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导论

专利导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专利
  • 知识产权
  • 专利法
  • 专利检索
  • 专利分析
  • 创新
  • 科技
  • 法律
  • 技术转移
  • 商业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相信在本书的导引下,能够帮助师生们进入专利世界的殿堂。

  「专利制度简介」

  是概述目前几个重要要国家的专利制度说明,使读者能了解到各国专利属地主义在制度上的些微差异。

  「各国专利文献」、「专利初步检索」、「专利分类」

  是针对专利资料库与专利资讯领域的介绍,使读者能轻松了解各国专利资料库的实际操作技巧,并熟悉各国专利文献的解读与分办,文中各章节以深入浅出的操作导引,并借由实际专利检索与专利文献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都能透过本书清楚地说明示意。

  「专利说明书撰写」、「专利侵害鑑定」

  属于较为进阶的专利课程,但是本书仍试图以更容易理解的说明方式,提供读者未来想进入专利领域发展的基础课程参考。

  从专利课程的编排来看,就学校而言,第一章至第四章的内容足以满足目前大学校院的学生针对所学的不同技术领域皆能轻松的自行查找专利文献,使学术的研究论文与专题实作的产出,都能有明确的专利文献提供辅助参考。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图书简介,旨在系统梳理并深入剖析中国自先秦至清末的文学发展脉络、重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核心作品,尤其关注文学与社会历史背景的相互作用。 --- 锦绣文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通论 图书简介 本卷《锦绣文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通论》是一部旨在全面、深入、系统梳理中华文明长河中壮阔文学图景的学术专著。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断代史叙述模式,力求构建一个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文学发展体系,着重展现中国文学精神的演变、审美范式的更迭以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载的文化使命。全书内容详实,考据严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既有宏大视野,又不失细节深度的古代文学研究蓝本。 --- 第一编:源起与奠基(先秦至两汉) 第一章:神话、史诗与哲思的交融——先秦文学的勃兴 本章追溯中国文学的源头,重点分析《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四言体的典范意义,探究《楚辞》中浪漫主义的独特魅力与屈原的个体悲剧精神。随后,深入剖析诸子散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如何以其鲜明的逻辑性和极高的修辞技巧,奠定了中国散文刚健、雄辩或冲淡的基调。对《春秋左氏传》等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及其“史魂文笔”的融合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第二章:汉代文学的转型与定型 重点阐述汉代文学从贵族化向平民化过渡的社会背景。在诗歌方面,本书详述了汉乐府民歌的兴盛及其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的深远影响,并分析了“五言诗”的成熟过程。散文方面,集中探讨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散文,以及司马迁《史记》的“互见法”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的艺术高度,确立了中国纪传体史学的文学典范地位。此外,本书还对汉赋的盛衰进行了详细辨析,探讨了其如何从楚辞的余绪走向程式化的巅峰与衰落。 --- 第二编: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第三章:魏晋风度与文学的自觉 本章着重分析汉末政治动荡与玄学思潮对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重点剖析“建安风骨”的悲凉慷慨,曹氏父子的文学地位。随后,深入探讨了山水诗派的兴起(谢灵运、陶渊明),揭示了其在乱世中对自然与田园的审美追求,以及对个体精神自由的抒写。文论方面,本书详细梳理了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正式建立和成熟。 