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明明没有犯罪却被检察官、法院「合法」的侦查、审判、执行,这种遭遇如果不符合冤狱赔偿的条件而不得赔偿,果真只能视为天灾雷噼,自认倒楣?另一方面,「直接造成这种伤害」的国家难道真的可以因为国家及其公务员「完全合法」就弃置不顾,这真的就是法治国家的正义吗?这是本书所要解答的疑惑。
本书是以源自分配正义之国家补偿与源自报偿正义之国家赔偿责任之法理为起点,深入研究刑事补偿之根本法理,并以此法理基础来检讨我国现行冤狱赔偿法制,开展未来刑事补偿的立法方针,包括探讨刑事补偿法律关系中有关成立补偿与排除补偿之条件,以及补偿之内容与程序。
李大法官序 李震山
自序 李钖栋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范围与限制 16
第三节 概念之界定 23
第二章 国家补偿与赔偿责任
第一节 国家责任之概念与分类 34
第二节 国家补偿与赔偿责任之演进 41
第三节 损害赔偿与损失补偿之分与合 77
第四节 小 结 86
第三章 刑事补偿之法理
第一节 刑事补偿之宪法根据 92
第二节 刑事补偿之特性 96
第三节 刑事补偿之功能 100
第四节 刑事补偿之演进 104
第五节 刑事补偿之理论基础 133
第四章 成立刑事补偿之积极条件
第一节 概 说 181
第二节 无刑事责任 189
第三节 刑事程序中权利受侵害 233
第四节 侵害达特别牺牲 282
第五章 排除刑事补偿之消极条件
第一节 概 说 323
第二节 实体法上之事由 330
第三节 程序法上之事由 376
第六章 刑事补偿之内容
第一节 立法例 407
第二节 刑事补偿之本质 411
第三节 完全补偿与相当补偿 418
第四节 各种侵害类型之补偿 428
第五节 刑事补偿与国家赔偿之关系 457
第七章 刑事补偿之程序
第一节 概 说 469
第二节 刑事补偿之管辖机关 471
第三节 补偿之请求 476
第四节 补偿之决定 486
第五节 补偿决定之后续程序 493
第八章 结 论 501
参考文献
序
国家公法责任中之国家赔偿责任法制,由于有宪法第二十四条及国家赔偿法为依据,大致趋向于完备。对照之下,同属国家公法责任之国家补偿责任法制,除宪法尚乏明确根据外,立法机关亦未对之制定一般通用性之法律,吾人仅能从相关之法令、司法实务运作及学理研究,将之概分为行政补偿与刑事补偿两大脉络。就行政补偿部分,随行政法理论与实务蓬勃发展,近年来已有长足发展,惟就刑事补偿法制之体系性研究却不多,原因可能多端,仅以性质与刑事补偿有密切关系之冤狱赔偿法事件为例,司法院大法官就作成释字第四八七、六二四、六七○等号重要解释,指出甚多值得检讨与省思之点,足见国家刑事补偿责任领域,亟待识者开发与研究。本书之问世,正可提供此领域理论与实务参考之用。
作者就读于中央警察大学法律研究所期间,对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及刑事补偿议题即抱持高度研究热忱,于国立中正大学法律学系博士班深造时,乃以「刑事补偿法制之研究 - 以刑事被告为中心」为博士论文题目而深入钻研,并以优异成绩取得学位。毕业之后仍将前揭相关议题採为教学与研究之重点,且于赴日本庆应大学访问研究一年期间(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再蒐集日本之新资讯检证比较其先前之研究成果。嗣司法院大法官作成释字第六七○号解释(2010年1月29日),并促成司法院组成研拟刑事补偿法之研究小组,个人乃建议作者,将近三年新获相关资讯及心得,特别是参考前述解释之意见书及有关学术评论,增补融入前揭博士论文并付梓,为共同参与健全刑事补偿法制贡献一己心力。作者欣然同意,又倖获元照出版公司协助玉成,乃收水到渠成之效。
钖栋生长于昔日称为战地的金门前线,金门高中毕业后,投身警界基层,凭一步一脚印的努力及向上向善的坚持,以无比的毅力侧身法学教育界,迄今仍禀持刻苦自励的学术精神,受到识者高度肯定,此书的问世,绝非偶然。基于与作者提昇刑事司法人权保障的长期共同信念,能为此书撰序,并将之推荐给广大读者,实与有荣焉。
李震山
2010年8月
读到《刑事补偿法制之研究:以刑事被告为中心》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应该是那种深入探讨法律条文背后逻辑和制度设计的专业书籍。我对法律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大众媒体的科普,所以对“刑事补偿法制”这个概念,我其实是有些模糊的。但“以刑事被告为中心”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关注的重点,应该不是冰冷的法律条文本身,而是司法体系中那个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我设想,它可能会从被告的视角出发,去审视整个刑事司法程序。比如,在侦查阶段,被告的辩护权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在审判阶段,证据的采信是否公正?如果最终发现被告是被冤枉的,那么现有的法律制度,是如何对他所遭受的损失进行弥补的?这些弥补,仅仅是金钱上的赔偿,还是也包括对名誉的恢复、对精神创伤的抚慰?我比较好奇的是,这本书会不会分析,在很多情况下,法律上的“补偿”,可能永远无法完全填补一个人人生中被蹉跎的时光,或者被摧毁的名誉,那么,在法律之外,还有哪些社会性的支持和关怀是必不可少的?它会不会探讨,如何通过完善补偿制度,来提高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度?
