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序
凡例
第一章 总 论 1
一、刑事诉讼程序证人诘问的重要性 1
前 言 1
证人诘问的法律面 2
证人诘问的实务面 4
裁判员制度与证人诘问 5
二、有关诘问技术之刑事法官观点 6
序 言 7
诘问的目的系为说服法官 7
音量过小之诘问 7
欠缺节奏的诘问 8
强人所难的诘问 10
无效果的诘问 11
无谓的诘问 12
诘问的效果及准备 15
有关否认案件之诘问 16
有关情状诘问 17
诘问技术之学习 18
结 论 19
三、何谓诘问技术 19
举证目标之设定——定要问出什么 19
诘问的次序、方法的检讨——如何问 20
状况判断的重要性——诘问程度 21
结 论 22
四、证人诘问的问题点 22
有关证人诘问之批判及原因 22
从辩护人之立场 25
五、与民事诉讼中证人诘问之相异点 26
前 言 26
物证不存在和供述证据之重要性 27
为了检验信用性而诘问等 27
有关供述笔录之诘问 27
证据能力之限制 28
依据法令之限制 28
六、供述证据和信用性之评价 28
前 言 28
应注意之处 29
关于前述各点裁判之例子 29
实际的判决内容 31
七、证人诘问之相关刑事诉讼规则说明 37
证人诘问之顺序——交互诘问 37
诱导诘问 40
不当诘问 41
提示书面等之诘问 42
异 议 44
其 他 46
八、证言的证据能力 47
证言的证据能力成为问题的情形 47
传闻证言 49
同意的时期与方法 50
如何因应传闻证言 51
刑事诉讼法324条要件的证明 52
非传闻 53
反诘问 54
第二章 诘问技术通论 55
一、审前准备的重要性——从辩护人的立场 57
前 言 57
反诘问的审前准备 57
主诘问的审前准备 61
依据修正之刑事诉讼法交付审判前整理程序时的审前 准备 62
二、审前准备的重要性——从检察官的立场 64
总 论 64
审前的心理准备 66
在审前准备中,应注意的具体事项 66
在进行证人诘问的审前准备 67
三、诘问之一般手法及注意事项——辩护人之立场
70
为诘问作准备 70
制作诘问事项书 74
诘问之实施 76
诘问技术(总论的说明) 77
四、诘问之一般手法及注意事项——
从检察官之立场 88
主诘问时之注意事项 88
反诘问之对策及注意事项 90
第三章 诘问技术各论 95
一、自白任意性之争辩诘问 97
前 言 97
自白任意性之争执辩究所为何事 97
自白任意性的争辩诘问准备 103
关于证人的选择与诘问的顺序 108
关于对调查人员的诘问 109
关于被告讯问的应有态度 112
关于与审判前准备程序的关系 113
二、关于适用传闻例外之诘问 114
排斥传闻证据之原则 114
传闻法则之例外 115
刑事诉讼法321条1项2款后段书面 117
相反性及特信性 118
特信情况之判断要素 119
有关特信性的举证责任 122
刑事诉讼法321条1项2款前段 123
公判前整理程序 126
三、声请调查所谓二款书面所必要之诘问证人之方法 127
前 言 127
证人开始陈述与检面笔录相异内容时的因应处理 127
于证明相反性之际应留意之事项 129
于证明特信性之际应留意之事项 130
关于笔录成立之真正性的诘问 131
为声请二款书面之调查所为的诘问例 132
四、对目击证人的诘问 136
诘问目击证人的一般注意事项 136
识别犯人供述的特殊性 139
五、对于被害人的诘问 144
对被害证人的关怀 144
被害人证人的特性 145
对于被害人主诘问的相关注意事项 147
对于被害人反对诘问的相关注意事项 148
六、对年幼者的诘问 151
前 言 151
年幼者供述特征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52
诘问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155
最 后 157
七、诘问共犯 158
共犯自白的危险性 158
判例对共犯自白的评价 159
对共犯进行反诘问之注意事项 160
共犯审判外之自白与可信之特别情况 161
审判中供述之检讨 163
八、对专家证人的诘问 164
何谓专家证人? 164
专家证人的种类 165
诘问专家证人时之一般注意事项 165
对专家证人诘问所应准备的事项 166
诘问当时之注意事项 169
九、外国人案件之诘问 170
涉及外国人案件之特殊性 170
外国人案件之审前准备 172
诘问外国人之具体要领 173
通译正确性之确保 174
十、证据保全程序中之诘问 175
证据保全程序 175
最高法院平成7年6月20日判决与基于证据保全之 证人诘问 175
基于证据保全之证人诘问程序与注意事项 177
十一、证明情状之诘问 178
情状之意义 178
辩护人之情状证明活动 179
对于检察官证明情状之因应 180
关于犯罪情状事实之诘问 181
关于一般情状事实之诘问 183
第四章 交互诘问 185
一、交互诘问设例1——强盗致死 185
事实概要 185
被告及辩护人冒头陈述 185
审理的过程 185
交互诘问及其解说1——强盗致死 194
二、交互诘问设例2——强盗致伤 227
事实概要 227
被告及辩护人之冒头陈述 227
审理的过程 227
交互诘问及其解说2——强盗致伤 232
编集者.执笔者简历
编译者简历一览
序
本书是关于刑事诉讼诘问技术基本、实践性的教科书。
平成8年8月间□□□□□(股)于出版加藤新太郎编着之「民事诘问技术」后,即着手刑事部分之「刑事诘问技术」的出版企划。
