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智慧财产权保护之国际发展趋势
.智慧财产解析──如何有效处理与创造最大价值∕3
.WTO架构下智慧财产权之发展与变革∕16
.网路着作权之保护与发展趋势∕41
.商标与网域名称之发展趋势∕61
第2篇 从案例看智慧财产权发展
2-1 从重要专利案例看专利法发展
.影响专利侵害认定的判决:从Festo判决看均等论的未来∕95
.开创电子商务专利的判决:State Street判决影响电子
商务的未来∕106
.生物专利保护的问题:从Charkarbarty到基因专利∕119
.经济冷飕飕期货热滚滚──改写商业方法专利游戏规则∕138
2-2 从重要商标案例看商标法发展
.Victoria’s Secret案引出的着名商标保护与商标淡化的
新转折∕155
.从诚品案谈着名商标的取得与维护∕169
2-3 从重要着作权案例看着作权法发展
.着作权法合理使用的挑战:从Sony到Campbell案∕187
.Feist v. Rural Telephone案:影响编辑着作及资料库
保护的判决∕207
.讯框连结是否侵害着作权?Kelly v. Arriba的启示∕222
.从Tashini案看网路着作权之保护∕233
.Altai v. Computer Associates:美国电脑软体法律峰回
路转的关键判决∕242
.从核四民调争议看数字有着作权吗?∕253
2-4 从其他案例看智慧财产权法之发展
.从Cadence案论美国对营业秘密的保护新趋势∕269
.产品设计与仿冒的对决:Wal-Mart案导出对产品设计保护的
新境界∕280
.水货进口是否构成仿冒?从美日两国最高法院之判决
谈起∕292
2-5 智慧财产权与公平法
.行政和解使微软垄断地位更巩固∕307
.微软行政和解了,那以后呢?∕309
.微软行政和解要约书∕314
第3篇 智慧财产权重要问题之探讨
.专利阴影下的台湾科技产业∕325
.着作权谈判不应成为台美贸易谈判的牺牲品∕330
.着作权法过于严峻恐造成司法正义扭曲∕339
.复制苹果iTunes创新──着作权法修正为线上音乐找生机∕342
.企业界不容忽视营业秘密的法律风险∕361
.美国实施经济间谍法国内厂商面临考验∕367
.从台湾加入WTO之承诺看台湾智慧财产权之回溯保护问题∕383
附录∕393
序
在全球化科技浪潮排山倒海席卷而来的当下,智慧财产权已经是无可回避,也无从回避的议题。只有能掌握关键智慧财产权,并能运用及创造收益的一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若拥有智慧财产权,还可以运用智慧财产权作为竞争工具,甚至吓阻竞争对手,或是作其他加值运用。
以国内也是国际智慧型手机大厂宏达电(HTC)为例,二○一○年似乎是宏达电的诉讼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该公司日趋成长,不但其品牌已经壮大,为消费者所熟知,且因软体应用研发能力强,故能配合微软与Google的平台,以机海战术推出大量智慧型手机,进而威胁到其他的大厂,也因此智财诉讼乃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例如苹果首先控告宏达电侵犯20项iPhone相关专利,以拖延宏达电侵蚀其智慧手机市场,并进而暗打Google。另一家美国专利公司St. Clair也来凑热闹,以宏达电其侵犯6项电脑功能管理专利为由,在德拉瓦州联邦法院对宏达电、苹果及RIM(黑莓机)等3家手机制造商提起诉讼。就苹果侵权控诉一案,宏达电也因具有自己的智慧财产权,故迅速做出反击,反控苹果违反专利侵权诉讼,请求禁售iPhone、iPad。从宏达电的例子可以清楚的得知,在智慧财产权发展日盛的今日,此种大打专利战的新兴商业模式将会屡见不鲜。更不用说像专利流氓、专利池、证券化与其他授权模式日新月异,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是不论其形态为何,其目的都相同,就是在于极大化其价值,并利用智慧财产权延伸其他的商业应用,可见智慧财产权对业者之影响与重要性。
虽然智慧财产权(IP)有专利、商标、着作权与营业秘密等不同的类型,但是这些不同的权利类型却有着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它们都是透过人类的心智活动与创造力的运用而产生,并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保障智慧财产权法制之立法,就在于透过法律,提供创作人或发明人专有排他的权利,使其得自行就其智慧成果加以利用,或授权他人利用,以获得经济或名声上回报,进而鼓励创作发明人完成更多更好的智慧成果,以供社会大众之利用,进而提昇人类经济、文化及科技之发展。
而智慧财产权与其他企业界所熟悉的有形资产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并无一定的形体,与其他必须要借助有体物方能表现出来的有体财产权相较,智慧财产权具有更宽广的面向,也使得智慧财产权能够透过各种商业模式加值利用。
