海里,就像一粒麦子般的微小,但如同约翰福音书里的麦子,落到一个有灌溉的地方,它可以生出千千万万颗穗粒,可以抽出另一根企业的芽,或是开出另一朵品牌的花,其力绵延亦其味无穷,这便是我决定分享我的人生及品牌故事的虔诚初衷。
说穿了,其实做人和做品牌是同一件事,法蓝瓷就是我,我就是法蓝瓷,物我合一是经营品牌的必要心态,所以当初我选择以我的德文名字为品牌命名,将它当成如同是自己的人生一样地诠释、实践与超越,它不只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段发光的故事,它还是一个生命,有盘根错节的因缘脉络,有千头万绪的纠葛迷离,会成长、有挣扎、需要关怀、也懂得付出,而早在做品牌之前,吞吐了将近五十年的岁月历练,其中的感恩与反省、成功与失败、付出与追求,所有的细小环节都是构成今天法蓝瓷DNA的去氧核糖核酸。
这本书,就是法蓝瓷前半段的人生风景,希望能让对创业、创意与品牌有兴趣的朋友,在品牌盛名的香影绰约里,看见法蓝瓷从代工转型中走来的坚毅步伐,它的俯仰进退,每一步都战战兢兢、脚踏实地。一如英国诗人萨松的不朽诗句:「心有勐虎,细嗅蔷薇。」(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在法蓝瓷的心中,我们懂得文化创意的精细美好一如蔷薇,更有勐虎般的激烈壮怀,为达成一个更远大的愿景而踔厉风发。法蓝瓷的下一个十年,不会自满于一个华人文化创意「品牌」,而是放眼在推动华人文化创意「产业」,相信我们的身先士卒,可以鼓励其他摩拳擦掌的华人创意家们,有信心一起迈开大步,让华人品牌在国际舞台上集体发声,凝聚起一加一大于二的规模效应,携手传承、开创下一个千年。
推荐序
A型创意人玩美法蓝瓷 吴静吉
A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各自谦虚地向前鞠躬,在高处交集,中间的「一阳指」就是创意连结。文化和产业几乎不相往来,陈立恆却创意地将两者连结起来,扮演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头羊。二十一岁才是大三的学生,就以艾迪亚的平台开始他文创产业的实验。
陈立恆是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Dorothy Barton所描述的顶尖A型人物,在领导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时,也同样将文化和产业透过创意的组合,让两个领域的达人在协会中相知互动、交流合作。法蓝瓷的品牌和协会的伞骨也架构了两岸文创产业的桥梁。
在经营艾迪亚和法蓝瓷的过程中,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成功的经营让他领悟并建构圆形管理模式。文化创意需要平台,艾迪亚提供的舞台让许多歌手在此初试啼声因而丰富了流行音乐。法蓝瓷也创造平台,让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特别需要但不是主流教育中培育出来的达人,能够在此发挥才能。
陈立恆是个乐观积极且复原力强的人。在事业的道路上遭遇不少挫折,但他都能够化险为夷、化被动为主动,而很快复原起来,发挥创意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生活中被告知得了肝癌后,他立即调整生活风格仍然积极工作,最后这些癌细胞却不知去向。事业上,他也曾经遭遇亲信的背叛,和其他几个同事抱头痛哭后,立即从愤怒伤心中理出头绪,将其转化为淬鍊过程的领悟,更进而昇华为培养员工「具备能力成为独当一面的创业者」之利他哲学。
陈立恆是真才实学的创意人,从创意发想、创新实践到创业成功的历程,处处挥洒他的生活智慧和创造力学者所说的迷你创意。他能够从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中,採取新奇且有意义的角度诠释各种遭遇和体会,这些迷你创意从「不断地自我训练蹲马步」中「砖瓦叠砌」,逐渐脱胎换骨成就了法蓝瓷。
《玩美法蓝瓷》这本自传串起陈立恆个人点点滴滴的生命故事、文创产业家追寻实践梦想的生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台湾从OEM、ODM到建立品牌的蜕变历程,以及两岸与国际贸易的演变。
《玩美法蓝瓷》中的「玩」字在事业愈来愈成功的叙写中,似乎慢慢地认真起来。其实他在第一章就自问:「不敢想像,在我少年十五二十时的茂盛年华,如果我没有坚持在工作、读书、社团与玩乐中取得平衡,我是否还会像现在一样成功?」我的答案是「欠缺玩乐,很难这么成功」。
虽然陈立恆从大一留长发、弹吉他、疯摇滚,顶下并经营艾迪亚,到后来穿西装、打领带、创品牌,在中德贸易公司工作和国际贸易的历程中历尽沧桑,却又都能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形容李后主所说的「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词人在此可以说是创意人。因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关系,而有机会陪他在大陆参与文创活动,经常看到他一耸肩、一抬眉,都是那么自然。有了这样赤子之心的态度行为,更能体会他「玩美」中「玩」字的意义。
伴随赤子之心的是他「做其所爱,爱其所做」的热情和接受挑战。
他为什么从礼物开始?他的母亲让他体悟到小小的礼物在人际交流中作用很大且影响深远。无论是实质或情感的礼物,他的母亲都在对的时间给他对的礼物,礼物不在大小,而在意义。
他一直钟情于陶瓷的材质,认为这是中国哲学里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真心喜爱并收藏来自现代知名陶瓷厂牌的精品,对他来说,这些现代的陶瓷名品都是由丰富的文化底蕴转化而成的创意作品。
彻夜读完《玩美法蓝瓷》的初稿,让我第二天「创造力理论研讨」的课程中充满了《玩美法蓝瓷》,这本书是解释创意人及其创意发想、创新实践到创业成功的最佳实例,真的是「天下没有白读的书」。他个人的经验也同样证明了「天下没有白读的书」。有一天他在哥哥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封德文信,是来自做耶诞装饰品的德国商人。因为大学读的是德文系,机会来了就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从那笔生意开始,他「爱上了国际贸易无远弗届的精彩」,即使在美国,也和许多德裔美人展开国际贸易,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奠定了《玩美法蓝瓷》的品牌,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亮。
(本文作者为政治大学创造力讲座教授)
推荐序
事情的成败决定在人身上 汉宝德