执笔者,皆是长年从事实务工作之法官、检察官或律师,且是司法研修所之刑事裁判教官室、检察教官室或刑事辩护教官室的现职教官,或是具有教官经验者。
在司法研修所或实习法庭,旁听司法实习生举行之模拟裁判经常感觉施行诘问之人的声音太小、发音不清晰及快嘴而听不清楚,且有不少人是不了解诘问之相关基本事项。模拟裁判后之讲评时,教官及指导员针对上述缺失虽提出严厉的批评,惟在毫无改善之情形下成为实务家者并绝非罕见。现实上,东京地方法院刑事庭的其中一庭,制作出下列的书面:
诘问时配合事项
东京地方法院刑事第○庭
为能顺利制作正确的速记,进行诘问时,希请依照如下程序:
1. 发问人(复数的场合),务请清楚地陈报姓名。
2. 发问,採取一问一答方式,并请避免同时发言。
3. 使用专门用语、专有名词及外国语等一般罕见、稀有用语者,请作成备忘录者,并以其他适当方法说明。
4. 代表肯定、否定、形状、距离、位置等之动作表现,务必请以具体之文字说明。
5. 提示书证、证物等之诘问场合,请明白表示证据声请编号。
例:检察官提示证据声请等关系卡编号甲1之○○○○。
提示之后预定声请调查之○○○○。
6. 引用笔录、文献等之场合,请明确朗读引用部分。
7. 速记官替换时,请在证人等之回答终了时停止诘问。
上揭各点,是诘问「技术」以前的问题,尚且未被充分实行的现况。
关于刑事诉讼的诘问技术,应讨论之处多矣,且于执笔者会议之际,亦有提出作成高格调书籍之意见,惟对照前揭之现况后,乃预定以司法修习生为主要读者,并将撰文重点置于基本事项。
至于,针对刑事裁判实况的评价究系肯定或系批判,法官、检察官、律师之间是有相当的差异,虽于本书编撰期间,经由立场相异执笔者之间的意见交换,对于特定事项却未必能获致意见上的统一。结果,在自白任意性的举证(第三章一)及所谓之二号书面的要件举证(第三章二、三)等中,即衍生执笔者立场鲜明之情事,是载明各目次之执笔者,以明示各自撰文之立场。从而,即使各目次,除表记编辑者取得之共识部分外,文责概由执笔者自负。
此外,第四章之诘问实例,乃系司法研修所三个刑事课程于「交互诘问」共同教育课程中使用的资料,并于取得刑事课程三个教官室之谅解下,加以若干的删除修订后作成。在此谨对于刑事课程三个教官室之快人允诺敬表谢忱。
综观本书已然付梓,却仍有明显未完足之处,惟在无类似内容教科书之情形下,不但司法修习生,甚至对许多的实务家亦会认同是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最后,本书截至出版期间,承蒙□□□□□(股)宇野功氏、小高方展氏的劳心与照顾,特别致上崇高的谢忱。
执笔者一同
平成11年12月
哇,看到《刑事诘问技术》这本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好多画面!从小看到大,各种法庭剧、侦探小说,里头那些精彩的攻防战,真的让人看得目不转睛。我一直对那种抽丝剥茧、步步为营的侦讯过程感到好奇,到底有哪些技巧可以让人在压力之下说出真相,又有哪些陷阱可以识破谎言?这本书名直接点出了核心,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宝箱,里面充满了智慧和策略。尤其是在台湾,我们对于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而一个成熟的刑事侦讯体系,无疑是保障这一切的重要基石。这本书的出现,可能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司法运作的“幕后故事”,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对“真相”的追寻过程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个人很喜欢阅读一些能引发思考、开阔视野的书籍,而《刑事诘问技术》听起来就属于这一类。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切入,是偏向心理学分析,还是侧重于实际操作的对话技巧?它会不会举出一些经典的案例来佐证理论?我尤其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在台湾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具体情境,这样读起来会更有代入感,也更能体会到书中所讲内容的实用价值。
评分“刑事诘问技术”——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察人心的技术非常着迷,而刑事诘问无疑是其中最考验智慧和技巧的领域之一。想想看,在追寻真相的道路上,侦讯人员就像是在与时间赛跑,与对方的心理博弈。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像是获得了一本“解密手册”,可以帮助我理解那些隐藏在案件背后的复杂心理活动。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提问的技巧,来引导证人或嫌疑人一步步地吐露真相?例如,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运用时机,如何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又或者如何利用沉默来制造压力?这些看似简单的语言技巧,背后却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心理洞察。