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将学习有关的法律,汇整成册,将人的一生,从幼儿至老人,每个阶段均有详细解说,是纵向的学习论述。
作者进一步以横向论述,将各种学习涵括在内,对于国内的各种学习理解,做非常详细的解说。
终生学习,为现代文明很重要的内涵。本书另将各种有关的法条,详将收录。本书实为社会和学校教育机构最重要的法学参考用书。
自序
本书体系
第1章人类学习
1.导论
2.无意识的学习
3.有意识的学习
4.为供学习而实施教育
5.激发学习动机
第2章幼儿学习
1.导论
2.幼稚教育法
3.家庭教育法
4.零岁学习
5.1岁学习
6.2岁学习
7.3岁学习
8.4岁学习
9.5岁学习
10.6岁学习
11.7岁学习
12.幼教机构
13.幼稚园
14.孤儿院
15.外语补习班
第3章学童学习
1.导论
2.国民教育法
3.低年级生学习
4.中年级生学习
5.高年级生学习
6.国小课后安亲班
7.课后扶助
8.自闭儿特教
9.过动儿特教
10.迟缓儿特教
第4章青少年学习
1.导论
2.国中生学习
3.升学压力
4.中辍生
5.学生辅导
6.课后补习
7.国中补习班
8.高中生学习
9.高级中学设立目的
10.高级中学法
11.在家自学
12.特教学校
第5章成人学习
1.导论
2.大学生学习
3.大学法
4.升大学管道
5.大学教学评鑑
6.大学融入产业
7.大学夜间部
8.社区大学
9.学士后第二专长学士学位课程
10.大学研究生学习
11.大学研究生暴增现象
第6章中年人学习
1.导论
2.中年人身体变化
3.视听器官变化
4.面对癌症威胁
5.中年危机
第7章老人学习
1.导论
2.老年人身体变化
3.大脑老化现象
4.智力继续下降
5.面对死亡
第8章家庭学习
1.导论
2.家庭学习场所
3.培养孩子能力
4.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5.了解幼儿成长
6.在家庭教导幼儿
7.家庭不良学习
第9章学校学习
1.导论
2.古代传统教育文武兼备
3.古代教育用书六经
4.现代基础教育学科
5.体育课改变明显
6.国中生放弃学习
7.学校不良学习
8.问题学生
第10章社会学习
1.导论
2.社会供应知识
3.压力社会
4.劳动社会
5.高龄化社会
6.卫生社会
7.医疗社会
8.福利社会
9.保险社会
10.自治社会
11.法治社会
第11章阅读学习
1.导论
2.儿童绘本
3.教科书
4.参考书
5.科普书
6.图书馆
7.国语文课纲
8.历史课纲
9.英语课纲
10.数学课纲
第12章网路学习
1.导论
2.Internet
3.Intranet
4.WorldWideWeb
5.Microsoft
6.Yahoo!
7.Google
8.YouTube
9.Facebook
10.维基百科网站
11.台湾学术网路TANet
12.台湾商业网路SEEDNet
13.台湾商业网路HiNet
14.电子佈告栏BBS
15.网路部落格Blog
16.电子邮件Email
17.电子报
18.电子书
19.学习网
20.远距学习
21.台湾空中大学
22.网路赌博
23.网路谣言
24.网路竞争
25.网路侵害
26.网路安全
第13章媒体学习
1.导论
2.平面媒体
3.广播
4.电视
5.网路新闻传播
6.广播电视法
7.有线广播电视法
8.反社会行为学习
9.媒体不良学习
第14章访谈学习
1.导论
2.团体访谈
3.焦点团体访谈
4.名目团体访谈
5.行人个别访谈
6.专家访谈
7.儿童访谈
第15章品德学习
1.导论
2.道德学习
3.传统伦理道德
4.儿童期道德发展
5.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品德教育方案
6.静思语学习
第16章心灵学习
1.导论
2.双手身心特质
3.双腿身心特质
4.肢体心灵形成因素
5.肢体心灵分裂
6.能量中心
7.爱的能量
第17章善良学习
1.导论
2.良心社会
3.相助社会
4.人性问题
5.诸恶不为
第18章礼仪学习
1.导论
2.家族礼仪
3.师生礼仪
4.开会礼仪
5.餐桌礼仪
6.道路礼仪
7.乘车礼仪
8.游乐礼仪
9.头礼
10.手礼
11.身体礼
12.吻礼
第19章生命学习
1.导论
2.孤儿生命
3.情障生命
4.言障生命
5.智障生命
6.精障生命
7.视障生命
8.听障生命
9.身障生命
10.饥饿生命
11.孤老生命
12.安宁生命
13.受刑人生命
14.想死者生命
15.生命勇者
郑丰喜先生
张茂隆先生
冉亮女士
江伟君女士
杨恩典女士
林睦卿女士
海伦凯勒女士
理查‧柯恩先生
莲娜‧玛莉亚女士
乙武洋匡先生
第20章名人学习
1.导论
2.发明名人
蔡伦
谷登堡
达文西
瓦特
史蒂芬逊
法拉第
模尔斯
阿姆斯壮
奥托
亚历山大‧贝尔
爱迪生
莱特兄弟
马可尼
布格蒂
3.发现名人
哥伦布
哥白尼
伽利略
开普勒
笛卡儿
牛顿
拉瓦钖
达尔文
孟德尔
麦克斯韦
伦琴
贝尔
马克斯‧普朗克
卢瑟福
马可尼
费密
4.学术名人
培根
洛克
伏尔泰
亚当‧史密斯
马尔萨斯
马克思
雷普里尔
佛洛依德
爱因斯坦
海森堡
5.企业名人
富尔顿
路透
亨定顿
诺贝尔
卡尼基
摩根
瓦纳迈克
洛克斐勒
威廉‧利华
福特
6.政治名人
秦始皇
吕不韦
张良
君士坦丁大帝
隋文帝
王安石
威廉一世
苏东坡
刘基
华盛顿
杰佛逊
辣斐德
拿破崙‧波拿巴
林肯
甘地
7.军事名人
塞鲁士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
凯撒
岳飞
成吉思汗
西蒙‧玻利瓦尔
8.医药名人
哈维
列文虎克
皮奈
詹纳
莫顿
南丁格尔
巴斯德
利斯特
史怀哲
亚历山大‧弗莱明
9.教育名人
韩非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欧几里得
