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日益严峻,历经2008 ~ 2009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全球绿能投资与碳贸易再次快速成长。2010年光伏产业在全球节能、低碳的环保趋势大背景下,实现了倍数的增长。在发达国家市场的带动下,太阳能发电的成本稳步降低,光伏在全民心目中的认知度得到提高,新兴的光伏市场开始发酵;中国作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头号大国,光伏应用为绿色产业的一部分,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
光伏产业链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也正一步步自我完善,薄膜及晶硅电池相关的新技术逐渐涌现,并开始展现非凡魅力;低成本的晶硅产业链制造在加速向中国及亚洲地区集中,欧美等国则继续在多样化的技术方面投入研发。两者如何实现完美的结合,产出廉价、高效的太阳能电力,是未来光伏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一章 低碳经济下的光伏产业
1-1.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
一.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快速增长,中国已居首
二.TRI观点
1-2.全球碳交易市场助推光伏市场
一.全球碳权交易市场概况
二.中国CDM专案开展情况分析
三.中国光伏发电项目开展CDM合作的机会
四.TRI观点
1-3.上海世博会的光伏应用
一.BIPV等光伏应用实例
二.海、陆、空交通展现太阳能发电技术
三.TRI观点
第二章 光伏技术多样化趋势
2-1.晶硅电池技术新亮点
一.中国晶硅电池厂商技术发展
二.中国厂商新技术的应用
三.设备商的Turnkey方案
四.各类晶硅电池技术发展对照
五.TRI观点
2-2.全球及中国硅薄膜电池产业趋势
一.全球及中国薄膜电池产业现况
二.中国硅薄膜产业面临的困境
三.硅薄膜电池宜「技术、市场应用、政策」三面突围
四.TRI观点
2-3.全球CIGS电池产业发展分析
一.CIGS电池技术分析
二.全球CIGS产业发展现况与趋势
三.稀有金属铟是否成为发展瓶颈
四.TRI观点
第三章 2011年光伏产业展望
3-1.德国光伏市场发展
一.德国光伏市场现况分析
二.2010下半年德国市场变化
三.TRI观点
3-2.中国光伏市场发展
一.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现况分析
二.中国光伏电站市场的类型分佈
三.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四.四方博弈下,2010 ~ 2020年将是中国光伏发展的机会
五.TRI观点
3-3.2011年光伏市场供需展望
一.全球光伏市场趋势
二.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供需分析
三.中国光伏产业回顾与展望
四.TRI观点
图目录
图1.1.1 2004 ~ 201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
图1.1.2 2009年可再生能源投资概况
图1.1.3 2009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具全球首位
图1.2.1 2005 ~ 2008年全球碳市场价值和容量
图1.2.2 CDM机制下已签发的CERs结构
图1.2.3 中国CDM项目发展现况
图1.2.4 中国三大碳交易所股权结构
图1.2.5 中国CDM项目谘询市占率
图1.2.6 中国已註册的各种减排类型CDM专案比重(按减排量)
图1.2.7 已註册CDM项目估计年减排量(CERs)按省区市分佈情况
图1.3.1 阳光电源太阳能逆变器「垄断」上海世博会光伏应用
图1.3.2 上海世博会BIPV应用实例
图1.3.3 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应用
图1.3.4 太阳能混合动力帆船
图1.3.5 纯太阳能动力飞机
图2.1.1 中国主流单晶电池产品效率预估
图2.1.2 Pluto电池结构与工艺流程
图2.1.3 Pluto电池试产功率分佈情况
图2.1.4 2010年Pluto电池的生产成本与ASP
图2.1.5 SE电池技术流程
图2.1.6 N型电池结构与技术流程
图2.1.7 背接触电池技术
图2.1.8 Roth & Rau-LDSE电池技术路线图
图2.1.9 HIT电池结构
图2.1.10 各类晶硅电池技术对照
图2.2.1 全球薄膜电池产业发展趋势
图2.2.2 中国硅薄膜产业发展由兴转衰
图2.2.3 2007 ~ 2011年中国硅薄膜电池产能增长趋势
图2.2.4 中国硅薄膜电池厂商分佈
图2.2.5 中国硅薄膜设备竞争格局
图2.2.6 钧石能源公司发展历程
图2.2.7 转化效率提升带动模组成本下降
图2.2.8 Sharp的硅薄膜电池发展策略
图2.2.9 法国光伏市场有助于硅薄膜电池BIPV发展
图2.3.1 CIGS电池技术与模组结构分类
图2.3.2 CIGS电池技术竞争格局
图2.3.3 CIGS厂商竞争与发展趋势
图2.3.4 2007 ~ 2012年CIGS电池产能产量发展预估
图2.3.5 2010年金属铟的主要应用领域
图2.3.6 2006 ~ 2010年全球金属铟市场供需情况
图2.3.7 未来铟锭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
图2.3.8 当前主流光伏技术未来竞争趋势
图2.3.9 CIGS电池模组的特殊应用
图3.1.1 2010年第一季德国光伏累计安装量突破10GW
图3.1.2 2009年德国光伏市场地理分佈
图3.1.3 2009年德国新装光伏系统的类型结构
图3.1.4 德国光伏系统审批安装与并网流程
图3.1.5 2009年第一季 ~ 2010年第四季德国屋顶光伏系统价格走势
图3.2.1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佈图
图3.2.2 2000 ~ 2012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
图3.2.3 2006 ~ 2009年中国每年新增光伏电站类型分佈
图3.2.4 2009年中国累计光伏电站装机类型分佈
图3.2.5 2009 ~ 2010年中国并网及开工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分佈
图3.2.6 280MW光伏特许权招标专案分佈
图3.2.7 电力央企、民资、光伏厂商、政府四方博弈中国未来光伏市场
图3.3.1 2006 ~ 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分佈与发展趋势
图3.3.2 2010 ~ 2012年中国光伏市场增长趋势
图3.3.3 2007 ~ 2011年光伏电池模组供需分析
图3.3.4 2005 ~ 2011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增长趋势
图3.3.5 2011年全球有效多晶硅产能
图3.3.6 2006 ~ 2011年中国晶硅电池产能产量增长趋势
图3.3.7 2007 ~ 2011年中国光伏多晶硅供需趋势
图3.3.8 2009上半年 ~ 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链上市分佈
图3.3.9 2009上半年 ~ 2010年中国光伏厂商上市融资情况