而就目前台湾的产业生态而言,虽然已经重视智慧财产权,但是仅重视还不足以为恃,更急需面对的,就是如何保障研发创新结果以及开拓智财相关应用的实际作为。毕竟,台湾厂商若要脱离代工→赚钱→被控侵权→发展受阻、竞争力下滑的宿命,不但必须掌握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更要借力使力,利用智慧财产权开拓下游的出海口,进而直接掌握客户,而非仰人鼻息。
此外,从国际趋势对照目前台湾对于智慧财产权的关注程度及实务上发展,也在在令人感到忧心,特别是国外企业不但只是单纯的累积智慧财产权(特别是专利),也已经开始运用这些累积的专利作进一步的加值利用。但是台湾企业囿于规模及经营理念型态等,不但基础专利无法与跨国企业相提并论,政府也没有整体的规划,以致台湾虽然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并取得许多的专利,但是在技术贸易方面却是一直处于逆差,以致投入与产出比难以比拟。例如根据二○○九年工业总会白皮书所载,二○○八年我国专利、商标的权利金收入不足2亿美元,比二○○○年的3.7亿美元还少,但支付给外国人的权利金,却高逾30亿美元。
相对的,其他国家在累积智慧财产权之后,往往其技术贸易会有很大的改善。例如美国二○○八年享有5,220亿美元的服务输出,其中半数即来自权利金及相关金融服务的收入;而亚洲国家中南韩服务输出排名第15、日本第5、香港第12、新加坡第17,皆领先台湾10名以上。更直接的来看,我国技术贸易逆差值在一九九八至二○○二年间每年约为新台币350亿,二○○四年扩大为430亿元。二○○七年逆差更达到484亿元,技术贸易收支比0.26,低于先进国家与南韩(约0.4)等国。由此观之,我们不但逊色于主要竞争对手韩国许多,更显示出台湾智慧财产权相关配套失衡、产业未能实质升级的窘况。
但是弔诡的是,台湾的创新能力与专利数量却无法与此等技术逆差等量齐观。例如台湾虽拥有丰沛的高素质研发人力,学术的基础训练扎实且创意十足,例如二○○九年5月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公佈「全球创新竞争力评比报告」,二○○七至二○一一年台湾创新力全球排名第6位,亚洲为仅次于日本排名第2位,显示台湾创新能力受到国际肯定。此外,台湾也提供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租税环境,例如台湾不仅将企业的营利事业所得税降至17%,产业创新条例的通过,更提供企业于研发投资金额15%内可于当年度抵减最高30%营利事业所得税额的租税优惠,政府也积极推动各种计划、例如SBIR、「智慧财产流通运用计画」等来鼓励创新研发,但是却仍然有此等问题,就不可忽视其中的警讯。
这是因为虽然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并推动各种计划,使得台湾成为政府所称的世界第四大专利强国,但问题之所以持续未能改善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厂商研发重点在于降低成本而非创造价值,而政府则往往着重于上游研发的投入,而身负全国教育大计的教育部,更是仅着重对于上游人才的投入,对于中游的智财保护佈局与策略人才,以及下游的智财利用、商业化所需的人才则吝于投入资源,使得台湾虽有很强的上游创新能力,但是缺乏高品质的中下游保护与应用的人才与上游的研发创新配合,以致台湾虽然所取得的专利数量虽多,可是质量抱歉,更绝少关键技术或基础专利,使得业者仍必须向国外专利权人支付大量的权利金。 相反的,若是教育部能改变目前的政策,不再仅专注于上游研发人才的培养,而将一小部分的教育资源投入到中游智财保护与佈局人才,以及下游商品化相关人才(例如融资、评价、行销、销售与加值等)的培养,不但可以解决目前台湾专利数量众多但是品质很抱歉的问题,台湾目前企业所遭遇到的困境也应该可以迎刃而解。
看完国际间智财发展趋势后,配合此等国际趋势,本书特别在第一章增加「智慧财产权保护之国际发展趋势,智慧财产解析──如何有效管理与创造最大价值」一文,从智慧财产权保护趋势探讨其未来发展面;而就最新专利案例发展,特在第二章「从重要专利案例看专利法发展」部分增加「经济冷飕飕期货热滚滚──改写商业方法专利游戏规则 」一文;最后在第三章就着作权部分新增「智慧财产权重要问题之探讨,复制苹果iTunes创新──着作权法修正为线上音乐找生机」,针对新兴的线上商机,以及现今音乐市场不振可否借法律修正而有所改变加以讨论。
另外,鑑于近年相关法律屡次修正,以及便利读者并使读者省去查阅之苦,兹附上最新修正之着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法条便供卓参。另,最新专利法修正草案(政院提出之版本)于2010年6月业已通过一读,倘若能顺利三读完成修法,其修正将会对台湾专利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导入复权规范、採行国际耗尽原则、明确界定专属授权相关规定等,将会对专利领域带来不少影响。故亦附上修正条文草案,以方便读者掌握最新专利修法趋势。
由于智慧财产之海浩瀚无垠,加以相关领域随着法规变迁与法院判决而变迁迅速,纵穷尽一切学识,亦不敢言已窥其全貌。虽忝为法学教授,然才疏学浅,难免有挂漏谬误之处;尚祈各方贤达不吝加以指正,以作为日后修正之参考!
