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學作品,在作者死後十年,便乏人問津。
那是因為內容的生命無法持續。
但聖經的內容,卻已預言瞭兩韆年後的世界……
本文作者曾野綾子從小就讀教會學校,身為天主教徒作傢,她曾齣版多部與聖經相關的著作。
在本書中,她結閤瞭生活經驗與想法,娓娓道來聖經中對她影響至深的話語。舉凡個人生活美學、生活態度、對他人應抱持的敬重、教育孩子的方式,甚或是生涯展望,聖經都在她的生活中起瞭潛移默化的作用。
舉例來說,作者的生活美學深受聖經影響,將內斂、不張揚的行事準則奉為圭臬;聖經同時教導她不得任意評斷他人;透過聖經,她知道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所以她告訴自己要直視並體認現實,纔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也因為認清現實,她纔懂得學會如何放下、不堅持……。她以一個有彆於學者的作傢身分,提齣她個人對聖經的解讀,同時揭露瞭這本全世界最暢銷的書──聖經,除瞭給予人生各層麵寓意深遠的教誨之外,更有著無限的詮釋可能。
「這本書不過是一位小說傢以偏頗的立場,用外行人的角度來解釋聖經……我希望讀者們能瞭解『原來還有這樣的解釋方式』。」曾野綾子女士的後記中如此謙稱。在本書中,曾野綾子以生活經驗與影響他至深的聖經之言做連結,引領讀者透過她個人的解讀,去領略聖經中開放的多元解讀可能。對於教徒來說,能在本書中獲得共鳴,或是透過曾野女士的眼光,體認不一樣的聖經內涵,豁然開朗;對於非教徒來說,本書或許是一個最佳入門,體認到聖經所記載的文字並非令人感到疏遠的宗教文字,而是可以作為人生態度、行事甚或是人生方嚮的引領。透過作者細膩的筆觸與深刻的思想,讀者得以細細吟味聖經文字之美及其意涵的深厚廣大。
作者簡介
曾野綾子
一九三一年在東京齣生,聖心女子大學英文係畢業,一九五三年與作傢三浦硃門結婚。翌年,以《遠來之客》獲芥川奬提名,在文壇展露頭角。此後,以人之原罪和欲望、信仰、傢庭、老、教育等主題發錶小說及散文。此外,對社會活動亦不遺餘力,擔任各種審議會會員,並任職「日本財團」會長。一九七九年,接受梵諦岡聖十字勛章,並榮獲多項文學殊榮。著有《靈魂自由人》、《都市裏的幸福》、《中年以後》、《綠手指:園藝之樂》《晚年的美學》(天下雜誌齣版)等。
譯者簡介
王文萱
曾主修大提琴及理論作麯,颱大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二○○六年京都大學交換學生,二○○九年獲日本交流協會奬學金再次赴京都進修,並於京都學習三味綫、日本箏等傳統藝術文化。曾任天下雜誌日本館責任編輯,並曾從事日文教師、翻譯口譯、戲劇錶演及配樂、藝術推廣等工作。譯有《速攻日文敬語─五大類型錶現法》、《歐洲統閤史》(五南圖書齣版)、《東京達人遊京都》(天下雜誌日本館)、《音樂腦》(天下雜誌日本館)等書。
隱性之美
不玷汙手的人們
神並不勤勞
迦百農的體貼
兩百萬年的歲月
最後的齣擊
我始終沒有毆打友人
因為是無用之纔
西班牙母親
與水滴對話
神的木偶.人的木偶
為瞭離彆
無緣由的憎惡
葡萄園的工人
雙手乾皺的男人
苦澀的杯
最後的光榮
哭泣的幸福
不安中的平安
反將一軍
耶穌與福澤諭吉
被認同的喜悅
生涯展望
初版後記
解說 (土反)田豐光
推薦序
「不要為明天憂慮」──信仰與愛心
歐晉德
聖經也許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一本書,也是影響人類文明最深遠的一本著作。曾野綾子在就學成長的過程就讀於日本天主教聖心女子大學,也許是長期接受瞭教會的薰陶和潛移默化,影響瞭她的寫作風格,她以人的原罪、慾望、信仰等題材,發錶瞭許多小說、散文,膾炙人口。而這本《改變我的聖經之言》更是她在精讀聖經後,將她的生活、人生的曆練體驗,對聖經做瞭不同的解讀。雖然她自己說這本書不過是一位小說傢以偏頗的立場,用外行人的角度來解讀聖經,而在我看來,她卻充分錶達她自己對聖經的特殊信念,對聖經中許多諭言,透過她對東方文化的體認,作瞭更入世的解讀。
天主教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更積極鼓勵信徒們研讀聖經。不隻把聖經當作一個靈修的工具書,更期望人們把聖經與日常生活連接在一起,用謙虛和寬恕的心,在現代生活中活齣聖經的言語,反而顯的更真實,也更積極的活齣生命的意義。如她在「神並不勤勞」點齣:「我所以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反映齣我們汲汲終日為生活忙碌,卻不懂得放下。她更說:「放下是理所當然的,但放下並不代錶不抱希望。聖經中不斷教導我們追求以及祈禱,聖經中教導我們,心理有所渴望、祈禱並努力,這便是真正的追求」。
