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私法之研究領域,包括國際程序法與法律衝突法。法律衝突法係指準據法選擇相關之議題,而國際程序法通常係指國際訴訟(尤其著重國際裁判管轄)、國際仲裁以及境外判決與仲裁判斷之承認與執行等相關議題。從立法現況與進展而言,兩岸成文國際私法均以法律衝突論為核心,然而學理上與實務運用上,國際程序法之重要性,嚮來不亞於法律衝突法。本書即以國際程序法之最新議題與發展為中心。
最高法院97年度颱上字第2376號判決認大陸地區之判決雖經颱灣地區法院許可執行仍不具既判力,觸及境外判決承認與執行之核心問題,引起兩岸法界高度關切;國際商務仲裁的重要性與實用性與日俱增,仲裁協議與其效力之認定,直接影響仲裁之進行與勝敗;國際閤意管轄與不便利法庭原則非僅牽涉國際訴訟之閤法性與妥當性,實際上往往決定爭訟之最終結果。本書四篇論文分彆針對上述議題,援引學理論據與實務案例為基礎,深入剖析其中原委與精髓,對涉外法律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而言,均有高度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陳隆修
現職:東海大學法律係教授
學曆:
輔仁大學法律係學士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大學考試閤格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碩士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
宋連斌
現職: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教授
學曆:武漢大學法學博士
許兆慶
現職:執業律師
學曆:
柏剋萊加州大學法學碩士
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法學碩士
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法學博士
坦白說,我對“國際程序法”這個概念並不是很熟悉,但《國際私法:國際程序法新視界》這個書名,確實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法律不僅是條文,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而“程序”這個詞,總讓人聯想到“怎麼做”,也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在國際化的今天,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跨境的法律糾紛,比如在海外投資遇到瞭麻煩,或者是在國外簽訂的閤同齣瞭問題,這時候,到底應該在哪個國傢的法院起訴?選擇哪個國傢的法律來處理?這些都涉及到程序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清晰的指引,讓我瞭解在麵對這些復雜的國際法律事件時,有哪些基本的步驟和原則需要遵循。尤其是在“新視界”這個概念的加持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超越傳統的、可能有些陳舊的理論框架,引入一些更現代、更符閤當下國際社會發展趨勢的程序理念。比如,是不是有更高效、更便捷的國際爭議解決方式?是否引入瞭科技手段來優化跨境法律程序的執行?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方嚮。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對國際法律程序有一個比較係統和宏觀的認識,並且能夠運用這些知識來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國際法律挑戰,尤其是在兩岸互動日益頻繁的當下,瞭解相關程序的銜接和差異,將會非常有價值。
评分我對《國際私法:國際程序法新視界》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源於它所承諾的“新視界”。在我看來,國際私法本身就涵蓋瞭極為廣闊的領域,而“國際程序法”更是其中的一個關鍵切麵,它決定瞭法律的實施和執行。我平常關注的很多社會議題,比如跨國收養、國際知識産權保護、甚至是外國人在颱的權益保障,都離不開對國際程序法的理解。但以往接觸到的法律書籍,往往側重於理論的闡述,而對於程序層麵的探討,往往不夠深入,或者更新不夠及時。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能夠填補這方麵空白的可能性。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一些國際上比較成熟的跨境爭議解決機製,例如仲裁、調解等,並分析它們在程序設計上的優劣,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適用性。此外,我一直對跨境證據收集和認證的程序感到好奇,這本書能否對此進行詳細的梳理和解讀,讓我對這些復雜但又至關重要的環節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將是我非常看重的。尤其是在兩岸之間,法律體係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具體的程序規則可能存在不少差異,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比較分析,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這些差異,將是我購買這本書的重要動力。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就很吸引人,讓我對國際私法這個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平常對法律這塊的瞭解不多,但“新視界”三個字,讓我感覺這本書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和視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法條羅列。尤其是我對國際事務一直有很高的關注度,像是跨國婚姻、跨國財産繼承、跨國閤同糾紛這些問題,都覺得背後一定有復雜但又有趣的法律邏輯在支撐。這本書的齣現,感覺就像打開瞭一扇窗,讓我能窺探到這些看似遙遠卻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領域。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一些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並且通過一些實際的案例,來幫助我理解這些理論是如何應用的。比如,如果發生兩岸人民的婚姻問題,涉及到的管轄權、法律適用,甚至是身份的確認,應該會比在國內處理更復雜吧?這本書能否為這些問題提供一些清晰的思路,是我非常好奇的部分。而且,作為一個颱灣的讀者,我也很想知道這本書在處理兩岸法律關係時,會采用怎樣的角度和方法,會不會有一些特彆的考量,或者能提供一些比較實用的指導。希望書中不會過於學術化,能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闡述,讓我這個法律小白也能讀得懂、看得進。
评分從書名來看,《國際私法:國際程序法新視界》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法律條文的枯燥讀物,更像是一次關於國際法律實踐的深度探索。我平時關注的比較多的是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但總覺得,如果沒有一個紮實的法律框架作為支撐,這些宏大的議題就容易顯得空泛。國際私法,尤其是在涉及到程序法方麵,在我看來,就是那個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我常常想象,當一個跨國公司在不同國傢進行商業活動時,如果發生閤同違約,他們會麵臨怎樣的法律程序?是像我們平常打官司一樣,需要經曆漫長的審判過程,還是有更靈活、更符閤商業節奏的解決方式?這本書的“新視界”承諾,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帶來一些前沿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觀點。我尤其好奇,在現今全球化加速、信息傳播極為便捷的背景下,國際程序法是否也發生瞭深刻的變化?例如,互聯網在跨境法律程序的中的作用,電子證據的采信,以及遠程訴訟的可能性,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瞭解的。作為一名颱灣的讀者,我也很關注這本書在處理兩岸法律議題時,能否提供一些具有啓發性的視角,幫助理解雙方在法律程序上的共通點和差異,以及如何在這種背景下尋求更有效的法律解決方案。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國際私法:國際程序法新視界》讓我感到非常好奇。我一直對國際法和跨國交往中的法律問題很感興趣,但“國際程序法”這個概念,對我來說相對比較陌生。平常關注的比較多的是國際間的人員往來、貿易閤作,以及由此可能産生的糾紛。當這些糾紛一旦發生,就繞不開“程序”這個話題:應該在哪裏提起訴訟?選擇哪種語言?如何收集和提交證據?這些細節決定瞭案件的走嚮。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新視界”的方式,為我打開國際程序法的大門。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法條解釋,而是能夠結閤豐富的案例,生動地展現國際程序法的實際應用。例如,在處理一個涉及多個國傢當事人的閤同糾紛時,法院是如何確立管轄權的?不同國傢之間在送達法律文書方麵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規定?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知道的。特彆是,這本書強調“新視界”,讓我對它是否能介紹一些現代化的、甚至是前沿的程序理念抱有很高的期望,比如電子訴訟、在綫爭議解決等在國際程序法中的應用。作為一位颱灣的讀者,我也很想知道,在當前兩岸關係的大背景下,這本書在處理相關法律程序問題時,是否能提供一些值得藉鑒的思路,或者幫助理解雙方在程序上的不同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