冯震宇 谨识于智慧财产权研究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我最近在关注一些关于人工智能和创意产业的新闻,发现这方面的讨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模糊。比如,AI绘画、AI音乐,甚至是AI撰写的文章,它们的作品版权到底归谁?是AI开发者,还是使用者,亦或是AI本身?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实际上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出一些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而且,我发现“发展趋势”这部分,很可能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也应该会涉及到一些前沿的技术应用。比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记录和追溯作品的版权信息,这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书中会不会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案例分析?另外,我一直觉得,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如何通过合理的授权和合作,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得以落地和推广,而不只是被束之高阁?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思路和策略?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智慧财产权在数字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想看看作者对于“智慧财产权”的定义是否有所突破。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智慧财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新的“智力成果”开始出现,它们的法律属性和保护方式都面临新的挑战。比如,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它究竟属于哪一种智慧财产权?又该如何界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此外,我一直对“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很多时候,我们拥有了知识产权,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书中会不会讨论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质押等金融化的运作模式?甚至,会不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证券化?这些都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另外,我所在的行业,经常会涉及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和协调也是一个大问题。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国际公约、双边协定以及跨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评分这本书名《智慧财产权发展趋势与重要问题研究》,光是听名字就觉得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最近在书店里翻到它,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你知道,台湾这几年在创新这一块用力非常大,从半导体到文创产业,都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这本书的内容,我猜想一定能够深入剖析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智慧财产权究竟是如何演进的。比如,AI生成的作品算不算原创?区块链技术在版权确权和交易方面又能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是大家都在讨论,但又不太有清晰答案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也希望能看到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特别是结合台湾本土产业的经验。毕竟,理论结合实践,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我个人对数字版权的未来特别感兴趣,毕竟网络时代,盗版问题一直挥之不去,如何在新技术背景下找到更有效的防范和追责机制,将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境知识产权纠纷也日益增多,这本书会不会探讨国际合作和争端解决的策略呢?这些都是我迫切想了解的。
评分坦白说,我对于“重要问题研究”这部分特别期待。因为在台湾,我们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知识产权方面的难题。比如,我们如何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在半导体和生物科技领域,既能鼓励创新,又能有效防止核心技术的泄露和滥用?书中会不会深入分析这些产业的痛点?另外,随着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盗版、抄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更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同时又不扼杀创意,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平衡。这本书会不会给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个人还比较关注“公共领域”和“开放获取”的概念,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共享知识,促进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同时又保障创作者的权益,这其中的界限和尺度该如何把握?这本书会不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探讨?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富有洞见的分析,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智慧财产权在现代社会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能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解惑”的心态。我从事一个与设计相关的行业,虽然不直接接触知识产权法,但经常会遇到版权、专利、商标等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凭经验或者听别人说,并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非常学术,但“重要问题研究”这几个字又让人觉得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直面现实挑战。我特别想知道,书中对于“发展趋势”的解读,会不会触及到最新的技术,比如元宇宙中的虚拟资产版权,或者基因序列的专利问题?这些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可能很快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也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侵权”的边界的,在快速迭代的商业模式下,传统的侵权认定标准是否需要调整?还有,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避免被大公司“收割”,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指引,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对智慧财产权有一个更准确的把握,从而在工作中规避风险,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