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所在 3
第二节 基本构想 4
第三节 研究课题与比较方法 5
第二章 没收洗钱犯罪所得的实体与程序
第一节 前 言 9
第二节 没收洗钱犯罪所得的理论与实务 10
第三节 国际没收实体法的考察 23
第四节 国际没收程序法的比较 31
第五节 强化适切没收洗钱犯罪所得的刍议 39
第三章 扣押财物或禁止处分财产之程序法制──以利于损害回复或没收为核心
第一节 问题之所在 43
第二节 依刑诉法之扣押财物、发还及救济 43
第三节 论洗钱防制法之扣押财产规定及存款帐户之禁止处分 46
第四节 评银行对疑似不法或显属异常交易之存款帐户管理办法之警示帐户 56
第五节 国际公约与日、德比较法的考察 66
第六节 改善现行法缺失之刍议 71
第四章 被害人声请发还被扣押债票的程序与实体──以最高法院96年度台抗字第596号裁定为例
第一节 事实摘要 85
第二节 声请意旨 85
第三节 原裁定意旨及本(抗告)裁定要旨 86
第四节 问题争点 87
第五节 评 析 88
第六节 结 语 101
第五章 扣押与发还证券交易存款债权之理论与实务──以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85号裁定及台北地院98年度声字第962号裁定为例
第一节 事实摘要 105
第二节 裁定要旨 107
第三节 后续诉讼审理情况 109
第四节 问题争点 113
第五节 评 析 113
第六节 结 语 129
第六章 金融帐户之冻结、扣押或禁止处分
第一节 问题之所在 137
第二节 金融帐户与特定财产犯罪之关系 138
第三节 我国在制度面对金融帐户强制处分之分析与国际公约之比较 144
第四节 我国执行酌量财产扣押、禁止处分与警示帐户之缺失与检讨 156
第五节 改善我国当前财产扣押或禁止处分之刍议 169
第七章 没收被告以外第三人涉及刑事案件之财产的程序法制──兼论没收重大犯罪嫌疑人逃亡或死亡时之犯罪所得的可能性
第一节 问题所在 181
第二节 当前没收第三人涉及刑事案件财产之缺失 185
第三节 国际公约及日本没收缺席被告及第三人财产之程序法制 200
第四节 完善我国没收缺席被告及第三人财产之程序法制的刍议 207
第五节 结 语 216
第八章 跨境犯罪所得移转之扣押与刑事司法互助──以均受国际公约影响之台湾法与日本法之比较法的观点
第一节 前 言 219
第二节 跨境犯罪之处罚与国际扣押犯罪所得之国际刑事司法互助 221
第三节 狭义国际刑事司法互助与跨境犯罪所得之查扣 235
第四节 我国与日本请求及协助扣押跨境犯罪所得之程序及证据能力之探讨 253
第五节 结 语 285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291
参考文献 301
序
本书「没收犯罪所得之程序法制与国际刑事司法互助──以台、日扣押法制的比较法考察为核心」全文约20余万字。全书在架构完整及论理一贯的原则下,除部分内容为增补本人刊载于检察新论、民国97年洗钱防制年报、台湾法学杂志及台北大学法学论丛等期刊之旧作外,其余近7成皆为新近的研究成果。这些增补及新撰的内容,多为本人近年在参加法务部查扣犯罪所得法令研修小组会议、法务部调查局洗钱防制处、经济犯罪防制处、台湾刑事法学会等相关修法研讨会、座谈会及学术研讨会中所吸取之实务、学术经验,以及在担任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务研究所访问学者期间,参与早大社会安全研究所定期发表会及第三届日中犯罪学学会交流等所取得之研究心得。
不同于一般的论文集结,本书在广度上以没收洗钱犯罪所得的实体及程序为出发点,再借由比较法及国际公约之观点,凸显了我国没收前置阶段扣押等程序法制的缺失。在深度上,则依序评析了我国本土现存之有关扣押及扣押物发还等问题;探讨了对金融帐户强制处分、没收被告以外第三人程序法制及跨境犯罪所得移转之扣押与国际刑事司法互助等议题。最后在参酌日本学说及法制后提出改善我国法制缺失或修法之刍议,以健全没收的程序法制,确保国家在诉追犯罪及没收犯罪所得的同时,更能维护被害人及善意第三人之财产权益及程序正义。
本书之完成,首先必须感谢法务部检察司及调查局洗钱防制处的盛情邀请,使我能参与定期召开的主题式研讨会议及各项相关会议,进而能深刻地认识实务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感谢台北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院长徐正戎教授二度带领本校研究团队(陈慧贞副教授、陈建文助理教授及本人)执行教育部整合型法学教育教学研究创新计画,在广泛邀请学术及实务界专家针对书中部分议题参与讨论中,间接充实了本书的内容。再者,感激日本住友财团提供为期一年的研究补助以及日本交流协会资助添购必要之研究图书。最后,也要感谢台北科技大学研发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通识教育中心所有同仁在教学、研究及行政上所给予的支援、研究助理李承远协助文书编排、法务部调查局洗钱防制处吴天云、魏武群及最高法院法官助理郭俊泽提供宝贵意见及协助校稿、元照出版公司热情支援出版事务以及家人对我以校为家的宽容与体谅。
长久以来,在刑事实体法的领域里,没收法制并未受到太多的关注;在刑事程序法的领域里,扣押法制更是如此。本书从比较法之观点,以扣押法制的国际合作为主轴,扩及未被确认为共犯之第三人财产没收的程序;剖析国际刑事司法互助调查取证之证据能力等一般论着较少涉及之艰深课题。面对此类即使在先进国家亦属于因犯罪情势及规模迅速恶化,而必须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及法制整合之发展中的课题,由于个人才疏学浅,思虑可能不够周详,且本书匆促付梓,误漏之处难免,尚祈刑事法学专家、学者及各界先进不吝指正,则不胜感激之至!