陈立恆先生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几年前我们在世界宗教博物馆相见,他简单地自我介绍了他的奋斗历程,使我感到极讶异又佩服。一个人怎么可能历经那么多创业与失败,最后竟能成功地昂然屹立在国际名牌群中,成为台湾工艺产品中唯一的世界级代表?以他的背景来看,怎么会闯进瓷器创作这个行业?
我们曾有一短暂的合作关系,因为我觉得他的奋斗历程实在是难得的成功经验。政府正提倡文化创意产业,他应该是文化创业的标准范例。我国的朝野人士虽大声唿喊文创,却对文创一无所知,所以每年编列大笔预算,只能维护「园区」,却不知如何向前迈步。他居然愿意把经验传播给后进者,使我非常感动。我尝试帮助他取得台北市松菸的文创育成计画,没有成功。这样的结果我并不意外。我们都不是习惯走后门的人,对于外行的评审们又没有说服力。这是我多年来不再积极介入公众服务工作的原因。但是我知道他非常失望。老实说,我们都对市政府失望,他们的选择居然使那个计画消声匿迹了。
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使我坚信,事情的成败决定在人身上,靠制度是徒然的。陈立恆这个人是法蓝瓷成功的原因。我当时想,如果松菸计画不成,他可以写一本自传,把文创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使大家了解只靠嘴巴喊叫是不能成事的。几年过去了,很高兴看到他真的出书了。足证他不只是成功的商人,也是有使命感的文化人。
我知道有些文化界人士对法蓝瓷的发展方向并不十分赞同。他们是自西方学院美学的观点来看法蓝瓷的产品。这就是为什么法蓝瓷在国内得到褒扬还要外国评审先生坚持主张才成。近年来的前卫形式观有两条路线,一是极简,就是简单几何形;一是解构,就是复杂的几何形或自由形。而法蓝瓷走的却是传统与自然的结合,也就是人文的路线。这条路不对学者的胃口,却是举世大众所喜爱的,也可以说是为广大民众所开拓的创造路线。我了解他的心思,因为在二十几年前,我在建筑工作上面临同样的困惑,因而写下了「大乘的建筑观」一文,说明我主张在建筑上摆脱学院理论拥抱人性的想法。
法蓝瓷的器型都是功能取向的,基本上没有不合理的「创新」,所以重理性。它的美观与悦目则着重在装饰上,而装饰的新创则以写实而生动的自然物的摹拟为主。陈先生不是艺术学院出身,因此逃过「抽象」一劫,回到人心深处本能的爱好。自「人同此心」的喜爱进行创作,想不到我在建筑上无法实现的观点,他在瓷器上实现了。
这种观点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要用文化的创发力创作经济的实力,就是要掌握人类内心的需求。法蓝瓷的成功是最宝贵的一课,他的产品不但为他创造了财富,而且赚得了千千万万人的笑声与眼泪。
祝福他在未来的岁月,把他的经验成功地推广到大中华地区。
(本文作者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荣誉馆长)
推荐序
敬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者与成功者 黄光男
对于一位有敏感度、有实力的企业家,原本就不必说太多的赞美之词,但对于一位热心社会发展、能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大家,而有充实的内容与成果贡献桑梓者,我们不免会在赞叹之余有个怎样说法。
法蓝瓷品牌的创立者,也是领导者的陈立恆先生,十余年前经汉宝德先生的介绍,初次见面就感受到他一股热心在扩散。经过多次的接触即更明白他的成功原来是一种理想哲思的实践。我并不知道美学在创意中有如此巨大的引发力,他说:「我面对一首曲子,或一群观众时,我不是我,只是我的灵感在动」,好个灵感是心绪也是智慧的结晶体。正如他日后创立法蓝瓷品牌的成品一样晶莹剔透,秀色迷人。
当然陈立恆不只是冥想而空想,对于如何结合具有创意的艺术家,如何渗透市场的需要,他有过精密的选择与试验;对于以东方美学,尤其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包括由中国流传的精品瓷器,在西欧、德国被应用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高级餐具或艺术创作,中华文化该有的机会提供传统精致产品,以及现代性顶级的瓷器。信心、决心是他向天主以及芸芸众生祈祷的力量。他坚持最好、最有创意作品在法蓝瓷立基。
成功的背后是辛劳与费神,给予自己也给别人机会,使他的思想理路更宽广、行动(执行力)更踏实。「法蓝瓷就是我,我就是法蓝瓷」以自己的人格灵化而成法蓝瓷器,所研发的成品,是品牌,也是台湾。
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者,也是成功者,正在扩大他的产业机能,专此推荐这位实力派的企业家。
(本文作者为台湾艺术大学校长)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也是一次深刻的启发。我原以为《玩美法蓝瓷》只是一本介绍瓷器制作的书,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关于“生活的美学”和“艺术的温度”。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暖、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讲述了法蓝瓷与人的故事。我被书中那些关于瓷器如何融入生活,如何点缀日常的描写所打动。那些关于如何用一件法蓝瓷来营造居家氛围,如何用它来提升用餐体验的建议,都让我觉得非常受用。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仿佛他在用这本书,邀请我一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殿堂,它也可以是触手可及的温暖,是可以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平凡日子的美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生活仿佛也多了一抹亮色,多了一份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