图3.3.10 高效晶硅电池技术横向比较
图3.3.11 2011年部分晶硅厂商产业链布局
表目录
表1.1.1 主要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与投资情况
表1.2.1 全球碳权交易的主要市场体系
表1.2.2 中国光伏电站CDM专案进展情况
表1.2.3 各类光照条件下不同规模的太阳能电站专案减排量及潜在收益
表1.3.1 上海世博会光伏发电场馆统计
表2.1.1 太阳能电池效率权威标定机构
表2.1.2 新技术的主要开发应用厂商
表2.3.1 CIGS电池技术优劣势比较
表2.3.2 CIGS电池未来对金属铟的需求量预估
表3.1.1 德国光伏补贴状况
表3.1.2 欧洲12国光伏系统审批效率比较
表3.1.3 IRR对模组价格及汇率变动的敏感性
表3.2.1 中国光伏市场装机类型
表3.2.2 2009 ~ 2010年中国并网及开工的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项目
表3.2.3 中国已有的光伏政策优劣性分析
表3.3.1 全球主要光伏市场未来走势
表3.3.2 2009 ~ 2010年光伏厂商出货量排名
表3.3.3 一线厂商高效晶硅电池布局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最近几年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变化。比如,以前看到很多屋顶上没有装太阳能板,现在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一些新建的社区和工厂。这种变化背后,肯定有其内在的驱动力和发展逻辑。我很好奇,作者在书中是如何分析这种“发展态势”的?是不是会探讨到技术的进步,比如太阳能板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还是会分析政策的引导作用,政府有没有推出什么激励措施?另外,我比较关心的是,这种发展态势对我们普通民众有什么影响?比如,安装太阳能板是否越来越容易,成本是否越来越亲民?会不会有一些新的就业机会出现?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实际的案例,让我看到普通人或企业是如何受益于光伏产业的发展,那我会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
评分我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这个概念一直很有兴趣,但总觉得有些专业名词听起来有点门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比如,太阳能光伏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有哪些不同的技术路线?不同的技术路线又各有怎样的优劣势?而且,一个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究竟包括哪些环节?从原材料的生产,到组件的制造,再到最终的发电和并网,每一个环节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是怎样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让我能够理解这个产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毕竟,了解一个产业的底层逻辑,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
评分老实说,我入手这本书,主要就是被“低碳经济”这几个字吸引住了。感觉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在谈论这个话题,从政府的政策到企业的目标,甚至连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习惯都在悄悄改变。而太阳能光伏,作为低碳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自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一下,在“低碳”这个大背景下,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它的技术革新是如何驱动产业升级的?有没有分析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而且,全球范围内的太阳能光伏市场格局是怎样的?哪些国家是领头羊,哪些国家正在奋起直追?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数据支持,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产业的活力和潜力,也能让我对未来能源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预判。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是一种简洁的蓝白配色,好像能感受到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很学术、很枯燥的书,但翻开目录才发现,作者写得其实很有条理,从宏观的低碳经济背景讲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具体发展,再到一些案例分析,我觉得很适合像我这样对新能源产业有兴趣,但又不是专业人士的读者。尤其是我对台湾地区在这波能源转型中的角色特别好奇,书中是不是能深入探讨一下台湾光伏产业的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像是产业供应链的本土化、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力度等等,这些都是我很想了解的。我平常也会关注一些能源相关的公众号和新闻,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更全面的视角,让我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台湾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太阳能光伏产业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我们有哪些可以努力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好像是在描绘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我一直觉得,科技的进步应该服务于人类福祉,而太阳能光伏产业,无疑是当下最能体现这一点的领域之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数据和理论层面,而是能够传递出一种对未来的乐观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前沿的技术,比如储能技术与光伏的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甚至是如何将光伏应用到建筑、交通等更多领域?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效益,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