她也深刻體會到我們生活的世界並非完美,耶穌也沒有保證這個世界是和平的,甚至是陰暗的,「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已經先恨我瞭,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隻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瞭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所以耶穌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瞭」,重點是有信仰有愛心,「因為有瞭信仰,便沒有什麼是失敗的人生」,「反過來說,人世間的光芒,便不再是光芒,人世間的黑暗,也會照射齣令人暈眩的光明」(摘自〈雙手乾皺的男人〉)。
曾野綾子小姐很謙虛的錶示,她這本書是她以偏頗的立場看聖經,我卻在每一篇文章中,感受到她對聖經信仰的深度與真實的人生,更感受到現代生活中信仰的真諦。
(本文作者為颱灣高鐵董事長)
這本書的標題很吸引人,一開始會讓人覺得有點哲學,甚至有點抽象。「榻榻米上的晚禱」聽起來就很有畫麵感,好像是在一個寜靜的空間裏,進行一種深刻的內省。但緊接著的副標題「為什麼哭泣是幸福,如何由不安中得到平安」就直接點齣瞭主題,讓讀者明白,這並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論書,而是要探討我們生活中最真實的感受——悲傷、焦慮,以及如何從中找到解脫和安寜。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很多人對於負麵情緒有一種避之不及的態度,似乎隻要提到“哭泣”,就跟“不快樂”劃上等號。但這本書的開篇就顛覆瞭這個認知,說哭泣是幸福,這真的很有意思。我好奇作者會如何闡釋這個看似矛盾的觀點。我們都知道,有時候眼淚流下來,反而會有一種釋放感,好像壓抑已久的情緒得到瞭疏導。會不會這本書就是從這個角度齣發,告訴我們,接受並擁抱自己的眼淚,其實是一種更積極的生活態度?而且,“由不安中得到平安”,這是多少人在現代社會裏孜孜以求的啊。生活節奏這麼快,信息量這麼大,很難不感到焦慮。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而不是一些心靈雞湯式的空話。我想瞭解作者是如何將“晚禱”這個意象與“不安”和“平安”聯係起來的,或許是在寜靜的反思中,我們纔能真正麵對內心的不安,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初看之下,我以為是某種東方哲學的解讀,或是關於冥想、正念的指南。因為“榻榻米”和“晚禱”這兩個詞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種寜靜、內斂的氛圍,一種與自我對話的儀式感。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過得不快樂,不是因為生活中真的發生瞭什麼天塌下來的大事,而是我們太過於糾結於一些細枝末節,或是對未來充滿瞭莫名的擔憂。這本書的副標題,特彆是“為什麼哭泣是幸福”,真的讓我眼前一亮,也帶有一絲挑戰性。“哭泣”在大多數文化中都被視為負麵情緒的象徵,與“幸福”似乎是完全對立的。如果作者能夠以一種有說服力的方式,去闡釋哭泣如何能夠導嚮幸福,這無疑是一次對我們固有認知的大膽顛覆。我想,它可能是在說,哭泣是情緒釋放的齣口,是一種身體和心靈的淨化過程,隻有通過這樣的釋放,我們纔能更好地接納自己,也纔能更清晰地看到生活中的美好。而“由不安中得到平安”,這句更是精準地命中瞭現代人的心病。在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社會裏,誰能不感到一絲不安呢?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智慧,幫助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寜靜港灣。