评分《玩美法蓝瓷》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它所呈现出的那种“极致”的追求。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法蓝瓷的工艺流程,更是深入地剖析了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匠人精神和对完美的执着。我读到那些关于温度、关于时间、关于化学反应的细致描述时,真的能感受到那种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让我惊叹于法蓝瓷在色彩运用上的神奇之处,那些看似简单的颜色,背后却蕴藏着复杂的调配技术和对光影的深刻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现代与经典的对话”的部分,作者探讨了法蓝瓷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这让我对这个古老的工艺产生了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尘封在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充满生命力和现代感的艺术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玩美”这两个字背后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它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精美,更是对工艺、对设计、对艺术本身的一种极致追求。
评分天哪,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我是一个对美学有着极度挑剔的人,但《玩美法蓝瓷》这本书,实在是太对我的胃口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瓷器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感受美”的指南。作者的文字极具画面感,仿佛每一页都配有高清的超写实插画,让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些精致的法蓝瓷。从那些繁复细腻的花纹,到那些变幻莫测的光泽,再到那些饱满圆润的造型,每一个细节都被捕捉得淋漓尽致。而且,这本书并没有枯燥地罗列数据和史实,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场景中。我尤其喜欢关于几位传奇大师创作灵感的故事,那些充满了激情、坚持和创新的片段,真的非常鼓舞人心。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手中摩挲着一件精美的法蓝瓷,感受那份来自时光的沉淀和工艺的温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美是可以被触碰的,是可以被感受的,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它点亮了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让我开始留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收到!我会以一位忠实读者,对一本名为《玩美法蓝瓷》的书籍,写出五段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书评,并且严格遵循您提出的各项要求。 《玩美法蓝瓷》这本书,真的像一个奇妙的宝盒,一旦打开,就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开。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瓷器只有浅薄的认识,最多也就是知道景德镇的青花,或是家里的那些碗碗碟碟。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才发现我以前的世界有多么狭窄。作者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却又不失专业深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法蓝瓷璀璨世界的大门。从那些古老的故事,到现代的工艺,再到那些充满灵魂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惊叹不已。我仿佛能看到工匠们在炉火旁挥洒汗水,用心雕琢每一件作品的模样;我仿佛能听到瓷器在手中碰撞时发出的清脆悦耳之声。书里那些关于颜色、关于釉彩的描述,更是生动得如同亲眼所见,仿佛那些鲜活的色彩就在眼前跳跃。特别是作者对于法蓝瓷背后文化寓意的解读,让我对这些艺术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物质上的欣赏,更是精神上的共鸣。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一种器物,它更像是在讲述一段历史,一种艺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器物,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美好的想象。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拿到《玩美法蓝瓷》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冰冷、技术性的工艺介绍,充斥着各种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彻底颠覆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有点像是在和我这个朋友聊天,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语调,娓娓道来。他没有直接给我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一点点地认识法蓝瓷。我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挑选一件法蓝瓷”的章节,作者给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让我觉得以后去选购的时候,心里会更有底。而且,他分享的那些关于法蓝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一件小小的瓷器,可以承载如此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象征意义。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法蓝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欣赏艺术的方式。它让我觉得,艺术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去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