评分坦白说,《刑事补偿法制之研究:以刑事被告为中心》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带有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对我这种平时阅读偏向轻松、通俗读物的读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些与我们社会运行息息相关的基本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这本书既然是以“刑事被告”为中心,我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电影或新闻里看到的场景:一个人被逮捕、审讯,然后漫长的司法程序。在整个过程中,被告的权益是如何被保障的?尤其是当他最终被证明无罪,或者案件出现重大转折时,他所经历的那些损失,比如名誉上的损害、职业生涯的中断、家庭的压力,甚至是精神上的创伤,这些又该如何得到“补偿”呢?我猜这本书应该会深入探讨“补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补偿的程序是怎样的,以及最重要的,补偿的“力度”和“范围”应该如何把握。会不会有很多案例分析,来展现真实的司法实践中,被告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补偿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况?我尤其好奇,书里会不会讨论到,一些程序性的错误,比如证据收集不当、讯问超时的这些,是否也会成为刑事补偿的考量因素?毕竟,这些都可能直接影响到被告的最终命运。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刑事补偿法制之研究:以刑事被告为中心》一听就觉得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啃的学术著作,我平常阅读的范围主要是在侦探小说、历史传记和一些通俗的社会议题探讨,所以对于这种专门研究法律体系的书籍,我的了解确实不多。但我一直对司法正义这个概念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在法律的条文背后,一定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人性与社会层面的东西。尤其书名里提到“刑事被告”,这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司法程序中可能遭遇不公待遇的人们,他们的权利如何得到保障,一旦受到冤枉,又该如何获得弥补。这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冰冷解释,更关乎一个人的人生,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深入剖析在刑事侦查、审判过程中,被告可能面临的各种困境,比如证据不足、程序瑕疵、甚至是被不当的讯问方式等等。然后,它会进一步探讨,一旦这些问题导致了对被告的不利判决,甚至是冤假错案,现行的法律制度又提供了哪些补偿机制?这些机制是否足够有效?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它会不会举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佐证,让我这个法律小白也能理解?我特别好奇书里会不会讨论到,补偿的范围和标准该如何界定?是仅仅物质上的赔偿,还是也包含精神上的抚慰?这其中的复杂性,我实在难以想象,但又觉得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刑事补偿法制之研究:以刑事被告为中心》让我立刻联想到一些关于司法正义的深刻讨论。我平时对社会议题比较关注,尤其对那些能够反映社会公平与否的议题抱有浓厚兴趣。这本书听起来,是在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刑事补偿”这个法律制度,并且特别强调了“以刑事被告为中心”,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研究条文,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我猜想,书中会详细阐述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当被告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是如何提供救济和补偿的。这包括哪些情况可以获得补偿?补偿的法律基础是什么?补偿的标准又是如何确定的?我很好奇,作者会不会深入探讨,在实际操作中,刑事被告在申请补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比如,举证的困难、程序上的繁琐,或者社会观念的滞后等等。而且,“以刑事被告为中心”这一点,让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更多对真实案例的剖析,来展现法律制度在面对具体个案时的适用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最终,这本书的目标,应该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是希望能够推动刑事补偿法制的完善,让那些无辜蒙冤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公正和弥补。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议题敏感的读者,这本书的标题《刑事补偿法制之研究:以刑事被告为中心》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平时比较关注社会新闻,尤其是那些关于冤假错案、司法不公的报道,每次看到都会让我感到很揪心。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在尝试为这些不幸的个体提供一个理论上的支撑和法律上的解答。我很好奇,在书里面,作者究竟是如何界定“刑事补偿”的?它仅仅是指当一个人被证明无罪后,政府给予的经济赔偿吗?还是说,它涵盖了更广泛的意义,比如在羁押期间遭受的不公待遇,或者因为漫长的诉讼过程而带来的精神和生活上的损失,是否也应该得到补偿?而且,“以刑事被告为中心”这个定语,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法条堆砌,而是会真正关注到被告在整个司法过程中的个体经验和感受。它会不会探讨,在很多时候,被告并不是一个主动选择者,而是被卷入司法漩涡的受害者?那么,法律制度在设计补偿时,是否应该更加人性化,更加体恤他们的处境?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分享,比如日本、德国或者美国,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的,有没有一些值得我们台湾借鉴的制度设计。毕竟,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不应该让无辜者承受双重打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