评分我是在臉書上看到這本書的推薦,當時那個廣告語寫著“失眠的夜,讓眼淚成為你最好的療愈”,瞬間就戳中瞭我。最近工作壓力很大,晚上常常翻來覆去睡不著,腦袋裏會不斷地閃過各種擔心的事情,感覺自己像一颱停不下來的老舊電腦,一直在處理各種bug。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榻榻米上的晚禱”,給我一種非常溫暖、很居傢、很私密的治愈感。榻榻米在中國大陸不太常見,但在颱灣,很多老一輩的傢裏可能會有,或者一些日式風格的民宿。它帶給人的感覺就是質樸、接地氣,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論調。而“晚禱”呢,在中國文化裏,雖然不一定有宗教意味,但它象徵著一天結束後的沉靜、反思和祈願。所以,把“榻榻米”和“晚禱”結閤在一起,就好像是在一個非常 personal 的空間裏,進行一種心靈的對話。我特彆好奇作者會如何解讀“哭泣是幸福”這個概念。對我來說,哭泣通常代錶著傷心、難過,但如果作者能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闡釋,比如哭泣能夠幫助我們宣泄負麵情緒,讓我們更瞭解自己的脆弱,從而更加珍視生活中的美好,那將是一種全新的視角。我非常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關於情緒管理的啓發,特彆是針對那些夜晚難以入眠、思緒萬韆的情況。
评分一開始吸引我的是書名那份濃厚的日式禪意。“榻榻米上的晚禱”,光是讀起來就有一種靜謐、溫潤的氛圍。我一直都很喜歡那種能讓人沉下心來的東西,尤其是當生活節奏加快,外界噪音不斷時,內心的寜靜就顯得尤為珍貴。副標題“為什麼哭泣是幸福,如何由不安中得到平安”,直接觸及瞭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痛點。我們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似乎被教導要時刻保持樂觀、積極,仿佛“哭泣”是一種軟弱的錶現,是需要極力避免的。但這本書卻拋齣瞭“哭泣是幸福”這樣的觀點,這讓我非常好奇。它會不會是想告訴我們,接納自己的眼淚,允許自己在那一刻釋放所有的情緒,反而能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的況味?或許,那些流淌過的眼淚,會成為我們內心成長的養分,讓我們在經曆過悲傷後,更能體會到幸福的意義。而“如何由不安中得到平安”,這絕對是無數人都在尋找的答案。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太多瞭,突如其來的變化,無法預料的未來,都可能讓我們心生不安。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操作性的方法,幫助我在麵對焦慮和恐懼時,能夠找到內心的錨點,獲得一份持久的平靜,而不是一種短暫的安慰劑。
评分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榻榻米上的晚禱:為什麼哭泣是幸福,如何由不安中得到平安》,我第一個反應是,這個名字太有畫麵感瞭!“榻榻米”讓人聯想到日式空間那種乾淨、素雅、低調的舒適感,仿佛置身其中,所有的煩惱都能暫且放下。“晚禱”則又增添瞭一層神聖與寜靜的意味,是在一天結束時,與內心深處的一次對話。我一直覺得,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都在跟自己的情緒搏鬥,尤其是那些所謂的“負麵情緒”,比如悲傷、焦慮、恐懼。這本書的副標題“為什麼哭泣是幸福”,真的讓我非常好奇。我一直在想,眼淚難道真的能帶來幸福嗎?也許作者是要告訴我們,哭泣並不是軟弱,而是一種誠實的錶達,是一種情感的宣泄,通過哭泣,我們能夠釋放那些壓抑在心底的痛苦,然後纔能更好地接納自己,也纔能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滋味。而且,“如何由不安中得到平安”,這句話太及時瞭!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誰能不感到不安呢?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方法,一些智慧,能夠幫助我在麵對生活的種種挑戰和不確定性時,保持內心的平靜,找到一種安穩的力量,這對我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