第四章:唐诗的巅峰与流变 本章是全书的核心之一,详尽梳理了唐代诗歌的鼎盛及其内部的多元发展。从初唐的宫廷诗到盛唐气象的磅礴,重点解析了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李白浪漫主义的奇崛想象,杜甫现实主义的沉郁顿挫与“诗史”的构建。随后,深入探讨了中晚唐诗歌的转向,包括韩愈、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推动,以及李商隐、杜牧的唯美与感伤。本书对唐诗的格律、意象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供了大量原文的精妙解读。 第五章:唐代叙事文学的转型 集中探讨唐传奇(“唐小说”)的出现及其对后世小说的决定性影响。分析了陈玄祐、李朝威等人的作品如何从志怪笔记中脱胎,形成独立的人情世态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布局。同时,探讨了唐代俗讲的兴起,及其对宋代话本的间接影响。 --- 第三编:世俗化与精深化(宋元时期) 第六章:宋词的繁盛与审美转向 本章阐述了宋代“文人政治”背景下,词体如何超越“艳科”地位,成为主流文学形式。详细梳理了柳永的铺叙、苏轼的豪放、周邦彦的格律精严,以及李清照的婉约至美,揭示了宋词在抒情艺术上的登峰造极。本书强调了宋词中“理趣”与“意境”的结合,是士大夫阶层内心世界的精微表达。 第七章:宋代散文与哲思的交锋 深入分析唐宋八大家在散文领域的成就。重点剖析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的“平易自然”风格,以及曾巩、王安石的雄深雅健。尤为重要的是,本书详细阐述了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思潮如何渗透入散文创作,形成了新的审美标准,即“以文载道”的新形态。 第八章:元曲的兴起与戏剧的成熟 本章聚焦于“说话”的艺术在元代的定型与发展。详细区分了杂剧与散曲的特点。在戏剧方面,以关汉卿、王实甫为代表,分析了元杂剧在结构完整性、人物类型化和板式运用上的成熟,及其对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映。散曲部分,探讨了其语言的俚俗化、口语化趋势及其对民间审美趣味的迎合。 --- 第四编:世俗的精工与终结(明清时期) 第九章:小说学的开端与市民文化的勃发 本书将明清小说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集大成者。详尽分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早期章回体小说的成熟过程及其叙事技巧的继承与创新。重点剖析了《西游记》的神魔想象与讽刺内涵,以及《金瓶梅》在描写世俗生活、揭示人性幽微方面的开创性贡献。本书侧重于探究小说从“文人创作”向“职业文人创作”的转变。 第十章:晚明与清代的文学思潮 梳理明末“公安派”对僵化文风的反叛(“独抒性灵”),以及清代文学的革新力量。详细分析了李贽的早期启蒙思想与文学观念的互动。清代部分,重点研究了蒲松龄《聊斋志异》在人鬼情未了主题下的现实批判,以及袁枚“性灵说”对僵化格律的冲击。 第十一章: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与清代诗文的总结 本章集中探讨《红楼梦》的文学成就。本书从结构艺术、人物的立体化塑造(“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炉火纯青等方面,论证其超越前代的深刻性与复杂性,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古典叙事艺术的最终贡献。此外,本书也简要回顾了清中后期诗歌(如“毗陵六子”)和桐城派散文的收束,标志着古代文学传统的完整谢幕。 --- 结语:古典遗产的现代回响 全书最后总结了中国古代文学在“意境”“气象”“人伦”三个核心维度上的独特成就,并探讨了这些经典文本如何影响了近现代的文化心理与审美取向。 本书采用古典文献考据与现代文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配有详尽的注释和参考书目,是文学史研究者、文化史爱好者及高等院校师生不可或缺的参考读物。 字数统计:约1500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专利制度简介
1.1智慧财产权
1.1.1智慧财产权的概念
1.1.2智慧财产权的范围
1.1.3中华民国智慧财产权的重要类型
1.2专利制度
1.2.1为什么要有专利制度
1.2.2专利制度
1.2.3专利制度的基本构成
1.2.4专利制度的行为主体
1.2.5中华民国专利法的立法沿革
1.3各国专利制度简介
1.3.1中华民国专利制度
1.3.2大陆专利制度
1.3.3美国专利制度
1.3.4日本专利制度
1.3.5欧盟专利制度
1.3.6各国专利制度比较
1.4中华民国专利申请流程
1.4.1发明专利申请流程
1.4.2新型专利申请流程
1.4.3新式样专利申请流程
1.4.4行政救济流程

