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医疗纠纷80%是起因于医病沟通不良;有一半的病人对病情及治疗内容不甚了解,与医师也没有良好的沟通。以技术导向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普遍欠缺培养人文素养、社会关怀、文化认知、以及建立医病关系技巧的课程。医病沟通的功能在求与病人及其家属达成医疗共识,进而求能顺利完成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着者张念中教授由2005年秋天起,以自己、亲友遭遇到的,及看到、听到的在各医院门诊、病房,发生之实际个案,包括实际医疗纠纷及医疗不良事件为蓝本,将所有个案改写、做润饰后,编写成临床实际案例集,合计有70个案例。每一个个案均冠上标题及摘要,并附带讨论及专家讲评,希望能对医界同仁及社会大众了解全人医疗、医学伦理、医事法律,并应用于日常诊疗能有些许助益。
术前多1分钟沟通 胜过术后10年诉讼
国内外诸多研究皆指出,大部分的医疗纠纷源自于医病沟通不良,包括医护人员不适当的言行举止、没有仔细聆听病人陈述、对家属的抱怨没有立即处理、病情与医疗处置解说不详尽、未清楚告知治疗之可能併发症或副作用等。为维护和谐的医病关系,建立信任,唯有善尽告知义务,方可防范未然。除了医病沟通,应该要建构病人安全体系,减少医疗疏失,并且给医疗人员一个安心工作的环境。维护病人安全,不要让救命治病的医院,变成伤害病患的场所。
医界很多人不想面对真相,长久以来将疏失视为沉默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个人非常赞成及推崇本书作者张念中教授的努力。我深信要解决医疗纠纷最根本的作法是教育医病双方及教育未来要从事医疗专业的学生。本书共有70个案例,附加讨论与专家讲评,值得医师、医疗相关学生与想了解医病关系的社会人士阅读。美国医界有句名言:「事前一盎司的告知,胜过事后在法院一磅的解释」,我郑重推荐这本书,请细细品味张念中教授为您编织的每一篇感人故事。
中央研究院院士 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 杨泮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