而且,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技术”不仅仅是掌握一套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诘问技巧背后的心理学依据,让我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让我眼前一亮!想想看,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真假假的消息充斥其间,分辨是非的能力变得格外重要。而“刑事诘问技术”,这个词听起来就充满了专业性和深度。我一直觉得,一个社会的成熟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司法系统的公正与高效。《刑事诘问技术》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法庭上唇枪舌剑的律师,或是那些在审讯室里沉着冷静的侦探。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类型证人的特点,以及如何针对不同性格和动机的人,采取最有效的沟通策略?例如,面对一个顽固不肯开口的嫌疑人,应该如何施压?又或者,面对一个紧张不安的证人,又该如何安抚并引导他说出关键信息?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问”与“答”,而是充满了心理博弈和智慧的较量。我相信,这本书的作者一定在这些领域有着深厚的功底,能够将复杂的技巧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对于我这种对社会运作原理充满好奇的人来说,能够窥探到刑事侦讯这个“幕后”的运作机制,无疑是一次极大的知识拓展。
评分这本书名,《刑事诘问技术》,一听就觉得很有力量,也很有深度。我一直觉得,一个社会是否公平正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司法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地揭示真相。《刑事诘问技术》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们有机会窥探到司法体系中一个非常关键但又相对神秘的环节。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在刑事侦讯过程中,有哪些基本的原则和伦理要求?因为毕竟,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逼供,而是希望通过合乎规范、充满智慧的诘问,来还原事实的真相。而且,我一直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侦讯方式很感兴趣。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一些跨文化的比较,或者是在台湾的司法实践中,有哪些独特的诘问方式或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理论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的。毕竟,光讲理论总是有些空泛,如果能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再配上作者的深刻剖析,那将是一场精彩绝伦的阅读盛宴。
评分每次在新闻上看到关于案件的报道,尤其是那些扑朔迷离的案件,我都会对侦讯的过程充满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技巧,才能让那些狡猾的罪犯最终露出马脚?《刑事诘问技术》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电影里那些经典的场景:审讯室里灯光昏暗,一人独坐,另一人则步步紧逼,层层剥茧。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提供了一本“武功秘籍”,揭示了那些不为人知的审讯艺术。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心理学上的原理,比如如何利用人的情绪、恐惧、欲望来引导他们说出真相?或者,是否有关于如何识别谎言的技巧?例如,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甚至是说话的语调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关于刑事侦讯,更是关于人性的洞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与人沟通、说服,掌握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更能保护自己。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能为我们提供这样一种“护身符”,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信息时,能更加游刃有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