李杰清
谨志于台北科大
2010年7月
我一直对法律的运作方式感到好奇,而这本《没收犯罪所得之程序法制与国际刑事司法互助》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书里对“程序法制”的讨论,可以说是抽丝剥茧,把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作者以台湾和日本的扣押法制为切入点,详细解读了从立案、侦查、审判到最终执行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程序规定。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以及如何排除非法证据的论述,印象深刻。这让我理解到,在追缴犯罪所得的过程中,每一步的程序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证据失效,甚至影响案件的最终走向。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思考,这些程序设计究竟是为了保障什么?是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犯罪,还是为了防止对公民权利的过度侵犯?这种辩证的思考,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填补了我对于“如何处理犯罪所得”这一问题认知上的空白。作者在书中对台湾和日本扣押法制的比较分析,让我看到了两个亚洲国家在刑事程序上的异同,以及它们在应对跨国犯罪挑战时所采取的不同路径。我之前总觉得,犯罪所得就应该被没收,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实现这一目标背后有着多么复杂的法律程序和国际合作机制。从证据的收集、固定,到法院的裁定,再到最终的执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国际刑事司法互助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不同国家之间如何通过司法协助,共同打击犯罪,维护全球的安全与稳定。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对现代刑事司法体系的深度解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有点长,但它实际探讨的问题却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也与国际社会息息相关。作者在书中对“国际刑事司法互助”的阐述,让我认识到,在现代社会,犯罪往往是跨国界的,而打击这些犯罪,就不能仅仅依靠国内的法律。通过对日台两国在这一领域的比较研究,我了解到两国在如何跨境追踪、冻结、没收犯罪所得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独特的考量。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上的比较,更像是一次跨越太平洋的对话,探讨如何在不同法律体系下,共同维护法治的尊严。尤其是关于证据的相互承认、法律文件的送达、甚至是在不同司法管辖区执行没收令等具体操作,都让我看到了国际合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这本书让我跳出了狭隘的国界思维,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的犯罪问题。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书名里“没收犯罪所得”这几个字吸引的。毕竟,看到那些不法分子通过犯罪手段获取的财富被追缴回来,总有一种正义得到伸张的感觉。这本书在探讨这一主题时,并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程序法制和国际司法互助的层面,这让我对“没收”这个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对台湾和日本扣押法制的比较,简直是一场精彩的“法律辩论”,让我看到了不同国家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智慧和挑战。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财产调查”和“资产追踪”的细节,了解了在追踪那些隐藏在层层帷幕下的犯罪所得时,需要运用哪些技术和策略。这本书让我明白,追缴犯罪所得并非易事,它需要严谨的程序、高效的合作,以及对法律细节的精益求精。
评分这本《没收犯罪所得之程序法制与国际刑事司法互助:以台、日扣押法制的比较法考察为核心》虽然书名听起来很学术,但读完之后,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复杂犯罪领域的一扇窗。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台湾和日本在没收犯罪所得方面的程序法制,这其中的细节,比如证据的搜集、财产的查封,甚至是证据链的构建,都让我印象深刻。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比较日台法制时所展现的细致,不只是简单地列举差异,而是去探究这些差异背后的历史原因、文化影响,甚至是立法理念的演变。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法律条文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实践操作的深刻洞察。有时候,我会对照着新闻里报道的一些经济犯罪案件,尝试去套用书里的理论,感觉豁然开朗。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犯罪侦查和财产追缴机制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叠,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让我对“犯罪所得”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