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之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程序法与法律冲突法。法律冲突法系指准据法选择相关之议题,而国际程序法通常系指国际诉讼(尤其着重国际裁判管辖)、国际仲裁以及境外判决与仲裁判断之承认与执行等相关议题。从立法现况与进展而言,两岸成文国际私法均以法律冲突论为核心,然而学理上与实务运用上,国际程序法之重要性,向来不亚于法律冲突法。本书即以国际程序法之最新议题与发展为中心。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376号判决认大陆地区之判决虽经台湾地区法院许可执行仍不具既判力,触及境外判决承认与执行之核心问题,引起两岸法界高度关切;国际商务仲裁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与日俱增,仲裁协议与其效力之认定,直接影响仲裁之进行与胜败;国际合意管辖与不便利法庭原则非仅牵涉国际诉讼之合法性与妥当性,实际上往往决定争讼之最终结果。本书四篇论文分别针对上述议题,援引学理论据与实务案例为基础,深入剖析其中原委与精髓,对涉外法律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而言,均有高度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隆修
现职:东海大学法律系教授
学历:
辅仁大学法律系学士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大学考试合格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
宋连斌
现职: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
学历:武汉大学法学博士
许兆庆
现职:执业律师
学历:
柏克莱加州大学法学硕士
东海大学法律学研究所法学硕士
中正大学法律研究所法学博士
从书名来看,《国际私法:国际程序法新视界》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法律条文的枯燥读物,更像是一次关于国际法律实践的深度探索。我平时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但总觉得,如果没有一个扎实的法律框架作为支撑,这些宏大的议题就容易显得空泛。国际私法,尤其是在涉及到程序法方面,在我看来,就是那个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常常想象,当一个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进行商业活动时,如果发生合同违约,他们会面临怎样的法律程序?是像我们平常打官司一样,需要经历漫长的审判过程,还是有更灵活、更符合商业节奏的解决方式?这本书的“新视界”承诺,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带来一些前沿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观点。我尤其好奇,在现今全球化加速、信息传播极为便捷的背景下,国际程序法是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互联网在跨境法律程序的中的作用,电子证据的采信,以及远程诉讼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作为一名台湾的读者,我也很关注这本书在处理两岸法律议题时,能否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视角,帮助理解双方在法律程序上的共通点和差异,以及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寻求更有效的法律解决方案。
评分我对《国际私法:国际程序法新视界》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它所承诺的“新视界”。在我看来,国际私法本身就涵盖了极为广阔的领域,而“国际程序法”更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切面,它决定了法律的实施和执行。我平常关注的很多社会议题,比如跨国收养、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甚至是外国人在台的权益保障,都离不开对国际程序法的理解。但以往接触到的法律书籍,往往侧重于理论的阐述,而对于程序层面的探讨,往往不够深入,或者更新不够及时。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能够填补这方面空白的可能性。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跨境争议解决机制,例如仲裁、调解等,并分析它们在程序设计上的优劣,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此外,我一直对跨境证据收集和认证的程序感到好奇,这本书能否对此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解读,让我对这些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将是我非常看重的。尤其是在两岸之间,法律体系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具体的程序规则可能存在不少差异,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比较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差异,将是我购买这本书的重要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就很吸引人,让我对国际私法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常对法律这块的了解不多,但“新视界”三个字,让我感觉这本书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视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法条罗列。尤其是我对国际事务一直有很高的关注度,像是跨国婚姻、跨国财产继承、跨国合同纠纷这些问题,都觉得背后一定有复杂但又有趣的法律逻辑在支撑。这本书的出现,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窥探到这些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领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一些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并且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帮助我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应用的。比如,如果发生两岸人民的婚姻问题,涉及到的管辖权、法律适用,甚至是身份的确认,应该会比在国内处理更复杂吧?这本书能否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清晰的思路,是我非常好奇的部分。而且,作为一个台湾的读者,我也很想知道这本书在处理两岸法律关系时,会采用怎样的角度和方法,会不会有一些特别的考量,或者能提供一些比较实用的指导。希望书中不会过于学术化,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让我这个法律小白也能读得懂、看得进。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国际私法:国际程序法新视界》让我感到非常好奇。我一直对国际法和跨国交往中的法律问题很感兴趣,但“国际程序法”这个概念,对我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平常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国际间的人员往来、贸易合作,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纠纷。当这些纠纷一旦发生,就绕不开“程序”这个话题:应该在哪里提起诉讼?选择哪种语言?如何收集和提交证据?这些细节决定了案件的走向。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新视界”的方式,为我打开国际程序法的大门。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法条解释,而是能够结合丰富的案例,生动地展现国际程序法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处理一个涉及多个国家当事人的合同纠纷时,法院是如何确立管辖权的?不同国家之间在送达法律文书方面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规定?这些都是我非常想知道的。特别是,这本书强调“新视界”,让我对它是否能介绍一些现代化的、甚至是前沿的程序理念抱有很高的期望,比如电子诉讼、在线争议解决等在国际程序法中的应用。作为一位台湾的读者,我也很想知道,在当前两岸关系的大背景下,这本书在处理相关法律程序问题时,是否能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或者帮助理解双方在程序上的不同之处。
评分坦白说,我对“国际程序法”这个概念并不是很熟悉,但《国际私法:国际程序法新视界》这个书名,确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法律不仅是条文,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程序”这个词,总让人联想到“怎么做”,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在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跨境的法律纠纷,比如在海外投资遇到了麻烦,或者是在国外签订的合同出了问题,这时候,到底应该在哪个国家的法院起诉?选择哪个国家的法律来处理?这些都涉及到程序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指引,让我了解在面对这些复杂的国际法律事件时,有哪些基本的步骤和原则需要遵循。尤其是在“新视界”这个概念的加持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传统的、可能有些陈旧的理论框架,引入一些更现代、更符合当下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程序理念。比如,是不是有更高效、更便捷的国际争议解决方式?是否引入了科技手段来优化跨境法律程序的执行?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向。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国际法律程序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宏观的认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国际法律挑战,尤其是在两岸互动日益频繁的当下,了解相关程序的衔接和差异,将会非常有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