卢梭
10.宗教名人
摩西
马哈维拉
释迦牟尼
耶稣基督
保罗
摩尼
奥古斯丁
穆罕默德
路德
11.道德名人
孔子
老子
庄子
孟子
加尔文
12.台湾名人
郑成功
黄玉阶
林呈禄
陈逢源
杜聪明
韩石泉
黄朝琴
施干
石钖勋
张文环
附录一教育基本法
附录二国民教育法
附录三幼稚教育法
附录四家庭教育法
附录五社会教育法
附录六补习及进修教育法
附录七特殊教育法
附录八终身学习法
主要参考书
自序
人从出生以来就不断在学习,此系自动自发学习,对未来的影响至大。学习不应只为升学考试或取得文凭而为,应在于为未来立足于社会做准备。在校成绩优越的人,出社会以后不一定有良好的表现;在校成绩平凡,亦不一定不会成为以后在社会上举足轻重人物。学习是一种付出,人必须努力付出,才能有所收获,无论古今中外的成功人物,莫不如此。本书以学习为主题检讨有关学习各种问题,以供参考,希望对于学习有所帮助。
本书之出版承蒙李进清庭长悉心校对,在此谨志谢意。
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蔡墩铭 谨识
2010年12月10日
《学习与法律:廿世纪台湾学习见闻》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起我上学时期的种种回忆,特别是关于“见闻”的部分。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道路上,多少都接触过一些关于法律的观念,即便当时我们年纪小,不太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总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引导著我们。我记得国小时期,学校会组织参观法院,或者请警察叔叔来演讲,告诉我们不能触犯法律,要遵守规矩。到了国高中,历史课本里会提到一些关于政府架构、法律制度的章节,虽然有些枯燥,但多少建立了我对法律体系的基本认知。更有趣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解严之后,我们开始接触到更多元的资讯,法律的讨论也变得更加公开和热烈。我特别好奇,这本书里是如何描绘那个年代的学生们,在如此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他们是如何“见闻”到法律的?是透过课堂上的教学?是透过社会上的新闻事件?还是透过家庭的言传身教?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法律事件,对当时学生的学习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详实的案例,能够具体展现学习经历与法律环境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让我们能够更生动地理解,法律是如何渗透到我们二十世纪的台湾学习生活中的。
评分我对《学习与法律:廿世纪台湾学习见闻》这个书名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我对台湾社会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面向的思考。身处这个时代,法律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社会秩序的维护,到个人权利的保障,法律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法律的形成与演变,又是与社会整体的文化、教育背景紧密相连的。我常常在想,在过去那段充满变化和挑战的二十世纪,台湾的教育体系是如何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的?而年轻一代的学习者,又是如何透过他们的学习经历,来认识、理解,甚至影响法律的呢?这本书名中的“学习”与“法律”的结合,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读物,更可能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透过学习来理解社会、理解规则的书。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探讨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例如在某个时期,特定的法律政策是如何影响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或是如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反过来,当时的学子们,他们对于法律的看法或实践,又是否对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某种推动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学习与法律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在二十世纪的台湾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面貌。