第2章 各国专利文献
2.0专利文献介绍
2.1专利文献种类
2.1.1公开公报及专利公报
2.1.2专利说明书及图式
2.1.3专利检索报告
2.1.4专利审查资料
2.2台湾专利文献
2..2.1台湾-发明公开公报及专利公报
2.2.2台湾-专利说明书及图式
2.2.3台湾-发明与新式样专利检索报告及新型专利技术报告
2.3美国专利文献
2.3.1美国-专利公报
2.3.2美国-公开及公告之专利说明书
2.4欧洲专利文献
2.4.1欧洲-专利说明书
2.4.2欧洲-专利检索报告
2.5中国专利文献
2.5.1中国-专利公报
2.5.2中国-专利说明书
2.6日本专利文献
2.6.1日本-专利说明书
2.7PCT专利文献
2.7.1PCT-申请说明书
2.7.2PCT-国际检索报告

第3章专利初步检索
3.1前言
3.2检索前的准备
3.3台湾(TIPO)
3.3.1台湾专利的检索实例
3.3.2检索实例的补充说明
3.3.3问与答(Q&A)
3.4美国(USPTO)
3.4.1公加资料库(PatFT)的检索实例
3.4.2公开资料库(AppFT)的检索实例
3.4.3无法浏览影像档的解决流程
3.4.4检索实例的补充说明
3.4.5下载PDF格式的美国专利
3.5欧洲(EPO)
3.5.1欧法专利的检索实例
3.5.2检索实例的补充说明
3.6中国(SIPO)
3.6.1中国专利的检索实例
3.6.2无法浏览影像档的解决流程
3.6.3检索实例的补充说明
3.6.4下载PDF格式的中国专利
3.7日本(JPO)
3.7.1日本专利的检索实例
3.7.2检索实例的补充说明
3.8韩国(KIPO)
3.81韩国专利的检索实例
3.8.2检索实例的补充说明
3.9使用搜寻引擎进行专利检索
3.9.1以「Google」进行专利检索
3.9.2以「百度」进行专利检索

第4章专利分类介绍
4.1国际专利分类
4.1.1版本
4.1.2分类结构
4.1.3分类原则
4.1.4检索工具
4.2美国专利分类
4.2.1历史
4.2.2分类号结构
4.2.3美国专利分类与国际专类分类的对应
4.2.4专利分类表定义
4.2.5分类表索引
4.2.6分类表修正页
4.2.7检索工具
4.3日本专利分类
4.3.1历史
4.3.2FI分类系统
4.3.3F-term分类系统
4.3.4日本专利分类与国际专利分类的对应
4.3.5检索工具

第5章专利说明书撰写
5.1专利说明书的基本框架
5.1.1专利法的制定目的
5.1.2专利的三种基本类型
5.1.3专利申请时所需的申请文件
5.1.4发明专利说明书的基本框架
5.1.5新型专利说明书的基本框架
5.1.6新式样专利说明书的基本框架
5.2专利说明书撰写前的揭露准备
5.2.1撰写前的揭露准备应掌握的原则
5.2.2进行撰写前的揭露准备
5.3专利说明书的撰写实务
5.3.1专利说明书的撰写格式
5.3.2科学名词之译名的撰写规定
5.3.3专利说明书的一致性
5.3.4申请专利范围必须获得支持
5.3.5申请专利范围的撰写

第6章专利侵害鑑定
6.1专利侵害法规沿革
6.2专利侵害类型
6.3专利侵害要件
6.4发明/新型专利侵害鑑定
6.4.1发明/新型专利侵害鑑定流程图
6.4.2发明/新型专利侵害鑑定流程说明
6.4.3发明/新型专利侵害鑑定方法说明
6.4.4发明/新型专利侵害鑑定报告简述
6.5新式样专利侵害鑑定
6.5.1新式样专利侵害鑑定流程图
6.5.2新式样专利侵害鑑定流程说明
6.5.3新式样专利侵害鑑定方法说明
6.5.4新式样专利侵害鑑定报告简述