评分《学习与法律:廿世纪台湾学习见闻》这个书名,一语道破了我一直以来在心中萦绕的几个关键点。作为一个在台湾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人,我亲眼见证了我们社会在教育和法律制度上的巨大变迁。书名里的“廿世纪”,直接将我拉回了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我记得小时候,学校的规矩很多,老师们常常强调“遵守校规,就是遵守法律”。那时候,法律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约束,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我们对法律的理解也变得越来越深入和多元。我们开始意识到法律是保障我们权益的工具,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因此,这本书名所强调的“学习”与“法律”之间的关联,对我来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我非常想知道,在那个时代的台湾,年轻一代是如何被教导法律的?他们的学习经历中,哪些部分是与法律息息相关的?例如,当时的公民教育课程是如何设计的?在面对一些社会事件时,学校又是如何引导学生们理解法律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个案分析,能够展现出不同时期的学习者,在法律的视域下,他们的认知是如何形成,他们的生活又是如何受到法律的影响。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重新梳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并且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法律,也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公民。
评分这本《学习与法律:廿世纪台湾学习见闻》的书名实在太吸引我了!身为一个在台湾土生土长的“老台湾”,这几十年来,我看著台湾社会的变迁,也亲身经历了教育体系的种种起伏。书名里提到的“学习”,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从小学时挤在狭小的教室里,到中学时为联考埋头苦读,再到大学时对各种新思潮的探索,每一步都烙印在我的生命里。而“法律”这个词,更是近几十年来台湾社会最常被提及也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从早期的戒严时期,到后来的民主化进程,法律的制定与修正,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我一直很好奇,在台湾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和法律这两个看似不那么直接相关的领域,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轨迹的?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尘封已久的回忆,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那个年代我们是如何学习的,以及法律是如何在其中扮演了某种隐形或显性的角色。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鲜活的案例,描述学习经历如何与当时的法律环境发生碰撞,或是法律的变迁如何影响了教育的走向。希望它能带领我回到那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年代,重新体验那个时代的学习氛围,以及法律制度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著我们。
评分我看到《学习与法律:廿世纪台湾学习见闻》这个书名,脑海中立刻闪过许多零散的画面。我记得小时候,学校里的老师总是强调“守法”,课本里充斥著关于国家、纪律和规章的章节。那时候,法律似乎是一个遥远且威严的存在,与我们这些小孩子的日常学习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我们却被教导要敬畏它。然而,随着我年龄渐长,开始接触到更多的社会新闻和讨论,才逐渐意识到法律并非仅仅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的。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威权统治走向民主,这其中法律的角色扮演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书名,恰恰触碰到了我一直以来对这段历史的某个好奇角落:究竟在那个学习至上的年代,法律是如何被呈现给学生们的?又在不经意间,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念产生了何种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历史细节,比如当时的教科书是如何解读法律的,学校是如何处理与法律相关的事件,或者社会上的哪些法律议题曾引起学生们的广泛讨论。如果书中能描绘出一些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学习者,在法律的框架下如何摸索、成长,那将更具吸引力。我渴望透过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二十世纪台湾社会在学习与法律这两个层面的互动演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