图书序言

  专利的发展至今已是全球化的课题,无论是企业或人,未来进入产业竞争的门槛都必须正视专利的重要性,当产品一旦确定进入市场的同时,其实已经埋下日后专利纷争的导火线,足见专利的观念绝对不能被忽视于现今国际化竞争的必要课题之外,因此,对于专利的基本认识已演变成创新议题的基本常识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当初买的时候,纯粹是抱着“万一呢?”的心态。你知道的,人生总有些奇妙的转折,也许哪天我就突然有了个绝妙的发明,需要申请专利,对不对?所以,就把它带回家了。拿到手的时候,触感还挺扎实的,纸张不是那种廉价的光面纸,而是带点细微纹理的,闻起来也有一股淡淡的书卷气,让我觉得挺舒服的。翻了几页,排版很清楚,字号也适中,不会像有些专业书一样密密麻麻,看起来就让人头痛。封面设计也挺用心的,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图表,而是用了一种比较柔和的色调,加上一个抽象的图形,好像在暗示着智慧的火花,又不会太刻意,整体感觉就是一本“认真做学问,但也尊重读者感受”的书。我平时工作也很忙,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硬核”的科普类书籍,但这本书的开篇,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比喻,把一些看似复杂的概念讲得活灵活了,比如那个关于“灯泡发明”的例子,就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专利的核心意义,不再是枯燥的法律条文。它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然后就丢到角落里的书,而是那种你会时不时翻开,发现一些新的启发,然后默默思考“是不是可以把这个用在我的生活或者工作里?”的书。

评分

拿到这本“专利导论”,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标题,虽然叫做“导论”,但总觉得里面蕴含着不简单的内容。书的整体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亲和力。它没有回避一些专业性的术语,但每一次出现,都会用一种非常清晰的方式进行解释,甚至会引用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或者历史事件来佐证,让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两个专利核心要素时,所采用的逻辑推理方式。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反例,让你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精髓,以及它们在实际审查过程中是如何被应用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条理,仿佛一座精心设计的知识迷宫,引导你一步步地深入其中,去探索专利的奥秘。而且,它还涉及到一些关于专利情报分析的内容,这对于我这种对技术趋势和市场动态比较敏感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学到了关于专利的知识,更是对创新思维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及如何去保护和运用这些宝贵的创新成果。

评分

买这本书,纯属偶然。当时在书店里闲逛,看到它的封面设计很吸引我,那种简洁的设计风格,加上书名,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比较有深度但又不会过于枯燥的书。拿到手里,它的分量刚好,适合放在床头或者包里,随时可以拿出来翻翻。开篇的部分,它并没有急着进入技术性的内容,而是先讲述了专利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一点让我觉得很受启发,原来专利不仅仅是保护发明者权益的工具,更是激励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然后,它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专利,以及如何进行专利检索,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信息。尤其是在专利检索的部分,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和技巧,让我知道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避免重复劳动。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以一种非常流畅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它不是那种让你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书,而是真正能够让你理解并应用的书。

评分

说实话,当初选这本“专利导论”,主要是因为我身边的朋友推荐。他们说,现在很多创业公司,技术迭代那么快,专利意识非常重要,而且这本书讲得很透彻。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各种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的“天书”,拿到手之后,惊喜了一下。它的内容编排很有逻辑性,从最基本的专利概念讲起,然后慢慢深入到专利的申请流程、审查制度,再到专利的保护和运用。我最喜欢的是里面那些实际的案例分析,不是那种虚构的,而是真实发生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很直观地了解到,在专利的申请过程中,有哪些坑是需要避免的,哪些策略是更有效的。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接地气,虽然是专业领域,但作者没有用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尽量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解释。比如,它讲到“权利要求书”的时候,就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它是专利的“保护范围”,一下子就把我这个门外汉给点醒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专利这个领域,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也知道在未来,如果遇到相关问题,我应该从哪些方向去了解和寻求帮助。

评分

坦白说,当初买这本“专利导论”,是因为在准备一个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我对这个领域一窍不通,所以希望能找到一本入门级的、但又足够专业的书。这本书的出版质量相当不错,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装订牢固,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好书”的感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专利申请流程的讲解,可以说是非常详细和系统。它一步步地分解了从初步构思到最终授权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在每个环节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注意事项。比如,它在讲到“撰写专利说明书”的时候,就详细列举了需要包含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才能写出清晰、完整、准确的说明书,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新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且,这本书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专利无效宣告和专利侵权诉讼的案例,虽然不是重点讲解,但这些内容让我对专利的法律风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在实际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走进了专利的世界,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